分享

徒步登泰山(3)

 zcm1944 2016-11-08

徒步登泰山(3)




【15】泰山石刻(1)

    过了烈士纪念碑,去斗母宫道路的两侧,摩崖石刻越来越多,令人目不暇接。泰山是中国最大的天然书法艺术博物馆,来到泰山,自然少不了一路欣赏泰山的石刻艺术。

徒步登泰山(3)
    泰山石刻记录了古往今来游者的游踪和心迹,是一部展开的泰山游览史,成为泰山景观的精华。

徒步登泰山(3)
1)洞天福地

    题刻“洞天福地”,隶书体,位于纪念碑西北,系清光绪己亥年(1899)秋,历下刘廷桂立。“洞天”即指山洞,“福地”意为得福之地,“洞天福地”按道教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居此地可受福度世,修成地仙。“洞天福地”构成了道教地上仙境的主体部分,包括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泰山属于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二洞天“蓬玄洞天”。

徒步登泰山(3)
2)步玉清

    紧接“洞天福地”后方是题刻“步玉清”,行书体,系清光绪辛巳年(1881)仲夏,杨逢霖题书。“步玉清”是道家修仙后进入最高境界的玉清宫,据说天上的仙界有三重天:元始天尊居于玉清宫,太上老君住在上清宫,灵宝天尊在太清宫。

徒步登泰山(3)
3)肤寸升云

    题刻“肤寸升云”,隶书,位于斗母宫南,系清光绪己亥年(1899)仲夏,历下苏容德、刘芳桂镌立。“肤寸升云”语出语出儒家经典《春秋公羊传》:“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乎天下者,惟泰山耳。”赞誉泰山能兴云致雨,可见其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指为一寸,四指等于肤寸,这里是形容在极小的空间内,泰山的冷气很快就化为云雾,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雨遍天下了,这是描述泰山云雨的神奇。

徒步登泰山(3)
4)望岳诗

    《望岳》是杜甫的名作。题刻“望岳诗”,篆体,由清代光绪年间的大臣、金石学家吴大澂用小篆书刻。诗中说:“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写出了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雄心壮志。

徒步登泰山(3)
5)神州磊落

    题刻“神州磊落”,行书体,位于斗母宫南,系明天启三年(1623)孟冬镌刻。

徒步登泰山(3)
6)虫二

    题刻“虫二”,系清光绪己亥年(1899)夏,历下刘廷桂立。历下名士刘廷桂题刻的这两字曾让无数游客挠头,不明所以。郭沫若先生上世纪60年代轻松破解,意思为:“风月无边”。把繁体字“风、月”二字拆去边框,便形成了这石刻谜面“虫二”,描写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虫二”来源素有争议,一说是: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上有“虫二”二字,是清乾隆手书。另一说是:当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谈及杭州西湖的无边风月亭,刘廷桂受到启发,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并对朋友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却有风月无边之意。当年乾隆皇帝在杭州西湖曾为“风月无边”亭题写匾额,如果刘廷桂在这里再次重复这四个字就是犯上,所以就别出心裁的写了个字谜。无论怎样,“虫二”两字本无意,但被文人雅士演绎得如此意蕴丰厚,华夏文字文化之博大精深,从中可见一斑。

徒步登泰山(3)7)听泉

    题刻“听泉”,楷书体,位于纪念碑西,系戊戌秋(1898)齐云浦等游山题镌。碑文记载:“戊戌秋、齐云浦、赵培生、徐斡卿、王俭堂、吴文卿、王子墉、施致远、金荩臣同游。八人至此小憩,忽闻泉声,因以誌之。”到了这里,一定要静下心来,听一听泰山美妙的泉声!

徒步登泰山(3)
8)不成功,毋宁死

    题刻“不成功毋宁死”,隶书,位于纪念碑北面。意思是不成功不奋斗不如死。通往成功的路上有时决心更优于学识!气势更大于能力!

徒步登泰山(3)
9)名言莫罄

    题刻“名言莫罄”,楷书体,系民国甲子年(1924),苑梦九题书。题刻位于山坡的灌木丛中,稍不留神就错过了。

徒步登泰山(3)
10)虎

    据说,在泰山题刻中有很多“虎”,见到了两只。一是草书“虎”,位于斗母宫南,系民国十四年(1925),古沛张正寰题书。此虎象形字,形状很象虎,特点是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另一是篆书体“虎”,位于中天门北登山盘道东侧,我把两虎放在一起了。此虎系清末吴大溦题书。吴大澂(1835-1902),清末著名金石学家、文学家。字清卿,号恒轩,又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六年(1867年)中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曾出任陕甘学政,官至湖南巡抚。吴大瀓的 “虎”字,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老虎的神情。

徒步登泰山(3)
11)初步登高

    题刻“初步登高”,楷书,位于纪念碑北盘路西侧的石壁上。题刻两侧有小字:嘉靖戊申仲春七日,万清源一泉李架书。到了这里,才“初步登高”,才“渐入佳境”,离泰山顶还远着呢!

徒步登泰山(3)
12)蔚然深秀

    题刻“蔚然深秀”,行书体,位于纪念碑北,系清光绪癸巳年(1893)荷月,历下张传如、李祺纪题镌。题刻描写的是泰山草木茂盛,山色幽深秀丽。

徒步登泰山(3)
13)万古凌霄

    题刻“万古凌霄”,行书,位于斗母宫南,民国六年丁巳(1917)夏,德州魏宗莲书。□五皆邑绅孙君茂亨登岱,特留鸿爪。后面的字迹已漫漶不清。这是借用杜甫评价诸葛亮的著名诗句—“万古凌霄一羽毛”中的词语,以形容登泰山如入天界的感觉。

徒步登泰山(3)
    泰山厚重的文化刻在石头上。泰山石刻涵括了整个中国的书法史,展示了中国书法艺术形变神异、一脉相承的发展脉络。泰山碑刻题名之多冠中国名山之首,成为一处天然的书法展览博物馆。 

徒步登泰山(3)

徒步登泰山(3)
    胜游,云山胜地,......,这才是真正的美,寓一刀一凿、一川一脉于一体,久经风雨而不衰,积淀着社会、历史因素和生命意境,教化人类去探寻自然,反观人生的壮美。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