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绝代双雄

 q1338 2016-11-08

  

绝代双雄

       ——二战中的两位无腿飞将军(下)

 

结果,在8月的一次空战中,马拉斯耶夫居然一举击落了3Bf-109战斗机,这对于许多正常的飞行员都已经是奇迹,更别说他这样身体有巨大残缺的人。一年前击落他的也是Bf-109战斗机,马拉斯耶夫算是为自己报了一箭之仇。击落3架敌机后,在几乎没有一滴燃油的情况下,他又成功地降落到了己方的机场。由于这种精神以及卓越的成绩,在1943824日,马拉斯耶夫获得了“苏联英雄”的称号。在随后的战争中,他完成100多次战斗飞行,又击落了5架德国战机,使得自己的成绩达到了11架。不过从1944年开始直到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尽管马拉斯耶夫的各方面条件仍适合执行战斗任务,但却已经不再执行战斗任务,而是在莫斯科特种飞行学校担任航空培训的领导工作。其实完全可以理解,如果从体力来讲,而立之年的马拉斯耶夫此时正处于体力的高峰期,但对于这样一个充满传奇经历的战斗英雄,此时必要的保护似乎更为必要,不然,很可能发生类似美国王牌飞行员理查德.邦那样的悲剧,而这是极其得不偿失的。

所以,除了领导职务,二战结束后,其主要的工作,和巴德差不多,那就是到各地去去演讲。1952年,马拉斯耶夫从苏共中央高级党校和苏联社会科学院毕业,并通过了 历史学副教授的答辩,其实,此时的他还有一种选择,那便是进入苏联培养将军的摇篮,苏联总参学院,毫无疑问的是,已经是上校的他在镀过金后肯定会成为一名将军。1956年,马拉斯耶夫当选为苏联老战士委员会责任书记,1983年又当选为该委员会第一副主席,苏联解体后改为俄罗斯老战士委员会,2001年马拉斯耶夫去世,而在这之前许多年,他就被许多人理解作去世了,又有谁能想到一个残疾人能坚强的存活了这么长的时间呢?生命有时候对于有些人,已经是一种奇迹。

      两本书和两部电影绝代双雄——二战中的两位无腿飞将军(下)

绝代双雄——二战中的两位无腿飞将军(下)

绝代双雄——二战中的两位无腿飞将军(下)
《直达天空》海报.jpg

     两位无腿飞行员的经历如此的不同于凡人,这自然会引起文艺界的关注,道格拉斯·巴德的故事,在战后首先被本国的作家保罗.布里希克尔写成了书,名字叫做《把手伸向天空》,发表于1954年,该书后来又被英国的电影届所关注,1956年,根据巴德的事迹拍摄的电影《直达天空》在全球公映,不过相对来说,电影似乎更为家喻户晓。当然了,巴德在1973年撰写了自传,关注自然也不如电影那么广泛了。

相对于巴德,马拉斯耶夫亘更为国人所熟知,原因很简单,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由于社会主义思潮的涌入,许多苏俄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如曹靖华翻译的《铁流》等,而在中苏曾经的友好时期,更是无数的苏联文学作品被翻译介绍到中国,而中篇小说《真正的人》也在其中。小说《真正的人》其实就是作家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波列沃伊根据马拉斯耶夫的真人真事撰写的中篇小说,据说,波列沃伊曾看过马拉斯耶夫撰写的二战日记,又有人说波列沃伊曾和马拉斯耶夫同住一房间,当波列沃伊看到马拉斯耶夫镇静的脱下自己的腿时,大为震惊,于是,写下了这部中篇小说,然而,据苏联媒体对马拉斯耶夫的采访资料,马拉斯耶夫直到该书于1946年出版,并在电台被连续播报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事迹被改编成了小说,然后打电话到电台要到作者的联系方式,两个人才得以见面。 

有意思的是,波列沃伊当时供职于《真理报》,是在前往欧洲各国旅行采访的旅途中(最主要是奉命参加纽伦堡大审判的新闻报道),利用出差间隙挤出来的19天时间写成该小说的(和马拉斯耶夫在丛林中爬行的18天时间大致相当)。由于是真人真事,并且事迹太过于感人,第二年便获得了苏联国家奖,1948年,同名电影也在苏联各地公映,并于同年获得了斯大林文艺奖金,比巴德的电影上映还早了8年。

对中国的影响

由于中苏曾经的特殊关系,《真正的人》也被翻译到当时的国内,成了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样驰名的小说,并对那一时期的国人产生了无法估量的影响,学习保尔,学习真正的人,是那一时期最流行的风尚,所以,《真正的人》被引入国内后,曾经出过许多版本,从内容方面来讲,又被改成过小人书等等,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许多人也许听说过前空军司令马宁的故事,马宁将军是老革命,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斗中,曾两次负伤,第一次是左大腿中弹,第二次是在摆脱敌人追击的时候,左腿再次受伤,导致最终成了瘸子,左腿比右腿短了4厘米。重庆解放后,马宁将军在医院疗伤,无意中读到了小说《真正的人》,深为小说中的主人公所感动,于是萌发了当飞行员的梦想,此时,他已经是副师职干部了,最终,经过重重阻力,他终于成为空军的一员,先是苦练飞行技术,毕业于哈尔滨轰炸学校,后来又先后担任空军部队副师长、师长、副军长、军帐,副司令员直到空军司令,最终飞行经验达到了1000多小时,成了学习马拉斯耶夫最典型的例子。

如果说该小说在当时有时代背景,自然会被中国的热血青年所学习,那么在汶川地震时,该小说还被救灾组织作为辅导受灾学生的心理用书,以期待建立起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就不能不说该小说所散发的特殊魅力了。时隔近60年,该书依旧散发着无穷的魅力。绝代双雄——二战中的两位无腿飞将军(下)
汶川地震中,许多失去父母的青少年获得了《真正的人》一书,说实话,该书的励志性远胜过那些讲述如何从一文不名到发家致富的故事的无聊书籍.jpg
绝代双雄——二战中的两位无腿飞将军(下)
瘸腿飞将军马宁将军戎装像,马将军正是被《真正的人》所感染,才毅然以残缺之躯,进入了空军的行列.jpg

结语

今年是巴德诞生100周年,而马拉斯耶夫也已经离去差不多10年了,回忆这两位空中传奇人物的经历,能对所有的人产生鼓励作用,因为一个没有双腿的人都能驾驶战斗机去消灭敌人,正常人还有什么不可以做到?他们的特殊经历,不但是本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极大的丰富了世界航空史,他们用自己残缺的身躯,为后人做了最完美的楷模。

 

 

贴士:马拉斯耶夫趣事三则

一,不能宣传马拉斯耶夫:鲍里斯.波列伏依的小说《真正的人》——让它的主人公名扬世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早在这本书问世几年之前的1943年马拉斯耶夫已经获得了苏联英雄称号,而《真正的人》是在战争结束后的1946年才获准出版的。据说,苏联的宣传单位心存顾虑,担心德国人作出这样的推测:苏军情况大大不妙——可不是么?连残废人都给派出去开飞机了!(事实上二战中苏联共有8位无腿飞行员,尽管有的只是缺少一只腿)

二,谁更像马拉斯耶夫:有一次,《真正的人》的作者鲍里斯.波列伏依和马拉斯耶夫应邀一起去做演讲,在机场下飞机时,由于风湿以及年纪大的原因,鲍里斯.波列伏依走路摇摇晃晃,像极了一个残疾人,而马拉斯耶夫走路姿势潇洒,很有风度,于是去接机的人就把两个人给搞混了,马拉斯耶夫于是询问接机的人:谁更像马拉斯耶夫?

三,就凭这个,你无法收回:马拉斯耶夫性格极为豪爽,据说苏联剧变以后,政府要收回当初给苏联老英雄的配发的伏尔加牌轿车时,老英雄不同意,对方问原因,他大光其火的敲着自己铝合金制的假肢说“这就是为什么!”后来老爷子成了终身配车的苏联英雄(可惜,在老人去世两年前,该车还是被收回,俄罗斯实在窘迫,连为一位荣誉老人的最后一点特殊服务都不能保留)。

四,踢向无名烈士的正步:有一次,有一座无名烈士墓前要点起永恒之火时,马拉斯耶夫接过了火炬,在当时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面前,用假肢走起了一板一眼的正步,所有人都为其行为大吃一惊。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表示:我才不是为了总书记,而是为了无名烈士!不知道苏联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听到会作何感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