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刘秀 萧王,多指汉光武帝刘秀,新莽政权被灭后,河北之地尚在观望时局,于是更始帝刘玄任命刘秀为大司马,使其“单车空节巡河北”、招抚河北之地。没有一兵一卒的刘秀历经千辛万苦,凭借个人才能在河北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汉军,消灭了王朗(假子舆)势力,在河北站稳脚根,势力逐渐扩张,更始帝有些担心,于是封他为“萧王”,命他收兵,和有功将领一起回京,实际上是想削夺其兵权。刘秀接受封爵,但提出河北未平,不受征召,从此与更始分裂。
光武,是汉光武帝刘秀死后的谥号,后人常用“光武”来指代刘秀。刘秀字文叔,南阳郡人,为汉高祖九世孙。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历史上著名的拨乱领袖,是中国历史上能力一流的君王、更是品德修为最为高尚皇帝。
新莽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在家乡乘势起兵。更始元年(23年),刘秀在昆阳之战中力排众议,镇定指挥,亲自拼杀,以少胜多,击败新莽四十二万大军。更始三年(25年),几个月内,在河北的刘秀从一个光杆司令迅速变成了拥有数十万大军一方统帅,并且消灭河北王朗势力。
同年,刘秀与绿林军(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登基称帝,以“汉”为国号,史称“后汉”或“东汉”。经过长达十数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消灭灭了更始、赤眉和陇、蜀等诸多割据势力,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纷争战乱长达二十余年的中国大地再次归于一统。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使后汉一朝成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时代。
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萧王推赤心置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此为“推心置腹”成语出处。)
范晔《后汉书·冯异列传》:“轶本与萧王首谋造汉,结死生之约,同荣枯之计。今轶守洛阳,将军镇孟津,俱据机轴,千载一会,思成断金。唯深达萧王,愿进愚策,以佐国安人。”
范晔《后汉书·吴汉列传》:“盖闻上智不处危以侥幸,中智能因危以为功,下愚安于危以自亡。危亡之至,在人所由,不可不察。今京师败乱,四方云扰,公所闻也。萧王兵强士附,河北归命, 公所见也。谢躬内背萧王,外失觽心,公所知也。公今据孤危之城,待灭亡之祸,义无所立,节无所成。不若开门内军,转祸为福,免下愚之败,收中智之功,此计之至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