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通史第二十六集光武中兴(2)

 陆一2 2019-08-26

第二十六集 光武中兴(2)

        公元23年农历十月,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持续十五年的新莽政权彻底灭亡。此时更始帝先迁都洛阳,又于第二年迁都长安,虽然各地豪杰并起称霸一方,但在人心思汉的形势下,世人基本上认可更始帝的汉统地位。而当更始军攻入长安并推翻王莽政权后,就连另一支声势浩大的反莽起义军赤眉军也归降了更始政权。形势一片大好,更始帝试图恢复汉朝疆域,统一全国,他分别派使者到各地建立地方政权,刘秀也终于等到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在大司徒刘赐的苦荐下,更始帝最终下令命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持节北渡黄河、镇慰河北。

        河北是刘秀的王业之基,汉代所谓河北是指黄河北面的冀州、幽州、并州,相当于今河北、山西、北京、天津等省市,西汉以来,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华北大平原已是重要的粮食产区,人口数量相当可观,还盛产优质兵器和战马,是国家军事重地,当时有一流传的童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然而刘秀在河北的发展并不顺利,更始帝虽然封了刘秀官职,但并没有给他多少人马,虽然他努力团结地方势力,也有慕名投奔者,但实力强大的王郎并不甘心,居于更始帝之下,他在邯郸称帝以十万户的赏格,悬赏缉拿刘秀,刘秀一再遭遇险情,处境维艰。为了在河北打下一片天地,刘秀违背自己的个人情感,娶真定豪族郭氏之女郭圣通为妻,以政治联姻的手段得到了当地豪强势力的支持。

        刘秀还团结了渔阳、上谷两郡的武装势力,得到他们鼎力支持。渔阳、上谷是汉代抵御匈奴的前线,驻屯着大量精锐骑兵,号称突骑,骑兵具有移动速度快,冲击能力强的优势,在冷兵器时代无疑是最令人生畏的兵种,幽州突骑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屡建战功。<br>公元24年五月,刘秀攻入邯郸,消灭了劲敌王郎,独霸河北的局面已经形成,具备了南下河洛,问鼎天下的资本,决心彻底摆脱更始帝。公元25年六月,光武帝刘秀在鄗县东南的千秋亭举行了登基大典,国号为汉,年号建武。

        就在刘秀告天称帝的这一年,中国版图内还有另外好几位皇帝,而声势最大的还是更始帝,他已定都长安。以双方的实力对比,刘秀集团与更始政权孰胜孰败,尚难预料,但是赤眉军的军事行动使胜利的天秤倾向了刘秀一边,与刘秀艰苦创业,努力团结各种力量不同,更始帝定都长安后开始迅速腐化,对于主动投奔他的赤眉首领樊崇等人,更始帝也不能妥善安置,只是以空头支票应付,引起强烈不满,不久即离叛,反过来西攻长安。

        公元25年春天,赤眉军突入关中,连续重创更始守军,赤眉军的牵制使更始政权无暇东顾,对于这个天赐良机,刘秀当然不能失之交臂,他派邓禹带领一支人马西征,顺利夺取了河东,接着渡过黄河,攻入关中,刘秀自己则统领主力部队围攻洛阳。这一年九月,赤眉军攻下了长安,本应是刘秀最强劲对手的更始政权顷刻间就土崩瓦解了,十月刘秀兵不血刃进入了洛阳,在关中被严重削弱的赤眉军出关东归,陷入刘秀汉军的围堵之中,被迫投降,这支两汉之际规模最大的农民军就此瓦解。

         洛阳,中国著名古都之一,在古人观念中,洛阳居天下之中是王朝都畿的理想选地,公元25年十月,刘秀率领部众进入洛阳,洛阳从此成为东汉政权的都城,洛阳在长安之东,为区别于定都长安的汉朝,后人习惯称刘秀政权为东汉或后汉,刘秀以光复汉朝为己任,以汉祚正统继任者自居,如果恢复故都长安似乎更能体现政权的合法性,两年前,更始帝刘玄在洛阳与长安之间选择了后者,刘秀定都洛阳而弃长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