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头记》释义(之三)(总第5讲)

 果冻0881 2016-11-08
《石头记》释义(之三)(总第5讲) 一、第五段
我们来看原文:
空空道人听了此语,思忖半晌,将这《石头记》再细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我们看这一段落的核心意思是什么?
——这一段主要共写了四个书名,并为这四个书名作了非常简略的介绍。下面我们围绕这几个书名,作个介绍:
1、《石头记》是“本名” 在《石头记》处,戚序本有夹批曰:
本名。
大家注意。这里强调《石头记》是“本名”非常重要。“本”,即事物的根本,根源(与其相对的是“末”,如舍本求末)。稍后一些,正文中,甲戌本之后的本子,如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都是除《石头记》外,还写了另外三个书名——《风月宝鉴》、《情僧录》、《金陵十二钗》,这几个书名可以看作从《石头记》之名引伸出来的。后面我们将作解释。
2、为什么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书中写道:“因见上面虽有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对于这个问题共有5条脂批:
在“再细阅一遍”处,甲戌本有侧本曰:
这空空道人也太小心了,想亦世之一腐儒耳!
在“虽有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处,甲戌本有侧批曰:
亦断不可少。
在“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处,甲戌本有侧批曰:
要紧句。
在“一味淫邀艳约、又非假拟妄称”处,甲戌本有侧曰:
要紧句。
在“因毫不干涉时世”处,甲戌
本有侧批曰:
要紧句。
最后便写道:在“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石头记》为什么改为《情僧录》呢?
介绍了两个原因:
其一,若从小说来看,这部书虽有对邪佞的指责,但是既没有“伤时骂世”,又没有涉及朝政。但是当翻到背面看时,恰恰相反,借着指邪责佞,实质是伤时骂世,干涉时世。
其二,若从小说看,这部书“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但当翻到背面,我们所看到的则是小说写的都是假的,真实情况是:“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
正是这两个原因,“空空道人”改名为“情僧”,将所录之书改名为《情僧录》。
如果从小说角度看,这里是明显的“误谬”。怎么可能一个道人,看完了《石头记》,便也对女子有了情意,于是便不再信“道”,而改为信“僧”,而且称作“情僧”呢?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有这种如此轻易便改变信仰的。至于类似“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都是借口而已。
然后,如果翻到书的背面从历史角度来看,道人是作者,僧人也是作者——关于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明,所谓“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之所以一定要在这里将“空空道人”,改为“情僧”。是出于作者的一种逻辑——由于将“石头”带到人间者——也就是“空空道人”,并不是书中人。于是作者便用了这样一个巧妙的方法——先将“道”和“僧”合二为一,告诉读者:“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之后便将“空空道人”,轻而易举地变为“情僧”。而谈起“情僧”,读者自然就会联想到宝玉。宝玉同黛玉的感情纠葛,反映了作者与他所要传的女子的感情纠葛。如此一来,大荒山中的“石头”、“空空道人”、“情僧”、宝玉、作者都联为一体。并且借这个机会,告诉读者三点:
第一,这部书背后之隐是“伤时骂世,干涉时世”;
第二,作者和他所传的人,曾经“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
第三,告诉读者:作者实际是个“情僧”。他所写的书,当然就可叫做《情僧录》。
3、为什么此书又叫《风月宝鉴》? 书中写道:“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这里甲戌本有眉批曰:
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这条批语讲了三个件事:
第一件,曹雪芹曾写有《风月宝鉴》一书。
第二件,这部书的序文是其弟裳村写的——实际是曹雪芹的堂弟,即曹頫的儿子。
第三件,现在这部《石头记》一书,仍将《风月宝鉴》作为自己的书名之一。
那么“风月宝鉴”是什么含义呢?是一面宝镜。它正反皆可照人,曹雪芹用它来作为自己的书名,意思是让读者了解这部《石头记》也是一部有正(小说)、反(历史)两面的著作。
《风月宝鉴》这部书是什么内容呢?在我们的第一讲中已作了阐述——讲的是贾瑞和凤姐的故事。后来贾瑞病倒以后,跛足道人给了他一面镜子,就是这柄“风月宝鉴”。这部小说从正面来看,是让人“戒妄动风月之情”,而由于这部小说也是像“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是一部有正(小说)反(历史)的“奇书”,作者的目的是希望人们也能思想这部书的反面。关于如何去思想这书的反面,在开始写“风月宝鉴”的那一回(第十二回),有回前批曰:
反正从来总一心,
镜光至意两相寻。
有朝敲破蒙头瓮(原作为繁体甕,其头为雍),
绿水青山任好春。
作者这是利用脂批启发读者去思考,什么叫做“有朝敲破蒙头瓮”?
从关于将《石头记》亦叫《风月宝鉴》这个名字,以及脂砚斋的批语中,我们还清楚了两件事:
第一,从这条批语来看,《风月宝鉴》是曹雪芹所写,当时还没有分出章节目录。——这是《石头记》中,第一次出现曹雪芹的名字。
第二,《风月宝鉴》的内容是“贾瑞和凤姐”的故事。而在《石头记》中亦包含了这个故事,因而可以断定《风月宝鉴》一书是《石头记》的前身。而这部书正像那面“宝镜”一样,有正、反两面,到底反面写的是什么,作者或批者用“有朝敲破蒙头瓮(原作为繁体甕,其头为雍),绿水青山任好春”诗句启发读者。
第三,《风月宝鉴》是曹雪芹所写,《风月宝鉴》是《石头记》的一个书名,当然《石头记》也应是曹雪芹所写。《风月宝鉴》有正反两面,《石头记》是从《风月宝鉴》发展来的,当然也具备正反两面。
4、此书为什么又叫《金陵十二钗》?书中写道:“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甲戌本在“增删五次”处,有眉批: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法”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这句正文和批语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金陵十二钗》是《石头记》的书名之一。它的含义是:从正面小说看,金陵十二钗是这部书的主人公。大家还记得前面讲过的,那尊硕大无比的石碑,在“高径十二丈”处,有批曰:“照应正十二钗”,在“周径二十四丈”处,有批曰:“照应副十二钗”这样的话——这实际就是正面小说的核心内容。但曹雪芹为之作传的只有他所痴爱的一个女子。这块石头所喻的“十二钗”,每一钗都写了那一个女子的一部分内容,也可以说,这“十二钗”每一钗,是那一个女子的分身。
第二,批语告诉读者:不仅仅“彼阅”“增删”者是曹雪芹,而且整部书都是出自曹雪芹之手。为了使读者了解这一点,便启发读者说“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并向读者说明:在小说中之所以写曹雪芹是“披阅”“增删”者,没有直接提及原本也是他所写,只是出于当时文字狱的严酷背景,作者不得不采取的狡猾之笔,是作者用的“烟云模糊法”。
对于脂砚斋所说的“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这样一句话,由于并不是每个读者都能理解,我在这里再作进一步的阐释。
二、书中是怎样来写《石头记》作者的? 1、作者在开始撰写此书之前的自白《石头记》的开篇是作者的自白,对此自白,有脂批云:“因为传他,并可传我。”他指作者所要传的女子,我指作者。
2、书中写“石头”是《石头记》作者《石头记》一书是从神话入手来写的。说女祸炼石补天时,多炼了一块,被遗留在大荒山、无稽崖、青梗峰下。
当我们把这块石头的情况与本书开篇是作者的自白相对照,便可作出如下结论:
这块石头“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啼惭愧”——说明这块石头记,即代表了作者自己。
而这块石头又以高径十二丈,周径二十四丈代表了正副十二钗——其背后所隐写的,便是作者所要传的那个女子。
如此来看,这部《石头记》的作者正是“石头”,亦称“石兄”。
3、“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用长相相同,将他们与作者联在一起书中的“一僧一道”即“亦僧亦道”,而且关于他们的长相,正文中写道:“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他们指谁呢?
脂批写道:“作者自己形容。”“这是真像,非幻像也。”
——说明不论僧,还是道,都是指作者,也就是“石头”。
4、石头可缩成扇坠大小,被道人带入人间,游历一番——实指作者的经历书中写道人将石头缩小后,带入人间游历,由于道人,就是石头,就是作者,只是他们的身份不同,实是一人的变幻,因而书中所写实是作者的经历。
5、空空道人与石兄的对话,实际是作者的自语,“空空道人”改为“情僧”,说明两者都作者的身份几世几劫后,空空道人来在大荒山、无稽崖,在青埂峰下,看到一块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的大石。他同石兄对话后,便将此石上的文字,从头至尾抄录下来。抄完书后。“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易名叫“情僧”,书名改为《情僧录》。——这是小说是内容。但实际上,空空道人与石兄都是作者。道人改为“情僧”,只是作者又多了一种身份。从小说看,宝玉可称“情僧”,而他又是作者的主要分身。
6、“风月宝鉴”将曹雪芹与作者、道人、情僧联系到一起脂批写道:“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即《风月宝鉴》是由他写的。而《风月宝鉴》又是《石头记》的一个书名,《情僧录》、《金陵十二钗》亦是《石头记》的书名,自然也都是由曹雪芹所撰。
大家注意:脂批仅仅用“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这样一句话,说明“风月宝鉴》是曹雪芹的作品。而又通过《风月宝鉴》是《石头记》的一个书名这种关系,作者便向读者交待清楚了:《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四个书名,实是一部书。这部书的作者便是曹雪芹。
作为镜子的“风月宝鉴”是跛足道人带给贾瑞的,这个跛足道人又是将甄士隐带走的那个道人。而通过《风月宝鉴》之书,又将该书作者曹雪芹与“情僧”、“空空道人”联系一起。于是我们便看到一种奇异的现象:其他书籍一般都是一个书名,一个作者(或两个以上作者合著),都十分简单明了。而《石头记》这部书无论书名,还是作者,形成两组系列:
书名系列:《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都是同一部书。
作者系列:石头(或石兄)、一僧、一道、空空道人、跛足道人、癞头和尚、情僧、曹雪芹——都是同一个作者。(在第一回后面一些,书中写明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是曹雪芹。届时再详述。)
7、小结从上面论述我们可以看出,不论《风月宝鉴》,还是《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其作者都是曹雪芹,而“披阅”、“增删”者便干脆明明白白地写明就是曹雪芹。在甲戌本(乾隆十九年)之后,直到乾隆二十八年除夕曹雪芹去世时,他一直就没有停止修订自己的著作,并在书中以脂砚斋的名义添加批语,从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也可看出曹雪芹修订、完善自己著作的过程。可以说《石头记》一书,自始至终都沁透了曹雪芹的心血。
像《石头记》这样“一字一泪,一泪化一血珠”而写出的文学巨著,其中所隐写的是作者曹雪芹个人的经历,曹雪芹个人的思想、感情,曹雪芹所熟悉、所钟爱的女子之传记——这些是真人、真事,是任何人不可能编得出来,任何人都不可能替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