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移动模架施工案例分享,原来施工现场是这样做的

 金石为开hajyr8 2016-11-08


来源: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编有话说

点击菜单“筑路架桥”→“签到得币”

鄂州市武四湖大桥是本套移动模架系统的施工主体,全桥共58跨,跨径均为40m、梁高均为2.5m,有着等截面多跨的特点,适合采用移动模架。大桥所在湖区是养殖水面,环境影响非常敏感,桥梁距离水面最低处仅3.5m,桥下净空低,上行式移动模架施工能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核心技术”


1
核心一:大型上行式双折叠移动模架系统的设计与建造

1
小重荷比移动模架结构优化技术

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减小其重荷比。最终控制其重荷比为0.375,小于常规的0.5,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减少移动模架的用钢量。



  

2
中支腿自动平衡控制技术

经过计算分析,在不设置平衡阀的情况下,前后两个千斤顶受力偏差很大,容易产生偏载。项目部自主研发了液压平衡阀自动反馈系统,主动调节前后两个千斤顶受力情况,避免中支腿偏载,保证结构安全。



3
双折叠分级开合控制技术

为了满足低墩过跨要求,发明双折叠分级开合控制技术,控制移动模架纵移过跨。挂梁采用分节设计,节间采用销轴连接,在挂梁上设有旋转油缸,可实现底部模板向下二次旋转折叠,降低桥下净高要求,由原来的7m净高要求降低至3.5m


开合控制技术示意图


2
核心二:现浇箱梁施工成套关键技术


1
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

以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为核心,从原材料、配合比出发,对硬化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变形性能、耐久性能、新拌混凝土性能四个方面进行了试验分析。总结出各原材料及配合比参数对混凝土性能影响规律,为配制高抗裂、良好和易性混凝土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最终配置出适于移动模架施工的缓凝长、坍落度大、水化热低、开裂敏感性弱的混凝土。



2
发明混凝土对称叠合浇筑技术

针对移动模架的特点,从混凝土防开裂的角度出发,提出对称叠合浇筑法的施工顺序。纵向以箱梁理论荷载中心为分界轴,对称浇筑,最后浇筑中横梁。




对称叠合浇筑法纵向顺序

对称叠合浇筑法横向顺序


3
移动模架线形主动控制技术

首先利用软件数字化模拟预压,模拟砂袋分仓蓄水,发明了三仓六区复合加载预压技术,通过这种技术控制预压加载顺序以及加载数量。


三仓六区复合加载预压施工


其次,应力应变数据采集,通过布置大量压力传感器和应变片采集变形和应力数据。


主梁变形采集

主梁应力采集

吊杆压力采集

中支腿应力采集


再三级标高调整。通过竖向顶升液压千斤顶、机械螺旋顶和吊顶调整标高 。

 

竖向顶升液压系统

 

上横梁支座螺旋顶

 

吊杆

最后结合面错台控制,在浇筑过程中通过吊杆主动调节底膜标高,保证底板线性的平顺。



3
核心三:大型移动模架施工运行管理技术
1
移动模架节段顶推拼装

节段顶推拼装技术是以移动模架自带的纵移系统为推进装置,在桥台后场搭设临时支架,主梁和鼻梁边推进边拼装,上横梁、挂梁模板穿插施工,实现快速拼装。


 

后场临时支架拼装 

主梁及鼻梁拼装


2
移动模架原位单元体拆除技术

原位单元体拆除技术将主梁、挂梁及模板纵向分成各单元体,横向对称拆除,运至后场散拆,实现原位快速拆除。



3
移动模架分类管理流程及标准
为便于超大型移动模架运行管理,保障施工安全,项目部还特别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分类管理流程及标准,实现分工明晰化和管理流程化。




【猜你喜欢】

【合作咨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