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江山携手 2016-11-08

北京西山千年古刹潭柘寺

 (8)

       潭柘寺的宝贝,还有一口大铜锅。潭柘寺极盛时期,“有名和尚三千,无名和尚无数”,规模宏大,香火也极为旺盛。这样,每天僧人香客的斋饭就需要伙房成天地忙活。寺中用于熬粥的一口大铜锅,竟然直径三米;现存为用于炒菜的最小的一口锅,也硕大无比。烧火的灶口也很特别,上面镶嵌有一块汉白玉的牌匾,书写“潭柘寺”三个字,难道这大灶也怕别人偷走不成?否,原来寺中香火太盛也常常惹点祸——火灾,灶头上的牌匾几乎日日夜夜在烟熏火燎中,意思是:我潭柘寺本来就是火中之物,当然不再怕火了,那么,火神,你还是知趣一点,不要光顾本寺了!“潭柘寺”永远在大火燃烧之中,潭柘寺此后再也没有遭受大的火灾,这就是“火烧潭柘寺”典故的由来;你说怪也不怪!这个典故和出自于北京城内的后门桥上“北京城”石匾的另外一句话“水淹北京城”异曲同工;两句话连在一起就是:“火烧潭柘寺,水淹北京城。”老北京人没有不知道这两句话的。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潭柘寺院以外,除上塔院和下塔院,还有几处值得一提的地方:西观音洞,东观音洞,龙潭。

从龙王殿出寺院西北角的小门,有一条山溪,沿着院墙往南流下,然后在潭柘寺山门前自西而东流去。山溪不大,但是溪水清清,流水淙淙,加上山林葱郁,奇石突兀,小桥横卧,亭台玉立,惹来许多游人在此歇息、戏水、野餐。继续往上走一点,就是西观音洞的院门。一个相当优雅的小院,依然香烟袅绕,因为这是又一处观音大士的殿堂。院内南面有一个石壁,所谓观音洞,就是在石壁上人工开凿的一个小山洞,其中供奉着一尊汉白玉的观音坐像,接受人们络绎不绝的朝拜。据说石壁后有清泉,于是,寺方建了一个开放式的竹木结构的茶楼,这倒是一个好主意。所谓茶禅一味,在寺院静心品茗,与和尚谈经论禅,本来就是文化人修身养性的一件雅事。同样的茶,不管你是龙井,还是香片,是碧螺春,还是大红袍,是冻顶乌龙,还是陈年普洱,在寺院饮茶与在酒肆饮茶,味道就大有不同。只是,这里香客连绵,并无茶友,实在可惜了这股圣水,可惜了这个清幽雅致的院落。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东观音洞自然就在东边。流杯亭旁有一个小门,门外就是东观音洞。这里更加冷清一些,只有旁边的财神殿多一些香火。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潭柘寺、潭柘寺,其成名一是由于“柘(树)”,二是由于“(龙)潭”。龙潭在寺后山上约1500米处,因此去龙潭需要多一些体力和时间。我多次来潭柘寺,都因为同伴的时间或者体力的原因,没有到过龙潭,总觉得有一些遗憾。这次自己特立独行,无拘无束,于是,毫不犹豫地大踏步上山“闯龙潭”。山路有些崎岖不平,虽然并不难走,但是要小心一些脚下,不要崴了脚。一路上,山林茂茂,凉风习习,并不觉得累。不过究竟是在爬山,究竟有1500米山路,究竟独自爬山节奏稍快了一点,待到目的地,才发现已经浑身是汗,T恤几乎湿透了。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龙潭何物?原来是靠山壁的一个多边形小池子,也就是两三米直径,一米来深,石雕栏杆,池中盘曲着一条汉白玉精雕的龙,龙头昂首朝外,龙尾朝着山壁伸过去,恰好山壁有一个小洞迎入这条龙尾。据说,曾有山泉自龙尾汨汨流出,由龙口流进这个水池。现在看不见泉水了,池子里干枯到底。龙潭旁边还有一方石碑,镌刻着乾隆的题诗。龙潭前是一片不大的平地,植有松柏等树木,有几条供游人歇息的石凳,上方还有一个四角亭。龙潭外有当地农民摆摊出售一些瓜果饮料,在我歇息拍照的时候,一位长者(其实比我年轻)过来搭讪,说与我似曾相识,说我不像平常干粗活的人、但是一个一辈子卖力气的人等等。我无意听别人来猜度我的幸运还是不幸,嗯嗯啊啊敷衍几句,就下山了。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北京:千年古刹潭柘寺(8)

    上龙潭单程耗时大约25分钟。

    这第八次上潭柘寺之旅,至此就基本完成。返程的路,依然乘坐公共汽车和地铁,大约两点半坐上由潭柘寺开出的931,在苹果远转地铁,在东直门转131,到家时,下午六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