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老子·第七章

 天一天一天一天 2016-11-08
原文: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长地久”,意即天延续着,地持久着。“长”就代表一直延续下去,它是指时间上的。“天长地久”是针对万物一直在生灭变化而言。天地有如容器,万物在其间活动。相对于万物,天地是不变的,天永远是宽广的,覆盖一切,但是就天地自身而论却不是永恒的。《老子》第二十三章就说到“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飘风就是大风,飘者大也,骤雨就是暴雨,像有时候午后雷阵雨不会持久,风雨从哪里来?经由天地而来的。风雨还没有来的时候藏在哪里?天地间。气的流动造成的变化就是风和雨。天地造成的不能持久,大风吹不会吹整个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下一整天。老子没有到过台湾,不知道台风的厉害,他也没有去过美国,不知道什么叫龙卷风。可能古时的北方顶多是大风一吹,吹掉帽子;大雨一下,顶多下一天。“天地尚不能久”与“天长地久”并不矛盾,因为真正永恒的只有“道”,这是一个逻辑的问题。不能有两个永恒,永恒的是“道”,天地就不可能永恒,“天长地久”是针对万物变化,但是对“道”来说天地还是在变化。一座高山,比起矮的丘陵很高,比起更高的山还是矮的,最高的只有一个叫做“道”,这是特别要加以说明的。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意即天地能够延续而持久的缘故,是因为它们不求自己的生存,所以能够持续生存下去。换句话说,天跟地从来没想到天要大一点、要久一点,或者地要扩张到海洋去,它没有这些问题,它就是这样存在着。因为万物是在生长,天地本身不生长,它不自生,它不求自己的生存,因此能够持续生存下去。
天地“不自生”,是说天地不为自己的生存打算,而让万物自行生灭,结果天地反而不受变化所困,可以长久生存下去。有生就有灭,你拼命给自己求发展总有停下来的时候,这非常残酷。光是这一句你就可以回想很久。譬如说我想立足于社会,写文章登各类报纸,写报纸专栏,同时写,一周五篇,自己感觉得心应手,收获甚丰,待将来停下来不得不收笔的时候,就无从选择了,写出来的东西也无报问津。老子这里就告诫我们:得意的时期将来一样会慢慢收敛变无。了解天地的变化,你有发展就要想到会有收敛,你有得意就要想到会有失意,理解这个道理,心里就会很平静,情
绪就不会有很大的起伏。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意即因此之故,圣人退居众人之后,结果反而站在众人之前。圣人是领路人,没有人知道路,到最后只好圣人到前面来带路。再看另外一句,“外其身而身存”,意即不在意自己的生命,结果反而保全了生命。换句话说,你太注意保全生命反而会无法保全。比方说一个人讲保养,保养太多反而对身体不好,有了一种限制,变得不自然了;相反不在意身体的保养,而是按照原本的生物规律该怎样运动、怎样活动,这样去做最自然。台湾很多广告提倡自然美,其实还是在卖化妆品,这就不太自然。你说我现在推广一种叫自然美的化妆品,这不是矛盾吗?讲自然美还要什么化妆品?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即不正是由于他没有私心吗?这样反而达成了他的私心。“故能成其私”,这一句话要特别注意,并不是说圣人先有私心,而是说自然而然的结果,就是在别人看起来好像达成了私心。你本来是要站前面的,却因不争站在后面,结果反而最后处于前面。什么私心呢?你本来不在乎自己的,结果你不在乎反而得到了保存,达成了目标。好比圣人达成他的目的。谦虚是美德,因为谦虚,大家就不会把你当对手。读书时选班长,自告奋勇当班长者,大家都会说你凭什么;大家都在争只有一个人不争,大家看看这个人看起来蛮善良的,也蛮聪明的,就说你来当吧。这个人就说我不行,还是你们当,但是你越说不行别人越要你当。因为你当了之后别人知道你不会骄傲,别人认为你是我们大家推选出来的,不会过河拆桥,不会高高在上。从老子讲的圣人的做法就可以学到一些做人处事的方法,这很重要。
圣人的“无私”表现在什么地方?表现于退让、不争、忘我、随顺上,但是从结果看起来却十分积极。在此,“成其私”不是无私的目的,而是无私的自然结果。不要把目的和结果搞混,有些是自然的结果。譬如说我去演讲,别人给我演讲费,这是自然的结果,不是目的,千万弄清楚,不要说我去演讲的目的好像是为了赚钱,这样讲的话就未免小人之心。
综上所述,圣人是悟道之人,为何要效法天地?理由有二:第一,圣人是人间的统治者,面对的是百姓,他可以取天地面对万物的类比关系来作为自己的示范。看到天地怎么对万物,圣人可以学。“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圣人就是在学天地。第二,“道”是无形无象的,不像天地一样可以观察取法;天地不等于“道”,但是却源自于“道”,可以给圣人提供很多启示。原因在于天地没有经过人为的污染。老子为什么不学万物呢?老子知道,万物经过人的手,作用就一定被扭曲了。譬如说我去一座花园,要从花园里面看看有什么道理可以学。有什么好学呢?花园都是人为设计安排的,这个花开得整齐艳丽,颜色配合得正好,本来的花会这样吗?都是人在安排。
我们可以知道,《老子》是以智慧觉悟最深刻的因果关系,而不是提供处事的手段或谋略。此外,这些语句的主持者是圣人,是圣人的体验。我们对于类似的说法,可以忖思也可以效法,但未必可以搬来就用,更不必期望立即达到同样的效果。说我怎么样做可以达到跟老子一样,“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试试看,说不定“后其身而身死,外其身没人理你”,所以不要想搬来就用。你不要说最近看了《老子》,在公司里表现一下,老板问谁可以做这个事情,你抢着说:“我不行,我不行,真的不行!”真的不行啊?开除算了!除非你的老板也学过《老子》,这个人不错,很有老子的精神,要不然的话,恐怕不见得适合。这是时代的风气。我们学老子要懂得如何利用,而非生搬硬套。老子那个时代的人民很少受教育,一般老百姓所学所知的往往只在实际的、具体的行动上面,一有偏差,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我们现在不一样,现在知识那么普及,很多事情用世俗的知识就可以判断利害关系,从而趋利避害。用《老子》该用在个人的生活范围里面,很多事情是很容易用的,绝对没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