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总供给曲线

 bunny2er 2016-11-09

说明:本系列为“MACROECONOMICS” 8th edition by N.Gregory Mankiw的读书笔记。本文对应Chapter 14,文中所标注页码也均为本书对应页码。


知识点总结:

  1. 总供给曲线:

  2. 菲利普斯曲线:

  3. 奥肯定理Okun's LawPercentage Change in Real GDP= 3%-2 × Change in Unemployment Rate


一、总供给曲线

a. 粘性价格理论(sticky-price model)

  • 粘性价格可能来源于:1)长期价格合同;2)频繁调价引起老客户的不满;3)修改印刷好的价单成本较高;4)工人的工资是粘性的,使得工厂的生产成本变化也较为粘性。

  • 推导过程:

1)假设:微观上,有部分厂商A是价格接受者,这部分厂商按照自己对未来价格的预期提前制定价格;有部分厂商B是价格制定者,可以随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价格。

2)厂商的理想价格是

3)A的价格制定是,即预期未来价格是多少就定多少

4)B的价格制定是

5)A占所有厂商的比重是s

6)市场真实价格是

7)上述式子有两层含义:1)当厂商们预期未来价格走高的时候,他们就会提前把价格定得比较高,这样一来就把实际价格也拉高了。2)当产出走高的时候,可以灵活定价的厂商A就调高价格,但厂商B不能调价,如此一来,s的值越大,价格对产出变动的回应就越小。

8)将上式移动一下方程项,就得到了短期供给方程式:

9)EP也可以看做事前心理价位。


b. 不完全信息理论(imperfect-information model)

假设:市场完全出清,价格灵活变动,即不存在价格粘性

不完全信息理论的内容:

1)RobertLucas:某产品的生产者对自己产品价格的感知是最直接最全面的,但对于其他产品价格变化的感知则不那么及时。因此当他生产的产品价格上升的时候,该生产者倾向于认为是自己产品所属行业的需求增加,而不是所有价格的普遍上升。如此一来,面对自己产品的价格上升,该生产者理性的选择就是增加产量。

2)RobertLucas之后,该理论倾向于认为并非生产者所能够获取的信息有限,而是即使所有的信息都摆在他面前,但是他吸收和理解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

我的理解:

1)全面的价格上涨和个别领域的价格上涨的区别在于前者肯定是由于货币超发引起的

2)如果是货币超发,则必定有一群人是最先拿到货币的。当这群人拿货币去买东西X的时候,这些X的价格必定上升。对于X的生产者来说,他或许意识到了自己产品价格的上升是因为货币超发,或许没有。但不论是否意识到,他最理智的选择就是趁着他的投入品价格还没上涨的时候先增加X的产量,如此先赚一笔再说。

3)因此其实短期供给方程式的来源是价格全面上升的传导是阶梯型、一层层的,而非瞬间完成的。这种层层传导也不是因为价格粘性,仅仅是因为货币超发不是漫天地撒,而是定点地撒。

4)首先拿到货币的那拨人(在中国的例子里,应该是最先拿到贷款的那拨人)选择买什么,就会带动什么价格上涨,产量增加。


c.实证检验(P403):

1、不完全信息理论

推论:总需求和价格越稳定(价格稳定一定程度上可视作通胀较小)的国家,他们的生产者对价格变动越敏感,越大,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因为生产者倾向于把每一次价格变动都视作相对价格变动,而非整体价格变动。与之相反,如果一国的价格变动很频繁,则其生产者可以提前预知紧随自己产品价格变动之后其余产品价格也会变动,如此一来,多生产并不能多挣钱,因此他们对价格就较为不敏感,越小,总供给曲线越陡峭

2、价格粘性理论

推论:当通胀率很高的时候,供给方保持价格稳定的成本就很高,因此更多厂商倾向于频繁变动价格,s下降;s下降则下降,总供给曲线越陡峭。


二、菲利普斯曲线

1)通胀水平取决于三个因素:预期通胀水平;失业率偏离其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也称为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供给冲击

2)上述三因素写作:.

3)上述式子的推导过程(从总供给曲线推出)

①将总供给曲线写作

②等式右边加上供给冲击v,代表诸如油价上涨之类的外部事件

③两边同-P-1

④等式左边即为通胀水平,等式右边即为期望通胀水平,所以上式又可写作

⑤根据奥肯定律(Okun’slaw),产出偏离其自然产出的水平与失业率偏离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呈反比:

⑥最终代入得到

4)结论:总供给曲线和菲利普斯曲线就是硬币的两边,权看我们是要研究产出和价格的关系还是研究通胀和失业率的关系。

5)对于供给冲击的理解:

  • 为什么总供给曲线中没有考虑供给冲击?根据价格粘性理论的推导过程,整体价格水平P中应当已经包含各种可能的外部价格变动了。而根据不完全信息理论的推导,供给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取决于生产者对该信息的消纳能力;如果作为普通的影响P的因素,则其已经包含在该式中了。但是这样推导出来的却显示不出价格P与供给冲击之间的关系。

  • 以主要的供给冲击原油价格上涨为例。OPEC合力推高原油价格与一般的物价上涨有什么区别?单个个人或单个组织无法影响一般性的物价,因此一般的物价上涨都是需求推动的。而对于原油价格,它能够影响全面的物价,同时单个组织对定价具有影响力。因此个人认为在总供给曲线中,P中已经包含了供给冲击,对应的中也应当已经包含了供给冲击。也就是说,当供给冲击产生的时候,是通过来影响P的。投入品价格的上升引起各行业成本的上升,对应产出减少,可以视作是技术的倒退。如同技术进步引起增加,技术倒退也应该引起减少。

6)通胀影响因素

  • 通胀影响因素之1——通胀预期(适应性预期)

期望通胀水平是如何形成的?按照适应性预期理论,预期明年的通胀水平就应该等于今年的实际通胀水平:                           

如此,菲利普斯曲线写作:,对应的自然失业率成为非加速通胀水平下的失业率(NAIRU,non-acceleratinginflation rate of unemployment)。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供给冲击,失业率也处在NAIRU的水平,则通胀水平会一直维持不变。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中,这种通胀惯性是这样被打破的:

1、考虑总供给曲线。如果价格一直快速上升,人们就会预期价格未来上升也很快速,由此调整他们的预期EP,总供给曲线上移。总供给曲线将一直上移,直到一场衰退或攻击冲击的到来,改变通胀水平由此改变通胀预期。

2、上述总供给曲线之所以上移,预期EP之所以不断变大,很多情况下就是因为总需求曲线由于货币供给量变化所引起的移动。这个时候如果美联储突然叫停量化宽松QE,总需求就会稳定下来。此时如果总供给曲线继续上移,就会引起衰退。而衰退带来的失业率提高、物价下降则会引起人们对于EP的修正。

  • 通胀影响因素之2——失业率

较低的失业率引起通胀水平上升,称为“需求拉动的通胀”,因为失业率降低,总需求增加

  • 通胀影响因素之3——供给冲击

原油价格上升等引起的通胀称为“成本推动的通胀”。

7)零通胀和牺牲率

菲利普斯曲线 显示,要降低通胀,就要忍受失业率的升高。所谓牺牲率(sacrifice ratio)是指为了降低通胀水平所必需忍受的GDP下降的比例。理论上普遍牺牲率为5,即通胀下降1%,GDP每年要下降5%。

而实证检验得到的牺牲率小于5,说明真实世界人们处理预期通胀率的态度介于适应性预期和理性预期之间。而实证检验也证明,通胀率下降的速度越快,牺牲率越小。

根据奥肯定理,1%的失业率将会转变成2%的GDP。因此1%的通胀水平下降将带来2.5%的周期性失业率上升。

8)理性预期与无痛的零通胀

 ,即通胀的适应性预期。而事实上人们的预期可能更为理性。当一个政府足够强势、言出必行、令人信服,当他宣布未来降低通胀的时候,理性人就应该立即调低自己的预期通胀水平。这一调整,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可以不引起失业率的提高就达到降低通胀率的目的。

9)其他:

古典二分法(classicaldichotomy)

自然率假设(natural-rate hypothesis):Fluctuations in aggregate demand affect output andemployment only in the short run. In the long run, the economy returns to the levels ofoutput, employment, and unemployment described by the classical model.

滞变Hysteresi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