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宁声音丨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专场(收藏)

 镜的馆 2016-11-09

2016年10月28日9时,第11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之“基层卫生综合改革之长宁经验专题论坛“,作为唯一的地区专场分论坛,在海南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分会场举办。

本场分论坛由国家卫计委基层卫生司农村卫生处处长刘利群、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缪栋蕾主持,中国社区卫生协会资深顾问李长明作为特别嘉宾受邀出席,来自各地的同仁近三百人与长宁共鸣。

论坛以长宁专题宣传短片开场,系统回顾了长宁10年社区卫生改革走过的历程;在10年改革实践基础上,长宁区卫计委主任葛敏从制度设计层面,阐述了长宁从能力、动力、引力三方面问题入手,转变理念、寻求突破,抓住关键环节,推动长宁社区改革。

“各级政府应为改革搭建平台,出台政策,为改革提供保障,而不是卫生一家之事。”“我们都是国家的人,各行各业都要提高绩效,等于没有提高绩效。借鉴国际全科医生薪酬构成,由绩效工资、医教研、医师多点执业、签约服务费构成,搭建多点执业平台,在基本工作之外解决绩效之外的个性化特别需求服务,签约服务费支付有效签约的服务酬劳。”——葛敏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按住图片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长宁卫计委副主任江萍,着眼于路径制定,通过需求导向、目标一致、试点突破等案例分享,讲述了长宁如何将社区卫生改革的设计图变成施工图,堪明方向,寻定路径,取得了初步的客观成效。

“改革不是卫生一家的事情,涉及多部门。我们的部门设置,是条线管理,如果目标不一致,那么改革中会感觉有很多障碍。只有消除障碍、消除屏障,才能走出改革困境?其实也不然,其他部门不是我们改革的对立面,而要让他们成为我们的同伴和盟友。不能触及其他部门的红线,要寻求一致目标,有时也不妨绕道而行。“——江萍

按住图片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洁,作为基层机构管理者,与参会同仁分享了中心主任拥有哪些以及如何行使人权、事权、财权,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制度和路径规划下,如何凸显机构管理动力、激发人员队伍活力。

按住图片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室主管袁志敏,从机构的中层管理层面,讲述了如何凝聚和激励团队成员,以共同发力的“动车“模式开展工作、发展自身、建设团队品牌,展现了家庭医生身上的动力和活力。

按住图片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严纬,介绍了在社区家庭医生与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协同服务中,长宁区致力于搭建和不断完善“上得去、下得来”的、以居民和家庭医生为本的绿色转诊通道,从讲故事中体现了基层家庭医生的转诊感受。 

按住图片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后,中国社区卫生协会资深顾问李长明结合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肯定了长宁的改革探索经验。

“长宁的经验,就是在走一条改革之路。如:基本药物制度初衷是好的,我们国家的基药制度,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基层调研,对基层的服务能力是有伤害的。现在在改革中弥补这个缺陷,基本药物制度要保证公益性,而不是捆住基层手脚。零差率,政府补助不到位,就伤害了基层的积极性。要敢于提出问题,反映问题,解决问题。”

“未来健康两大问题:老龄化、慢病井喷,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能力。分级诊疗是必经之路,百姓不选择基层,是政策不到位。解决慢病井喷、分级诊疗、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都要把基层建设好。基层建设好,医改能谈成功。基层建设不好,医改难谈成功。”——李长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