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个人健康尽在“掌”握

 3gzylon 2013-07-29
个人健康尽在“掌”握


日期:2013-07-17 作者:李静 来源:文汇报

个人健康尽在“掌”握 长宁区建立家庭医生APP管理居民健康信息

  编者按:科技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把科学技术融入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中去,一直是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期专刊选取几个事例,展示本市在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工作水平方面的亮点。

  只要在手机上按一个按钮,居民就可以查询本市的各条健康新闻、医院健康公告、医疗机构服务指南、家庭医生签约和预约等信息——长宁区卫生局投入应用“指尖上的家庭医生”软件,让居民方便查询其在长宁的各类就诊信息。黄浦区启用智能停车信息服务系统,大大加快区域内车库泊位的周转效率,为车主带来极大的方便。徐汇区打造“平安保”科技助老项目,“一键呼叫”、专家门诊预约、平安保俱乐部等功能提升了区域内的为老服务工作水平。闸北区公安官方微博以防范侵财类案件为主题,在微访谈活动中与网友互动“晒”身边的防范漏洞,讨论最新的电讯诈骗手段,并在线向网友征集防范小妙招,提升防范意识。全国首家青少年智能图书馆在普陀区图书馆开馆,小读者们在馆内体验“零距离”图书借阅服务。

  

  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的当下,科技的触角惠及每个人、席卷每个行业,如何将这一趋势和便利用于各自的专业,提升服务质量,值得思索。近日,长宁区卫生局就推出了一款“信我——健康长宁·指尖上的家庭医生”APP客户端,只要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下载并注册,就可以获得各类健康信息,查看自己的医疗档案记录,跟社区家庭医生在线签约、互动、咨询,跟踪查询自己的健康状况等,“就好像获得了一位随时随地相伴左右的‘家庭医生’。”长宁区卫生局局长葛敏介绍说。

  

“指尖上的家庭医生”

  3月底,上海市卫生局披露,今年起,上海将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制度,力争到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每个家庭与一名家庭医生签约。据初步测算,年内上海将有17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度,占申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量的70%以上。2011年4月起,作为上海医改五大基础性工程之一,长宁、闵行等10区就已启动家庭医生制度试点。

  目前,长宁区已有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制度,152名家庭医生分布在179个居委社区内。相对于众多的人口基数,家庭医生始终是个“香饽饽”,如何使更多的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更好地享受家庭医生带来的便利和服务是长宁卫生局一直思考的问题,“信我——健康长宁·指尖上的家庭医生”APP应运而生。

  下载“信我——健康长宁”APP并依提示注册身份证和社保卡后,居民可以看到四个栏目:信息查询栏,提供全市及长宁区的健康新闻、医疗服务资源、医疗机构的分布、联系方式、人员配备等信息和家庭医生签约预约等服务功能;健康档案栏,居民可查询检索检验报告和病史记录,登记建册的健康档案及住院病程记录等;健康互动栏,和家庭医生签约后,可与家庭医生一对一在线互动,咨询结束后还可在线评价医生的服务;健康跟踪栏,记录用户每天的健康体征以跟踪其身体状态,包括居家健康体检,健康小提示,分享健康微博,推送健康常识等。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在线签约家庭医生功能,负责这一应用研发的长宁区卫生局党工委主任凌妍介绍说:“居民实名注册后,就可以自主查看社区内家庭医生的主治领域和联系方式等,然后选择一位点击‘签约’,被签约医生会收到提示,审核答复后签约就算成功了,这和纸面签约具有同等效力。”

  国际上通行的家庭医生制度下,家庭医生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与居民建立并维护稳定的服务关系,实行严格的首诊制度。凌妍说:“目前,区内40余位较年轻的家庭医生正参与‘信我’APP医生客户端的试运行;我们也逐渐明确家庭医生可以提供的十项服务项目;同时讨论转变家庭医生的绩效考核机制,把在线诊断等内容量化,以推广该系统的应用。”

  

细致设计服务不同人群

  目前,不仅仅是长宁户籍人口,只要在长宁工作同样可在线签约家庭医生。

  在长宁区云雾山路工作的陈小姐户口在外区,但她也享受到了这一“新奇便利”的服务。上周五她到长宁区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检查受伤的上臂,第二天,她休息在家时打开 “信我——健康长宁”APP,在“健康档案”一栏,看到一条“未读”信息,点击查看竟是前一天就医的“就诊类型”、“科室”、“诊断日期”、“处方医生”、“诊断摘要”,及医院开出的处方“时间”、“药名药量”和“用法用量”等,所有信息清晰在列。

  陈小姐很惊讶,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看到诊断结果和信息,而且当天还是周末。随后,她又在长宁区中心医院检查胃部,依然迅速地查到了自己的就诊信息。凌妍介绍:“不管户籍是否在长宁,只要是在长宁卫生系统就医,这款APP就适用。”

  家庭医生享受各级医院的“绿色通道”,越来越多像陈小姐一样的白领开始下载注册“信我”APP,用其进行挂号,关注健康信息、分享健康咨询等。

  白领作为APP应用的主要人群,对“信我”的使用可谓轻车熟路,那么,如何顾及并服务较少使用智能机和网络的老人群体呢?

  长宁区卫生系统安放在全区4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医健通”,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老人,但老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困难,需要工作人员的辅助。鉴于此,“信我——健康长宁”APP在注册人信息上有一项“增加”功能,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位会使用智能手机就可以一直增加输入新注册人的信息。

  葛敏说:“如果我是一个家庭的妈妈,那么我孩子和老人的健康信息档案都可以由我来输入和管理。这种绑定以家庭为单位,家人可随时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

  7月4日下午,在长宁区推广“信我——健康长宁·指尖上的家庭医生”APP的会议上,研发方上海华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场用一个开通了蓝牙功能的家庭血压仪测自己的血压,2秒钟不到,“信我”客户端页面上就显示了他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三项数值,点击“确定”后,这一组数据附上时间信息一道存储到他的健康跟踪系统内。这位工作人员说:“这种即时记录的功能是‘信我’APP新版本的主打,那样老年人自己在家的自我体检就能同步输入信息库。”

  今年10月份前后,“信我——健康长宁·指尖上的家庭医生”将逐步在长宁区全面投入使用。

  本报记者 李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