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开心麻花《驴得水》为何票房不如《夏洛》

 玖玖家政 2016-11-09

文/马庆云

截至今日,开心麻花出品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累计获得票房1.4亿元。目前的排片占比是9%上下,根据糯米电影方面的数据显示,《驴得水》的票房占比也在9%上下,单日票产在五百万上下。这意味着,开心麻花的第二部电影《驴得水》最终的票房很可能止步在1.5亿略靠上一些。

去年十一黄金档期,开心麻花的首部电影《夏洛特烦恼》走出一个不错的曲线,开画当日只有两千多万的票房,此后节节攀升,从三千万涨到四千万,再到单日票产一度超过五千万。在《港囧》、《九层妖塔》和《解救吾先生》三部大片的围堵下,《夏洛》最终获得票房冠军,轻取了14亿加的票房。

同样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电影,为何《驴得水》只有1.5亿上下的市场含量,而《夏洛特烦恼》将近是前者的10倍成绩。两部电影为何差距如此之大?我们不妨从电影营销方和电影内容本身去大略看一下,能否找出一些苗头来。

《夏洛特烦恼》的发行方是五洲发行。五洲是万达、金逸、大地和横店联合组成的发行公司。五洲发行在业内,算是龙头。这部去年的现象级电影,背后的营销方,还有企鹅影业的影子。《夏洛》实际上是挂靠了BAT中的T,全网营销能力不用多说了。能够走出票房曲线,跟企鹅和五洲有直接关系,前者是软件帮助,后者是硬件支持。

而《驴得水》这次的制作方,还是开心麻花,但里边增加了猫眼电影。这意味着,这部电影的最重要的网络宣传方是猫眼电影,而鉴于猫眼和光线亲密无间的关系,《驴得水》的重要地面发行,必然是光线了。当然,光线到底对袍泽平台猫眼给了多少支持,不得而知。因此,猫眼作为网络平台力量,远远不得BAT中的T。而光线作为没有影城硬件的发行方,力量也必然不敌五洲发行。

同样是两部开心麻花出品的喜剧,一年前的市场体量是14亿多,如今的市场体量才1.4亿多,多少让人觉得缩水实在严重。这里边自然有幕后运作方能力不一致的原因。当然,或许也有内容上的原因,尤其这个内因值得注意一下。

《驴得水》和《夏洛》两部戏均属喜剧,但是两者有一个本质性的不同。《夏洛特烦恼》属于和影迷息息相关的主题,而《驴得水》旨在讽刺,离影迷生活较远。尤其应该指出的,《驴得水》的内容相对沉重一点,在中国,沉重电影已经卖不过轻松幽默的喜剧段子了,早在当年的《泰囧》票房完虐《一九四二》的时候便成了例证。这其实是一种较为悲哀的事情——影迷过分追求喜剧,尤其是轻松不沉重的喜剧,本身便是自身生活工作压力巨大的表现。

按着《驴得水》的失败经历来看,同样是沉重喜剧的《我不是潘金莲》或恐也会预冷。这是让人揪心的事情。笔者早先读过刘震云老师的《我不是潘金莲》这部小说,十分佩服。但市场可能并不热捧这类沉重题材。而外加上猫眼电影又是《我不是潘金莲》的最重要发行方,更让人担心了。猫眼在《驴得水》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

比之于冯小刚导演《一九四二》那么雄浑壮阔的史诗级电影,也只取得了三亿多点的票房,这部《我不是潘金莲》或恐只能有两个甚至更少的《驴得水》的成绩。悲哀的,是中国电影市场对悲剧的消费能力太弱。人为的,或许是我们的幕后营销方扔需要加把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