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业类工程公司(设计院)的国际化之路更泥泞(三)

 jasonyejun 2016-11-10

在中国的语境和管理模式下,设计院的国际化也是“一把手”工程。某种程度上设计院的国际化就是“一把手”的国际化。

首先要理解“一把手”的“历史观点”。每一家工业设计院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在几十年的积累过程中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氛围。虽然“一把手”都充满了“喝令三山五岭开道,我来了!”的豪情,但“一把手”也无法免俗半身沉溺在“历史酱缸”,同样“一把手”也在和“习惯势力”做着顽强的斗争。

其次要理解“一把手”在其他方面的努力也是国际化的重要构成。关注财务状况是为国际化积累财力,科技进步是为国际化奠定基础,队伍建设是为国际化培养人才,文化建设是为国际化塑造氛围。

第三要看到“一把手”的局限。鉴于主要市场还是在国内,必须要迎合国内客户的需要,因此难免放低了要求。

第四要学会培训“一般手”。最好的培训就是实践,尽量要寻找机会让“一把手”“卷入”某个具体项目,让他能体验到从客户接触、技术优势建立、标书编制、项目管理各个方面公司在国际化方面的不适应、不协调。这样为“一把手”改变现状制造话题机会。一次又一次哪怕是微小的变革都会使公司的国际化程度提高,此乃“积小胜为大胜”。

第五要把自豪感让给“一把手”。每遇签约仪式、开工仪式、投产仪式,涉及国际化方面的荣誉表彰一定让给“一般手”,让他成为国际化的象征,让他在上级那里获取国际化的赞誉,话说“套上去了就得驾辕啊”。

第六要为国际化中的失误为“一把手”揽过。凡是遇到客户抱怨、质量失误、进度脱期等等难堪的局面,毫不犹豫冲上去说:“领导这方面早有指示,都是我没有落实到位”。如果“一把手”希望“杀猴给猴看”,要敢于及其诚恳地说:“处分我吧,不这样不足与教育全体干部!”

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多年以后一个:“既能干茅台,也能摇干红;既能烫火锅,也能切牛排;既能穿布鞋,也能扎领带”的设计院“一把手”一定成为某个设计院国际化的核心,在一路一带的征程里多了一位领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