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症的诊治

 丹琳书斋 2016-11-10
眩晕症的诊治

  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人50-60%有眩晕症状。眩晕是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它涉及多个学科。眩晕可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周围性眩晕症,BPPV好发于中老年人,患者在仰头或翻身时突然发作眩晕,瞬间即消失。重复诱发头位时眩晕可再度出现,可伴恶心、呕吐、出汗及面色苍白,无听力下降和前庭功能障碍,偶有耳鸣。BPPV 眩晕包括延迟性、短暂性、可逆性、疲劳性、扭转性眼震等五大特征。

  中枢性眩晕是指前庭神经核、脑干、小脑和大脑颞叶病变引起的眩晕。多为后循环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现为持续的眩晕、吞咽障碍、言语含糊、行走不稳(肢体不听使唤),卒倒等。病情危重时,甚至可累及呼吸、循环危及生命。

  许多周围性眩晕的老年患者,缺乏系统正规的诊治,眩晕反复发作,不仅对患者身心造成损害,也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部分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如果不及时救治,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在专科就诊条件下,识别后循环脑梗死的症状与体征,及早进行救治十分重要。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告诉他人您的不适感觉,寻求周围人的帮助;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乘坐救护车到达医院;并选择您社区附近有溶栓资质的医院就诊。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在眩晕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周围性眩晕BPPV患者予行Dix-Hallpike诱发试验、Supine Roll Test,明确诊断后行Epley耳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法。可使部分患者眩晕症状完全消失,部分患者眩晕减轻,但未完全消失者,指导其行semont运动、Brandt-Daroff习服练习,有效控制及减少眩晕发作。对于后循环脑梗死的患者,我院神经内科为国家卒中中心联盟单位,在脑卒中治疗方面,开通绿色通道,对于符合溶栓条件的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对于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开辟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各种抢救治疗措施。每位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危险因素,给予规范和个体化的药物治疗,进行相应心理、语言、吞咽功能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     肖颖秀

  

  肖颖秀,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生导师,现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一区负责人。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汕头市医学会第五届神经内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神经内科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危重、疑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对于脑血管病、认知障碍(血管性认知损害、脑出血、脑梗死、老年脑白质损害)、眩晕症、脑炎、脊髓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承担及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先后在各级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