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展旅游业方面,20多年前,少林寺因一部电影名扬天下,海内外游客接踵而来,而嵩山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被游客们熟视无睹。少林寺的光华遮盖了嵩山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使许多人以为嵩山只有少林寺,少林寺就是嵩山。因此,嵩山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加大开发力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源优势 1.自然旅游资源 (1)地貌景观。嵩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有72峰,群峰突兀,挺拔多姿,峰名多由地貌奇形怪状而命名,素以峰奇、石怪、景秀、路险4奇观而著称。嵩山有嵩门待月、辕早行、石淙会饮、卢崖瀑布等中岳20景,景景如画。还有许多引人入胜的胜景。如在绝壁密林中的三皇寨;怪石嶙峋,林翠溪清的灵霄峡、大仙峡;自然现象奇特的响沟、回音楼、挂冰崖、文殊洞;形态美妙的八龙潭、水帘洞、启母石、一线天以及石僧迎宾、猴子观天、少室石林等40余处自然景观。尤其是最高峰连天峰,海拔1512.4m,有华山之险,泰山之雄,衡山之秀,恒山之奇,至今仍人迹罕至。嵩山有开发价值的自然旅游资源众多,但目前除三皇寨景区正在开发外,其余大多尚待开发。 (2)植物景观资源。嵩山地处暖温带,适宜多种植物生长,有各类植物1540余种,使嵩山一年四季呈现出多彩的植物景观。旅游观赏价值较大的主要有:①密林松啸。在嵩山之巅的松树洼一带,生长着大片的华山松和油松林,苍松傲然挺立,风吹松海波涛汹涌,呼啸声回荡山间,韵味无穷。每逢秋天少室山群峰随着季节变化,山上的树叶由青转绿,由绿变黄,淡黄变金黄,再变为桔红、彤红等等,其中点缀有青松翠柏,美丽动人。②嵩山红叶。尤其是少林寺周围山峦上,深秋至霜降后,大片的槲栎、棠梨、黄栌、山楂、枫树等色叶树木的叶子纷纷变成浓重而绚丽的绯红、橘红、猩红、绛红等颜色,最后出现红叶争艳、层林尽染的山景。③古树名木。据不完全统计,嵩山现有古树名木628株。不少树龄年逾千载。嵩阳书院的大小将军柏,树龄达4500年,被汉武帝封为“将军”,其中的二将军柏胸12.54m,树干空洞可容纳四五人,今仍枝叶茂绿。少林寺藏经阁后的秦槐为河南资历最老的古槐树。山门内的几株古银杏树历经战争浩劫,今仍葱绿茂盛。法王寺的两株银杏系六朝时栽植,已逾1500年。永泰寺内一株娑罗树,高30 m、胸围4 m,传为北魏建寺所植,为中原稀有树种。中岳庙内的333株汉、唐、宋代的古柏,雄伟壮观。 (3)地质景观。嵩山被誉为“自然地质博物馆”。与泰山、鞍山、冀东一道是中国最早形成的四大古地之一。岩龄约在30亿年,比泰山、鞍山约早5亿年。嵩山集中了前寒武纪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的命名地为一身。有5个地质年代的岩层出露。在地质界的地位屈指可数。在太室山的石船与行宫之间,岩石层次分明,纹理清晰,纹线之下是25亿年前嵩阳运动生成的变质岩、片麻岩,之上是18亿年左右中岳运动生成的石英岩、片岩及结晶岩等。嵩山有些景观就位于这相差数亿年的地层上。旅游者在此有一步跨亿年的奇妙感觉。 2.人文旅游资源 (1)文物古迹繁多而集中,其中不乏文物之最。嵩山素有文物之乡美称。宋代就有“三里一寺,五里一庵”之说。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多处。其中许多堪称中国现存之最:汉代少室、太室、启母三阙,为最古老的石阙。北魏嵩岳寺塔是最早的砖塔。唐净藏禅师塔是最早的八角形砖塔。塔林是最大的墓葬塔群,观星台是最早的天文台,法王寺是最早的寺院之一。还有著名道教胜地中岳庙,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等等。著名历史遗迹为数众多,使嵩山旅游业开发前景广阔。 (2)人文内涵深厚,历史文化灿烂。嵩山位于九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之间,为历代封建帝王禅祭游乐之地。汉武帝、汉安帝、魏宣武帝、魏孝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清乾隆等曾拜祭过嵩山。历代有许多王公大臣、高僧名道、文杰武豪来此隐居、传教、著书、讲学、游历。道学家李聃,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天文学家僧一行、郭守敬,文学家司马光、李白、白居易,书法家米芾、王知敬、徐浩、苏轼、黄庭坚、董其昌、赵孟兆页等都在此留下了踪迹。还留下了大量的文学诗篇和民间故事,独特的宗教、武术、书法、雕刻、诗词、建筑、饮食、民俗等地域文化,这些都是难得的历史文化珍品,游览价值很高。 二、资源特色 1. 儒释道三教共存的宗教文化源远流长 千百年来,嵩山一直是儒释道三教传播、并存不息之地。嵩山是我国佛教圣地。法王寺建于东汉,是我国创建最早的佛寺之一。少林寺建于北魏,印度僧人菩提达摩在此首创佛教禅宗,少林寺被誉为祖庭。唐初少林武僧救李世民有功,寺院得到朝廷大力扶持。唐宋鼎盛时期僧徒达2 000多人,土地900多hm2,为驰名中外的大佛寺。嵩岳寺曾为北魏宣武帝和唐高宗武则天游中岳时的离宫,该寺曾经亭台楼阁相连,盛极一时,寺中今仍矗立着具有印度风格的砖佛塔。其余有会善寺、永泰寺、初祖庵、二祖庵、龙潭寺、龙泉寺、清凉寺、崇法寺、宝林寺、华严寺及其它佛寺散布于山间。嵩山还是道教的神圣之地。道家始祖李聃曾在金壶峰著《道德经》。中岳庙建于秦朝,是历代封建统治者祭祀中岳山神的地方,汉武帝游嵩山时扩建,唐玄宗重修,宋太祖扩建成今规模,清乾隆按宫廷模式全面修建。为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崇福宫建于西汉,宋真宗曾设为祭祀祈福之地。还有奉天宫、峻极宫、嵩阳洞、白鹤观、老母洞等道教圣地。此外,建于北齐的刘碑寺,初为道庙,后佛教融入,其六祖殿、佛祖殿为佛教建筑,关帝殿、火神殿、老君殿为道教庙房,为一佛道杂居、寺庙合一的场所。安阳宫,内供奉有释迦牟尼、观世音、孔丘、三皇等神像和牌位,是一个典型的佛儒道三教俱有的寺庙。嵩山这种“儒、释、道”三教荟萃,“天、地、人”竞相生辉的宗教文化,在全国名山中很少见。 2. 独特的地质现象和天文学奇观 国外地质学界有一个提法:“到中国进行地质考察若不到嵩山,就等于没到中国。”这是因为,这里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现象,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5个地质年代的地层汇聚一处“五世同堂”,层序清楚,是实地进行地质研究和对青少年科普的生动课堂。在天文学方面,周公测景台遗址为东周时公姬旦在此用土圭“测土深正日景”之地。现存的下“圭”上“表”测景台,为1200多年前唐代天文学家一行(张遂)改革历法,天文测景时所建。测景台北侧的观星台具有测影、观星和记时功能,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由元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主持建立,并亲自在此观测天象。他测定出一年24节气的精确时刻,制成的“授时历”,与现代世界通用的公历相差极微,而且早300年在世界天文史上占有光辉的一页。这里是对游客实地普及天文历法科学知识的很好场所。 3.驰名中外的少林武术 少林武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唐初少林寺13棍僧救李世民征战有功,少林武术名声大赫。千佛殿内陆面上的“站桩坑”为寺僧练武遗迹,白衣殿内壁画《拳谱》再现了当年寺僧练拳的情景。少林武功取诸家之长,经不断完善自成流派,具有立如松、动如风、轻如毛、重如山、守如兔、攻如虎,攻守伺机应变、虚实随心所欲的特点。如今少林武术发展很快,有少林武术馆、演武场、10余所武术学校,海内外学员万余人。嵩山中国少林武术节吸引了世界各地武术爱好者参加观摩,少林武术已成为独具风彩的旅游资源。 4.独树一帜的塔文化 嵩山有不同朝代、形态各异的宝塔270多座,这在我国名山中屈指可数。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高15m,纵呈抛物线状,通身用小砖和黄泥粘砌,坚硬异常,历经1400年至今不碱不蚀,棱角分明,相当完好,具有高超的建筑技术、材料和工艺水平,堪称古建筑的珍宝。少林寺塔林现存唐至清代千余年间砖石墓塔210多座,式样繁多、造型各异,是综合研究我国古代砖石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宝库。其中由日本高僧邵元撰书塔铭的菊庵塔和天竺和尚就公塔,是我国对外关系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还有法王寺的隋代舍利塔、唐塔、元塔、唐净藏禅师塔、唐肃光禅师塔等都有独特的很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 5.石刻书法艺术颇具魅力 嵩山历代名人高士往来不绝,留下了众多碑刻作品和书法文学大师的笔迹。汉三阙上的汉隶和篆隶参半、小篆铭文,为汉代书法精品,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为国内外金石学家所看重。阙身刻有170余幅画像,再现了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情景,其中的蹴鞠图说明我国汉代已有足球运动,是汉代社会研究的珍贵资料。刘碑寺造像碑用魏笔体书写,雕技之精,规模之大,为南北朝诸碑中所罕见。“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碑制宏大为嵩山之冠,碑文由唐代大书法家徐浩隶书,堪称碑中一绝。武则天在石淙大宴群臣,观鱼赋诗的摩崖题记,是唐代书法珍品。少林寺内存唐以来碑碣200余品,尤以历代大书法家米芾、苏东坡、黄庭坚、赵孟兆页、乾隆帝等手书的碑铭、题记最负盛名。日僧邵元在元代留学中国时撰写的两通石碑,是中日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崇唐观“唐默仙中岳体元先生大中大夫潘师正碣文并序”碑,由道教名师司马承祯书篆、隶、籀三体合一,称金剪刀书法,为唐玄宗所推崇,颇珍贵。还有北魏“中岳嵩山高灵庙之碑”、“大金承安重修中岳庙图碑”等重要的石刻书法艺术品。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1.存在问题 (1)包装不够,宣传不力。嵩山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知名度不高。在商品经济发展的今天,包装旅游产品,向外界大力宣传推销,提高知名度,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尽管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相比,嵩山旅游资源毫不逊色,但名气却不如二者。这与我们在旅游业发展中缺乏商品意识,观念落后,宣传促销少不无关系。长期以来,很少有人从整体上对“大嵩山”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进行全面的宣传和介绍,政府和媒体也缺乏舆论引导,多种因素导致了人们对嵩山印象的思维定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知名度。 (2)旅游资源开发缺乏广度和深度。由于对嵩山旅游资源优势及其蕴藏的巨大经济效益缺乏认识,多年来嵩山旅游资源的开发大多处于粗放型的无序状态。在开发的广度方面,目前除少林寺及其武术资源开发较好,中岳庙、嵩阳书院及三皇寨等景观有所开发外,其它绝大多数景观的开发还处于较低层次或尚未开发,不少有价值的自然景观还少为人知。在开发的深度方面,嵩山现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多停留在一般的观光层次,创收主要靠固定门票和交通收入,在开发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购物、娱乐方面几乎还是空白,而在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旅游购物的收入占旅游业总收入的比重达50%以上,这个问题应引起重视。 (3)对旅游资源景观缺乏合理开发和保护。由于缺少对嵩山进行合理开发、保护的总体开发规划,致使嵩山旅游资源开发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国家级文物启母阙和少室阙长期被锁在50年前建的破旧屋子里;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地方崇福宫被当地用作养猪场;元忽必烈圣旨碑身首异处地躺在荒草中;拍手跺脚能发出“叽叽”声的声学景观“鸡鸣 地”,因大兴土木而消失。还有兴建现代鬼城、庙宇等等。这种一方面人文景观保护不力或遭到破坏,优势资源得不到开发利用,另一方面新建文物垃圾的现象,应加以研究解决。 2.几点建议 (1)加强包装和宣传促销。包装、宣传和促销,直接关系到旅游市场、旅游品牌的创建和开拓。对于旅游业相对落后的嵩山地区来说,加强包装、宣传营销策略研究,显得更加重要。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提高包装、宣传推销意识,动员各种力量,抓住时机利用电视、电台、报纸、杂志等多种媒体,对嵩山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报道,有效地宣传和介绍嵩山的旅游优势,全方位展示嵩山的特色,增强嵩山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不断扩大客源市场。 (2)搞好开发规划,分步实施。嵩山旅游资源多,如何开发,让人眼花缭乱。因此,搞好开发利用规划非常重要。首先要在调查研究、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做好开发的论证,进行可行性研究,探讨合理开发途径,各种资源类型统筹规划。其次要根据财力状况,分步实施,加大特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投入。对已经开发的要挖掘新的内涵,争取再上档次,创精品名牌。对未开发的要加强保护,积极地、有先后地分步实施开发计划。不断开辟新的旅游品种,以优异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文物古迹吸引各种层次、各种爱好的旅游者,使之每来一次都有新的收获。 (3)建立合理的旅游结构。旅游结构合理与否,是衡量一地旅游资源开发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现状看,嵩山旅游产品单一,尚未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旅游结构,各种景观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没有做到开发多样化。与嵩山巨大的资源价值相比,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对较低。嵩山旅游资源类型多,应依据人们的兴趣爱好,年龄职业等差异而产生的不同需要,有计划地建立自然风光型、文物古迹型、科学普及型及各种专题旅游类型,逐步形成有特色、多样化的合理旅游结构。 (4)围绕嵩山特色搞好优势资源开发,以独特之处吸引游客。嵩山有地域特色的旅游资源中,有的历史悠久,有的文化灿烂,有的世界独一无二,有的国内独具魅力,这是嵩山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要突出开发人无我有的旅游资源,择优扶强,形成嵩山特色的旅游产品群体。在自然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一是高起点开发嵩山连天峰景区,使之成为自然风光游览中的精品;二是将众多散布在嵩山中的特色景观、景点串连成线,精心打造,推向市场。在人文旅游产品开发方面,一是分别以少林寺、嵩阳书院、中岳庙为中心建立佛教文化中心、儒学文化中心和道教文化中心,通过开展宗教庆典活动、比武、庙会、研究会等形式扩大影响吸引旅游者;二是利用地质、天文资源优势,开展科普专题旅游,吸引青少年和专业爱好者增加新客源;三是推出文化珍品旅游专线,为石刻文化、书法艺术、塔文化、民俗文化等专业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提供文化大餐,满足各种层次游客的有效需求。 |
|
来自: laoxuesheng >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