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读过那么多书,什么也没记住?

 苦痛我们 2016-11-10

这是步甜发布的第74篇原创文章


不谦虚的说,我读过的书可不算少。

大学刚毕业那年,闺蜜摇摇送给了我一本李欣频的《十四堂人生创意课》。这位诚品书店的“御用”创意人说,我希望你们在人生心智发育最精华时刻:十八至二十八岁期间,养成每天看一本书的习惯。

“你们不要小看一天一本书的影响力,一年之后,你与不读书的人就差了365本书的知识与智慧(闰年还可以多读一本),十年后就差更多了。


去比利时工作的第一天,直属领导就找我进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谈话。他介绍了我们机构正在构建学习型机构,强调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还讲述了机构大Boss一年要写多少万字读书笔记,另一高层驻外四年就带走了20几万字、整整一厚摞A4纸的读书心得,还有某个同龄的男同事,每年都会精读12本英文原版著作。

在众多前辈如星辰般耀眼的光芒里,我卑微到尘埃里……于是,抓紧一切时间策马扬鞭,以两天读一本书的速度拼命追赶。现在回看,那算是读书最多的一段时光吧了。

但我忽略了这次谈话的重点——不是多读书,而是多做读书笔记。

因为缺失了这个关键环节,使得我看上去好像读了很多书,但真正填充进自己知识架构、为己所用的书却寥寥无几。


想起大师钱钟书,他一生读过非常多的书,却家中却没有多少藏书。

那家里藏的都是什么呢?

大量的读书笔记。

钱钟书一生中存下的读书笔记有178册,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等外文笔记有34000多页。 杨绛先生说,钱钟书在牛津大学求学是,养成了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做笔记很费时间。钟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而且,他不是边读边记,而是经过反刍后、才写成笔记。

反观自己,几乎从来不做读书笔记。

别说读书笔记了,得益于智能手机的飞速发展,最近两年里读书的频次也在大大降低!看似获取知识的渠道多元化了,但“看到”的多是不成体系、难有使用价值的碎片化信息;加之,每天微信信息、电话不断,成块的阅读时间不断被打断,注意力集中能力也大为钝化!

听了很多《罗辑思维》,多是开车时听的,听了,爽了,完了;

看了很多书,多是睡前在kindle看的,看了,困了,睡了;

转发和收藏了很多公众号上的好文,没有几篇会再次打开……

自从去年年底开了这个公众号,只读不写、只输入不输出的“被动学习”情形大有改观,逻辑思维能力也有所提升。

但是,还远远不够。


两周前,听职场培训师HF老师给机构讲课,在讲到如何高效学习和高效沟通时,她展示了下面这张表格——



看到这张学习金字塔的图,如梦方醒——

原来,自己读那么多书、记住的却很少的原因是被动学习啊!

可以发现,听讲是被动学习里记忆留存最弱的,阅读只好了那么一丢丢。

所以指望边开车、做饭,边听广播、听音频来进行学习,有点儿异想天开了。

更悲催的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永远不会是作为听众的学生,而是老师自己。《罗辑思维》《晓松说》这类节目的最大受益人不会是别人,而是罗胖和高晓松们。


是时候必须解决低效学习、被动学习的问题了!

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思维导图笔记法尽管在很多文章里都看过它,却从来没实践过。十一假期正好有大量整块的时间,用了两本涉足新领域、新知识的书做了尝试,效果非常好!!


思维导图读书笔记法来源于东尼·博赞(Tony Buzan)的一本书《大脑使用说明》,他本人因创建了“思维导图”而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这是一套学习、思考、记忆革命性的思维工具,运用曲线、图形、色彩、线条、符号等多种手段来发散思维,帮助完成记忆。



阅读的一本书是《正面管教》,一个全新的领域。

一直很喜欢研究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认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的“人的行为和成长过程是由社会力量决定的”,所以对这个强调“既不惩罚也不娇纵”、有效管教孩子的理论很有兴趣。合上书页,画下思维导图笔记,已是半个正面管教讲师。


另一本是《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很多在中国从事自然体验、自然教育的人喜欢引用这本书,但多是只言片语,没有详细介绍。于是,自己买了一本,但实在太无趣了,翻了一个小时就放弃了。

十一长假,又看到在WWF供职的师姐也把它列到了书单,并且评价“艰涩难懂”。于是,决定做个试验,看看思维导图笔记大法能不能拯救它!


在白纸上画图完毕后就惊喜地发现:并不是理论本身晦涩难懂,而是作者写作这本书的逻辑架构、整体思路有问题,轻轻松松把读者绕晕过去。

两个小时画下去,自然缺失症的What、Why、How、Past、Now、Future全部一目了然。这种感觉非常爽!

下面,跟大家分享下使用思维导图笔记法的几个心得——

1.不要害怕做笔记浪费时间,因为值得。

做笔记看似浪费时间,却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不是边读边记,而是合上书本,重新做笔记。

现在,10天过去了,这两本书的核心观点、来龙去脉、逻辑框架都依然记忆地很清晰。

2.绘画时要使用大量的色彩和图形。只用黑白、只用文字是不可以的。

不会画画没关系、不会画图标也没关系。只要输入“会议”“大脑”“学校”等关键词,你可以轻松地在网上找到大量矢量图,copy在纸上就好了。(这个过程本身就在加强记忆。)

我在回忆某一分支节点上的知识点时,想到自己画了一个小象,很容易回忆起它等于“对事物进行整体感知”。

3.不要用长句子,多用关键词来记忆。

“关键词+色彩+图形”这一组合可以让你事半功倍。



4.多用曲线,怎么曲怎么好。

它强调用弯曲的线条来刺激大脑,引发灵感和强化记忆。

5.不要去买市面上跟“思维导图”相关的书籍!!

我逛书店时随意翻了几本相关的书,对思维导图的解读都是错的。比如画成了树状图、分支图、推导图,都是不对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