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文章

 heih25 2016-11-10

(为芭莎公众号所写)

这两年口红这个议题似乎领一时之风骚,从一开始半玩笑的姨妈色,到后来的斩男色,以及男友送女友的全套星光YLS,甚至连拥有几支口红都有了级别区分,说到口红,这对于曾经的中国人而言,却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中国把唇膏类化妆品称之为口脂或唇脂,汉代《急就篇》中“脂”条中,即解释,“脂谓面脂及唇脂,皆以柔滑腻理也”,套现在的说法,就是脂分指面霜和润唇膏,当时脂的成分主要是从牛髓等动物脂肪中提炼并结合如丁香、苏合香、霍香等香料所制,所以汉字中会使用了“脂”来指代此类化妆品,口脂中还要加入朱砂等成份。

清康熙  月曼清游图册局部梳妆的场景
清康熙 月曼清游图册局部梳妆的场景

口脂兴于秦汉,而盛于唐朝,当时的口红已经有不同的颜色了,比如在《外台秘要方》中就谈到,当时的口红分成紫口脂,肉色口脂以及朱色口脂,就跟今天口红中不同色系相似,当时的口脂盛放的方法有两类,一种是管状的,著名的《莺莺传》中就提到,张生从京城给莺莺捎来礼物,其中有一样是口脂五寸,其实男生给女生送口红讨其欢心这种事,很久很久以前就发生了。

唐开元末期,杨会墓壁画中梳妆的女子,手中拿着一只口脂(即今天的口红)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另一类则是盛在盒子里,比较常见的,一种是蛤贝,这种贝壳在古代一直被认为是可以用来放置化妆品的天然容器,唐代甚至还有使用金银制作的蛤形脂胭盒,蛤蜊油应该算是这类化妆品在中国的最后形态,而日本传统化妆中的京红,还有放置在蛤贝当中的。另一些则放在各种材质的盒子里,比如磁盒或玉盒当中,像《红楼梦》中有一个细节,说平儿挨凤姐骂,哭花了脸妆,然后宝玉就让她到怡红院补妆,使用的胭脂是放在白玉盒子里用花露蒸过的,鲜艳异常又甜香满颊。不过后来另有一种胭脂棉或胭脂纸,将纸或棉浸花汁而成,使用的时候用水浸润。

唐代 银质贝盒
唐代 银质贝盒

唐代 金质贝盒
唐代 金质贝盒

蛤蜊油
蛤蜊油

日本 当代的京红
日本 当代的京红

日本 当代的京红
日本 当代的京红

清代 金质龙纹胭脂盒
清代 金质龙纹胭脂盒

清晚期  珐琅瓜形胭脂盒
清晚期 珐琅瓜形胭脂盒

从实物图像上看,汉代的唇妆显的自然饱满,不过有一点,在古代,口脂事实上也同时作为腮红在使用,所以前面讲的平儿补妆,是用簪子挑胭脂膏子,然后点在唇上抹开,然后将膏子放在手心处打腮红,但看起来,汉代的时候,女人是不打腮红的。

西汉早期 女俑的脸部妆容
西汉早期 女俑的脸部妆容

西汉晚期 西安曲江汉墓壁画中女子的唇妆
西汉晚期 西安曲江汉墓壁画中女子的唇妆

而到了唐代,女人对于红妆的热爱则达到了顶点,她们往脸上涂的胭脂的浓艳,足以与法国大革命前的波旁王朝相毗美了,唐代女性喜欢将嘴唇画的看上去非常小的感觉,所谓的“朱唇一点桃花殷”,口脂都集中在中间的位置,在唐代早期,两腮通向眼睑处打一层较为淡薄的胭脂,这种情况应该一直持续到了中宗时代,而到了玄宗时代,不仅唇形的部分画的更加小而丰满,象盛开的花瓣,两腮的胭脂也打的又多又浓,几乎铺陈了整个脸蛋,当时女性因为涂抹大量的胭脂,以至于汗流出来都是红色的,比如说杨贵妃,当时人颇为风雅的称之为“红汗”。中晚唐以后,涂抹大量胭脂的风气不再,当时的化妆似乎与乱世的氛围特别吻合,元和时代一度流行乌唇八字眉,这类唇色即今天的棕色系。

高宗到武周时代  阿斯塔那帛画中的女子的化妆,唇形画的小而集中
高宗到武周时代 阿斯塔那帛画中的女子的化妆,唇形画的小而集中

开元天宝时代的化妆
开元天宝时代的化妆

元和时代的女妆 乌唇和八字眉 洛阳古墓博物馆藏
元和时代的女妆 乌唇和八字眉 洛阳古墓博物馆藏

宋代流行的是较为清淡的化妆,这种风气一直持到到明代以及清代早期,在这些时段并不提倡过份醒目的形式,而唇妆也同时转为某种较为自然的状态,而到了清乾隆时期,女子开始流行一种只画下唇的唇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来下唇涂满,到了晚清以后则越涂越小,只剩下下唇中央的一点唇了。

北宋 晋祠圣母殿 侍女的脸部化妆
北宋 晋祠圣母殿 侍女的脸部化妆

唐寅 嫦娥执桂图局部女性面妆
唐寅 嫦娥执桂图局部女性面妆

清雍正时代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之捻珠观猫局部女子的化妆代表了从晚明到清早期的化妆趋势,清浅又不失娇媚的唇妆

清乾隆 乾隆妃梳妆图局部  只涂下唇的形式
清乾隆 乾隆妃梳妆图局部 只涂下唇的形式

晚清时代  一点红的唇式
晚清时代 一点红的唇式

清晚期 唇妆呈现上宽下窄
清晚期 唇妆呈现上宽下窄

传统的口脂与唇妆在民国随着西方时尚的冲击,日渐萎缩,其实回头看中国人对唇妆的热爱并不逊于西方,据《清异谷》所说,晚唐时代根据唇形的不同,色彩的不同,唇妆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石榴娇、万金红、圣檀心、露珠儿、洛儿殷、小朱龙、格双唐,猩猩晕等等,想想如果今天有人用这些称谓做一系列口红,应该也是很有趣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