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了摩拜ofo,单车江湖还有这么多新司机!

 刺猬公社 2020-09-03
导读

细数单车租赁市场后来者们的应战利器。

by  陈璐

小黄车ofo的资本方、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喊话说:“拼车、代驾、专车均在90天内结束战斗,单车共享不会例外”;媒体也乐于把最早切入单车市场、目前运营最为成熟的摩拜与ofo的竞争比作整个单车界的“橙黄大战”,不过两种说法都有些为时过早,因为出行单车这个局还没组完,现在依旧是“运动员陆续入场的时候”。


优拜单车 背靠政府好乘凉   

11月7日,位于上海的 “优拜单车”领到了“单车大战”的入场券,宣布已完成过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创始人余熠介绍,新一轮融资将主要支持车辆生产,预计11月中旬单车陆续投放落地。


比起在“共享单车”届如日中天的橙黄二军,优拜的知名度要差上一些,但靠着接入近8万辆政府的存量单车,成本优势给优拜加了不少筹码。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品牌永久集团,将为其提供车辆的技术改造、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支持。

据悉,这批来自政府的有桩公用自行车主要向覆盖度较低的郊区进行投放,主要CBD商圈和产业园等场景,则会投放优拜自营的无桩单车。后者是优拜在永久的技术协助下进行开发的自主产品,每辆车成本在1000元左右。


政府背景的加持配上传统自行车厂商的资源,优拜短期内的产品覆盖率和投放密度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但自营产品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究竟是会被产品的品质所抵消,还是成为短板,就要靠市场检验了,要知道,摩拜最初几千元造价的产品,一直是很多人质疑的焦点。


小鸣单车:单车是一种生活方式  

资本对“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热情,从“小鸣单车”的融资之路上可以窥知一二。


 

9月底,“小鸣单车”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融资,10月8日宣布完成一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运动单车品牌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资本市场与共享单车的这把火在12天后又一次燃烧: 20日,小鸣单车宣布获得B轮融资。在失去先发优势、融资背景不敌摩拜、ofo的情况下,小鸣单车到底凭借什么杀入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争夺战,在一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


显然不是因为车子本身。比起优拜的千元成本,小鸣单车的首款产品XM02只要400元,但在ofo和摩拜lite面前,依然没有太多优势。其创始人出身自校内生活服务平台的背景尽管提供了一定的校内市场资源,但ofo在校内的深耕也让其难有太多发挥。

小鸣单车手中有力的王牌在于其A轮融资的领投人邓永豪,这位曾于1993年创立运动自行车品牌凯路仕的“老司机”,已经加入了小鸣单车的团队,全面参与其经验战略和产品开发工作。

区别于传统观念中“最后一公里”的定位,邓认为单车项目的更大意义在于“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骑行运动、低碳环保、时尚休闲三大版块。

小鸣单车的产品设计也就围绕“生活方式”展开。除去外观更加时尚,骑行体验也向易于运动健身的方向靠拢,这点就比摩拜好太多了。而邓在凯路仕的背景,也使得小鸣单车获得了凯路仕在国内的不少线下资源,这也让小鸣单车在实际落地和营销推广上方便很多。


骑呗单车:我有芝麻信用  

第一梯队的摩拜和ofo已经获得了各方大佬的助阵,腾讯美团力挺摩拜,滴滴小米则站到了ofo一边。一片火爆之下,阿里也坐不住了。

11月3日,骑呗科技宣布与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并计划短期内在杭州投放10万辆单车。在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骑呗的配置虽然不算出彩,但在免维护的理念上倒是向一梯队的摩拜看齐了。此外,骑呗单车的使用方法与摩拜、ofo等别无二致,运营上也采取了与多数竞品相同的无桩自由流动模式。


说到骑呗最大的看点,当属接入的芝麻信用征信了。“骑呗单车将成为信用出行服务的场景,同时用户的骑行行为又将对其芝麻信用产生影响,其中恶意滥用、损毁骑呗单车的用户,其信用记录将会有不良影响。”芝麻信用副总邓一鸣的这段话基本上涵盖了芝麻信用牵手骑呗单车的意义。

摩拜单车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被偷被盗、二维码损毁、违规停车、加装私锁等问题让公司头疼不已。尽管摩拜已经在试图搭建自己的积分体系,但骑呗直接利用既有成熟征信体系进行监管的方式,显然要有效率。


CCbike和奇奇出行:有桩无桩相结合

目前市场的单车种类大多属于无桩单车,相比传统公共自行车的有桩模式,更加自由,但也带来找车难、违停多、维护难的问题;传统有桩模式,虽然管理维护很方便,但受制于站点,无法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CCbike(西西单车)和奇奇出行,采用了有桩无桩相结合的模式。西西单车的做法是,每辆车都安装了一个带GPS技术的智能锁,既可以独立锁车,又可以与公司设计的一种停车桩(类似一个专利的东西)相连,用户可以通过扫智能锁显示屏上的二维码完成在线锁车。


奇奇出行则开发了名为“车锚”的装置。CEO石国伟介绍,“任何车辆只要配备有专用的车锚,都可以停在特定的停车桩上,识别码在车锚中。”奇奇出行未来很可能还会开发自己的专属停车桩。

两家单车项目目前来看都算不上知名,尽管拥有创新的思路,但要想在竞争者众的单车市场里分得一杯羹,难度着实不小。


可预见的厮杀大战 

不清楚的商业模式  

短短几个月,单车领域涌入了不少玩家,背后的资本一个比一个瞩目,融资根本停不下来。可以想象,在这场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争夺战中,众人厮杀见血的场面必然少不了。

成功必然建立在无数尸骨之上,谁将笑到最后,谁能突出重围,这就要看各家的商业模式是否成立和盈利预期是否可控了。

分析单车出行市场的商业模式之前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先入为主的摩拜、ofo,还是后入局的玩家优拜、小鸣等,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而是分时租赁经济。

共享的本质是:事物的所有权转化为使用权,形成C2C的网络交易,而目前市场上的所有单车企业均有自营的部分。摩拜是彻底的B2C分时租赁经济,所有车辆自主研发、制造和投放;ofo小黄车目前有90%是自营,10%虽从C端共享得来,由于车辆在用户上交ofo平台之后即失去所有权,故而唯一称得上“共享”的部分也消失了。

分时租赁的变现逻辑是发挥规模效应,设计门槛低的自行车恰恰具有快速规模化的特质,所以初期入局的玩家们都在实现自行车的量产,尽可能早和多地抢占应用场景,加快铺设投放的速度,保证供应链的完整。

目前,投资资本大量涌入单车市场,最先流入的是单车的生产环节。以资本力量推动产品的量产和铺开,成本就成为各家面临的首要问题。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车辆来源多元化,比如ofo小黄车10%的车源来自用户共享,优拜则直接接入政府的公共自行车资源,西西单车同样有与政府合作的背景,在前期会减少很多生产成本;二是进行技术革新以降低自营车辆的损耗率,比如摩拜单车不易损坏、不需要打气、可以自充电、固定车座防偷的硬件设计,将需要维护的时间线拉得很远。

当然,除去通过数量和成本抢占市场,也有小鸣单车这种试图以理念和品牌弯道切入的“异类”,但从大趋势看后者终究是少数。

单车量产完成后企业需要考虑的就是在哪些场景投放。目前ofo小黄车主打校园,摩拜直面城市,优拜受地产资本影响可能切入产业园等封闭场景,相对封闭的应用场景潮汐效应明显,而城市中心区人流量大,各有利弊。有一点可以肯定:随着市面上越来越多的单车投放,可利用的场景一定越来越少,市场会逐渐达到饱和。

投入使用后,运营维护就是个大问题了,玩家就要考虑好自身的有效供给能有多少,单车的运营和维护都必须配套,否则后续暴露的体验问题很容易造成口碑的断崖式下跌。可以看到,各家项目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类是通过与传统自行车厂商进行合作,利用老牌单车企业所积累的研发设计优势、运营维护经验和线下资源来切入市场;另一类以ofo为代表,主要通过限定应用场景降低运营维护的难度。

尽管单车市场目前还刚起步,“烧钱”还是主流,但各家也都有了自己的盈利模式。

目前,摩拜和ofo等单车平台通过收取押金和用户的骑行花费来收回生产成本,未来很有想象空间的盈利方式便是广告。一是在无桩的单车打广告,广告展示位置只能是在车上;二是在相应的手机APP上内置广告,可以对标滴滴、美团等工具类APP的广告模式;三是开发实时动态骑行数据,因为APP会记录用户的地理位置、骑行时间、行走轨迹等数据,可以考虑接入骑行沿途商家,推送个性化广告等。

此外就是走差异化路线,小鸣单车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其应用场景较为生活化,而且与运动、环保、时尚三个“不差钱”的主题相勾连,加上邓永豪和凯路仕的关系,其在运动品牌领域的商业变现具有很大潜力。

最后,套用福特现任总裁Mark Fields说过一句话:单车,从来都不只是关于出行的生意,而是一种关于“连通”的生意。单车市场今年冬天或许会冷,但明年春天肯定很热。

参考文章:

1、“小鸣单车”再获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最后一公里出行只是一小部分,单车的未来在于多场景的“生活方式”

http://36kr.com/p/5054092.html

2、跟跑ofo、摩拜单车小玩家会有机会吗?

http://tech.163.com/16/1014/06/C3AM48LC00097U7R.html

3、深度思考:“共享单车”是一门好生意吗?

https://www.huxiu.com/article/167974/1.html 


新锐观点 前沿情报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媒体

原创出品 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