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彭建中:慢性肾病的治疗大法

 古道岐黄 2016-11-11
导读

? 经方学堂,致力于打造中医精品微课堂。经方学堂愿与您一起品味中医旨趣,一起学习中医经典,有梦想,不孤单,经方学堂永远与您相伴。


下面来谈谈慢性肾病的治疗大法。大概有这么几个方法。

1
凉血化瘀法


凉血化瘀法。为什么凉血化瘀?因为慢性肾病血热血瘀,血热不得凉血吗?血瘀不得化瘀吗?所以,针对热郁血分,络脉瘀阻这样一个基本病机,我们主要采取凉血清热、化瘀通络的方法来治疗慢性肾病。这个方法也是温病当中血分证的主要治法。叶天士云:“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凉血,指用清血热的方法;散血,就是化瘀通络的方法。这是凉血化瘀法,是贯彻慢性肾病治疗全过程的一个方法。这方法是必须用的,因为它是针对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要注意必须是“凉血化瘀”,而不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是什么?活血化瘀得用温药。我们选用赤芍,不选当归,为什么?因为当归偏温,我不想用一点点的温药。当然,《内经》讲“化瘀”“温则消而去之”“寒则涩而不流”。但是,用于肾病就不行,肾病不宜用温药。


2
疏风胜湿法


疏风胜湿法是第二个大法。疏风胜湿是针对肾病有湿邪,第一,邪从外来,老得给它疏着点,把外邪疏散出去;第二,风能胜湿。湿邪的去除,不是单单的“利湿”。当然“祛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讲得非常对,给湿邪以出路,从小便引出。但那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发挥人体整体的作用,用一些风药,开散腠理,宣通肺气,然后疏通水道,一举而三得。所谓“湿胜者,助风以平之,因曲而为之直也”,这是李东垣讲的。肾病湿重的时候,湿邪实在不好去。单纯的“利”,未必能有那么快的奏效,得加点风药疏散。第三,这是温病里面“透热转气”的一个主要手段。我们都知道,叶天士给我们确立了温病治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这么一个原则。叶天士讲的入营分的治法是“透热转气” ,我的老师把它发展了,认为“透热转气”是卫气营血各个阶段都可以使用的一种方法,为什么?它的主要目的是“透邪”,把邪气“透”出去。在卫分的时候,是疏卫,也是往外透;到气分,也是要从气分透到卫分;到营分的透热转气,不是我们所想象的用营分药加点气分药,就算透热转气了,不是!是什么?是要给邪气以出路。出路是哪儿呢?人体从哪儿找出路呢?出路非常简单,一是皮肤,毛窍。多少毛窍啊,不可胜数。把毛窍打开了,邪气就出去了。甭管邪气在血分还是营分,都能出去。只要扫清了障碍,它就出去了。所以,疏风以透热于外,叶天士讲过这句话,“若从风热陷入者,当散风于热外”。这指示我们要用一点儿风药。所以,慢性肾病用疏风的方法把这个热给透出去,是一个非常高明的方法。赵老对“透热转气”这个方法理解的创造性发展,是非常了不起的。营分证可以用,血分证也可以用。对于热郁血络,怎么把血分的热透出去?实际上用点凉血药,若用犀角地黄汤能透出去吗?透不出去!冰到里面了。得找个出路啊!所以,疏风胜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3
疏调三焦法


肾病和三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有共同的功能,肾脏主水,是水液代谢的主要器官。三焦也一样,“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它就是管水道的。《灵枢》上讲“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少阳就是三焦,少阳上面连着肺,下面连着肾。少阳三焦厉害不厉害?把它打通了,整个水道全通了。上面肺气宣布了,下面水道闸门打开了,水哗哗流出去了,所以三焦不通,病就没法治,就肾病而言如何治?赵老用药,用的根本就不是治肾的药。患者把赵老的方子拿来了,说你这方子专家看了,一味治肾的药都没有。其实没有不要紧,能治好病就行,对不对?必须明白这一点,三焦的疏通,对于肾的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一定要疏通三焦。


4
分消利湿法


分消利湿法也常用。为什么说常用呢?肾病的特点就是水多了,对不对?水肿了,大肚子水肿,浑身都肿了,应该怎么办?肾的功能失调,排不出水,尿闭了。这个时候,可以适当使用分消利湿的方法。若水肿厉害,可以导致心衰、肾衰、呼衰,甚者可危及生命。这个时候要开始治标,就是治水。治水,就得给水找出路。怎么找出路?“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得利一点儿小便,但是单纯利小便又不行,要考虑到什么呢?分消!分消水湿。从哪儿分消呢?一部分从小便排出来,一部分从皮毛出去,所以《内经》上讲“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这个治疗原则特别适合肾病。什么是鬼门?是毛窍,要打通腠理。谁与腠理有关系呢?肺。肺合皮毛,肺主皮毛。肺气宣布了,开开了,水道就通了,整个毛窍都通了。人体的皮肤实际上是一个最大的排泄器官。皮肤的体表面积,它都能够排毒,能够出汗,排泄代谢废物。所以利湿要和宣肺结合起来。宣肺利水,单纯利水利不下来,宣宣肺,尿哗哗地流,要不了几天,水就消了,肿就消了。肾病湿多,湿又和热结合到一块儿,就难除。叶天士讲“若从湿热陷入者,当渗湿于热下”,渗湿和热,“渗湿于热下”就意味着将湿和热分开。“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是不是?“不与热相搏”,谁“不与热相搏”?不能让水湿与热缠到一块儿,要把它们分开。一味地清热,水湿去不了。所以说要一方面清热,一方面利湿,把它们分开。所以,分消湿热是慢性肾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5
通腑排毒法


慢性肾病患者,体内蓄积的毒性大。比如皮肤瘙痒,皮肤长了那么多的疙瘩,为什么呢?那都是毒啊。肾脏的毒,排不出去,都跑到皮肤表面了,怎么办呢?一定得给毒找出路。怎么找出路?肾功能已经衰竭了,排不了什么毒了,所以要从大肠排。为什么会出现恶心呕吐?因为毒往上涌,毒挟热上冲,怎么办?要把它排出去。排毒也是疏通三焦的一个重要方面。疏通三焦的目的之一就是排毒,要保持大小便的通畅,所以用大黄。在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吴又可先生创制的达原饮,是在瘟疫早期用的。等到瘟疫邪气入里,必须用大承气汤。他用大承气汤一是用量重,大黄用量重,一两、二两、三两,连续攻下,反复攻下,除邪务尽。所以可以借鉴吴又可的这种治疗瘟疫的方法,用来治疗尿毒症,通腑排毒,用大黄。二是要生用、后下,劲大。务必保证大便畅通。毒素去了,正气就恢复了。为什么张从正讲大承气汤是补药呢?“陈莝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营卫昌”,毒素排出了,新的气血就生长了。所以一定要注重通腑排毒,要连续使用,绝对没有问题的。

我曾在1999年治疗过一女性尿毒症患者,当时肌酐是六百多,要透析。我就主要给她用排毒,当然也要凉血化瘀,疏风胜湿,疏通三焦,然后通腑排毒。大黄用到60g,少于60g,她说不舒服。她说“我一天要拉八遍最合适。”肌酐迅速降到了三百多,后来一直保持在两百多,保持了好多年。今年是第十三年,由于感冒,过年饮食不小心,又涨到了五百多,又找我再看。现在又恢复到了四百左右。已经13年了。大黄始终是用60g,生用,用少了她自己感觉不舒服。她每天大便多次才感觉舒服,所以能维持这么多年,没透析。

慢性肾炎阶段要不要排毒?也要排。得保持大便通畅,大便一旦不通畅,热毒就要蓄积。所以始终得保持大便通畅。当然不一定用那么多,成人用1g,也够了。要根据体质用药。


6
益气培元法


温病治疗里没有益气培元法,赵老的思想里面也没有益气培元,这是我加的。为什么要加?因为肾病毕竟是一个功能衰竭的病,病程又长,有没有虚?有虚。但不是单纯的虚。单纯用益气培元,肯定不行,但是结合起来用就行,能够有效的促进肾功能恢复。它的理论基础——元气学说,我们人身的视听动行,哪一个功能的实现,都是元气推动的结果。肾衰竭了,不能排毒了,也是元气亏损。所以在适当的时候,加一点益气培元的药物有助于提高疗效。当然绝不是蛮补、纯补,要配合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