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文琴教授声乐讲座记录,2016年11月8日

 焉支书屋 2016-11-11

本文记录邹文琴教授在2016年第三届“中国音乐产业高端论坛”上的讲座。

文字与图片节选自“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音乐传播教研室’”。


 (摘要)邹老师讲话: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我们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中国音乐产业高端论坛,本来我觉得可能跟我关系不大,所以没怎么用心,主要把精力放在下午了。但是我今天早晨听了以后,觉得这个论坛和自己这个专业还是很有关系的,是很密切的。因为这里面也谈到了演出、培养学生、出版、培训。说实在的,这个没用心,但是实际上工作当中我都参与了。对于我来说,以后怎么对待和研究这个问题?怎么把我们中国的音乐向前推进?通过这个想到一个人的知识盲点还是很多的,本来跟自己很近的东西,反而没有认识到。通过这一次的论坛,还是觉得自己很长见识。在听了几个人的发言之后,对自己还是很有启发的,也明确了几个问题。


我想谈谈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从无到有,实际上始终是没有脱离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这个根。作为炎黄子孙来讲,世世代代五千年的历史,就应该热爱我们的传统。你是炎黄子孙,你就要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你如果爱他的话,你就会有一个坚持学习的精神,你就会有一个主动学习的想法和毅力,去向传统文化学习。


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时候,新疆有十几个少数民族,考试是几个民族就做多少个签,抽到哪个就要唱哪个民族的歌,必须会唱,唱对,要是想考好的话,必须把新疆这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歌都学会,所以无形当中,我又学了很多。那么,再去教学,再去看待一个作品的话,它就会有反应,一下就能知道是哪里的、是哪个民族的。并不是聪明,关键是在于你接触的问题。我想说,大家应该趁着年轻,要往脑子里多灌东西,不要像棋子。除此之外,要多学其他专业的东西,还有其他学校的东西,能学到的东西都去多学。比如说,你们听演唱会,有心的同学,就会把今天所有第一次听到的歌,他把歌名都要过来,很快在私底下都学会了。没心的同学,就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永远记不住,永远不会,你再给他一个歌,他都没听过,可见他不用心。用心的同学早就会了,把词一背,就回课了。不用心的同学,重新看谱子,还尽是错的。这就是一个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你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你为什么不学透呢?这么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你为什么不抓住呢?谁都对不起。首先,对不起自己,学这个专业,什么都没明白。所以,我就要求我的学生,周末两天出去学,没听过的戏曲,不管什么戏,都要听,尤其是京剧。昆曲、说唱、相声、话剧、服装展览、服装走秀、美术展览、书法,都要看,回来要向我汇报,有什么体会,他们就是这样在我这长大的。所以说,只要是对学习有用的,就要赶紧去学,学了不会吃亏。我不是说吴碧霞、龚琳娜、雷佳她们现在有多么好,但是你从她们身上可以看出来,她们的乐感、她们所知道的东西,就是稍微多一些,就是因为她们能够做到这一点——撒手出去学习。


像吴碧霞、龚琳娜她们都去中央乐团学古典音乐,我让她们都听世界上最好的女高音,她们最好的歌,男高音的歌、女高音的歌,大量的吸收营养。一个人学习的阶段,记忆力是有一定年限的,这是人不可抗拒的一个生理规律。所以,趁着你们现在还年轻,脑子还好使的时候,尽力去“灌”——灌旋律、灌知识,这不吃亏的。将来越老,你的积累越多,往后你就越往上提升得越快。这是老师的经验,也是我教学的经验。我觉得现在有些学生很难理解我刚才所讲的话,他们认为现在是关系最重要——到了四、五年级,课可以不重视,外面找关系,认识有钱的,认识一些达官贵人,这种为了一时的虚荣去出卖自己的灵魂,这不是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当然,这也是很正常的,社会里面,形形色色的人都有,但我总希望,走正道的孩子多一点。因为,不管怎么样,知识都是最重要的,一些发达的国家,像日本、美国等,还是有文化的多。所以,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弊病,但还是发展的,还是要相信知识的威力。


每个人对声乐的切入面是不一样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首先,尊敬自己的老师,这是最基本的,爱你的老师,老师也会尊重你。默契配合,好好跟老师商量,好好跟老师配合,这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我希望你们再来听讲座,就不乱了。你们要善于学习,要抓住基点,把这个基点抓住以后,能理解多少,能拿来而不乱。我来这里,是和你们交流,目的是让你们涨知识。


那么,什么是歌唱的正确的方法?


我个人认为,正确的方法一是符合每一个人的自然生理规律的方法,二是能够建立每一个人自己音色的方法。每一个人的音色都不同,如果作为老师,能把每一个人的音色都找出来,是真正属于你的,我闭着眼一听就知道这是你的声音,我觉得这就差不多了。每一个人都有个性,个性的基础就是你的音色,每个人真正的音色作为你个性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你再扬长避短,通过实践找到你的特长,建立你的特点。特点不等于缺点。拿声音来讲,有的人天生就是假声,有点人真声比较重,那不行,你一定要听我的,都要唱真声,所有的人都唱青藏高原,我说过不久就会出现声带小结。这就是没有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很难,不是看着模样就因材施教了。所以,这个问题就是说,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所以,有一个美声老师说“我们美声是真声,你们民族是混声,是假声”,不能这么说的。所以,老师最难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音色。闭着眼一听,就能知道这是谁,起码要做到这一点。所以,一定要把基本功打好,不管是男声部还是女声部,都要掌握好头声歌唱。有句话说“谁掌握了头声歌唱,谁就可以唱到你想唱的年纪”,当然,这个说得有点夸张。但是,起码告诉我们,高位置,头声共鸣它的重要性。所以,必须注重基本功,你基本功不到位,就不可能唱好。


 谈基本功  

一般来说只有一个,但从世界角度来说有两个基本功:第一个是音乐,第二个是技术。


音乐的基本功很重要,歌唱技术是为音乐服务,比如说气息:气息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其实仍是为了表达音乐。初学者也不能光强调感情,技术也要强调,两者不能分开来谈。对于什么音乐基础都没有的初学者,不管是否能做到,仍要灌输“两个基本功”的概念。


平常说的练声其实就是基本功,通过练声来练习气息、位置、拉开声音幅度、高低音等,并不等于开嗓,我本人很重视练声,本科一至三年级要注重打好基本功,不要贪图演唱难度大的音乐作品,只要基本功打稳,就会有质的飞跃。


如果不结合自身情况,一味追求演唱难度较大的歌曲,容易声带受损,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我曾看过做声带肥厚手术的录像,这个过程其实是说不准的,声带遭受手术的创伤,不一定能长回原来的模样,如果声带失去了弹性,声音就没有了张力。音乐的基本功还与乐感离不开,有一部分是先天决定的,但是,不管先天乐感的好与坏,都应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如何培养乐感,要提高个人修养,多听音乐,脑海中的旋律越多,就容易唱出歌曲的味道。


技术不能论深论浅,要为音乐服务、要为风格服务。比如对于少数民族歌手的教学,不能按照既定方法而不去考虑民族风格,技术也要为风格服务,既要提高演唱者的技术水平,也不能改变原本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才能在当地及社会中得到长远发展,所以除了注重技术,还要注重语言——语言决定风格。例如在对新疆维吾尔族学生的教学中,让学生教会老师歌曲的维语版,通过示范演唱维语版歌词中,解决歌唱中的技术问题,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肯定,在这个过程中让歌曲变得更好听而不是一味的排斥它的特色,才能让当地人听起来只会觉得更好。

 

技术的基本功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高位置、深气息、歌唱的语言、歌唱的共鸣。这四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又是包含在歌唱技术整体中的,不可分离。


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要记住,这四个方面是统一的,改掉任何一个毛病或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都要在这四个状态、歌唱整体的基础上完成,才能在均衡与协调中进步,歌唱状态协调的好,就相对唱的好。


高位置就是指想象发声点在你的眉心,同时下巴放松,上牙咬字。气息方面,最好的呼吸法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首先要懂得人体的生理构造,气只能吸进肺里,人的胸腔只有两瓣肺和一个心脏,而肺几乎沾满了整个胸腔,我们把肺分成三个部分,肺的尖端气最少,肺尖靠近肩胛骨,如果抬肩呼吸就容易造成气吸得浅、少;肺中部气息容易僵硬;最好的方法是吸气到肺的下三分之一,肋骨会打开,对肺的限制就会变小,肺的下三分之一可储存人的60%以上的肺活量。肺里的气多少与横膈膜的下降成正比。


而横膈膜是一片从第六根肋骨绕到脊椎的肌肉,当它下降的时候,腹腔的脏器就会挤压移位向下,便会有一股反弹的力量,这就是丹田。


丹田是一个支撑点、是胸腹的对抗点,胸腹对抗形成胸腹式联合呼吸,所以单纯地说把气吸到丹田是不正确的,自己要了解自己的生理构造、了解自己的“乐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形容和比喻要恰到好处,且不违背人的生理规律。


语言与共鸣:是歌唱的灵魂,引用周小燕老师的话说,美声唱法在演唱的时候要保持喉咙打开、腔体打开的状态,但不等于声音往后唱,然后在靠前的位置灵活咬字,好的歌唱家咬字都是十分清楚的。演唱的时候腔体一定要打开,有空间才有共鸣,我经常把演唱过程中分解成几个慢动作:“吸气—打开—保持吸气状态(不僵)—声音往气上唱—收掉声音—换气”。


声乐表演专业是一个思维能力很强的专业,需要感性(用心歌唱)与理智(用脑歌唱)并存,在演唱作品时既要用情、忘我地歌唱,同时要有一个理智的自己控制,站在舞台上就是“双重人”。换句话说就是在演唱的过程中音乐和技术要并存,不能感情过多丢掉了技术,在感动自己的同时不要失去歌唱的能力,更重要的用自己的情感感动大家,感染观众。


关于这点我很钦佩艺术大师郭兰英,她有一次演一场“哭爹”的戏,从台角哭着出来嘶喊“爹”,然后用膝盖跪着从台阶另一端走到跟前,台下不少人泣不成声被郭老师感染,等她一下台,就问旁边的人说:“刚才演的还行吗?还有哪里不到位?”这才是演员,有理智。所以我要再次强调两个基本功的重要性,要同时做到这两点就需要下大工夫。


 谈音色的问题  

通过严格的专业训练,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本声)才是漂亮的音色。而音量的问题:如今有一个极端现象,互相攀比谁的音量大谁就唱的好,或者大嗓往小嗓上演唱,小嗓向大嗓的音量撑,那么毕业就等于失业。所以音量要根据自己的“乐器”决定,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即作品的需要,作品的强弱变化需要靠气息控制,有气才有声,没有气息支持,在喉咙部分用劲会出现三种声音:摇、抖、直。真正正确的声音是明亮、柔和、穿透力强的。所以希望大家千万为了音量而破坏自己的声带。


 谈中国音乐的特点  

讲内涵、含蓄、意境、画面。


例如《长相知》中歌词“冬雷震震、夏雨雪”、“山无陵,天地合”就具有这些特点。


从语言上看也是这样的,中国音乐的语言是最难的,35个韵母都要统一一条声线,只有韵母是能唱响传远的。所以拿到一首音乐作品时要分析,看内容,了解时代背景、情感,要念歌词。汉字分三部分:字头、字腹、字尾。情感在字头表现;字腹要行腔、要延续、圆润;字尾是归韵。不能为了完成演唱而关闭腔体、随意改变字的韵母,说明基本功仍不扎实。比如“春满园”为了易于演唱,全都改成了发“a”的音,结果就变成了“chuā、mǎ、yuá”,这样让人听起来就不舒服,一定要回避这些问题。音乐作品风格的不同可以导致咬字着力点不同,腔体不同,这时就可以依据作品风格的变化来改编语言的咬字,所以风格和咬字是相互联系的。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学习声乐不要急于求成,声乐之路没有捷径可走,要好好和老师配合尊重老师,多多研究、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