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声乐教师必备能力指南

 宗合宫 2019-10-21

音乐行业中普及最广的莫过于声乐演唱,毕竟声乐所需要的乐器就长在我们的身体里,随叫随到、即拿即用,这也意味着每个人都有通过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声乐教师的能力,如果说随时随地的歌唱是不需要任何专业限制的,那么对声乐教师来说是必须要有准入门槛的,否则只能是误人子弟。

下面让我们就来看看声乐教师都应具备哪些能力。。。

1.扎实的音乐基本功

所谓“基本功”自然是指乐理、视唱、练耳这些音乐专业中最最基础的“小三门”。作为一名声乐老师,如果连最最基本的识谱都成问题,个人建议趁早改行。与此同时,这些基础性环节都是学生在规范歌唱方法之前急需解决的,如果老师在这些方面没有能力提出足够分量的建设性要求,那对于学生而言简直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往往发现,身边音准不好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音准同样有巨大问题,节奏不好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节奏感基本一团糟,看谱慢的老师索性“口口相传”,乐理知识不扎实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在演唱上总是错误百出。

此外,“小三门”过后还有和声、曲式作品分析的考验,其重要性请参考我的另外一篇文章:作品分析对于歌唱的重要性

由此可见,基本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正确的歌唱方法

扎实的基本功只能算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第二点要求是所有声乐老师不可避开的重中之重。诚然,我们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歌唱得好的老师不一定教的好,唱不好的不一定教的不好,但是我想说,所谓“唱得好”、“唱不好”往往是审美认识上的区别,正如普通大众欣赏不了美声而专业人士痛恨业余选手是一个道理。

真正掌握歌唱方法的人一定有很强的声乐教学能力,因为当你真正发现歌唱方法的奥秘以后肯定不会执着于一种思路或一种技巧,因人而异、在学习中不断调整才是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的必由之路。

3.较强的语言能力

歌唱是语言的艺术,这句经典名言道破了歌唱艺术的起点与归宿,歌唱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语言以及各种各样的语言问题, 作为对声乐老师的必然要求,我将分以下两个方面阐述语言能力的内容: 

1)语言咬字的规范:规范的咬字一方面能辅助演唱方法与作品之间的磨合,另一方面则会使得作品从语感、音乐情绪方面更贴近作者要求,我们往往发现很多演唱者在演唱中文作品时语言含糊不清,让听众非常难受,而演唱外文作品时总是夹带着“中国味儿”,作为教师,如果连中文的咬字发音都不够标准就太尴尬了;

2)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咬字规范只是第一步,规范之后更应理解作品的内容,中文作品自不必说,对于外国作品则需要教师有较强的翻译能力,不说精通,起码能解决作品中每一个歌词的含义(这已经是最低标准了),否则学生唱啥都是“中国味儿”。

4.专业的审美认知

再好的技术、再好的音乐能力、再好的语言能力,如果对于声音音色的审美上有偏差,等于是前功尽弃,我们时常能够发现一些这样的老师,他们能够给予学生非常棒的歌唱方法,让他的学生个个拥有天籁般的音响效果,可唱任何作品都是一个风格,唱不出作品的味道,也处理不好作品中的各种细节,而对于国际声乐比赛而言,声音是一个硬性标准,但歌唱方法好的选手太多了,同一水平上拼的就是审美。而审美又是一个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仔细把控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审美水平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想提升学生的审美,先提升自己。

5.一副好耳朵

无论是演唱者本身还是声乐教师,都需要有一双充满歌唱灵气的好耳朵,相对于演唱者自己听声音,教师的这双“客观的”耳朵显得会更加重要一些,毕竟声乐是一个“旁观者清”的专业,一旦这双“客观的”耳朵出现问题,势必影响学生最终的演唱水平,更会直接拉低之前四点的能力水准。

6.丰富的舞台经验

空有理论基础,缺乏实践能力,这一点放到任何行业都不适用,所以理论结合实际才是正道。对于声乐艺术而言,舞台表演是艺术实践的最佳方式,这些实践经验会帮助声乐教师获得几方面的提升:

1)歌唱方法:而我个人更偏向不用麦克风的演唱方式,因为音响以及音响师能够掩盖很多发声方面的问题,唯有无扩音设备情况下的演唱才能体现一位歌者的真正实力,更能脚踏实地的掌握真正的歌唱方法;

2)台风:声乐演唱不仅需要唱功,舞台形象也行重要,空有一身歌唱本领但不能以最好的精神面貌示人肯定会留下诸多遗憾,同时,对于言传身教而言,教师如不能拥有较好的“台风”,也会影响学生今后的舞台表现;

3)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设计与运用不仅能够辅助好的“台风”的形成,更能影响到歌唱方法与演唱情绪,作为声乐教师,只有自己亲身实践过各种肢体动作,才能给予学生更好的肢体语言,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视听效果;

4)舞台调度:台前与幕后同等重要,后台准备同样是优秀演唱者的试金石,丰富的后台准备经验总能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这也是声乐老师所能给予学生的又一重要能力,如老师能力不足,学生一旦上台前遇到问题,必将影响演唱效果。

7.较强的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大致分为两方面,其一为歌唱方法的研究,其二为不同作品的音乐情绪的研究。

对于歌唱方法的研究,一方面来自于平日的实践,另一方面则是经验总结,此外还需要借鉴。歌唱实践不必多说,实践出真知嘛~经验总结则是在每次实践过后进行的,无论是教师自己的演唱还是课堂教学之后,都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以帮助自己的歌唱能力、教学能力进一步提升。所谓借鉴则是需要一定智慧的,哪怕是在专业领域,每位歌者对于声乐的理解都不尽相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互相对立,作为教师,个人认为更应多多借鉴其他歌者的教学方式或演唱技巧,这里不是主张全盘吸收,而是去努力发现适合自己、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精华。

8.音乐资料积累

换言之,就是“屯谱”、“屯碟”,这不仅需要相当规模的经济投入,还需长期的坚持和准确的审美认知。

音乐资料的积累最直接的优势就是扩大声乐教师的教学曲目选择范围,如果所有学生都唱一样的作品一来枯燥无味,二来这些曲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其次,积累音乐资料能够使得教师提升音乐审美、音乐基本技能,与此同时还能丰富教学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收集资料需要耗费较多经济上的投入以及人脉上的投入,因此,个人建议对于资料的积累应持有高标准的态度,一方面能够使高规格的资料得到应有的重视,也可以节省出很大一部分开支。

9.深厚的文化底蕴

个人认为文化底蕴是任何学科的老师都不能的缺少的,这一点放到声乐领域依然如此,很多人认为学艺术不需要多少文化,这是一个巨大的误区。

声乐专业涵盖的普通学科是非常广的,我们来列举一:

1.语文:歌词、作品内容、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的理解都需要语文学科的支持;

2.外语:歌词翻译、外国作品理解均需要外语的介入;

3.历史:对于作品背景知识等方面的理解均需要历史学科的介入;

4.数学:乐理、和声、曲式分析无不体现数学的严谨与逻辑思维的理解能力;

5.哲学:音乐作品,尤其是艺术歌曲非常需要它;

6.生物、物理:发声机理的研究大多需要这两个学科的介入,不必过多解释;

7.体育:歌唱是全身的运动,如果没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很难完成;

8.地理:看起来这个学科跟声乐八竿子打不着,其实不然,当你研究一首作品当地风土人情的时候你就会对这一点茅塞顿开。

10.一定的钢伴能力

不要总是寄希望于钢琴伴奏老师或者音频伴奏,尤其是钢琴伴奏老师,大多不会声乐,或者只是一知半解,一方面他们的伴奏总是不贴合人声,另一方面不能引导学生正确发声,而合伴奏这件事儿却是声乐演唱中比较重要的环节。

如果声乐老师能有一定的钢琴伴奏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可以尽快解决合伴奏时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能将合伴奏时找不到发声方法的尴尬迎刃而解,此外,也跟能理解钢琴伴奏旋律所蕴含的音乐情绪。对于声乐老师而言,可以通过亲身体验钢琴伴奏产生的和声效果去理解作品演唱时的音乐情绪把控并及时传递给学生,更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把控学生的发声问题以及合伴奏时常见的各种问题。

11.音乐创编能力

音乐创编能力对于声乐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创作几首适合学生演唱的歌曲或者写几首即兴伴奏,更在于通过音乐创编获得对他人创作的声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并能够更好的感知其他作品的音乐伴奏,这一能力对于学生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12.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教师需要通过教育心理学来了解和掌握学生性格、平日及课上的心理活动能够更好地促进声乐教学,声乐需要人的演唱,而演唱水平不单单来自于歌唱技巧以及音乐情绪的表达能力,更来自于学生的性格、随时随地的心理活动,当一位学生惧怕歌唱时、当学生拒绝歌唱时、当学生心不在焉时、当学生身体劳累时、当学生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时,当面对这些学生的老师不能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时,哪怕徐盛面前站的是一位世界级的声乐教学大师也是爱莫能助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13.想象力+创造力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声乐演唱的“刚需”,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会导致演唱水平不能进一步提升,而这些对于声乐教师来说往往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演唱能力。

14.责任感

这条实际属于师德的范畴,个人认为包括业界良心和耐心,即便水平再高的声乐老师,如果没有一颗富有责任感的心,也是爱莫能助的。

15.良好的沟通能力

任何行业,都会遇到沟通的问题,而声乐教学的沟通对象自然是师生之间,教师往往需要面对不同时期并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沟通方式不可能一概而论,80后、90后、00后、10后,每个年代之间都有着巨大的代沟,再细化到不同省份、不同城市、不同的居住环境,不同大环境下培养出来的人必然是有很大区别的。

作为声乐教师,理应尝试多样化的、紧跟时代步伐的沟通方式,通过不同的表达手段向学生传递自己的歌唱哲学,否则只能对牛弹琴。

16.宽广的视野

视野是否宽广主要取决于以上叙述的各点能力,如果以上各点都能很好地胜任,自然会有宽广的视野,与此同时,视野的宽窄能够非常直接地体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最终的演唱水平。

结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对于精神层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这必然会提升大众对于艺术方面的需求,这样的提升自然会对当代及以后的声乐教师提出更苛刻的要求,如果只能教会学生一两首歌曲应付家长,必将被未来社会所淘汰,只有根据以上各点要求不断完善自我,才可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