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与学生告别

 小不可可 2016-11-11

如 何 与 学 生 告 别

广东省广州外国语学校 杜良云

 本文于2010年1月刊登在第1期《班主任之友中学版》第30-31页。

【摘要】分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老师从一所学校调离时,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最佳时机。在调任前夕,老师们一定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课程资源,选择感谢与致歉、解释与说明、嘱咐与祝福等话题,给学生上好告别的最后一堂课,并采取E-mail、QQ群、博客等方式与学生保持长期联系,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关键词】老师  学生  告别  调任  课程资源

 

告别,是一个太过沉重的动词;告别,是一个难以割舍的名词;告别,是当我们感到流泪时的形容词;告别,是当我们孤寂的时候,带着微笑和遗憾去回想的副词;告别就像秋天,有秋叶般静美,亦有“梧桐更兼细雨”的离愁,多少带点淡淡的悲伤;告别就像春天,经历了冬日的严寒,万物复苏,新的朝阳、新的希望冉冉升起!那么,师生之间告别时,老师应如何挖掘和利用自身课程资源,给学生上好难忘的甚至受益终身的一堂课呢?

一、选择什么时间与学生告别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寒来暑往,老师们选择在什么时间向学生告别最为合适呢?

当学生从一所学校毕业,即将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时;当老师从一所学校调离,去开拓自己新的人生征程时,一定要坚持认真上好调任前的每一堂课,并与学生道别,切不可不辞而别。这样,老师调任之际就不会耽误学生的正常学习,学生自然会对老师的敬业精神留下深刻的印象。

上学期初,我在原单位担任高三班主任,因故中途调往恢复重建的广州外国语学校。为了减少自己调动给学生带来的波动,一方面,我积极协助学校物色年轻的、负责的继任老师,再三嘱咐任课老师,在我接到正式调函前全面封锁我要调动的消息;另一方面,自己照常为所带班级上好每一堂课,按部就班地值好每一天班,并没有因自己将要调动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也一直没有察觉到我要调动。直到月底学生考段后、国庆长假前一天晚上,我才向学生宣布自己调动的消息,并向学生介绍和引见了继任班主任。这样,避免了自己调动而干扰学校正常秩序,又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缓冲期进行心理调适,让他们尽快适应新老师。

二、选择哪些话题向学生告别

当代中学生思想活跃,虽然有些调皮捣蛋,但都是重感情的。师生之间行将分别时,往往有说不完的话,学生会把自己想对老师的感谢和祝福写到留言本上,老师则要精选话题,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老师,铭记这段难忘的岁月。

(一)感谢与致歉

心怀感恩,学习、工作才是享受。我们在工作中常怀感恩之心,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诠释人生;宽容他人,学会感恩,就会善待自己,就会使人真诚,使人善良。作为老师,我们要感谢学生的求知欲,让课堂充满活力;感谢学生的抱怨声,让教学更加理智。我们要感谢家长的支持,让教育更有成效;感谢家长的挑掦,让管理更加严谨。因此,与学生告别时,我衷心感谢学生的合作和家长的配合,所带班级得以评为期中考试优胜班级、学年度先进班集体,我自己也在一年多的班主任任期内荣获学校和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辩证法角度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矛盾。解决这些冲突,结果并不能让学生人人满意,甚至有可能诱发新的矛盾。要与学生告别了,我诚恳地向那些因自己工作方法简单而受到伤害的学生道歉,学生也因此向我坦白某些纠纷的真相,交待某些错误的缘委,并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宽恕。这样,师生间真诚相待,都能卸下心理包袱轻松走向新的生活。

(二)解释与说明

苏轼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写道:“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老师调动工作前,有必要对学生作些说明,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不离不弃。调任之前,我给所教学生解释了三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也赢得了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第一,老师要调到哪里去?从大屏幕上看到广州外国语学校的有关图文信息,大致了解老师要去的新单位概貌后,同学们基本上能理解老师的选择。高中生毕竟不小了,都明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外流”的道理,更能从中领会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人生价值的含义。

第二,老师为什么要调动?我给学生讲述了自己的从教经历与奋斗目标:任教初中14之后,2000年8月以绝对优势通过市区联校招聘考试调入县级重点中学,实现了从农村到城市的跨越;在县级重点中学任教仅2年,2002年8月顺利通过市一中招聘考试调入省级重点高中,实现了从初中教师到高中教师的跨越。长期以来,我就梦想着有朝一日实现从县城到省城、从内陆到沿海的跨越。从高二起到进入高三,我已教这届学生十四个月了,学生确信我本来是要送他们毕业的。但我已达不惑之年,按照广州市入户条件,这是调动的最后一次机会了,所以不能陪这届学生参加高考,学生还是能够体谅的。

第三,老师为什么能调动?当今社会流行“关系学”,许多学生怨天尤人,抱怨自己没有亲戚朋友帮忙。我用自己的人生经历给学生讲了几个朴素的道理:“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你可没有保护伞,但不可没有真功夫”;“终身学习方可成大器”。虽然我的祖辈、父辈都是农民,自己出生在农村,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从农村走到了县城,从内陆闯到了沿海。身为“草根一族”,我之所以能连续实现三次跨越,凭的是自己的实力,而不是什么“关系”。文科生的文化功底不太扎实,往往缺乏自信心,认为考不上一本、二本就没什么出息。我就用自己师范毕业后,边工作边自学,最终取得法学学士学位的自学经历;经过23年历练,取得一系列教育教研成果,荣获首批“益阳名教师”称号,并享受政府教育科研津贴的工作经历,教育学生考上专科、三本也不要轻言放弃,不管工作起点多么卑微也不要气馁。分别前夕,学生给我的留言让我记忆犹新:“您的执着、您的努力、您的好学,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您的人生经历给我们上了最有意义的一课……”

(三)嘱咐与祝福

指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与学生朝夕相处时,老师会发现班级和学生中的种种问题。要与学生分别了,我才发现自己对学生有多牵挂。因而,与学生告别时,我对学生未完全改正的毛病,逐一委婉地或者直截了当地指出来,嘱咐他们克服缺点,希望他们尊重新老师。

分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聚。为了今后更加美好的团聚,我在最后一堂课不忘敦促学生奋发图强,静下心来老老实实读书。我期待他们“长江后浪推前浪”,祝福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个学生对我说出了大家的心声:“您是我们赶超的目标,累时想想您,就有动力了!”

三、选择什么方式与学生联系

古人云:“相见时难,别亦难。”师生分别之后,彼此的心灵依然是息息相通的,因为师生间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拥有共同的知识乐园。手机号码、通讯地址随时可能更换,此外还有哪些联系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呢?

一是E-mail,这是基于网络的电子邮件系统。由于E-mail使用简易、投递迅速、收费低廉,易于保存、全球畅通无阻,我就把自己终身使用的电子信箱留给学生,并嘱咐他们:一年后考上什么大学,或者在哪里创业,发电子邮件给我;四、五年后,在哪里找到了什么工作,或者在哪里发展,发电子邮件给我;十年后,在哪里成家立业了,或者在哪里提职了,发电子邮件给我;二十年后,取得了什么成就,或者在哪里发达了,发电子邮件给我…… 

二是QQ群,这是为QQ用户中拥有共性的小群体建立的即时通讯平台。正式调动前,我向学生公布自己的QQ号,收集了全班同学申请的QQ号,逐个发出邀请加为“好友”,并添加“我的学生”组;然后,由本班学生中的QQ会员或有一个太阳以上QQ用户创建本班QQ群,再将“我的学生”一次性添加到班级QQ群来。这样,全班同学在非教学时间可以在线聊天,在群中一起交流自己的思想,探讨共同关心的问题;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播发有关通知,解答学生的疑问,跟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如同原行政班一样对话、沟通,继续保持团结一致。

三是博客,这是继Email、BBS、ICQ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为了保持与学生的联系,我在网易博客以真实姓名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结合自身实际开设了一些教育教学专栏。其中,《湖广高中生大本营》与湖南、广东两省高中生交流备考经验和高考信息,《生活顾问成功指南》精选指导中学生生活与学习的文摘,《高中政治学习导航》原创或转载高中政治疑难解答,《高中政治考试园地》原创或者转载高中政治试题及答案,《初中思品学考联通》原创或者转载的初中思品题解与学习策略,《教师专业成长论坛》原创或转载专业发展经验和教师管理动态,《政治教学论文选集》原创或者转载政治教育教学论文,《政治教学设计参考》原创或者转载政治教案、说课稿。可以说,我的博客是进行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教学平台,也是与外界保持联系的一个绿色通道。现在,不少学生在周末或者假期访问我的博客,并在“心情随笔”中留言或者评论。

俗话说得好:“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实践证明,学生毕业时、老师调动时,正是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最佳时机。老师们千万不要忽视这一宝贵的课程资源,而要用心上好告别的最后一堂课,以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