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开元寺仁寿塔

 木头1018 2016-11-12

编者按:本文为作者授权申请原创



福建泉州开元寺内有东西二塔,石构,东塔曰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公元865年),西塔曰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历经风雨侵袭,地震摇撼,仍屹立至今。两塔是我国最高的孪偶相对的大石塔,已成为泉州城的标志。


仁寿塔位于大雄宝殿前西侧,所以又称为西塔。明蔣德璟撰有〈雙塔紀略〉西仁壽塔,建於梁貞明二年(916),號無量壽塔。(北宋徽宗)宋政和 甲午(四年,1114)十月十日,有青黃光起塔中,高侵雲,須臾五色,質明乃滅,因賜名仁壽。 (南宋)紹興乙亥(二十五年,1155)災。淳熙間(1174-1189),僧了性再造,復災。僧守淳易 以甎。(理宗)紹定元年(1228),僧自證始易以石。蓋嘉熙元年(1237)始竣工,實先東塔十年 云。二塔及蔡忠惠萬安橋,皆為海內冠。丁丑仲夏十九日記」西塔高45.06米(底层6.63米,二层6.79米,三层5.80米,四层5.65米,五层8.59米,塔刹8.29米,基座直径2.31米)。石雕工艺比东塔简朴,各层门、龛两旁也有雕像80尊,形态各异,线条粗犷,服饰单纯(大多为僧衣)


心下一点,这是要让我凡事莫上心头么?



西塔通高45.06米,略低于东塔,其规模与东塔几乎完全相同。唯男性有须观音及猴行者浮雕引起广泛兴趣。西塔塔座须弥座形,塔每层开四门设四龛,门龛位置逐层互换。外有平座扶栏,游人可环塔远眺近瞩。塔顶有刹,刹尖高托澳金铜葫芦。八条铁链从塔刹上盘斜系于八个角脊,每个角脊下悬挂小铜钟,全塔共四十个。塔心八角实心体,每层有楼梯上下。塔每层门龛两旁有武士、天王、金刚、罗汉等浮雕像计八十尊。皆用泉州名产棗玉晶瑚青石雕成。其艺术水平胜于镇国塔塔身菩萨、天王和力士石雕。这群石雕可称古代建筑中瑰宝。









传说中的男性有须观音难道这尊不是地藏而是泗洲大圣?











州学前界林氏?奉舍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宋元時期閩南的佛教寺院》頁10

建築東西塔時,即將佛理注入其中。西塔象徵西方極樂世界,就是佛教所宣揚的西方淨土,是阿彌陀佛居住的地方。雖然也是五層,但並不具有五乘的意涵。與東塔比較,西塔上的 80 尊人物浮雕造像,不如東塔那樣品級清楚,井然 有序;而是每一層都交互著金剛力士、諸天神將、道行高深的聖僧、救苦救難的 諸大菩薩,以及皈依三寶的帝王太子等人物。從位置排列上,就能清楚地看出這 種參差不齊的情況:

第一層—高僧、羅漢、賓頭盧、法藏、優婆離、憍陳如、慶友等。 

第二層—寒山、拾得、道明、閔公、香嚴菩薩、妙音菩薩、散脂大將。韋馱神將、昭明太子等。

第三層—竺法蘭、攝摩騰、達摩、智者、目連、金剛神將等。 

第四層—梁武帝、唐三藏、猴行者、火龍太子、觀音、勢至、相信、光明四菩薩等。 

第五層—目連行者、罽賓、馬郎婦、挑骨和尚、以及東北方、清涼、香飯、曇華四菩薩。 

 西塔象徵極樂世界,本無五乘之分,所以它的五層只是為了和東塔對稱而已。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與捐施者有關,因為當時建造東西塔時的資金,都是 勸募得到的,有的捐助者為了與佛結緣,修進功德,往生西方,要求在塔上的指 定地方奉置他所崇敬的菩薩神像;故在西塔的第二層達摩和尊者浮雕旁邊,就鐫 刻著「州學前界林氏五娘奉舍達摩大師一尊祈求平安」的字樣。西塔須彌座浮雕 內容也不是佛傳故事,而是 48 方翻舞飛騰的獅龍鳳鳥、花卉祥草,反映西方極 樂世界歡樂無窮、鮮花盛開的繽紛世界。

附:泉州開元寺西塔(一名仁壽塔,通高45.06米,平面八角五層形製)歷次修建簡況

年代

西元紀年

塔形

事由

主緣、董事

五代梁貞明二年

916

七級木塔

興建

王審知

北宋政和四年

1114

七級木塔

賜名仁壽


南宋紹興二十五年

1155

七級木塔

火災


南宋淳熙十三年

1186

七級木塔

修建

僧了性

南宋寶慶三年

1227

七級木塔

火災


南宋寶慶三年

1227

磚塔

重建

僧守淳

南宋紹定元年至嘉 熙元年

1228-1237

五級石塔

改建

僧自證

明建文三年

1401

五級石塔

修葺塔心

僧自映

王寒楓編著,《泉州東西塔》(福州:福建民出版社,1992)頁45





















西塔須彌座浮雕 內容也不是佛傳故事,而是 48 方翻舞飛騰的獅龍鳳鳥、花卉祥草,反映西方極 樂世界歡樂無窮、鮮花盛開的繽紛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