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11”看懂快递业,你知道为何“长三角包邮”吗?

 华东局 2021-12-17

华东局稿件均为原创,本文首发于上海观察app华东局栏目。华东局更多内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又逢“双11”,快递奔忙。

各大电商平台在前方比拼鏖战的时候,快递企业主们铆足了劲,一方面极力承揽业务,同时投入更多人力物力确保不再“爆仓”。

尽管这几年“双11”已未必赚钱,但他们不仅不能错失:这个最考验物流配送能力的时刻,谁能给商家和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体验,是抢占市场和品牌增值的重要途径。

每年此时,他们业绩再创新高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生活。但是,我们除了快递小哥之外,真的了解电商狂欢背后的快递业吗?

快递公司内的忙碌景象。

爱恨交加的“双11”

对于快递企业来说,“双11”的标志性事件,是2011年,不少快递公司都遭遇“爆仓”。


“这几年迎战'双11’我们都投入很大,确实不堪重负,但谁也不敢松懈。”申通快递公共事务部负责人顾利娟告诉记者,“好比平时我们只能吃1碗饭,这时候却得让你吃3碗。”记者获悉,各快递企业每年至少提前两个月备战“双11”,在扩场地、增运能、招人员、添设备等方面竭尽所能。租用社会车辆,购买第三方服务,派送人员全员出动都是常事……


除了考验“峰值”应对能力外,“双11”竞争还包括价格战。记者获悉,有快递企业打出每票两元以下的价格,乃至3元全国包邮,个别企业出现亏本还得硬撑……“谁先降价谁先死,谁不降价谁等死。”一位快递从业者告诉记者。行业陷入价格战旋涡,鲜有能自拔者。至于爆仓之后的艰难应付,以及顾客成倍投诉,加之成本上涨利润稀薄,服务质量也难保障,消费者和监管机构都不尽满意等系列问题,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去年“双11”,快递业内关注的事件是,多年业务量领先的申通落后了,在“双11”的“榜首大战”中圆通摘得第一,中通紧随其后。“申通被超越的主要原因是没参与打价格战,以及借力资本晚了一步,但是申通也会按照自己步骤在上市,有可能重新成为市场第一。”顾利娟说。


各家快递都清楚,做企业是“长跑”,不能经常“冲刺”。对于“双11”,他们更多是无奈:“没办法,电商平台在产业链的前端,快递企业得靠他们给件。”优速快递总裁办主任沈涛介绍,在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一些小快递公司被迫在细分领域重新寻求定位,有公司去年将战略调整为主攻2到100公斤的大件包裹。

“双11”后,上海街头的快递。


快递行业的“桐庐帮”

每年此时,不少人对各快递公司的服务格外敏感。有意思的是,快递行业拥有鲜明的地域印记:提及快递业就不能不提“桐庐帮”,不管是申通、圆通、中通、韵达,还是曾经的汇通和如今的国通,新老“四通一达”以及脱胎于申通的天天,都由桐庐人创办,各大主要城市的加盟商也多由桐庐人构成,终端派送从业者则数不胜数。


桐庐虽属杭州,但地处浙西山区,村庄多数位于山间丘陵,人多地少,曾经交通闭塞,桐庐人最好的出路便是外出打工,他们普遍吃苦耐劳还很抱团。


如今回望,快递业发端的历史机遇是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带来的外向型经济对经济效率提升的诉求,被一些嗅觉敏锐的人率先捕捉到,以缩小物流供需双方“时间差”为能事,用双腿跑出来的“替人出差”便是快递业雏形。


上世纪90年代,东部沿海进出口贸易业务井喷,辗转沪杭间的的外贸公司为提高效率头疼不已:报关单必须次日抵达港口,而当时的邮政服务沪杭间要三天,在杭州一个印染厂打工的桐庐县钟山乡夏塘村打工青年聂腾飞便接下单子“跑腿赚钱”,每天晚上坐火车到达上海,接应者守候在车站领取后送往各地,跑一单收100元左右,除去车费就是利润,由此,申通快递1992年横空出世。


此后桐庐人创办的快递企业,基本从申通脱胎出来,要么通过血亲姻亲关系,要么通过同学朋友间的“传帮带”。几年前,记者曾探访几位桐庐快递老板的家乡,距离不远的几个村庄,豪宅紧闭,村里多是老人孩子,对于快递,村干部笑言这里的年轻人“生下来就会做,耳濡目染,看都看会了”。草根出身的“桐庐帮”由于手头资金有限,在扩张网点时采用加盟模式,加盟商则多是亲朋好友和老乡优先。


令人羡慕的“长三角包邮”

尽管如今国内多数地方都能坐享快递的便捷服务,但是早几年,“长三角包邮”让不少地方非常羡慕,为何苏浙沪能做到?


据顾利娟和沈涛等业内人士分析,这是电商平台和“通达”系共同缔造的——


首先因为淘宝等电商模式在苏浙沪地区率先普及,再就是长三角地区地域面积不大,加之经济一体化程度高,交通网络密集畅通,这就导致快递业供需两端的市场最大,快递企业投入最多,网点最密集,最容易发挥规模效应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快递公司和电商企业签个较低的“合同价”,尽管对顾客“包邮”,但照样有可观而稳定的利润。


比如江苏,至去年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到4600公里,密度领先全国各省区市,多数县都实现了高速公路通达,这也是为什么苏北沭阳、东台以及灌云等地的电商企业,也能和杭州及义乌等电商高地的配送效率相差不大,这让电商成为苏北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大多数民营快递巨头基本都将总部设在上海,被业界形容为“心脏”强劲了,血液循环就更通畅了。


10日,记者前往快递公司总部扎堆的上海市青浦区。在远离轨交的重固镇,十几家快递企业仓储间鳞次栉比,分拣车间机器轰鸣,喷有企业logo的大卡车排成长龙——走进厂区,看到的则是各种加油鼓劲的条幅,以及行色匆匆的员工。对他们而言,这是一年中最为紧张和忙碌、同时又有些兴奋的时刻。


相比数年前“双11”的快递“爆仓”,这几年快递显然更给力了。纵观行业发展历程看,今年是快递行业资本化“元年”:第一梯队快递公司纷纷上市,二三梯队快递企业也广受资本青睐,资本和技术的明显提升将催生出快递标准化服务体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