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成邑,百年城都

 昵称33324812 2016-11-12



成都 蜀汉国都

蜀帝孟昶偏爱芙蓉 四十里锦绣

诗圣杜甫晓看红湿 花重锦官城



岁月是条长长的河,它穿梭浩瀚的星空;缓缓蜿蜒于焱焱的大漠;淌过熙攘的人群...有湍急的沟涧,一泻千里;也有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豪迈。激砂走石,岁月沉淀...最终,延续至今。缓缓,发展成了现在的模样。



曾经的古皇城,现在的天府广场


- 城 -


有墙 则取译为城邑

有人 则称之为城市

成邑 蜀汉之城邑也

十年成邑 百年成都



经过“毁城运动”后如今老城墙已在成都基本消失。现如仅剩4段遗迹...

有幸,我们还能通过老照片一睹大气磅礴的“蜀都皇城”



慢慢消逝的成都皇城


皇城的北门称“后子门”,东门称“东华门”,西门称“西华门”,南门为正门。皇城城墙成矩形,也有四个城门,显出历尽沧桑的古旧气派。正门前有一巨大石牌坊,上有康熙皇帝手迹“为国求贤”四个大字。



贡院中的考棚



▲ 皇城正门


成都城市布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大城之内另有两个小城——即满城和皇城,而且这两个小城都有自己的城墙。据晚晴文人傅崇矩的观察,满城的形状有如蜈蚣:将军帅府,居蜈蚣之头;大街一条直达北门,如蜈蚣之身;各胡同左右排比,如蜈蚣之足。那个时候的满城,“景物清幽,花木甚多,空气清洁,街道通旷,鸠声树影,令人神畅。”



▲ 城墙和城楼



▲ 城墙远眺成都城



▲ 辛亥革命爆发后 皇城里面人潮涌动



城墙旁蜈蚣虫型的街道(现为宽窄街道片区)



▲ 1913年开凿的通惠们



▲ 老成都的城门城墙被护城河环绕


- 渠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水是生命之源,在城中辗转蜿蜒。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水盘活了城,养育了城里的居民。

白云苍狗...沧海桑田...形成了现在大家所熟知的模样......



▲ 曾经的府南河 现在的锦江



▲ 锦江边的望江楼



▲ 成都东门码头


这条河是成都锦江,这里就是现在所说的水东门。曾经锦江上船来船往,景致如江南水乡一般。



▲ 消失的成都金河


曾经金河流经区域包括:

12桥西郊河、消防机械厂、军区西教场、蜀都大道、柿子巷金河宾馆一带、小南街与蜀都大道交叉处、半边桥、西御街、如今的城市之心南面、人民南路、东大街、青石桥......

 

金河还是人民公园的界河,河内侧是公园,外侧是民居,有努力餐还有卖凉粉的。如果金河还在,成都会更有一种水乡的气质。



▲ 1935年的金河


如果大家路过西教场到小南街口那一段,可以注意一下路中间的隔离带,有通气的百叶,下面就是人防工事,原来的金河。



▲ 80年代的北门大桥



▲ 新南门大桥



▲ 被洪水冲垮的十二桥北街桥


80年代时,成都经常遭遇洪水灾害。



▲ 成都市第一郊外公园


- 众 -


               

一人踱  二人从

三人众  众人行



成都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个崇尚文化,讲究休闲、娱乐、美食的有情趣的城市。

但曾经那座古色古香的蓉城,就如同一朵美丽的芙蓉花,湮没在时间的江中。



▲ 春熙路老照片



▲ 清朝时的春熙路 路上都是泥浆


最初的成都春熙路叫“森威路,后取老子《道德经》中: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的典故,改名为春熙路,以描述这里商业繁华、百姓熙来攘往、盛世升平的景象。



▲ 宽窄巷子旧貌



▲ 清末 成都北门昭觉寺



▲ 成都的关帝庙


曾经的关帝庙位于现在成都支矶石街口,现在是成都画院,著名的两颗银杏树已是掺天大树了。



▲ 民国初年的盐市口



▲ 1920年东大街



▲ 东大街上制作旗帜的商店



▲ 民国时期晒太阳的成都妇女



▲ 民国时期的成都娃娃





▲ 成都玩耍的孩子们


那时男娃娃喜欢滚铁环,女娃娃喜欢跳绳




▲ 七、八十年代的天府广场




▲ 八十年代的成都街景



▲ 文革时期的人民南路



▲ 人民南路上的四川剧场



▲ 老成都



▲ 卫星地图上的新成都


有人说,成都俯瞰是一张八卦的阵型图,大气磅礴。而充当卦象的街道犹如蜈蚣千足,蜿蜒曲折。



锦城丝管日纷纷    半入江风半入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