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藏楼诗>注译稿》卷二:乙未(中)

 品茗玩易揉太极 2016-11-12
\


2012-08-09 17:01
晚登吴园小台
众喧不妨寂,独往偶成游。阅世人将老①,登台月已秋。蒲荷丛暮气②,星宿沸清流③。何事单衣客,悲歌起饭牛④。
【题解】
此诗据日记作于 1895年9月4日。
【注】
① 阅世,经历时世。语出晋陆机《叹逝赋》:“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唐刘禹锡《宿诚禅师山房题赠》诗之二:“视身如传舍,閲世甚东流。”
② 蒲荷,蒲草与荷花。
③ 星沸,多而乱。此指星星水中倒影。《文选·张协〈七命〉》:“乃有荆南乌程,豫北竹叶,浮蚁星沸,飞华蓱接。”张铣注:“星沸,言多乱也。”
④ 饭牛,相传春秋时卫人宁戚喂牛于齐国东门外,待桓公出,扣牛角而唱歌。《楚辞·离骚》“宁戚之謳歌兮,齐桓闻以该辅。”王逸注引《三齐记》所载歌辞:“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禪,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后遂用作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宋陆游《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
【语译】
众人喧闹,不妨碍独自寻找寂静,独自走去,偶然间成了游览。经历世事,人已将老;登台赏月,已是秋时。丛丛的蒲草荷花,一片暮气;星星倒影在河中好似沸腾一般。是什么事情使得衣衫单薄客居他乡的人,悲戚地唱起宁戚的《饭牛歌》!
游石观音寺登周处读书台
秋原风日照眼明,北城熟游思南城。遥怜古寺媚平楚①,入门忽对幽峥嵘②。高台望望悄然下,双梧萧萧啸檐瓦。劳生折节空尔为③,太息当年读书者。
【题解】
此诗作于1895年9月21日。日记中云:“食毕,同步至城南石观音寺。有小山在庭中,其侧高耸数丈,名赤石矶,上有周孝侯祠,乃其读书堂也,眺望可数里。石观音寺,在今南京江宁路附近。周处(236年-297年),字子隐。东吴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年少
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后幡然向学读书。
【注】
① 平楚,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唐李商隐《访隐》诗:“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
② 峥嵘,高峻貌。此指庭中小山。《文选·班固〈西京赋〉》:“於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巖峻崷崪,金石峥嶸。”李善注引郭璞《方言注》:“峥嶸,高峻也。”
③ 劳生,生活劳累。《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折节,屈己下人。空尔为,这样的行为没意义。
【语译】
秋原风光,照眼明丽,城北逛熟了想去城南。远望古寺高出平林,明媚可爱,进得门来,忽然面对幽静高耸的平台。在高高的读书台四望后悄然下来,两株梧桐在屋瓦旁萧萧作响。人生劳顿,又要屈节下人,有何意义?当年我也是读书人,一声太息。
【附录】
此诗末感叹折节事人,可见郑孝胥也不愿意老作幕客,思图有所施展。据日记,此段时间积极主张废除马关条约,反对割台,甚至不顾张之洞反对,欲入台相助。此行未果,仍想有所作为。
上海待鉴泉未至
南来过此意常违①,北望愁予已念归②。感逝行吟空抚髀③,伤时被酒易沾衣。遥山隐日成斜照,弱雨冲风更退飞④。司马青衫道傍客⑤,待君相对说知非⑥。
【题解】
1895年10月6日,郑孝胥接到吴鉴泉“来电,云廿三日由津南归,约余于沪会晤”,于是请假,11日赴护,结果吴鉴泉21日始到。此诗即作于等候吴鉴泉来沪的16日。实则,此前张之洞就决意派郑孝胥入京,陈述变法维新的主张,郑孝胥10月初以来一直积极准备入京,正好吴鉴泉相约赴护,于是借机到上海,再进京。
【注】
① 意常违,常常与自己的心意相左。唐李商隐《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② 北望,此指望北京。愁予,使我发愁。《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③ 感逝,感慨逝去的岁月与往事。北魏高允《徵士颂序》:“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唐白居易《忆微之伤仲远》诗:“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抚髀,以手拍股,表示感叹。《世说新语·识鉴》“谢子微见许子将”刘孝标注引晋周斐《汝南先贤传》:“虔恆抚髀称劭,自以为不及也。”
④ 弱雨,小雨。退飞,本意鸟飞遇风而退缩不进,此指船。《春秋·僖公十六年》:“六鷁退飞过宋都。” 杜预注:“鷁,水鸟,高飞遇风而退。”宋宋祁《病告作寄武平湖内翰》:“馀生正似风前鹢,惭负阳秋说退飞。”
⑤ 司马青衫,唐白居易《琵琶行》末句为“就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后因用以形容悲伤凄切。道旁客,此指自己。
⑥ 知非,省悟以往的错误。唐赵嘏 《东归道中》诗之一:“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
【语译】
南来到此地,常常与我的本意相违,北望使我发愁,已经想回去。行走吟诗感慨往昔,徒然叹息;忧伤世事,往往饮酒洒泪沾衣。落日欲隐遥远的山峰,已是夕阳斜照;冒着小雨,顶风前行,好似不进反退。我这道旁的旅客像白居易泪洒青衫,等待与你相对诉说以往的人生失误。
烟台舟中
月照成山船似箭①,舷间一卒话军前。补生虏谍浑如鬼②,斩级健儿祗为钱③。弃甲于思恩不死④,霾轮魂魄怼虚捐⑤。众中惊起沉沦客⑥,愤慨终宵独废眠。
【题解】
郑孝胥10月24日离沪,26日至烟台,27日作此诗。日记录此诗时云:“昨闻老兵语,感作一律。”
【注】
① 成山,地在今山东荣成,又称成山头。
② 补生,
③ 斩级,斩首。
④ 弃甲于思,此指年老退伍。《左传·宣公二年》:“宋城,华元为植,巡功。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弃甲而復,于思于思,弃甲復来。’”杜预注:“于思,多鬢之貌。” 陆德明释文引贾逵曰:“白头貌。”恩不死,侥幸天恩,未死。
⑤ 霾轮,此指死战。语出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枪兮击鸣鼓。” 虚捐,白白送死。
⑥ 沉沦,埋没。此沉沦下僚之意。
【语译】
月照下的成山,船行如箭般驶过,船舷上的一位老兵谈起效力军前的往事。活捉敌人牒哨,神出鬼没;斩杀敌人首级的健儿只是为了金钱。年老退伍,老天恩典,侥幸不死;死战到死的魂灵,怨恨白白送死。众人中,我这沉沦下僚的旅客,震惊而起,愤慨得终夜不能成眠。
【附录】
记叙老兵的叙说,这样的题材多用古体来写,郑以近体书写,从容得体,不显窘迫。
天津入都车中

风雪晚可惧,去京犹百里。局促辕下驹①,潦倒车中士②。
【题解】
郑孝胥10月29日至天津,次日即行赴京。11月1日到北京。此四诗记于10月31日日记中。
【注】
① 局促辕下驹,车辕下不惯驾车之幼马,比喻少见世面器局不大之人。《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今日廷论,局趣效辕下驹。”张守节正义引应劭 曰:“驹马加著辕。局趣,纤小之貌。”局促,即局趣。
② 潦倒,颓丧,不得意。唐沈传师《次潭州酬唐侍御》诗:“嗟余潦倒久不利,忍復感激论元元。”
【语译】
晚间的风雪真可怕,离京城还有一百里。我不安像车辕下的马驹,真是个不得志的车中士人。

国势决难挽,将相岂足为。幸此无人知②,岁暮吾将归。
【注】
① 将相,武将文臣。岂足为,岂能作出足够的作为。
② 此,指“国势决难挽,将相岂足为”的认识。
【语译】
国家的局势绝难挽回,将相岂能做出足够的作为?幸亏此话无人知晓,年末我将要离京归去。

六年复此来①,停车聊一望。指点畿内山②,祗汝色无恙③。
【注】
① 六年,郑孝胥1890离京回福建,是冬至南京,1891年后出使日本,1894年甲午开战回国住南京,至此1895年始回京,正是六年。
② 畿内山,京城之内的山,指北京西山。
③ 如,谓山。无恙,无病,此指没变化。宋楼钥《挈从子涤归乌戍外家》/点检湖山固无恙,鴒原遗恨到黄泉。”
【语译】
六年后又来此地,停下车暂且一望。指点京城内山峰,只有你的颜色不像有病。

举朝议变法①,不动犹拔山②。道傍穷措大③,缩手入袖间④。
【注】
① 举朝,整个朝廷。
② 此言如拔山之难。汉书·刘向传》:“用贤则如转石,去佞则如拔山,如此望阴阳之调,不亦难乎!”
③ 措大,即醋大,形容既贫寒且酸气的书生,含有轻慢之意。《谈徵·言部·醋大》:“世称士流为醋大,言其峭酸冠士民之首也。亦作措大。”
④ 袖手,藏手于袖。谓不能或不欲参与其事。《晋书·庾敳传》:“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諮祭酒。时越府多雋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宋陆游《书愤》诗之二:“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
【语译】
整个朝廷都争议变法,仍然不动,就像拔一座山。道旁的穷酸读书人,还是缩手放到袖子里吧。
【附录】
郑孝胥虽是心怀壮志,但也担心此行不一定有所成就。对国事心怀悲观,欲进思退。并不是满怀激烈,一往直前的烈士情怀。
怀座主宝竹坡侍郎廷
沧海门生来一见①,侍郎顦顇掩柴扉②。休官竟以诗人老③,祈死应知国事非④。小节蹉跎公可惜⑤,同朝名德世多讥⑥。西山晚岁饶还远⑦,愁绝残阳挂翠微⑧。
【题解】
此诗作于1895年11月5日。宝廷(1840—1890)爱新觉罗氏,初名宝贤,字少溪,号竹坡,字仲献,号难斋,晚年自号偶斋。同治三年举人,七年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同治十二年年充福建乡试正考官职,回京上疏自劾罢官。任福建乡试正考官,识拔郑孝胥为解元。故郑孝胥称座主。
【注】
① 沧海,泛指海边。郑孝胥生在福中,故云。门生,科举考试及第者对主考官自称“门生”。郑孝胥考取举人的主考官是宝廷,故自称门生。唐白居易《洛下送牛相公出镇淮南》诗:“閫外君弥重,樽前我亦荣。何须身自得,将相是门生。”
② 侍郎,指宝廷。憔悴,宝廷晚年定居西山,生活颇为潦倒。黄秋岳《花随人圣庵摭忆》称其:“弃官入山,贫病以死。”首二句是回忆1890年进京后拜谒宝廷情形。
③ 休官,宝廷同治十二年充福建乡试正考官,回途中纳江山船女为妾,回京上疏自劾罢官。宝廷著有《偶斋诗草》。宝廷诗作甚丰,其《三十初度感怀》诗自云:“穷愁旅恨五千首,家难国忧三十年。”
④ 此言宝廷上书自劾是因为国事日非,急流勇退。
⑤ 小节,小过失。指娶江山船女为妾事。蹉跎,失足。《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
⑥ 名德,指有名望德行的人。《旧唐书·昭宗纪》:“关东藩镇,请除用朝廷名德为节度观察使。”中二联是对宝廷的评价。
⑦ 西山,北京西山。宝廷墓在西山。饶,尽管。
⑧ 翠微,泛指青山。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诗:“峭壁连崆峒,攒峯叠翠微。”末二句写自己的心情。
【语译】
远在沧海的门生前来北京见一面,侍郎您面容憔悴,住处柴门关闭。休官以后竟以诗人终老,你上书求死,应该是知道国事日非而不可为。小节失足,真为您可惜,可同朝那些有名望的人,多被世人嘲讽。年末的西山虽然还是那么遥远,夕阳挂在青山上,让我愁闷到极点。
【附录】
一、宝廷与张佩纶、张之洞、黄体芳、何金寿、邓承修、陈宝琛等人声气相通,敢谏直言,一起共襄国事,被世人称为“清流党”。是所谓“四谏”之一,“四谏”是指宝廷、陈宝琛、张佩纶、邓承修。
二、宝廷所以自劾,有人认为就是好色惹的祸。比如李慈铭就写是嘲笑他两次携妓入京:“昔年浙水载空花,又见闽娘上使槎;宗室八旗名士草,江山九姓美人麻。曾因义女弹乌柏,惯逐京倡吃白茶;为报朝廷除属籍,侍郎今已婿渔家。”另有人则认为,早知晓清流遭忌,祸将跻身而自劾。四谏之一的陈宝琛就赋诗曾悼其亡说:“梨涡未算平生误,早羡阳狂是镜机。”郑孝胥其实也是持此认识。而宝廷自己不以为意,据敦礼臣(崇)所著《芸窗琐记》言,竹坡被议后,自为诗曰:“江浙衡文眼界宽,两番携妓入长安。微臣好色原天性。只爱蛾眉不爱官。”
三、宝廷晚景苍凉,黄秋岳《花随人圣庵摭忆》云:“竹坡先生之贫特甚。罢官后,徜徉京西诸山间。……春寒如严冬,而著缊袍,面破棉见。……直声著天下,身为贵胄,交游遍朝端,而穷饿不顾以死,非徒今人所难能,古亦不多见。闻先生殁时,无以为敛。
赠丁叔珩
吾尝语忍盦①:“知德诚已鲜②。奇才世岂绝,平日故难辨。交游虽甚盛,往往致不满。所忧乏藻鉴③,妄意丈夫浅④。固当勤物色,兼取狂与狷⑤。”忍盦颔吾语,俄作风雨散⑥。堂堂入泉下⑦,怀此竟未展。去国才五年⑧,世事凡几变。匹夫亦何有,盈抱但孤愤⑨。北行心久绝,此举良可哂⑩。更持沟壑身⑾,来看风轮转⑿。九门詄荡荡⒀,惊鸟纷渐返⒁。故人那得见,酸楚眶屡泫。时贤如众星⒂,残夜见复隐。芒寒而色正⒃,丁沈子培长照眼。惟君秉贞刚⒄,爱国出诚恳。圣明信所学,温旨促编纂⒅。尚书张公孝达敬风采,传语戒肥遯⒆。名高心益虚,志猛气殊稳⒇。吁嗟才实难,诸子皆万选(21)。自馀斗筲辈(22),偻指何足算(23)。奈何吾所知,遂亦世所罕。回思往时语,奢愿付迂诞。劝君益厉操(24),期以振选愞(25)。勿云幸直寻,枉尺已深损(26)。中年见匪易,暂聚意弥款。相规吾分尔(27),知君终不尽(28)。
【题解】
丁叔珩,即丁立钧,见前卷一《杂诗》注。郑孝胥此次进京,与丁叔珩、沈曾植“相见悲喜”,并多次畅谈。与丁叔珩谈时局、草文稿尤多。此诗作于11曰5日。
【注】
① 忍庵,见前卷一《官学杂诗》注。
② 知德鲜,懂得道德的人少。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 由 ,知德者鲜矣。’”鲜,少。
③ 藻鉴,品藻和鉴别(人才)。唐刘禹锡《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
④ 妄意,臆测。丈夫浅,把大丈夫看得浅显;丈夫,犹大丈夫,指有所作为的人。唐孟郊《答姚怤见寄》诗:“君有丈夫泪,泣人不泣身。”
⑤ 狂与狷,勇于进取与正直孤傲的人。语出《论语·子路》:“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⑥ 风雨散,指郑孝胥与王仁堪因各自事务而分离。
⑦ 堂堂,公然,竟然。
⑧ 去国,离开京城。
⑨ 孤愤,不容于世的愤懑。
⑩ 此举,指郑孝胥赴京之举。哂,可笑。
⑾ 沟壑身,为国捐躯之人。语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⑿ 风轮,佛教术语,认为世界由风轮而水轮、空论、金轮的变化。
⒀ 九门,古宫室制度,天子设九门。《礼记·月令》:“﹝季春之月﹞田猎、罝罘、罗罔、毕翳、餧兽之药,毋出九门。” 郑玄 注:“天子九门者,路门也、应门也、雉门也、库门也、皋门也、城门也、近郊门也、远郊门也、关门也。”后用以称宫门。詄荡荡,空旷无际貌。《汉书·礼乐志》:“天门开,詄荡荡,穆并骋,以临飨。”颜师古注引如淳曰:“詄读如迭。詄荡荡,天体坚清之状也。”
⒁ 惊鸟,受惊之鸟。此喻四散的人才。
⒂ 时贤,指当时主张变法的人士。郑孝胥此次在京会见的,有沈曾植、丁叔珩王幼霞等友人十余人,也有李鸿章、翁同龢、徐世昌等重臣。
⒃ 芒寒色正,谓光色清冷而纯正。比喻人的品行高洁、端正。唐刘禹锡《尚书礼部员外郎柳君集纪》:“天下文士,争执所长,与时而奋,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人望而敬者,五行而已。”
⒄ 贞刚,贞纯刚正。汉王粲《车渠碗赋》:“体贞刚而不挠,理修达而有文。”
⒅ 温旨,温和恳切的诏谕。对帝王诏谕的敬称。宋文莹《玉壶清话》卷三:“李穆昔师之,逮为学士荐於朝,温旨召至便殿。”
⒆ 肥遯,《易·遯》:“上九,肥遯,无不利。”孔颖达疏:“子夏传曰:‘肥,饶裕也。’……上九最在外极,无应於内,心无疑顾,是遯之最优,故曰肥遯。”后因称退隐为“肥遯”。
⒇ 志猛,犹志壮晋陶潜《读〈山海经〉》诗之十:“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
(21)万选,《新唐书·张荐传》:“员外郎员半千数为公卿称‘鷟文辞犹青铜钱,万选万中’,时号鷟‘青钱学士’。”后因以“万选钱”比喻精美的文辞,此指万中选一的人才。
(22)斗筲辈,斗与筲,皆量小的容器:斗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喻人的才识短浅,气量狭窄。《论语·子路》:“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23)偻指,屈指。《荀子·儒效》:“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24)厉操,砥砺节操。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戴安道既厉操东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
(25)选愞,柔弱怯懦。选,通“巽”。愞,通“懦”。宋叶适《朝请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陈公墓志铭》:“选愞迟鲁,儒之常患。”
(26)二句用《孟子·滕文公下》:“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朱熹集注:“枉,屈也;直,伸也。八尺曰寻,所屈者小,所伸者大也。”直寻,比喻事大有所获;枉尺,比喻眼界小有所损。
(27)相规,互相规劝。吾分,我分内之责。
(28)不尽,此指精进不已。
【语译】
我曾对忍庵说:“懂的道德操守的人确实很少。但其才世间岂能断绝?太平时日固然难以分辨。交游虽然很多,往往招来的是不满。所忧虑的是缺乏对人才的品鉴,大丈夫臆测成肤浅之人。确实要勤于物色人才,对狂者与狷者要兼取。忍庵对我的话点头同意。不多时我两人就做风流云散。他竟然死于泉下,胸怀壮志竟然未能施展。离开京城才五年,这世间事都变了多次。我这普通人又有什么?满怀的只有不被理解的愤懑。北行的心愿早就绝望,这次的举动实在令人可笑。只能把持这报国之躯,来看朝政的翻转变化。京城天宽地阔,人才像四散的鸟儿渐渐飞还。故逝的人哪还能得见?眼眶酸楚,屡次含泪。时贤如众多星辰,残夜时时隐时现。那光芒清凉纯正的,丁叔珩与沈子培长长耀人双眼。唯有你秉持贞纯刚正,爱国出于一片诚恳。圣明的天子信服你的才学,温和地下旨督促你编纂成文。尚书张孝达敬仰你的风采,让我传话告诫你不要隐退。你名气高而心更谦虚,志气壮而心特沉稳。叹赏你的才能实在难得,诸子中是万中选一。此外都是些目光短浅之辈,屈指都算不过来。没办法,就我所知,也是世所罕见。回想起过去的话,那些奢望,都归之于迂腐与怪诞吧。劝你要磨砺节操,期待你扫除软弱之气。不要侥幸走捷径,小事情就会导致大失误。中年相见不容易,暂时相聚情意更见深切。规劝是我的本分,知道你终会精进不已。
追怀陈缄斋与冏
风味缄斋致最优①,眼中何处着时流②。逢场未减轻狂概③,带醉偏寻寂寞游。双鬟早衰缘骨肉④,孤儿谁托指山邱⑤。软尘丁郑还相见⑥,宿草年年泪不收⑦。
【题解】
陈缄斋与冏,即陈弼宸,见前卷一《人日登陶然亭》诗注。此诗当亦作于北行在京期间。郑孝胥日记未载此诗,具体写作时间不详。
【注】
① 风味,风度;风采。《宋书·自序传》:“﹝伯玉﹞温雅有风味,和而能辨,与人共事,皆为深交。”致,风致,情致。
② 时流,世俗之辈。《晋书·阮裕传》:“诸人相与追之,裕亦审时流必当逐己,而疾去。”前蜀韦庄《绛州过夏留献郑尚书》诗:“因循每被时流誚,奋发须由国士怜。”
③ 逢场,应酬场合。
④ 双鬟,疑为陈氏两女儿早死。
⑤ 山邱,坟墓。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⑥ 软尘,飞扬的尘土。指都市的繁华热闹。宋陆游《仗锡平老自都城回见访索怡云堂诗》:“东华软尘飞扑帽,黄金络马人看好。”丁郑,丁叔珩与郑孝胥。
⑦ 宿草,隔年的草,代指坟墓。《礼记·檀弓上》:“朋友之墓,有宿草而不哭焉。”孔颖达疏:“宿草,陈根也,草经一年则根陈也,朋友相为哭一期,草根陈乃不哭也。”
【语译】
论风度,陈缄斋的情致最为优秀,眼中那还有地方容得下世俗之辈。逢场应酬也不减轻狂情态,带醉还要寻找清静之地游赏。一双女儿早死,缘于骨肉至亲;指点你的坟墓,孤儿托付于谁?京城闹市丁叔珩与郑孝胥还能相见,你坟上年年的泪水不断流。
【附录】
赠王幼霞前辈鹏运即题其忆远图册
朝士衰风雅①,嵚崎老半塘②。封章函涕泪③,乐府积悲凉④。画本秋心藁⑤,残碑翠墨装⑥。此中从遣日⑦,祗禁说行藏⑧。
【题解】
王幼霞,见前《為王幼霞閣長鵬運題易安居士小像》诗注。此诗作于12月18日。
【注】
① 朝士,朝廷之士。泛称中央官员。汉陆贾《新语·怀虑》:“战士不耕,朝士不商,邪不奸直,圆不乱方。”风雅,此指风流儒雅。晋陆机《辩亡论上》:“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騭,以名声光国。”
② 嶔崎,不平,比喻品格卓异。宋秦观《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诗:“亭下嶔崎淮海客,末路逢公诗酒共。”
③ 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此指王鹏运弹劾谏诤有直声,曾上书反对西太后和光绪帝驻跸颐和园、请办京师大学堂等,他还弹劾过上至各亲王下至翁同龢等要臣,一生奏议等身。他支持并参与康有为的改良主义运动,康有为未受知于光绪帝之前,奏折多由他代上,屡次抗疏言事,几罹杀身之祸。
④ 乐府,此指词。王鹏运的词,早年多写身世之感。甲午后,颇有伤时感事之作,或苍凉悲壮,或哀叹无端。
⑤ 画本,此指《忆远图册》。秋心,秋日的心绪,多指因秋来而引起的悲愁心情。宋张耒《夏日五言》之十一:“庭除延夜色,砧杵发秋心。”
⑥ 残碑,此指残碑拓本。蔡丏因编《清代七百名人传》:王鹏运“微尚萧远,书卷而外,嗜金石书画,亦不为意必。”翠墨,色泽鲜明的墨或字。宋苏辙《次韵子瞻题孙莘老墨妙亭》:“爱之欲取恨无力,旋揉翠墨濡黄繒。”
⑦ 遣日,消遣、打发时光。宋苏轼《与章子厚参政书》之一:“闲居未免看书,惟佛经以遣日。”
⑧ 行藏,指出处或行止。语本《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语译】
朝中之士风雅衰飒,只有半糖老人特立卓绝。上奏的封章里满含涕泪,乐府歌词积聚着悲凉。这画本是用悲愁写成,残碑用翠墨拓印装订。此中纵然消遣时光,却不说一己的举止行为。
【附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