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色,性也

 难忘黑土情 2016-11-13

食色,性也 鸥鸟 最大的人性是食与色。这话过去总被冠以孔子之名,其实,这话是一位叫告子的先生说的。大约两千五百多年前,孟子与告子辩论,告子曰:“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今天,讲究的是知识产权,要把版权还给这位告子先生。

当然孔子也讲过类似的话,在《礼记》篇里老先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大手一挥,非常肯定地总结道,凡是一个正常的人,离不开两件大事:饮食十男女,即生活和性。所谓饮食,相当于民生问题,解决的是生存,男女属于康乐的问题,解决的是发展,上升到社会学人类学层面,就是饱暖思淫欲。

既然连圣人都说吃饭和上床是最大的人性,那么好吃和好色都不丟人,不仅不丟人,还颇可炫耀呢。所以当今世界,国门内外,以吃货自居者,广有人在。打开电视或者网络,翻开报刊或者书籍,到处都是秀色可餐,不但国人在大吃特吃,洋人也在胡吃海塞。吃已经从低层次的果腹转向了更高层次、更高追求的饮食文化。色香味早已不在话下,健康和身份必须通过盘子饭碗吃出来。

人都有怕死的天性,所以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得身体倍棒,吃得长命百岁,有机啊,绿色啊等概念被提上日程,引得饮食男女趋之若鹜。光有营养味道好不行,还得吃出个三六九等,海陆杂陈。爷有的是钱,专吃别人吃不起的,专吃政府不让吃的,花钱就是要吃出优越感,半拉熊掌啃下去,优越感顿生,出了门立马横着走,看谁都是瘪三。

关于吃的讲究,从孔老先生那就开始了,子这回真曾经曰过:“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殪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这不吃,那不吃,如此挑食,也不知老先生周游列国时是不是带着五星饭店的大厨?

怎么样?吃是个有讲究的大事吧,吃的问题不整明白,干什么都白瞎!吃什么?在哪吃?跟谁一块吃?同样是一日三餐填肚皮,差距老大了,一顿饭,轻者闹出政治事件,重者改变历史进程。

说过吃饭再说上床,两情相悦,荷尔蒙激增,执子之手,揽腰亲唇,同赴巫山,既愉悦了身心,又能繁衍后代,再美好不过的事情。所以当代男女莫不以色狼和花痴自居为豪,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帅哥美女,那叫一个抢手!

人与生俱来就有七情六欲,人皆爱美,人皆好色,男女皆然。'好色'并非就一定指的是贬义,这不,孔夫子又说了:“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只不过色心人人皆有,巧妙却大不相同了,所谓君子好色,好之有道,流氓好色,一泡浑尿。

《凤求凰》中有云“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相当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了男人遇美女后的惶惶色心,如痴如醉,似乎得不到手就活不成。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因为家妓樊素善歌、小蛮善舞而作'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诗句,至今读来仍让人口留余香,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令人血脉贲张,色心荡漾。如此香艳佳人,只要是个男人就恨不能亲其樱桃小口、揽其杨柳细腰了,想想也是,丰乳肥臀大长腿白花花在眼前晃悠,正常男人谁能把持得住?

古人虽思想迂腐观念保守,但好色之心不减由此乃可见一斑,不过这种好色是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

而我们现今的年代正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地向前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色男女们更是勇敢地冲破樊篱,所作所为足以让每一个古人瞠目结舌:想出名的女人们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毅然踩在高跟鞋下,搔首弄姿卖弄风情穿至露无可露,将'性感'演绎得出神入化令人拍案惊奇并彻底将'性感'贬义化及功利化,她们津津乐道于她们开放的性观念及性伴侣的多寡借以炒作自己,她们色胆包天无所畏惧,无论小鲜肉老腊肉长枪大戟一概通吃。

男人们呢更是色胆昭彰,本来男性大脑负责控制性意识的区域面积就几乎是女性的两倍,有了好色无罪这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他们顿时色由丹田生,欲从心头起,傲立于时代的风口浪尖雄姿英发,恨不得阅尽天下美色,将情种洒向世界各地,广种薄收,石榴裙下死,做鬼也风流!

由食与色这两个最基本的人性衍生出来的其它人性不胜枚举,什么贪财啦,好名啦,虚荣啦,嫉妒啦等等,只要是个人,或多或少,或强或弱,或显或隐,人人都有,概莫能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