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本应该是神清气爽,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满足地打个哈欠…… 然而,打完哈欠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口臭!一大清早就破坏了一整天的基调,有没有? 我国2006年对2000人的一项调查显示,口臭患病率为 26.4%,也就是每四人中就有一个人有口臭。除了地区的差异,大部分研究认为年龄越大,口臭的患病率越高。至于性别的话,暂时还没有定论,多数研究认为男女并无差异。 什么是口臭? 口臭,有个含蓄点的叫法——口气。顾名思义,就是嘴里散发出来的令人不悦的气味。口臭虽然无影无形、不痛不痒,但实乃一重大健康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 口臭可分为真性口臭、假性口臭以及口臭恐惧症。后两类患者抱怨的口臭,其实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真性口臭分为生理性口臭,病理性口臭。 1、生理性口臭 病理性口臭真性口臭1生理性口臭 当舌头和口腔的肌肉运动量变小,唾液分泌减少时,可能出现异味,我们称之为生理性口臭。这种异味常常出现在睡眠后,持续时间短,刷牙漱口后就会很快消除。 2、病理性口臭 因为疾病所导致的口臭。病理性口臭可以分为口源性口臭和非口源性口臭两大类。区别这两种最简单的鉴别方法是闭口呼吸,如果仍有臭味从鼻部呼出,则是非口源性口臭;反之则为口源性口臭。绝大多数的口臭都是口源性口臭,占口臭的 80~90%。其中,舌苔导致的口臭占 51%,牙龈炎和牙周炎导致的占 13%,两者都有的占 22%。 1、口源性口臭 口源性口臭主要由口腔内的厌氧菌引起。细菌通过腐败作用消化蛋白质(主要来源于食物残渣,脱落的上皮等),产生挥发性的硫化物以及其他异味物质,从而导致口臭。 2、非口源性口臭 非口源性口臭包括呼吸道来源的口臭(由上下呼吸道的疾病导致,如慢性上颌窦炎、支气管炎、肺炎、鼻咽癌等)、血液携带来源的口臭(身体器官的病变导致产生了恶臭的挥发性物质,由血液带往肺部,通过气体交换被呼出,导致口臭。常见于系统性疾病如肝硬化、糖尿病、代谢紊乱、药物作用等)以及某些食物引起的口臭(比如大蒜、洋葱以及一些辛辣的调味品)等。 如何自查? 1、闻口气 双手捂住口鼻,像冬天冻到了手需要哈气取暖一样,用力向手掌心呵气,然后闻闻你的掌心;或者像试香水一样,把自己的手腕伸出来,用舌头的中段,注意不是舌尖,舔手腕一下,等唾液挥发了再闻一闻手腕。如果闻着已经有点不对味了,那么很有可能你是有口气问题的,不过更多情况是自己不觉得不对味,这时候需要找个好友或者亲人告诉你。 2、刮舌头 用牙刷蘸水轻刮舌苔,如果刷毛泛黄,说明很可能有口臭。 3、闻牙线 刷牙前先用牙线清洁牙缝,如果牙线上有怪味,说明口腔菌数量多,口臭风险大。 如何对付口源性口臭? 1、自己就能对付的方法 (1)减少口腔内产臭的定植细菌 这不单能减少口臭,也是预防牙齿龋齿、牙周炎的根本。刷牙、牙线清洁、刷舌苔等日常清洁,对于产臭菌们来说简直就是地震海啸般的天灾。研究发现,刷牙多于2次/天的人群口臭患病率远低于刷牙少于2次/天的人,而刷舌苔则可降低嘴里口臭气体浓度的35%~56%。 (2)清除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 吃完东西后赶快漱口,这样才能一边让我们吃饱喝足,一边让产臭菌挨饿。所以建议少吃零食、少喝饮料,饮食后养成清水漱口的习惯;戒烟限酒。 (3)给产臭菌下药 ① 喝茶 茶多酚可以抑制产臭菌的生长和产臭能力。难怪不少大叔都是饭后一杯茶... 果然是老司机... 大概他们也发现了,这样口臭会轻些吧。 ②使用含抗菌成分的漱口水 可以使用些漱口水来清新口气,兼有杀菌和清香的功能。不过最好选择无酒精配方的漱口水,因为很多漱口水用酒精作为有效成分的溶剂,而酒精本身又有可能带来口气问题; 2、牙科医生的处理方法 (1)补牙——龋齿 龋齿本身就是致龋微生物在口腔长期肆虐的结果,形成牙洞以后,更是成为了细菌滋生的温床,里边还塞满了食物残渣。很多牙洞,一旦被牙医钻开,隔着口罩都能闻到令人十分不悦的气味,也经常能看到患者羞赧的表情。 (2)洗牙——牙周病 在健康状态下,牙龈是紧紧的贴合在牙齿上的,色粉质韧,不易出血;而一旦由于口腔卫生欠佳而发生了牙周炎,牙龈则会充血肿胀,并与牙齿分离。这个缝隙叫做「牙周袋」,里边也会大量地繁殖细菌,产生异味。而且,这时的牙龈质地变脆,容易流血,血腥味又加重了口气。如果牙周炎症进一步发展,在牙周袋内还会产生脓液、甚至发生牙周脓肿。 (3)拔牙——智齿 智齿由于位置太深,平时常规的刷牙等口腔护理很难将它彻底清洁,往往使得智齿周边形成了多种口腔问题的复合体:智齿与前边的磨牙间常年塞牙、智齿上挂满了软垢、大大小小的牙洞、周围牙龈反复肿胀…… 如何对付非口源性口臭? 引起非口源性口臭的原因是一些相关的疾病,依次为鼻炎、鼻窦炎、咽炎以及消化的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全身疾病的状况会导致经由肺部呼出的气体带有一些特殊气味,如严重的糖尿病、肝肾问题等。如果怀疑有这些问题,就需要耳鼻喉科和内科就诊。 欢迎关注【不药不药】微信公众号,关注健康! 公共号留言咨询用药或健康问题,药学博士与一线医师将为您免费解答! |
|
来自: women1413 > 《-2___五官科--口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