甪直古镇,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距离苏州只有25公里。甪直古称甫里,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古朴的水乡始于春秋时期,经过两汉和魏晋的繁荣,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如今的甪直向游人展示了古镇独特的文化氛围,小桥密布,流水潺潺,千年古镇水乡的风韵不减当年。 如今到甪直,除了看小桥流水的水乡风光,更重要的是要去看一看那些承载着历史的人文古迹,保圣寺就是一处必看的古迹。保圣寺,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年),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是当时“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到唐武宗时期(845年)崇道灭佛,保圣寺荒废。之后保圣寺屡有兴废,最盛时期,保圣寺有殿宇5000多间,寺庙规模如现在的半个甪直镇。保圣寺内现有唐朝的半壁罗汉,堪称国宝。寺西有唐末名贤诗人陆龟蒙隐居时的遗迹——斗鸭池、清风亭、垂虹桥等。另外古镇内的沈宅,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是同盟会会员、苏南贤达沈柏寒先生的故居,因主人非常富有,号称沈半镇。沈宅的精华是乐善堂,其三间正厅是古镇上最豪华的建筑,厅内精美的雕饰令人目不暇接。 甪直古镇的牌坊,逆光 牌坊的另一面写的是水乡泽国 甪直古镇的标志就是甪端,甪端和麒麟一样,都是古代先民臆造出来的,用于官场象征光明正大、秉公执法;用于民间象征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甪端这里也就是景区的入口了 甪直号称桥梁博物馆,据说目前现存的古桥还有四十多座。刚进入景区就见到这座永宁桥 这是永安桥 沈宅大门 沈柏寒旧居标志 门厅 乐善堂,沈宅的主厅,也是甪直古镇内最豪华的建筑 保圣寺,始建于503年,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进入保圣寺大门 保圣寺三绝之一的百年枸杞 天王殿,明崇祯三年重建的建筑,如今开辟为古代铜镜展 天王殿后面是保圣寺古物馆 保圣寺古物馆,1928年恢复重建的 古物馆内的罗汉塑像,唐代塑圣杨惠之的作品,原来有十八罗汉,目前还存留九尊罗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明末清初的大铁钟,通高1.8米 经幢,此经幢始建于唐(854年),宋代重立,是宋代石刻精品 保圣寺三绝之——千年银杏树,此树树龄已经有1500年了 清风亭,唐代先贤陆龟蒙所建,距今已有千年历史。陆龟蒙因看不惯唐晚期官场的腐败和黑暗,辞官隐居于甪直,建斗鸭池、清风亭,亲自下田务农,闲来喝喝茶、读读书、钓钓鱼,江湖人称“天随子'“江湖散人” 清风亭后面就是陆龟蒙墓,陆龟蒙给亭子取名清风亭是取自己“一生清贫,两袖清风”之意 叶圣陶先生的墓也在保圣寺里,就在清风亭对面 生生农场,是叶圣陶对教育改革而创办,生生即先生和学生的意思。叶圣陶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在这个小农场他们一起种瓜种豆,既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 叶圣陶墓道上的六角亭 没见到里面有人干活 这是刚进保圣寺大门右手侧的茗香堂,旁边有幡杆夹石 幡杆夹石,也就是旗杆石,宋代遗物,石高2.81米 保圣寺大门正对着的弄堂 甪直的桥 甪直最有代表性的水乡图画——小桥流水,人家枕河 再来张近点的 感觉还是远一点的看着舒服 水乡特色 兴隆桥,建于明朝成化年间 兴隆桥旁的万盛米行,建于民国初年,有镇上两家富商合伙经营,是附近十几个乡镇的粮食集散中心 叶圣陶在甪直执教期间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多收了三五斗》,故事背景就是这个万盛米行,这篇文章曾被选进小学课本,很多人都学过这篇课文 耒耕堂,万盛米行主建筑,如今被开辟为农具展 从另一个方向看兴隆桥 江南文化园,原来这里是一个很大的化工厂,为保护古镇的环境,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后在这里建了这个江南文化园 江南文化园内的鲁望桥 江南文化园内的新水乡 江南文化园内的戏台 其实,江南文化园内的水乡、街景都很漂亮,但是跟甪直古镇风光相比总觉得好像缺少点什么 也许正是那些悠闲的走上桥头的居民赋予了古镇的灵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