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歷史文化古跡——山西長治正覺寺【圖文】

 還舊樓主. 2016-11-13
 
          正觉寺位于长治县城西北10千米的司马乡看寺村中,东拱太行山,西临漳河水,古柏参天,殿宇巍峨,犹如山水画幅。寺创建于唐大和年间,宋明两朝都有修葺。现存建筑以后殿历史最古。俗称“大寺”,寺名“正觉”。寺名取佛经中“登上正觉彼岸”之意。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寺宇东依太行山,西临漳河水,寺内古柏参天,殿阁巍峨,绿荫红墙,风景如画。寺院始建于唐大和年间(827—835),宋熙宁三年(1070)僧贞玘重建,元至顺三年(1332)僧道喜重修,明清两代均有重建、增建与修葺。
 
长治 <wbr>正觉寺
 
         正觉寺坐北向南,原有前后两进院落,共有殿宇、廊庑、僧舍70余间。二进院落布局,东西长31.7米、南北宽70.85米,占地面积2246平方米。现存建筑后殿为宋代遗构,东西配殿为元代重建,过殿为金代建筑。其余为明代建筑。中轴线上现存正殿、后殿,东、西两侧遗存前院配殿、后院耳殿。过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梁架为五架梁对双步梁通檐用三柱。檐下斗栱七踩双翘头,麻叶形耍头。东西配殿均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殿内梁架结构为三椽袱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脊部无叉手。柱头上设大额枋一道,前檐斗栱五铺作双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重栱偷心造,无补间铺作,后檐四铺作出单昂。后殿为正觉寺的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布灰筒板瓦顶。平面呈长方形。前檐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转重栱偷心造,昂后尾压于四椽栿下,无补间铺作。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四椽栿对后乳通檐用三柱,柱均为方形石柱抹楞。平梁上施合沓、脊瓜柱,并设大斗、丁华抹亥栱、叉手,各槫下均施以短替木,槫间施拖脚。梁架简洁明朗,结构合理。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寺内原有的器物、塑像已在历久的嬗变中丢失损坏殆尽,没有了缭绕的香烛氤氲,殿堂内显得非常清静。在上个世纪特殊的年代里,中殿、后殿曾被改作粮库用,故而因祸得福被较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据明《潞州志》记载:(正觉寺)唐大和年间(827年—835年)建,宋熙宁三年重建,元至顺三年重修。现存建筑中,后殿历史最早。殿内用方形石柱抹楞。檐头阑栱批竹昂,不施补间铺作,朴实而疏朗。梁架规整,结构简洁合理,为现存宋代木构建筑中的精华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山西长治正觉寺(金至明.国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