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hedaka: 投资收益、公司业绩和估值变化 Societe Generale曾做过一个研究,对1871年到2008年美国股票收益的来源构成进行分析,发现股票投资的收...

 佳歌3 2016-11-13
Societe Generale曾做过一个研究,对1871年到2008年美国股票收益的来源构成进行分析,发现股票投资的收益主要来自三个部分:1)股息;2)真实股利增长(净利润的增长);3)估值的变化;
查看原图
                                                                图片摘自《价值投资:通往理性投资之路》

    从上图,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就长期而言(1871-2008),股票投资者的收益大部分来自股息和净利润的增加,仅有6%的收益率来自估值的变化。

    2)次长期(1982-2000),股票收益的来源和长期不太一样,一半来自业绩增长(股利和净利润的增长),另外一般来自估值的变化。

    对于更短的时期,SG Global Strategy也有考察,1年股票投资收益,有60%来自估值的变化,而如果把投资周期拉长到5年,估值变化对股票总收益的贡献仅占到了20%。

查看原图

                                                                     图片摘自《价值投资:通往理性投资之路》

    当然,这是国外经验,国内是否有效,让我们以万华化学为例,从2008年12月3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后复权下烟台万华从 5.47元涨到20.7元,增长了278.43%,相当于净值从1变为后来的3.78。同期,其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15.09亿元增长到30.79亿元,增长了104.04%,同期市盈率从10.99增长到14.54,增长了32.29%。

    由于万华的股价增长是以后复权的方式进行计算,即考虑了股票分红率的因素。因此,5年来股息率和其他因素对股票收益的影响为:

            3.7843/(1.3329*2.0404)=1.3915

    因此,可以确定业绩增长、股息、估值变化,对业绩的影响的比列分配为:104:32:39,大约为3:1:1。即以5年期来看,估值变化的影响仅占20%。

    不过,这种计算方式可能略显片面,因为选取的5年期考察期为,2008年12月31日到2013年12月31日,如果追求更为平均的数据,应该取

    2008.7.1-2013.7.1

    2008.7.2-2013.7.2

     ...

    2008.12.31-2013.12.31

    这样会得到184组数据,对这些数据取平均值,我相信最终得到的结果和上述数据差别不会太大。

    当然,上面只是证明了长期(5年)来看,市场有效程度相当高,能极大程度(80%)反映基本的变化。

    不过,对于短期(1年),市场有效程度不高,有60%的收益是来自估值的变化,仅仅40%来自业绩增长。对于这种状况,基本面和技术者的思想行为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基本投资者关注的是公司业绩的持续成长能力和安全边际,因为股票市值=净利润*市盈率 。公司业绩持续增长,首先意味着净利润增长。同时,如果公司所处行业前景向好,且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其市盈率也会向上膨胀,这等于股票市值复合增长(戴维斯双击)。另外,基本面投资者关注价格相对价值是否足够低估,主要就是为了规避估值变化(60%)对市值产生的不利影响。

    技术面投资者可能会认为,既然1年左右股票收益率的60%来自估值变化,即价格变化。因此,可以忽略基本面的变化(技术面研究的基本面,实际上是消息面,因为对于内在价值和安全边际,他们并不太关注),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价格波动、热点、消息和主题上。

    孰对孰错?如果站在长远和普适的立场,你会以哪种方法为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