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根《石头记》研究】之霍国玲谈红学(第66期曹雪芹深谙《易》经(上)

 果冻0881 2016-11-13

   草根红学探索的沙龙;红楼梦爱好者的家园;为你分享不一样的金陵十二钗…

  曹雪芹深谙《易》经(上)


  只要研究一下《石头记》的三个早期抄本——“庚辰本”、“蒙府本”、“戚序本”便会注意到,这三个本子从正文中删除了《红楼梦》书名。这是作者向读者表明:《石头记》同《红楼梦》是有根本区别的两部书——书名的不同,说明了其内容的差别。因而研究这两部著作,研究者的感受和所得出的结论,也必有不同。

  自乾隆五十五年(1791年)程高本《红楼梦》百二十回本小说刊印之后,读者所读的曹雪芹著作都是《红楼梦》。但也有例外。

  《妙复轩评石头记》一书的评者张新之所使用的本子,并不是程高本《红楼梦》,因为正文中也恰恰删除了《红楼梦》书名。请看书中是如何写的:

  ……而开首空空道人因空见色一段文中,有《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诸名目,而绝无《红楼梦》三字。1

  这恰恰是带脂批的《石头记》抄本的特点。也就是说他所读的实际是一部《石头记》,而非《红楼梦》。

  张新之研读曹雪芹著作,与其他学者不同,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也有区别。

  其他学者读曹雪芹著作,实际是以自己学到的知识,借该书进行阐发和论述,表明自己学识的渊博,认识的高明。比如以新中国建国六十多年来对于林黛玉、薛宝钗的评论。前三十年,因极“左”占上风,全国各项工作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这种思想也深入到曹雪芹著作研究,于是在宝黛问题上,均向黛玉一边倒,对其赞扬有加,对宝钗几乎作为封建思想的典型加以批判。后三十年,改革开放了,便有红学家公开赞扬起了薛宝钗。——所有这些论述都振振有词,曹雪芹著作并没有变,变的是研究者自己的心境和思想——曹雪芹著作被作为发挥研究者才能、学识、思想、感情的舞台。这种对于小说的评论,很难有是非可言,今日为是,他日便可能为非。因为研究者并非研究《红楼梦》的内在规律,只是抒发对该书读后的感想。

  张新之却不同。他研究的是《石头记》写作方法的规律。

  张新之认为曹雪芹十分熟悉《易》,在《石头记》中按照“易”的规律,发展着故事情节。他说道:

  于是分看合看,一字一句,细细玩味,乃得之,曰:是《易》道也,是全书无非《易》道也。2

  他能通过《易》,发现《石头记》写了“臣弑其君”的演变过程:

  《易》曰:“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故谨履霜之戒,一部《红楼》演一渐字。3

  张新之从《石头记》中看到:“弑君”并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有个长期酝酿,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或者说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弑君的原因是双方矛盾已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不杀不足以平息心头的仇恨,而且具备了弑君的条件,在弑君之后,又有金蝉脱壳的方法。

  那么,弑君者是谁呢?

  ——张新之研究的结果是林黛玉的原型。

  张新之是这样来谈林黛玉的:

  写黛玉处处口舌伤人,是极不善处世、极不自爱之一人,致蹈杀机而不觉。4

  张新之研读《石头记》并为其作评,用了二十四年时间。书成后写有《评石头记成作七律三章以志喜》下面将其一录下以飨读者:

  说石头经廿四春,龙沙万里上鲲身。

  棹声鞭影都圆梦,雪送花迎各助神。

  斩断六根原是假,归来一笑却成真。

  借观羲画尊麟笔,腐史于今有后尘。5

  诗的颈联是喻《石头记》正面是引人入胜的情节,复杂感情的纠葛,揭开之后,原来都是“假”,是作者编造出来的,但背后所隐写的却是“真”——真实的历史,有严格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真实历史。

  诗的尾联中“羲”,指伏羲。“羲画”意《易》经。“麟”,指麒麟。“麟笔”喻曹雪芹著作《石头记》。两句诗意:诗人以《易》经作为研读《石头记》的方法,认为《石头记》作者,是继司马迁的另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因为司马迁受了“腐刑”,故尔称《史记》为“腐史”,《石头记》作者正是步其后尘者。

  在清代,学术研究条件与现代无法相比。别的不说,当时孙桐生张新之这些学者都是业余的,现在我们国家已成立有:“红楼梦研究所”、“全国红楼梦学会”,出版有《红楼梦学刊》、每年都举行不同形式的研讨会,至于资料,只要想到,就能得到……。

  然而张新之、孙桐生的见识,现代学者能有几人,可与之比肩?

  难道张新之、孙桐生比现代人聪明?

  ——非也。

  ——君不见孙桐生、张新之一得到《石头记》就抱着不放,而将《红楼梦》扔在一边。而且对《石头记》一抱,少则五年,多则二十四年!二十四年啊!他们能有较高的见识,不过一条:读的是曹雪芹的真本。读真本,犹如走上正确之路,只要走下去便能接近作者的本意,就必然能够读懂曹雪芹著作。如果读的伪本,被阉割、篡改本,犹如南辕北辙,走得越远,越迷惘,如坠五里雾中。

  ——这就是孙桐生、张新之给我们现代人的启示。


  1 转自《红楼梦卷》第155页。

  2 转自《红楼梦卷》第157页。

  3 转自《红楼梦卷》第154页。

  4 转自《红楼梦卷》第155页。

  5 转自《红楼梦卷》第506页


  注: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其所有。我们注重分享,欢迎原创。

  投稿请发邮箱:741743878@qq.com

  我们的公众号:

  公众号:caogenshuohonglou

  解析四大家族的衰败;殇情宝黛爱情的悲剧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我们的微信群:

  群主微信号: lxa197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