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综述】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的缝合及固定方式研究进展(下)

 crusider 2016-11-13

文章来源 : 中华骨科杂志, 2016,36(07): 443-448

作者任江涛 徐丛


    器械介绍

随着锚钉技术的不断进展,应用于肩袖修复的锚钉材料及类型不断变化。例如可吸收锚钉(Doubleplay 5.0和6.5锚钉、LactoScrew锚钉)、钛钉(Ti Screw 5.0和6.5锚钉、全线型Ti Screw 5.0和6.5锚钉)、PEEK钉(Opus SpeedScrew 5.5和6.5无缝线结锚钉、PEEK Intraline 5.5和6.5锚钉、PEEK Zip 5.5和6.5锚钉、全线型PEEK 5.5锚钉,图4)。这样使缝线桥固定技术中外排锚钉的固定方式多种多样,但其锁定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发生在锚钉及骨质之间的界面固定;②发生于锚钉内部的自锁固定;③界面固定与内部自锁固定相结合。


图4 缝线桥固定技术中锚钉类型A从左至右依次为Doubleplay 5.0和6.5锚钉、Opus SpeedScrew 5.5和6.5无缝线结固定钉B从左至右依次为Ti Screw 5.0和6.5锚钉、全线型PEEK 5.5锚钉、LactoScrew锚钉、全线型Ti Screw 5.0和6.5锚钉C从左至右依次为PEEK Intraline 5.5和6.5锚钉、PEEK Zip 5.5和6.5锚钉


Klinge等[29]进行了不同固定机制的固定钉缝线滑移试验,结果发现PushLock界面固定钉缝线滑移距离为3 mm,ReelX STT自锁固定钉缝线滑移距离小于3 mm,界面固定钉更容易出现缝合线滑移脱落导致固定失败。Woodmass等[30]的研究证实界面固定钉随骨质密度降低出现最大负荷降低,而自锁固定钉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其固定机制与骨质密度无关;在骨质疏松患者所有小直径的固定钉均出现拔钉,而大直径的固定钉5例中仅出现1例。在进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时要选用大直径及自锁固定钉,尤其是对骨质疏松患者。Barber等[28]发现锚钉失败负荷与锚钉是在松质骨还是皮质骨上固定无关,而是与锚钉的类型有关。


    器械介绍 

在肩袖撕裂缝合固定时随固定点增加,分配到每个固定点的负荷就会降低(图5)。但大结节'足印区'前后长约25 mm,内外宽约14 mm,总面积仅350 mm2左右[32],限制了植入锚钉的数量。因此,只能通过增加锚钉带线的数量来达到分配所承受负荷的目的(图6)。Park等[33]在尸体上制作了标准的冈上肌腱远端10 mm肩袖撕裂模型,分别用两根、四根缝线桥固定技术对肩袖撕裂进行固定,压力敏感成像后分别呈'V'型和'M'型,证实增加缝线数量能明显降低缝线上的负荷。Jost等[34]发现增加缝线数量可明显增加平均失败负荷,减少肌腱-骨界面裂隙形成,有利于肌腱组织愈合。


图5 缝线桥固定中多枚锚钉固定技术A内排三个锚钉上的缝线采用水平褥式缝合穿过肌腱B在外排置入生物型PushLock锚钉固定


图6 缝线桥固定中多缝合线固定技术A内排处使用带有两根缝合线的锚钉及四根缝合线的锚钉进行固定(箭头所示),缝线穿过肩袖组织B内排缝线中相同颜色的缝合线与另外一枚锚钉上的缝线一起由PushLock钉固定于外侧(箭头所示),形成多缝合线的缝线桥固定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技术在生物力学上具有明显优势,但传统的缝线桥固定容易出现内排锚钉处缝线-肌腱界面再撕裂,手术时间长,手术难度大,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进行关节镜下缝线桥固定手术时根据肩袖组织的质量、回缩程度、缝线张力及大结节骨质情况,选用最佳的内外排缝合、固定方式及锚钉、缝线数量搭配组合,才能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


 参考文献(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