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天宫

 【点石成金】 2016-11-14
 
文//李安义

  来南京24年了,虽然曾路过那面“万仞宫墙”不下千百遍,但我从来没有去过朝天宫。

万仞宫墙后面是什么?似乎很少引起我的兴趣,观念中总觉得它就是某明朝的什么宫殿的遗址上搞起的古玩市场。于我,并没有什么吸引力。
2016年的10月1日,一个有雨的国庆节。因为要做司机,第一次走进了朝天宫的大门。
朝天宫所在的山称作冶山。之所以称为冶山,据说是因为吴王夫差曾在这里造兵器。
后孙权又在这造铁器,还设了冶宫,好像还造钱,用现在的话说算是一个钢铁工业基地。
东晋时期,有个丞相叫王导,也算是一个有名的文人,在冶山建了一个风景优美的私家园林,经常召集一帮子文人雅士到这里来小聚,可能是因为打铁的声音比较吵,就把所有的冶坊都给迁走了。
从此,冶山地区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景胜地了。

王导(276年—339年),字茂弘,山东临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东晋又有一个名人叫卞壸,名门望族,官宦之家,平定苏俊之乱时父子三人以身殉国。公元329年,追赠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贞”,赐葬金陵冶山,于是又有了卞公祠,以彰忠孝。
卞壸(kǔn)
卞壸(281-328年),字望之,山东菏泽人,东晋名臣、书法家。
南朝时期,冶山上开始修建道观,从此冶山开始成为道教胜地。唐朝时,治山建太极宫,李白、刘禹锡等大诗人都曾先后至此。
宋代,建文宣王庙,这是冶山建文庙的开始。苏轼、王安石、陆游等人也都曾游历此处。
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重建后改名朝天宫,算是当时南京最大、最著名的道观,占地300多亩,有各种殿堂房屋数百间。两个用处:一是皇室贵族焚香祈福,礼拜道教诸神的道场。二是在三大节(春节、冬至、皇帝诞辰)前作为文武百官演习朝拜礼仪以及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朝见天子礼仪的场所
乾隆六下江南,五次到朝天宫,并且每次都题诗寄兴,现在还有御碑亭。
太平天国时,朝天宫被战火毁得差不多了。太平天国时道教本是要被消灭的,于是朝天宫改为制造和储存火药的“红粉衙”。
清朝同治五年(1866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将此处改为孔庙,并把原在成贤街的江宁府学迁至朝天宫,于是就形成了中为文庙,东为府学,西为卞公祠的格局。
建国后,朝天宫为南京市博物馆所在地,1978年正式挂牌。
东门

东门进去,是一个很开阔的场地,左边是“道贯古今”,右边是“德配天地”,中间是棂星门,后面是泮池。站在场地中间,红墙黄瓦,青砖拱门,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
进入棂星门,高大的孔子行教像静静地候着你,让你不由自主地去仰望一下,亲近一下,与这个影响整个中国历史,并还会影响着自己生活的老头合个影。
沿着散发着古味的青色路砖慢慢地往里走,透过屋角、门洞、红柱、花窗,静静地感受着历史沉淀下来的王者之气。
而这个细雨天,正符合这种心境,全然没有黄金周那种热火朝天的燥动。
院子两边的厢房设了博物馆的各种展室,很精美,很大气,主要是关于南京的历史的,人文气息很重,是一个了解南京历史与文化的好地方。
在这里,我第一次深入地了解了南京的文化,只可惜时间不够,应该在这里呆上一天的时间才好。
中午,孩子们的活动结束,我也不得不离开了。还真得感谢这帮小家伙,因此机缘让我第一次走进了这样一个如此美妙的地方。
朝天宫,一个不错的地方,售票处,未见一丝商业气息,婉如一个千年老人,于闹市之中静看俗世繁华。在人潮如涌的黄金周,能找到一个如此恬淡雅静、内涵丰富的景点,难得!
三三两两的游人,没有大声音的喧哗,没有高声的叫卖,只是这么静静地走走、坐坐,去感受,去了解,很坦然,很美。
我还会回来的,一个人静静地完成对她的阅读。

图片由南京小红花小学红蓓蕾雏鹰假日小队家长提供。

 
桂花灯
微信:guihua001
用文字娱悦心情
用思想照亮心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