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李哥游南京:一身报国有万死,马革裹尸随卞壸

 建安视觉 2020-08-28

 卞壸墓碣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西门外,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南京的朝天宫有说不完的历史故事,一座朝天宫,半部南都史。朝天宫这个地方在明代之前并不叫这个名字,在两晋时期叫冶城。古代称冶山,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此冶铁铸剑而得名。后历代帝王多在此建寺庙宫殿。后来道家学派渐渐的与道教合流,于是在冶山上修建道观。冶山开始成为道教胜地,香火连绵不绝,流传千载。

  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朝天宫西门外的卞壸(kǔn)雕像。

  朝天宫冶山原有卞壸祠墓。今尚存宋代晋尚书令假节领军将军赠侍中骠骑将军成阳卞公墓、清代两江总督陶澍题刻有晋父子忠孝卞公之墓的墓碑。1982年,卞壸墓碣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秦淮区朝天宫西门上的匾额“道贯古今”,传说是曾国藩手写。

 

 东晋时期,朝中大臣卞壸(281~328)为保卫国土,抵抗叛贼苏峻的进攻,与两子均战死沙场。殉国一年半后,晋成帝下令将其尸身安葬在冶山。据《晋书·卞壸传》记载,晋安帝义熙九年(413年),有盗墓者盗卞壸墓,打开棺木搜掠陪葬品时发现卞壸面色如同活着般,双手握拳,指甲更长得延展到背部。

 

  卞壸墓碣一处独具特色的坊门,竖匾,御赐;横匾,全节坊

卞壸(kǔn)(281—318),字望之,济阴冤句(山东曹县)人。东晋明帝时,官至上书令。后在平苏峻乱中与二子俱巷战阵亡,葬于冶城(今朝天宫)。南唐时墓前建忠贞亭。现存碑碣为宋庆历三年(1043建康知府叶清臣所书,碑高1.73、宽0.66。正面刻晋尚书令假节领军将军赠侍中骠骑将军成阳卞公墓,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朝天宫西门卞壸墓碣西侧的“卞壸井亭”。(李伦  摄影)

 卞壸,字读kun,多数人一不小心就误认为是。壸(kǔn),壸政(宫内事务;家政);壸奥(室内深处。也用以比喻事理深微隐奥的地方。也作壸闱,内宫);壸阁(闺阁;闺房)。卞壸墓位于南京市莫愁路,朝天宫西侧。今墓冢已无存,仅遗一墓碑、一眼泉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朝天宫》标牌,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朝天宫阙。

 卞壸为官公正廉明,刚正不阿,不畏权贵,以忠孝著称,号称全节公。“卞壸握拳”,原典载于《晋书·卞壸传》,卞壸传殉国85年后,有盗墓贼撬开卞壶棺木,发现卞壸尸僵,鬓发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穿达手背。后以此典形容为国尽忠,相近内容还有卞壸魂大笑、卞壸拳、卞壸握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