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本疯长、类型扎堆、最严监管, 网大如何突围?

 诸葛长生 2016-11-14

在经历了被抵制、被转免、被下架等一些列风波之后,网络大电影整个市场变得充满了变数,很多从业者对整个市场仍然抱着很悲观的态度。

近日,著名编剧陈秋平老师在回答所谓“网络大电影会崩塌吗”这样的顾虑过程中对于网大的判断和网大君不谋而合。其中《说好不恋爱》的案例也十分典型。

点击加载图片

在网络大电影(ID:wxs360)看来,这个案例正好证明了网络大电影相比于之前更加成熟和完善,网大的优势和前景也正在明朗起来。

1,50万以下的网络大电影不能做了?我呵了个呵!!

显而易见,网络大电影单片成本正在快速上升,这是行业发展不可避免的状况。但从网大诞生至今,关于“低成本网大不能做了”这样的言论就不绝于耳。

近期根据艺恩网发布数据,如今成本50万以下的网大几乎成了稀有动物:

点击加载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关于高成本网大的言论更是甚嚣尘上,很多人说50万以下的网大毫无生存空间。

然而呢,根据陈秋平老师公布的资料,《说好不恋爱》成本20万,连宣发都没有做!但是从7月中旬上线到现在,4个月的时间总点击已经突破170万!

更重要的是没有刷量!!

就算按照5%的转化率算,这部影片有效点击也达到了8.5万,,按照腾讯独家分账原则,票房已经达到25万,实际上没有刷量的显然会有更高的转化率,更何况这仅仅是4个月的时间!

网络大电影多次撰文戳破“低成本不能做”这个假象,不仅告诉大家为什么低成本网大能做,还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用低成本挑动高回报才属于高端的玩法,不废话,贴干货:

网络大电影如何利用“低成本”优势闷声发大财?绝对干货!

起底网大宣发 | 网络大电影如何用最少的钱实现“有效”营销?

低成本、零大咖的《驴得水》票房过亿,简直就是电影宣发的教科书!

2,长尾效应明显,网络院线优势凸显

网络大电影多次强调网络院线更适合小成本、小众的影片。《说好不恋爱》第一个50万点击用了3个月,第二个50万用了2周,而第三个50万只用了1周!

按照陈秋平的说法,本部影片连宣发的钱都没有,也就是说在口碑自然发酵的情况下,点击量上升,其竞争对手甚至包括《七月与安生》等院线电影!

再看看网页上我们片子的上下左右,除了网大,也有放入付费区的院线电影,如《七月与安生》、《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大鱼海棠》、《绝地逃亡》、《泰山归来》等。其实,观众真正关心的,并不是哪一部是院线电影,哪一部是网大,只要好看,就能收到观众欢迎。观众在同等条件下选择看什么不看什么,网大的吸引力丝毫不逊色。

与院线电影挤破脑袋抢档期、想尽办法挣排片的状况不同,网络院线的分配更平均也更公平,在这种情况下,网络院线的优势正在越来越大的凸显出来!

点击加载图片

3,类型扎堆并不可怕,细分题材才是取胜之道!!

类型扎堆一直是网络大电影比较严重的问题,网大作品主要集中在喜剧、爱情、惊悚等类型当中,扎堆现象比院线还要严重。

点击加载图片

然而在网络大电影看来,类型扎堆并不可怕,首先,网络大电影本身就十分适合内容较为“极端”的故事,而这样的题材主要都集中在喜剧、惊悚等大类之内,类型扎堆反而是网大目前最正常的情况。

其次,网大的数量是网剧和院线远远不能相比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类型是否扎堆,竞争都会异常激烈和残酷。就像网剧和院线市场一样,在某个大类下,针对核心观众打造更细分的内容,才是网大制胜之道。

4,网大被下架就会崩塌?这显然是去伪存真啊!

近来关于网大的新闻当中,尤其以被下架最为“惊悚”。但实际上广电监管网络大电影,本身就是意料中的事情(传送门:重磅!广电总局要插手网络大电影?网生内容迎来监管时代!)

广电的监管,本身证明着网大的自身升级,在这种情况下,再像之前一样无下限,显然就没有了生存空间。

点击加载图片

如果仅仅因为几十部网大被下架,就认为这个行业做不下去了,那未免太过于悲观。再说了,如果网大一直处于放养的状态,最后反正都是比谁能抄,谁还正经拍电影呢?

如果真那样,网大才是真的没有希望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