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0家公司角逐30亿市场,后网大时代何去何从?(第908期)

 张远康律师 2017-03-14

诞生于2014年,成名于2015年,爆发于2016年,网络大电影作为伴随互联网视频行业兴起的新市场,为视频平台带来新的增量,也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的血液。经历过野蛮生长和市场洗牌之后,2017年网络大电影行业进入了新时代。

 

新时代对网络大电影来讲机会和优势是什么?创作者应该如何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质内容?网络大电影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益?平台应该如何引导行业发展......在昨日举行的“中国网+影视之网络电影新生态”的活动中,影投人传媒董事长姜德扬、正好时光传媒签约导演王特、嘉数文化传媒CEO汪泊言以及资深IP传媒娱乐律师孙海天,四位嘉宾以“网络大电影新生态”为主题向参会者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以期为上述问题找到最优解。

 

网大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精品化才是趋势

 

自爱奇艺在2014年提出网大的概念后,网大从无到有,从有到井喷,预计2017年网大的数量将达3000部,远超同期上映的院线电影数量。网大制作公司也从最初的88家,猛增至2016年的843家,三年增长十倍。市场规模也越来越大,预计2017年将达30亿元。


 

从蹒跚学步到大踏步前进,三年间网大迅猛发展,市场的蛋糕越做越大,但不见得每个人都有份。“网大躺着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姜德扬在活动上分享到,“精品化才是网大的趋势”。网大的政策监管不断升级,各视频网站相继划出红线,严禁蹭IP,低俗恶搞等内容的网大上线,内容红利消失,专业团队入场......市场洗牌使得网大市场趋于规范的同时,也提升了创作的“难度”,倒逼网大精品化发展。

 

如何创作出精品网大,姜德扬从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首先是类型化,当前网大市场上惊悚、剧情、爱情、喜剧四种类型的播放量占比达90%上,其他类型少之又少,未来网大在类型化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类型化是中国电影产业商业化的唯一出路,借鉴好莱坞百年电影类型研究成果,吸收世界经验”

 


其次,要讲好一个故事。网大不是短视频也不是微电影,与两者相比,网大是60分钟以上沉浸式体验式消费,存在一定的消费场景,因此网大需要的是故事,一个好故事,用以争取付费会员。

 

再次是网感,传统院线电影的审美对网大不一定适用,但青春、阳光、正能量是一切调性的基础,用扎实的专业基础表现具有时代气质的影视作品。演讲中,姜德扬以《湄公河行动》和《战狼》为例,说:“‘胸腿尸鬼’成为网大的卖点,恰恰是其缺少表现手法的体现。”

 

对于未来网大发展趋势,姜德扬从平台方、内容制作、宣发以及类型化拓展等方面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活动中,姜德扬还透露,为了更好地助力互联网影视产业的发展,影投人已联合中国网旗下的微影天下共同打造一个互联网影视投资、宣发平台,以培养更多互联网影视人才以及开发出更多优秀互联网影视作品。

 

网络大电影=网络大于电影

 

自创“乱斗系2.5次元”的青年导演王特,从自身实践的项目出发,分享了网大制作方面的经验。他认为,网大,必须是网络先行,再考虑其电影属性,即制作网大时网络的特性要优先于传统院线电影的某些特性。

 


题材选择上,应该改变对IP的依赖,好IP不一定就能拍成好电影,观众也不一定喜欢。网大的门槛虽然低,但不是每个进来的都能挣到钱。“片名,海报,六分钟的三板斧已经不灵了,”他说,“将起承转合全塞进前六分钟,与后面的内容形成鲜明对比,反而更容易使优秀的网大脱颖而出。”


对于网感,王特有自己的理解,并以一个小故事说明网大的主要受众群体是“九千岁”(指90、00后观众),娱乐性是网大最重要的属性,因此,网感更多是来自对“九千岁”的理解,想方设法让他们开心。

 

在选角和内容把控上,王特透露两个小技巧:1、选(网大)演员要数据先行,不要看人红不红,“数据亮眼,但人未必红”;2、多请理工科生提前看片,他们是“无良影片的清道夫”。

 


网络电影宣发新机遇&尽职调查与维权中若干重点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下,互联网普及率得到快速提升,网络视频用户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各大视频网站的会员数量也随之出现爆发式增长。然而,会员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给网大带来明显的红利,像《道士出山》那样以28万元的小成本使制作方获得618万元收入的案例再也难以见到。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网大数量井喷,而宣发渠道却未能及时跟进。嘉数文化传媒CEO汪泊言在活动上说,《道士出山》成功的核心就是依托新媒体产业链,在内容提供、聚合、发行、播映等环节进行精准宣传推广和全渠道发行服务,提高了该片的曝光率,为该片的盈利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当前,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也在觊觎网大这块蛋糕,纷纷开始基于自身现有业务接口布局网大,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网大的宣发渠道。与此同时,众多网大发行公司应运而生,补充了网大产业在发行方面的短板。

 

那么如何利用发行打造最卖座的网络电影?汪泊言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首先,在选择发行渠道、上映日期,宣传渠道上主打精准,追求更高转化率。其次,品牌建立之后,要有意识开发系列作品、“番外篇”作品,或者延伸至网络剧、院线电影等其他项目形式;第三,要选择熟悉平台的宣发公司,他们知道视频网站“要什么”。

 


活动中,汪泊言还从众筹角度解读了网大的宣发。他说:“众筹目前已经成为网大宣发的一种手段,众筹成功的电影中很多是不缺钱的,更多是为了宣传目的,看中平台的营销价值”。

 

然而,在资深IP传媒娱乐律师孙海天看来,网络电影的众筹也面临多重风险:第一重风险来自股权众筹本身面临的法律问题,第二重风险在于平台如何保证投资人的权益。

 

作为资深IP传媒娱乐律师,孙海天在活动中以实际的例子讲解了电影投资时应该规避的问题,并从电影投资尽职调查和维权策略两方面给出了详细分析。


 

尽职调查方面,要清楚被调查公司基本信息,电影拍摄许可,各投资方出资情况及投资协议关于退出的约定、总预算,编剧合同,主创人员合同等情况。

  


网络电影维权方面,有哪些侵权行为?该怎样进行维权,维权的策略有哪些?活动上孙海天列出两种侵权方式和四种维权策略,并通过实例讲解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