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品赏鉴 龚贤跋《溪山疏树图》

 百了无恨 2016-11-14
龚贤(1618—1689),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早年曾参加复社活动,明末战乱时外出漂泊流离,入清隐居不出。工诗文,善行草,与同时活跃于金陵地区的画家樊圻、高岑、邹喆、吴宏、叶欣、胡慥、谢荪等并称“金陵八家”。一生清苦,死后无棺椁,丧事全由好友孔尚任打理。身世飘零,绘画超群,其书亦有可观。


  龚贤跋《溪山疏树图》局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溪山疏树图》题跋,纵23.5厘米,横33厘米。龚贤此作为鉴赏绘画的文辞,内容大意分三部分:一是提出画中的能品、神品、逸品,二是讲士气与绘画的关系,三是对金陵“二溪”绘画的肯定评价。文中,龚贤提出绘画“士气”理论,推崇绘画要有不俗的神采与高雅的气韵。

  此作给人的直观印象是自然书写、信笔而为。一般的题跋书法或考虑到实用,或顾及欣赏者的鉴赏问题,多数写得比较工稳谨敛,像龚贤这样写得如此放逸散淡的比较少见。此作信笔书写有两个特征:一是没有预先构思、经营位置,意到则书;二是自然下笔,如潺潺流水,气脉流畅。龚贤有感而发,作品流露出从容与自信,没有刻意安排,也不草乱简率。而自然书写则体现在作品方圆、长短的搭配自如上,令人感到如风吹拂的自然风韵。作品的自然还包括笔墨的由浓渐淡、由淡而枯的微妙变化。其笔墨的流畅感正如他在阐述画论时明晰畅快的思路一般。

  此作用笔活脱,笔画粗细分明、提按自如,笔法娴熟而无炫技的痕迹,呈现出细腻俊朗的格调。龚贤书法取法米芾,但此作少了米书斜结欹侧的姿态,舍去了中、侧频繁交替的用笔特征,亦无米书猛烈迅捷、使性排刷的特征用笔。其字的造型复归平正,线在平正中提拉、顿挫、使转,线的内在韵律由此流露。从这点上看,龚贤很好地继承了米芾沉着痛快的笔意。苏东坡这样评价米芾书法:“海岳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当与钟、王并行。”当然,米芾在诸体中最擅长的当属行书。其行书笔意酣畅,线条在铺陈提按间多了气力与生机。龚贤很注重运笔的气势以及用笔的顿挫感,写得痛快无碍。当然,这种痛快不是飘忽单薄的,中锋为主的同时注重笔姿多样化。作品线条时而细劲、时而硬挺,时而深沉、时而轻快,甚至有的拙朴随性,有的意到即止。从这点上看,龚贤不同于其他学米芾的书家,非流于对外在形态的继承,而重对内在笔意的领会。小行书的线条容易写得纤细尖刻,而龚贤却没有因为笔小而写得轻巧:不是小心谨慎地下笔,而是落笔有快意,气力弥真。他还是由着自己野逸的性子,信手拈来,洒脱下笔。

  在这样小的篇幅里,龚贤作品给我们呈现出苍茫博大的气象,有隐逸者超脱的山林之气。小行书、小篇幅难在写得有气度和气势,难得的是作品有博大苍茫的气象。首先,龚贤这件题跋并非规整之作,处处可见随性、从容、畅怀。此作书意浓烈,有繁花绽放一般的张力。这种张力蕴含在铺陈的笔调当中,平正中见气势,生机勃勃,气息深邃延绵。其次,作品空间构成呈现出多样化特征。龚贤书写的笔墨浓淡自然。浓墨实,枯墨虚,墨的层次幻化出空间的多样化。实处厚重,虚处悠远,在虚实之间拓展了作品的审美空间。作品不是一团黑,也不是密集地堆叠,而是有远近、虚实的变幻感,气息上吐纳自如,悠远而玄妙。再次,作品具有苍润、生涩、拙朴的意味。龚贤率性用笔但无轻滑感,多取涩意。提笔涩行,既有挺立之姿,又有苍茫意味。小字能有朴茂之趣较为难得,这也是此作引人入胜的一大缘由。

  此作字数之多,在龚贤书法作品中较为少见。龚贤以画名世,主张作画要中锋用笔。其在《柴丈画说》中说:“笔法要古,墨气要厚,丘壑要稳,气韵要浑。”又说:“笔法要健,墨气要活,丘壑要奇,气韵要雅。气韵犹言风致也。笔中锋自古,墨气不可以岁月计,年愈老,墨愈厚,巧不可得而拙者得之,功深也。”龚贤书法的取法比较单一,基本集中在米芾一家。但他从绘画中悟得笔法并运用于书法当中,也是一大特色。绘画中锋用笔讲究“古、健、老、苍”,这些特征在此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黄宾虹在书法笔法上跟龚贤类似,也是将画法用于书法当中——“以画入书”。龚贤书法神采异于时人,确实有不俗的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