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挥麈烟岚净悟道

 品墨缘 2016-11-14
21世纪的文化中国是一个回归传统的中国,那么中国画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文艺该如何回归传统?这是一个即古老又全新的命题,也是当代每个热爱中国画的有志之士的责任,朱零导师正是抓住了这一传统文艺复兴的契机,他把中国绘画笔墨文化的精神品格做为一个单独的课题提取出来,进行笔墨语言转换的初始训练,摆脱以画论画,从品格与精神的角度对待传统,是这个时代对传统新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对中国画的结构方式的梳理,掌握中国画工具材料的特性与表现方式,提取传统审美的共性,与自然、心性、时代相结合,用简单的物象来解决绘画中所包含的要素,举一反三,把复杂的物象更加直白的呈现给大家。在临习传统的方式上、观念上做改变,大家从初来时的踌躇满志,到现在的踏实安静做山水画的清修,每位画家,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通过训练毛笔在纸上不同运行状态、墨色变化的控制,从而更直接地将书法中的线条有质量地运用到画面中,即以书入画,教导学员如何把中国画所要求达到的线质不同状态,不同表现形式直接用书法的线条提取绘画的线质,更好的为画面需要服务,这己不是简单的线条训练了,它同时需要我们有一个综合修养的凝炼。
经过一个多月的画室训练,到今天的太行山上,同学们深深感受到了朱零导师是如何把他的艺术理念轻松愉快的传递给大家的,真正体悟到了传统与自然的笔墨如何转换,如何做到画面自然气息浓厚、轻松而又法度严谨,构图如何庄重又不失灵动,古法如何运笔,治学如何严谨,如何重视笔墨训练,师造化味古人,以书入画传统与自然共修直抒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情怀,笔墨语言艺理明晰,技熟道通,带领大家共修山水情怀!这条山水路上需要这样合众共修的善巧方便,修学就会容易得力。听导师释画理画论,借鉴传统技法,训练笔墨语言转换,即使心念偶尔流转飘忽,终究也不会完全终止,大家进入宁静安详的画场,内心自然收摄庄严起来,融入强而有力的共修主流中,大家相互震撼与熏修,犹如一股洪流引领画家们画他山之石,回归真初。同学们的作品在取法上很高古,而面貌风格上却各异,即遵守了艺术的共性,又彰显了个人的特性,画面结构清晰,笔法又不失内涵,画面清、厚、透、浑、古的气息扑面而来!同学们的山水作品各具特色:或古拙坚韧,或惊骇息止,或灵动禅静,或高古淡远,或浑厚壮美,或简幽清逸。此次太行山写生作品画面:时显烟晃硭毕猿岫云归,时显洞庭春色,时显路荒人迷。画家们以传统的中国画技理,以情造境,以景抒情,看画家们的作品意境之美,顿感叹中国山水画大美如斯,凡画林木远者疎平,近者高密,有叶者枝嫩柔,无叶者枝硬劲,松皮如鳞,柏皮缠身,平夷顶尖之陵,峭壁之崖,悬石之岩,两山夹水之涧,意境悟千山揽翠,悟禅心佛语,悟云收天碧,悟泉过潺潺,悟苍苍巍峦,山林古刹皆顿悟,感受画家们的清风明月,雾霭溪水,沉淀这过往思绪,过滤心灵杂芜,升华人生品格,你我山水世界,清宁洁净,把生命的善愿谧想倾注笔端,在这喧闹的世间,于无声处倾听一山一水,一笔一墨。
为了将来的启程不再迷茫,你也许正在这山水路上寻觅,而我们已在去的途中,淡定心弦,坐画禅心,自会心定山水间,这条山水之路也许遥远,也许要等到人生迟暮,但在这娑婆世界里,请携一颗踟蹰的心,流连在这太行山水疏影里,留在这山峦烟云中,深入、发展、创造从而推动中国画的前进,抒写这壮美的河山气象!如今为期半个月的妙悟自然训练结束了,但我们的山水之路还很艰巨且漫长但我们坚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此感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美术理论研究与书画创作院提供这个学习的平台!感谢朱零导师及他的教学团队心灯一盏引领指航!感谢朱零山水画创作班的所有画家为我们带来山水壮美画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