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射频治疗舌咽神经痛,你了解多少?

 和顺本真 2016-11-14


疼痛的定义是什么?射频技术怎样治疗慢性疼痛?山东省立医院主任医师孙涛老师做客医生站,为我们带来《射频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的精彩课程,一起来学习吧。


编辑:麻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疼痛的定义


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射频技术


射频技术是指放射频率治疗技术,即运用射频仪器输出超高频无线电波,通过特定的穿刺针到达各种组织并产生局部作用。


射频技术的优点:




舌咽神经痛的射频治疗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出现于舌咽神经分布区域的阵发性剧痛。一般疼痛发生在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通常在40岁以后发病。疼痛性质与三叉神经痛很相似。




分类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病因不明,多无明确的病理损害。神经脱髓鞘变引起舌咽神经的传入冲动与迷走神经之间发生“短路”的结果。


继发性舌咽神经痛:颈静脉孔区、颅底、鼻咽部、扁桃体等的肿瘤;局部蛛网膜炎或动脉瘤;茎突过长;舌咽神经受椎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的压迫。




舌咽神经出颈静脉孔后,位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的前外侧、颈内静脉的前内侧,向下通过颈内动脉和静脉之间,继经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之间,位于茎突和茎突诸肌深面,并绕茎突咽肌下缘弯向前行而达舌咽部。


临床表现


1、爆发痛(骤发骤止)。


2、部位:舌咽神经分布区疼痛。


3、时间:持续数秒或数十秒,一般不超过2分钟。


4、性质:刀割、针刺、撕裂、烧灼、电击样。


5、诱发因素:吞咽、说话、咳嗽或打哈欠。


发作间歇无任何异常,但患者可能会因惧怕疼痛而不敢进食,常有消瘦、脱水、喉部痉挛感、心率不齐及低血压性晕厥。


诊断


1、病史中询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与饮食有无关系,疼痛是否向耳部放射。


2、嘱患者进食,观察诱发疼痛的情况。扳机点是否在舌根部、扁桃体陷窝处,用1%丁卡因溶液涂患侧咽部,了解疼痛是否缓解。


3、鼻咽部及颅神经系统检查有无阳性体征。


治疗


1、药物治疗: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2、微创治疗:神经阻滞、神经射频


3、显微血管减压手术


神经射频治疗


适用于:(1)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者;(2)高龄或一般情况差,不能耐受手术者。


定点:仰卧位或者患侧向上侧卧位,常规消毒,于同侧下颌角与乳突连线的中点为穿刺点。




进针:局麻后穿刺针垂直刺入,深度4~5cm,进针至茎突后内侧,穿刺时病人可感同侧口角、舌、下唇、下颌或咽及颞部稍麻木感。




CT扫描三维重建:




射频测试:感觉诱发电位刺激可复制患者舌咽神经支配区的疼痛(半侧咽、扁桃体和外耳道),且无副神经反应和血压与心电图改变,动作电位未诱发颜面部及颈部肌肉抽跳。


局麻实验:回抽无血无液后,注入少量2%利多卡因,可出现同侧咽壁不同程度瘫痪及感觉障碍。吞咽困难或声嘶,或出现同侧Horner征,或出现同侧抬肩及胸锁乳突肌无力等。


射频毁损:


采用缓慢持续增温,60℃ 、70℃ 、75℃ 、80℃  60s-120s,连续射频。


术中在血压及心电监护下施行,当出现血压下降和心率下降时,表明发生了必须予以避免的迷走神经受累。


若在升温过程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应,应立即停止电凝,并给阿托品0.5~1ml,数分钟内可恢复。


并发症


①出血,穿刺过深损伤颈内动、静脉,故定位要准确,穿刺不能过深,回吸无血方可注药。注意舌咽神经与颈内动、静脉的毗邻关系。


②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及颈交感神经链同时阻滞。


颈静脉孔与舌下神经管很近,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颅底的颈交感链靠近上述4对脑神经。阻滞后出现Villaret综合征。因此,定位要准确,注入局麻药不能过量,注药后出现上述体征不能注入神经破坏药。穿刺时应注意舌咽神经与其他结构的密切的毗邻关系。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神经出孔的变异情况。


射频热凝的缺点:损伤的不可逆性。


有些神经是不可能被毁损,而且热凝损伤会导致非选择性的神经元损害,严重者会导致阻滞性疼痛,可能比原发疼痛更严重。


因此,近年来脉冲射频技术(PRF)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这是一项对传统的射频热凝术的改进。


脉冲射频


脉冲射频技术指通过脉冲式的射频热量传播,以较低的温度(<42℃)在组织局部同时产生场效应和热效应,以场效应为主的射频治疗技术。




脉冲射频设置标准


脉冲温度


设置范围:30-90℃,递增量1℃, 默认设置 42℃。


脉冲时间


设置范围:10-900s,递增量1s, 默认设置120s。


脉冲周期


设置范围:10-100ms, 递增量10ms, 默认设置20ms。


脉冲频率


设置范围:1-10Hz, 递增量1Hz, 默认设置2Hz。


研究证明,脉冲射频对于腰神经根性痛、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源性头痛、肩关节痛、软组织病灶等的治疗,都有不错的效果。


存在的不足


· 参数设定仍无金标准。


· 缓解时间较短需要反复治疗。


PRF目前以其操作便捷、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而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治疗中。


为了更好的发挥这一技术的有效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仍需更多的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实验研究和大量严谨的临床样本实验研究提供支持。


附:疼痛治疗作用位点




关于射频技术在慢性疼痛中的应用,本文总结的只是冰山一角,孙老师在课程中还讲了其他案例,如果大家对于射频技术感兴趣,可以前往医生站观看孙涛老师的讲座哦。


如何观看该讲座?


在医生站App中,搜索该讲座标题,或在“讲座”-“视频”中,选择相应频道,找到该讲座。


医生站下载二维码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