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悦读丨历史】马姓的起源及繁盛

 写乎 2020-09-14

往期推荐【阅读悦读丨历史小说】马湘兰:秦淮幽兰独自香,信是人间第一芳

文/马献武

(马姓图腾)

【作者简介】马献武,笔名墨念,江苏东海人,在从事教学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已有近百篇文章发表或获奖。亲近大自然,愿以文养心,以文会友。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根据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可知,马,一种会昂首怒吼的动物。马勇武无比。字形像马头、马鬃、马尾、四足的造型。所有与马相关的字,都采用“马”作边旁。,是古文写法的“马”。籒文的马与同,有马鬃。

(甲骨文“马”字)

马字写法的演变如下:

由此可见马就是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的一种哺乳动物。

(碗仔村处于粤东潮汕地区,隶属广东省普宁下架山镇。是一个以马姓为主的聚居村落,源于陕西扶风县马氏。)

一、马姓的世界分布

马姓族人主要分布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加拿大和美国以及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世界马姓族人曾于一九九九年在泰国举行首届马氏宗亲恳亲大会,泰国前总理马德祥受邀主持开幕典礼并致辞。

二、马姓的中国统计

马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由原来《百家姓》上的五十二位,现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十九位。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马姓人口约一千八百五十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点二左右,也就是说,一百个中国人中绝对有一位马姓人士。

马姓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江苏四省,大约占全国马姓总人口的41.4%;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辽宁、陕西、黑龙江、山东,六省的马姓又集中了33.8%;甘肃、新疆、青海、宁夏、广东、福建、浙江等省约占马姓总人口的24%左右,河南为马姓第一大省。

三、马姓起源

(马服君赵奢塑像)

目前研究姓氏的专家学者一致认同,中华姓氏中的“马”姓是由战国时期赵国贵族赵奢的封号———马服君演变而来的。他曾担任过赵国的赋税官,后来成为赵国的重卿和军事家,在战国后期的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建立了赫赫功勋,被赵王赐封号为“马服君”。专家根据西安碑林一通《大隋故荡边将军信州典签马君墓志铭》考证,赵奢为赵武灵王之子,赐予他这个庄重而神圣的“马服君”之封号,反映出赵氏贵族对马的一种特殊的感情,说明赵文化和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邯郸市紫山马服君庙)

另外,传说赵奢死后葬在其封地———邯郸西北的紫金山,故山名改称为“马服山”。而且史书还记载秦灭六国时赵奢后人即改以“马服”为氏。秦统一后,秦王西徙马服氏于咸阳,封赵奢之孙马服兴为右内史。后来,马服兴去“服”为马姓,举家迁往扶风,因而扶风成为我国马姓的郡望。总之“马服”姓或“马”姓,寓意着赵氏这支宝贵的血脉来日能依靠马的神力再度复兴。

(伯益画像)

1、出自嬴姓

早在舜帝时,伯益因帮禹治水有功,又为舜驯服鸟兽,被舜赐姓赢氏,赢姓出现,舜把自己的姚姓女儿嫁给他。伯益生了两个儿子,一为大廉,即鸟俗氏;一为若木,即费氏。

鸟俗氏的后代有个叫仲衍的,长得像鸟的身体,但说的是人话,他给商帝大戊赶车,并娶大戊的女儿为妻,仲衍之后世代在商朝为官。

周武王灭纣时,仲衍的后代蜚廉恰好在北方为纣凿造石棺,故未参与周、商之间的战争。

蜚廉死后,其子季胜的孙子很得周成王的信任。季胜的孙子造父继承祖业,很会赶车,周穆王喜欢周游天下,就任他为驭车大夫,受到重用。又因造父在桃林(今河南灵宝一带)得到八匹骏马,造父将这些马赶往西岳华山,精心操练,不日训服成千里良驹。

周穆王坐上良驹拉的车远游西上,在昆仑山瑶池边见到了美丽的王母娘娘。穆王与美丽的西王母在一起花前月下,不知归期。忽闻远在东方的徐偃王率部造反,幸亏造父驾车技艺高超,他赶着马车一日千里,似腾云驾雾,很快平定徐偃王的叛乱,为安定周朝社稷立下大功。

因此,周穆王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赵城)封赏给造父,造父的子孙世居于此,从此就以自己食邑的名称作为姓氏,其后代赵奢,是战国时赵国的大将,于公元前270年率军在秦赵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赵惠文王因此把马服一地(今河北邯郸)分封给赵奢,并赐其号为“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职位相等。

此后,马家后代又在西汉武帝时期从马服迁到了当时的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定居下来,所以《姓谱》一书中记载说,“马”姓的发源地是扶风。后来,马服氏又简化为单姓马氏。该支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赵国都城邯郸一带,后逐渐迁往各地,世代相传至今。

2、出自他姓

(1)汉代有汉戚人马宫,本姓马矢,至马宫以仕学显,改姓马。

(2)两晋之后大量司马氏改为单姓马姓。

(伊斯兰教)

(3)元末明初阿拉伯传教士哈木则巴巴从西亚来到东乡龙山(现甘肃省东乡县坪庄乡哈木则岭村)定居,并在周围传播伊斯兰教教义,在哈木则巴巴的影响下,龙家山周围先后有八坊(亦有人称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数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兰教,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为马姓。

(回族)

(4)源于回族。回族中马姓很多,主要与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名的音译,特别是与伊斯兰文化和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等中西亚语言的穆罕默德的音译有关,因为马与穆谐音,所以明代许多著述中都将穆罕默德译作马哈麻。这种译法对清代及后代影响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记》、魏源《海国图志》等均将人名中的首音“穆”译为“马”。甚至有人称穆罕默德为“马圣人”。再加上“马”姓是赐姓,故很多回族人便选用了“马”姓,如明代的航海家,武术家郑和,本姓就是“马”。据《回族姓氏和伊斯兰文化在中国发展历史》记载:“亦刺思,西域回回,洪武二十三年内附;子马哈麻,英宗天顺元年袭职,历功屡晋至都督佥事,御赐姓马。”另据云南昭通《蔡家地马姓族谱》记载,其远祖为西亚人阿拔斯,属于阿拉伯古莱氏族的一支。其父名阿布杜拉·穆台列卜,母亲是古莱氏部落迈里祝穆家族艾米尔之女法蒂玛,传到曾孙艾卜阿拔斯,建黑衣大食王朝。大师马一支的来源就是如此。从此,马姓回民越来越多。

(满族)

(5)出自清代,满族人中的马佳氏,改姓为马。在我国东北聚集着许多满族马姓,努尔哈赤建立金国后,在八旗中就有许多满族马姓。满族的马姓跟地名有关,据说在西汉时期,在当今的吉林省境内,有一个夫国,他们以养名马而出名,并且他们还把官叫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为官名,后来,许多人改为马姓。

(女真部落)

(6)西汉时期,东北地区生活着大批女真族,都以这个养马的地方为名,久而久之以马氏为姓。

(蒙古族的节日舞蹈)

(7)蒙古人月乃和,因其祖在金末为凤翔兵马判官,遂改姓马氏,取名祖常。马祖常之后亦为马氏。金元以后,为回族大姓。

3、西域马姓

据《姓氏考略》记载,西域古有“马”姓,后西域有姓“马”者入内陆,即以“马”为姓,多为少数民族后裔。

4、子姓

商代王室子孙经常称子某,卜辞中子马条目很多。

“大山里的小布达拉宫”——山西盂县梁家寨大汖村。北魏年间,有马姓一族人自南方逃难至太行深山,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在一块巨大的山石上依山修建了家园。族长在山里发现了三叠瀑布,又见这里山光明媚,水色秀丽便以汖字为村庄命名。

5、源于官位

(1)西周时期官吏马质。在典籍《周礼·夏官·马质》中记载:“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就是专职掌管马匹的征收,并负责检验马匹质量的官位。在马质的后裔子孙中,把祖上官职作为姓氏,称马质氏,后简化为单姓马氏。

(2)西周时期官吏马校人。在典籍《周礼·夏官·校人》中记载:“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就是西周时期特别设置的一种官位,专职负责掌管君王、王族的马匹。在马校人的后裔子孙中,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氏。

(3)西周时期官吏趣马。在典籍《周礼·地官·趣马》中记载:“趣马,掌赞正良马。”就是专职负责鉴别马匹优劣的官职。在趣马的后裔子孙中,用先祖官职称谓来作为姓氏者,称趣马氏,后来简化为单姓马氏。

(4)春秋时期楚国官吏巫马。在典籍《周礼·地官·巫马》中记载:“巫马,掌养疾马而乗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就相当于今天的兽医。在巫马的后裔子孙中,把先祖官职称谓作为姓氏者,称巫马氏,后简化为单姓马氏、巫氏,皆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大山里的小布达拉宫大汖村

(5)春秋时期鲁国官吏廋人。在典籍《周礼·地官·廋人》中记载:“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廋人,全称马廋人,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开始设置的一种官位,后齐国、晋国、燕国、秦国等大国中亦设有该官职,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军士、官吏们如何骑驭马匹,后来各诸侯国军队中普遍拥有的官称。在马廋人的后裔子孙中,还有用先祖官职称谓来为姓氏者,即为马姓。

(6)战国时期秦国官吏圉人,全称为马圉人。在典籍《周礼·地官·圉人》中记载:“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就是专职掌管饲养、训练马匹,并负责教导骑兵如何骑驭马匹的官职。在马圉人的后裔子孙中,用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马氏。

(7)两周至秦、汉时期官吏司马。在典籍《周礼·夏官·大司马》中记载:“司马,谓总武事也。”司马,传说是由远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氏所设置的官称,商王朝时期的马正之官职,在西周时期发展改良为司马,全称为“夏官司马”,俗称“大司马”,为王朝重臣六卿之一,主管王朝对外的诸多军事事务。在司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马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马氏者。

(马南宝家曾作皇帝行宫)

6、马姓改为他姓

南宋灭亡以后,因马氏族人马南宝保护宋帝,马姓人随遭元军报复。为躲避元军“逢马必杀”的厄运,有许多马姓族人改为冯姓、骆姓等。

四、马氏的迁徙与分布

1、战国时期的迁徙

马姓最初发祥于河北省邯郸市一带。在战国末期,兵荒马乱,诸侯割据,马姓子孙有许多成为当朝高官,为了生活,许多马氏族人纷纷迁居陕西省咸阳,在此后的时期内,马姓家族逐渐得以兴旺,并且最终使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东北)成为马氏的发展繁衍中心。

2、西汉至南北朝时期的迁徙

在西汉时,马姓中又增添了由马矢姓改姓马而来的一支,也逐渐得到壮大。两汉至南北朝时期,马姓除在扶风茂陵成为望族外,还有的为官被派往如今的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甘肃、江苏、浙江等一些地方,其子孙也随之迁徙繁衍生息。同时汉代时期,马姓宗族大举西迁到西北地区,后来再度东迁到黄淮地区。

3、唐宋时期大迁徙

潇湘八景之说,起于唐宋之际。其最早记载,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第十七卷,即“潇湘夜雨、平沙落雁、烟寺晚钟、山市晴岚、江天暮雪、远浦归帆、洞庭秋月、渔村夕照”。杨梅洲上老人说,湘江电打鱼的多,用网捕不到鱼了。洲位于长沙县暮云镇西南湘江中,是湘江过昭山进入长沙境内的第一大洲。五代楚王马殷踞长沙为国都。

唐朝末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有河南马姓人随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户,后发展成为大族。许州鄢陵(今属河南省)人马殷从军作战,在唐末,五代十国时期被封为王,建立楚国,包括现今湖南全省,广西大部及广东、贵州部分地区,从而使马姓在广大的地区内得到巨大发展,分布于各地。马廷鸾是南宋右丞相,江西饶州乐平人,后代迁入潮州港美一带,其后裔逐渐在粤定居;宋代的奉政大夫马直北(河南开封人)随高宗赵构由浙江临安迁往广东古冈(现在新会市会城镇),他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居各地,从此粤、闽地区马姓逐渐增多。

4、明清时期的大迁徙

到了明代,马姓族人得以进一步发展,遍布于福建。至清代,马尚贵,福建罗源县人,清康熙年间随总督吴兴祚来粤,官至潮州城守营都司,其后代便在粤地定居。除了随官调遣之外,穷人的出路多选择“乞讨”、“造反”和“经商”,山西一带淳朴的民风不愿去造反,有的选择了经商,这就是驰骋明清两代五百多年的晋商,其中马氏先祖也在大江南北设置商贾店铺,建有马庄、马圩、马村、马站等,其子孙在此安居乐业;另有一些马氏族人,在当年山西大槐树移民活动时迁往内陆地区,也就是现在的苏鲁豫皖等地,有的去了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再后来,由于战争、求学、贸易等,马姓族人有些移居于台湾省,进而又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各地。

五、郡望堂号

——郡望

扶风郡: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汉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

京兆郡:今陕西省西安。汉以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为三辅。魏改建京尹郡,“尹”为太守。唐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

临安郡:现在浙江省杭州市。宋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西河郡:春秋卫西境沿黄河,称西河,即今浚县、滑县等地。战国时黄河在今安阳东,故安阳可称西河,汉有西河郡,今内蒙伊克昭盟东部及晋西等地。魏时,北部为羌胡所得,仅有晋西,治兹氏,即今山西省汾阳。唐亦曾以汾州为西河郡。

广陵郡:在今江苏扬州西北,秦置广陵县。

华阴郡:在陕西省华阴县东南。春秋时为晋国之地,汉代时置华阴县。

正平郡:即今山西省新绛。春秋属晋,战国属魏,汉为临汾县地,北魏置正平郡兼置东雍州。

——堂号

铜柱堂:汉伏波将军马援征阯,胜利后,在交阯立铜柱表功。

绛纱堂:汉校书郎中马融,才高博洽,弟子常千余人。他在教室里设绛纱帐,前授生徒,后设女乐。

此外,马姓的主要堂号有:“扶风堂”、“驷德堂”、“回升堂”、“忠孝堂”、“树德堂”、“裕本堂”、“青云堂”、“诚忍堂”、“刻鹄堂”、“孝后堂”、“睇眩堂”、“唏眩堂”、“宝善堂”、“体仁堂”、“志诚堂”、“聚未堂”、“善述堂”、“书诚堂”、“敦远堂”、“存德堂”、“文英堂”、“监兹堂”、“公明堂”、“衍庆堂”、“乐真堂”、“敦悦堂”、“静业堂”、“藏拙堂”、“绛帐堂”、“伏波堂”等。

六、马姓图腾

马姓图腾,马姓是古代以养马牧马为职业的氏族的族称,所以以马为图腾。

始祖造父,从赵姓分出马姓封于马服邑。马身长八尺为龙,称作龙马,古代的骆马族生鲧。骆马是弇(读yan)兹氏的雒(读luo)鸟支与马图腾支的合婚族。

 七、马姓名望

(伏波将军马援画像)

马援(前14——49):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初被誉为伏波将军,后历任太守,发展了相马法。着《铜马相法》。

马融(79年——166年):字季长。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时期著名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的从孙。

(马武雕像)

马武(?——61年):字子张,东汉初年将领,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县)人。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归刘秀,被封为扬虚侯。

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马超、马休、马铁之父。

马超(176年——223年1月):字孟起,司隶部扶风郡茂陵(今陕西杨凌五泉镇)人,东汉卫尉马腾之子[1]?,汉末群雄之一,蜀汉开国名将。

马谡(190——228):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南)人。初从刘备取益州,官至越嶲太守。

马皇后(39——79):马援之女,明帝的皇后。建武二十八年(52年)入太子宫,永平三年(60年)被立为皇后。

(马钧发明的指南车)

马钧(生卒年待考):扶风(治今陕西兴平东)人,魏时机械制造家,因改革绫机而闻名,曾制造翻车,指南车等,其所用机械原理比国外早七、八百年。

马周(601——648):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镇马庄)人。唐代大臣,被唐太宗赏识,任监察御史,主张少兴徭赋,反对实行世封制,成为当时有名的政治家。

马燧(726——795):字洵美,汝州郏城(今河南郏县)人,学兵书战策,沉勇多智略,唐朝名将。安禄山反唐时,往说留守范阳(今北京城西南)的叛将贾循倒戈,事败逃脱。

马殷(852年——930年):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县)人,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开国君主。

马瑞临(生卒年待考):今江西乐平人,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一生博览群书,历二十年着成《文献通考》,为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重要著作。

马祖常(1279——1338):元代色目人雍古族著名诗人。字伯庸,光州(今河南潢川)人。延佑二年,会试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仁宗时,铁木迭儿为丞相,专权用事,马祖常率同列劾奏其十罪,因而累遭贬黜。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

马皇后(1332——1382):名秀英,朱元璋妻,汉族,朱称帝时封后。

(马悦故里临朐)

(江北第一状元马愉故里临朐

马愉(1395——1447):字性和,号澹轩,明朝官吏,临朐县朱位村人。1427年(明宣德二年),中进士第一,是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状元。初授翰林修撰。1434年(宣德九年)秋,朝廷选拔史官和庶吉士37人进学文渊阁,以愉为首。

(乐平石林)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宋饶州乐平人(今江西乐平市)。一生勤政爱民,秉性正直,从地方官直至宰相高位。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南宋时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与夏圭并称“马夏”,为“南宋四家”之一。

马致远(约1250——约1321至1324间):字千里,号东篱,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杂剧和散曲作家,为“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写下了大量的散曲和杂剧,以描写王昭君的《汉宫秋》为其代表作。

(马琬字画)

马琬(?——1378年)元末明初画家。字文璧,号鲁钝生、灌园人。秦淮(今江苏南京)人,长期寓居松江。:擅画山水,兼工书法,能诗。

(郑和七次下西洋)

马三保(1371年——1433年):回族,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后赐姓郑,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中国明代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马荃花鸟画)

马荃(1669——1722):清女画家,字江香,江苏省常熟人,马逸妹,龚克和妻。工花卉,设色妍雅,恣态静逸,有浓丽冷艳之韵而无媚俗之风骚。

马建忠(1845.2.9——1900.8.14):别名乾,学名马斯才,字眉叔。江苏丹徒人,清末语言学家,曾赴国外留学,精通多国语言,着有《马氏文通》,为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视频推荐:动画片丨星系宝贝之十九

《写乎》微信号:hongyupt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