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班级里的“头”

 jym1015 2016-11-15

                                       做好班级里的“头”

罗通山镇学校  姜艳梅

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有十几个年头了,每当夜深人静时,我常常扪心自问:对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有没有表现出冷淡?对成绩暂时落后的孩子,有没有失去信心?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没有怒目圆睁?对性格孤僻的孩子,有没有另眼相看……

记得以前在育才学校时,每接手一个班,我都要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常常披星戴月、跋山涉水,挨家挨户的家访与联系,特别是后几年,对那些留守学生,更得上心,这让我与家长、学生的心贴得更近了。山村孩子的生活条件远比不上城里孩子,有的学生因家里条件不好,旷课、迟到、不来上学是常有的事。

有一年,我接手一个新班,一位叫秀秀的三年级学生,刚开学,每天下午总迟到,得到第二节才到校,批评几次也不见效果,后来干脆就不来了。是什么原因呢?我就来到她家,低矮的旧房,屋内乱糟糟,一看,她父亲是个五十出头的大老实人,母亲又是个神经病患者,冲着自己的男人叫爸爸,生活不能自理,再看看两个孩子,一副邋遢相,秀秀的弟弟四岁还不会下地走路,听说是患了先天性心脏病。看到这种情形,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原来是我错怪了秀秀同学,不是她不想上学,实在是这个特殊的家庭没这条件。于是我擦干眼泪,对她父亲说:今天,我是来动员秀秀到学校继续读书的,你看行吗?她父亲搓着双手为难地说:家里困难啊,不读了,正好给我做个帮手,家里一日三餐还得靠她煮呢。我耐心地说:你家是很困难,但不能只顾眼前,现在讲究科学种田,要有文化,没有文化,孩子长大了也没有出路,只能更穷,希望你能克服一下,让孩子去上学,以后晚点不要紧,落下的功课我找时间给她补上。他父亲犹豫不决地说:让老师这么费心,这哪成啊!我说:你就放心吧,孩子没有文化不行啊。在我再三地劝说下,孩子总算回到学校学习了。可是有一天,她又没来学校,我以为她病了,第二天又也没来。一打听,原来没钱买本子、铅笔之类的文具,家里人又不好再麻烦老师。我又一次来到她家,顺便还带了些吃的东西和衣服给她家,对她父亲说:学习用品我包了,你让她回学校上学吧。孩子这才又回到学校。同时,我在班上组织一个红领巾小组帮助她。三九寒天,发现她还穿着破旧的凉鞋和单薄的旧衣服,冻得直打抖擞,我就给她买新的鞋子和衣物。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深情地对我说:老师,您对我这么好,我不努力学习,对不起您啊!”.后来秀秀同学克服家庭困难,仍然在继续坚持上学,估计现在已经上大学了。

 不经过努力就得到的也许别人不会珍惜,经过努力得到的才是我们真正的获得。我们就是要给学生创造这么一种努力的距离,不能让学生轻易地得到,这也是经历知识发生过程的一种方法,一种较有成效的方法。我始终相信:努力就会有成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