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分析

 碧野田间牛得草 2016-11-15

根据国家要求,装配式建筑的推行已是势在必行。大家作为建筑从业人员,相信都已经对装配式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正如万科集团总规划师傅志强所说:“目前阻碍工业化建筑发展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成本高,如果做了这个装配式建筑,成本却要高出1000元/平方米的话,这就没有竞争力了。”基于这个疑问,我司成本工程师峰帅对装配式建筑做了成本分析,探讨了PC建筑相比传统建筑的成本构成有哪些区别,希望籍此使大家对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增量能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装配式建筑浅述

装配式建筑概念

预制装配式建筑:

        将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预制完成,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将构件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组装而建成的建筑,称为预制装配式建筑。


混凝土预制构件(PC):

      在工厂或工地预先加工制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混凝土部件。采用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装配化施工,具有节约劳动力、克服季节影响、便于常年施工等优点。



名词解释

装配率

      建筑单体范围内,预制构件混凝土方量占所使用的所有混凝土方量的比率称为装配率。预制构件通常布置在地上标准层,装配率又称PC率。

装配化率

      达到装配率要求的建筑单体的面积占项目总面积的比率。

预制率

      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部分混凝土总量的体积比(不含非承重内墙预制,包含非承重外墙的预制)。

                                            

    建筑单体预制率= 预制混凝土构件体积/( 现浇混凝土体积+预制混凝土构件体积)*100%

相关规范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1-2014)

      《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5)



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析


PC构件成本组成;

PC结构深化设计费

PC构件材料费

PC构件安装费

其他成本费用


      当预制率在15%时,PC构件制作安装费3500元/m3,相比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成本约263元/㎡。

PC构件材料费:
主材钢筋、混凝土、预埋件
辅材嵌条、黏贴膜、缓凝剂
模具费用模具蒸压养护、运输等
人工及管理人工、财务、管理、税费等



构件成本影响因素

预制率

构件类型及含钢量

标准构件数量(模具周转率)

构件的竖向连接方式

运输距离

预制率

20%

30%

40%~45%

增量成本(元/㎡)

300

360

400

综合单价(元/m3)

3800

3500

3200

随着预制率的提高,构件综合单价降低,成本增量增加 

根据预制率,合理选择预制构件

预制率就低不就高,满足拿地条件即可

名称

含税价(元)

除税价(元)

含钢量(kg/m3)

PC预制夹心保温板

3720

3180

130

PC预制飘窗

3620

3094

140

PC预制梁

3650

3120

240

PC预制阳台板

3400

2906

160

PC预制内墙

3300

2821

130

PC预制叠合板

2690

2299

150

PC预制楼梯

2750

2350

125

PC预制夹心保温墙相比PC预制外墙,增加成本约35元/㎡(建筑面积) 

PC预制内墙可采用陶粒轻质隔墙(苏州花漾年项目装配率达到75% 

70~80m高建筑,PC住宅含钢量增加1~2kg/㎡;70m以下高度建筑,含钢量与普通住宅基本一致。



    构件标准化设计可减少开模数量,提高模具周转率。构件厂提供的生产模具报价约1.4万/吨,一套阳台模具重约2.5吨,节约两套阳台模具可节约成本1.4*2.5*2=7万元




            连接方式灌浆套筒、浆锚搭接、锚栓连接

    灌浆套筒成本最高,单个金属套筒价格为70元/个;浆锚搭接成本次之,相比灌浆套筒节约造价40%;锚栓连接成本最低(PC宇辉专利)。



           PC供应商选择

运距控制在距项目所在地200KM以内 

传统汽车运输费用110~150元/m3 

项目开工前必须选定PC供应商(PC新工艺产能有限、供不应求)


PC与传统建筑的对比
前期设计阶段

1、设计单位选择:

与传统建筑相比增加PC构件深化设计,可选择专业设计院或构件生产商进行深化设计。


2、PC标准化设计成本控制关键):

标准化、一体化、少规格、多组合。


3、设计一体化

精装修、门窗、栏杆、智能化等专项设计前置。由于后期改造困难,与PC构件相连的预留洞口、管线、埋件须提前预埋。

成本差异

装配式建筑:PC构件按3500元/m3,建筑高度100米以内的住宅混凝土含量0.4m3/㎡,预制率40%。

传统建筑:混凝土按450元/m3。


成本差异:

3500*0.4*40%-450*0.4=380元/㎡


10万㎡PC预制面积的住宅小区,增量成本达到3800万元


案例

松江万科梦想派14号地块 9#PC增量成本分析

序号

费用名称

单位

采用PC施工单价

备注

数量

层数

单价

小计

1

PC构件费用

M3

34

15

3500

1788570


2

PC板吊装费

M3

34

15

350

178857


3

PC板间打胶费用

M

118

15

45

79650


4

PC安装预埋件




100000


5

PC灌浆材料费




80000


6

PC灌浆人工费




30000


7

塔吊费用


10

35000

350000

与传统塔吊差价

8

塔吊基础费用




10000


9

地下室顶板加固费用




20000

堆场及重车道加固

10

合计





2637077


11

折合平米增加费用

元/㎡




263


成本差异

标准层面积668㎡,混凝土含量0.34m3/㎡,PC预制率15%,则标准层PC34m3 

塔吊采用7025型(6.5万/月),传统施工采用5015型(3万/月) 

PC预制率提高,则相应成本增加


工艺对比


装配式构件由于在工厂机械化生产,表面平整度良好,相比传统施工可取消内外墙粉刷

      内外墙抹灰含量按3.6㎡/㎡,单价按25元/㎡,节约成本约3.6*25=90元/㎡。


PC构件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相比传统工艺减少现场模板施工,支模量减少约70%

模板建筑面积造价约150元/㎡,可减少成本150*70%=105元/㎡


成本小结



江苏省相关政策

1、强制要求:南京2016年05号土地出让公告中6幅地块都要求“装配式建筑面积比例100%,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30%”

2、优先纳入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申请建筑节能专项扶持资金。 

3、全额返还征收的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和散装水泥专项基金。 

4、外墙预制部分建筑面积(不超过装配式建筑各单体地上规划建筑面积之和的3%)可不计入成交地块的容积率计算。


增量成本当预制率要求不低于40%时,增量成本为380元/㎡

成本优化措施

1、通过施工管理,内外墙面达到免抹灰,节约成本90元/㎡

2、装配式住宅支模量减少70%,节约成本105元/㎡

3、保温板反打施工,节约成本35元/㎡

综上分析,通过管理措施达到降低成本,

      最终增加成本150元/㎡



根据我们的分析,装配式建筑的成本在溢价逐渐提升的现在,实施可能性还是很足的。但国家大力推行的PC建筑,真的就是建筑产业化吗?本文结尾想摘录几个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疑问,供大家思索。




疑问一:建筑质量安全有无保证?

专家介绍,采用此种结构体系,构件之间的连接以现浇节点为主,将预制PC构件的钢筋伸入现浇构件中锚固连接,保证了房屋的整体性,相比装配式大板结构,质量有明显进步。然而,即使目前PC结构连接方式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构件之间连接点的质量隐患并没有随之挥去。“项目封顶后,很难检查连接节点的质量到底如何。而且目前我国的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还难以保证连接节点的施工工艺完全做到保质保量。”


疑问二:装配化=建筑产业现代化吗?

什么是建筑产业现代化?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处长叶明的理解,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将房屋建造的全过程联结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叶明认为,“装配化”仅仅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个特征表现,或者说,仅仅是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一种生产手段、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和路径,不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和全部。

疑问三:配套“软件”是否到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目前这些配套“软件”有缺陷,还需升级完善。

首先是技术体系仍不完备。目前行业发展热点主要集中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框架结构及其他房屋类型的装配式结构发展并不均衡,无法支撑整个预制混凝土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技术标准滞后也是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推广的一大拦路虎。传统施工方法,大到钢筋上下分配的比例、楼板荷载的具体重量,小到一个房间里面几个插座几个门窗,都有具体的计算公式。而装配式建筑的梁、柱钢筋如何配比,水、电设施如何安装等,目前没有统一标准体系。虽然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提供了工程设计和验收的技术支撑。但业内人士指出,从标准体系而言,还需不断研究加以完善,尤其是有关传统的监管措施不适应新型生产方式等方面的问题。

其次是行业可持续发展基础不良。一个行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内的企业是否有持续的盈利能力有关。目前来看,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本身的造价一定时期内不会低于现浇剪力墙,在不考虑政策补贴的情况下,此种技术是很难发展的。此外,降低成本、培育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化链条是推进建筑装配化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建筑装配化尚未形成“规划-设计-制造-施工-管理”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即每个专业领域都有相当出色的企业和产品,但缺乏统一的整合平台。

第三,鼓励政策尚不够完善。全国有许多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推进住宅产业化的政策,在各项政策中,面积或容积率奖励最为直接,各地基本为按装配式建筑面积奖励开发商3%的容积率(不支付土地出让金或很少的费用)。虽然多个省市出台了类似政策,但目前3%奖励真正落地的寥寥无几。政策不完善的另一个方面,是所有奖励均给予开发商,对设计、施工等缺乏考虑。鼓励政策应能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行业,而不仅仅是开发商。国家住宅工程中心建筑设计部主任卢鹏就直言,如果把建筑装配化比作是一棵今后要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虽然现在不缺外部的呼声、需求和政策的支持这些“雨水”,但设计、建筑、安装环节等“土壤”还不足。

疑问四:是追求PC率还是社会效益?

截至2014年,全国有20多个省市出台了相关的推进住宅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政策,甚至明文规定了PC的建筑面积比例,有不低于20%的、25%的、30%的,也有要求不低于50%的。“PC率”,成为一些地方政府衡量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叶明担心地说:“PC在国内已经过热了,现在各地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都只盯着PC率。住宅产业化虽然离不开PC,但是新型建筑工业化不能等同于PC,我们不能走进过度强调PC率的误区。在专业化分工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大量做PC连找设计机构、审图机构都不好找,千万不能一哄而上。”

发展装配式建筑,我们究竟要的是PC率还是社会效益?“一些装配式住宅项目虽然在结构上采用了预制构件,但从整体上来看没有达到节能目的。甚至某些建筑采用了各种技术后虽然达到了绿色建筑的标准,但是实际在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中依然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和污染。



结尾的问答很有道理,能够耐心看完的都是好朋友ヾ(o???)? ヾ(o???)? ヾ(o???)?。

本期微信感谢成本部峰哥供稿,为我们深入浅出地分析了PC建筑的成本增量。


供稿:季肖峰

编辑:Alic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