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爻正道》2009书面文字部分19

 魯大師963 2016-11-15
评“无法六爻”与“辟谬系列”
任一夫
本人学、用六爻多年,经历了传统和新派的兴衰,面对五花八门的六爻门派,无所适从但又心有不甘,近年来喜欢上网搜集各种六爻电子书和视频,在琢磨对比中运用,目的无非是想淘到真金。
2007年起到2009年上半年,网上、书市陆续出现张德的“辟谬系列”,我于是边追踪,边学用,发现其法简洁实用准确率突出。
2009年下半年,我注意到网络传出周庆亮“无法六爻”视频、宣传和评论,通过汇总、分析和比对,发现其中有些理论方法跟张德的“辟谬系列”相似相通;也有不少迥然不同。
由于工作原因难以脱身和月薪有限,加之习惯性地等待网上、书市流出的内部资料、课堂笔记,所以本人没参加过张德《六爻正道》学习班,也没参加过周庆亮“无法六爻”培训班,对二者的认识都不够全面和深入,发表的心得乃是基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仅为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同道、好友斧正为盼!
相似相通

“无法六爻”认为:
传统方法在测财、官、父、兄、子的时候,测什么六亲找什么六亲。
“无法六爻”测子孙的,这个卦,从你双手举起铜钱摇在地下的时候,第一个爻位就是问孩子的事情,一直到六次结束,反映的都是求测人要求测孩子。那就是说,当求测人求测孩子的时候,一个卦的整体是孩子;问老人的时候,一个卦的整体也是老人;问爱人,是爱人;问朋友,整个一个卦是朋友,无需要在这个卦中再去找什么子孙、兄弟、父母,因为你测谁,这整体就是他的信息。
“辟谬系列”认为:
传统六爻最主要缺陷是——
1、凡卦必有世应重心,世应表示关乎此事的重大事物标志,是站在社会公共立场来反映客观现实,持世之爻是第一基本点;临应之爻是第二基本点;动变则表示动态的、明显的信息,卦爻如何排列均有其用意,卦会根据客观实际,将事情按照轻重缓急、动静隐显安排于爻中。无论谁、测何事,都要顺着卦爻结构组合、排列用意走,不能忽视世应、舍重就轻,否则总结出的技法不免误导后学(对世应重心视而不见,单凭所谓的“取用神”断卦,是传统六爻的又一主要弊病)——知此则又向“人卦合一”靠近了一大步……大家切勿不以为然、等闲视之!
2、没有意识到:测他人之事,不论是主动去测还是他人叫帮测;也不论其在不在六亲之列,被测的那个人均是事情的主体、是最主要的当事人,
为了集中反映他人之事的情况,卦爻已经按照客观现实去排兵布阵以达到最佳的资源配制。因此,卦应该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从他人的角度来反映实际情况,属于代测形式,相当于他人亲自摇得——不要老想着喧宾夺主,以为世爻就是摇卦人——摇卦人只不过是个跑腿的。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就可打破原来所谓的“取用神”传统,使得问题简单化——大家如果老是觉得不放心,那么先不要急着争辩,只管大胆用去……看看是否一通百通!
另,代占他人(尤其非至亲之人)之事,必须是自身眼下没别的更重要事情或者苗头,否则卦往往会“舍人报己”。

“无法六爻”认为:
新派扶抑六爻用神、忌神的确立是从卦宫、世爻的旺衰而来的。
“无法六爻”中,比如官鬼并非代表官灾和官运,因为这一切的用、忌在求测者人的心里面,他所需求的是什么,六亲的变化围绕他而在变,用、忌取在求测者人的当时环境,他心里所想的那个字、那一件事,才是在卦中需要求到的用神。
“辟谬系列”认为:
六爻预测体系为什么不论格局?
格局论源于旺衰,其最大的谬误恰恰是主观人为、自作聪明地进行抽象化的曲解,而偏偏对旺衰的本质视而不见!
一切事物均依赖时空而形成、证实其存在与幻灭,以观其变化。我们考察爻的旺衰,实际上就是考察人事物在时空中的状态。具体来说就是考察人事物“一直以来和当前以及有可能延续下去的状态”。
这就是旺衰的本质,非常具体形象地客观存在着,哪儿来什么人造格局?!
尽管新派六爻定格局的方法五花八门,但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分喜忌——而六爻模拟客观现实,喜忌即依六亲性质结合测项之客观喜好厌恶而定。这本是想象得到、感受得到,甚至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形或事物,不应指鹿为马、睁着眼睛说瞎话——因此,格局是人为因素、节外生枝,非六爻本身所固有——别看道理简单,我们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谁叫传统六爻老是令我们失望呢?谁叫格局原理听起来那么理所当然、连八字都在用着,从众心理导致从用于六爻一开始,我们都觉得不容置疑、甚至压根就没想过置疑,如今已是根深蒂固呢?所有新派六爻诞生的共同背景均是在格局上作文章;将形形色色的外来学说、理论、元素强加到六爻身上;无视六亲性质与客观现实,将喜忌玩弄于股掌。由此产生了种种综合症。而恰恰是那些为了圆释综合症而无中生有的技法,竟被学者当成“高级班内容”、“秘笈绝招”、“传家宝”来兜售。易友这些年其实都是在一遍遍争先恐后大口大口地吸吮着这颗巨大肿瘤里面的脓汁……
其实随便用什么方法定格局都会有一定的准确率,这和六爻定吉凶二者必有其一有关系。
用新派六爻交相分析书中卦例、尤其进行实践时必是大起大落,这跟以格局分喜忌,非喜即忌,与结果非吉即凶之间产生矛盾有着必然联系。
由于新派六爻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大多是人为移植的元素,尤其新派六爻赖以创立的核心基石——格局,更非六爻本身所固有,整个体系已然犯下了原则性的错误,因此必须坚决予以淘汰!
在还没有深入到六爻本质之前,人们看到的都只是表层问题。所有新派六爻对传统方法缺陷的指证,并非从六爻本身发端,而是从新派八字引申过来,太人为、太主观。虽然有些地方指证得对,同时却有不少地方冤枉了传统六爻、矫枉过正。大部分问题只要在原先基础上动一动、思维方式转一转,变安排卦意为服从卦意,就能实现人卦合一、扭转乾坤,使得全盘皆活……这种状态下出来的方法才真正属于六爻自己客观的那一派——本色派!于是发现所谓的格局根本不存在,这论那论也多属节外生枝;于是发觉原来越接近六爻本色的东西,就应该越朴素简易。

“无法六爻”认为:
“易”的核心思想是变化,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用一套固定的模式去预测万事万物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出错是必然的。
“无法六爻”没有固定呆板的模式,注重对卦的结构的分析,通过对自然社会及其大量事物发展变化的感悟,将万事万物融入六十四卦之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易学思想。
“无法六爻”可以预测求测者目前的心理状况,事情发生的过程等众多内容,说明六爻卦的预测过程,就是对社会生活的解读。
“无法六爻”的特点是六个爻没写完即可断事,不用世应也可以准确细致的断出对方的心态;断一件事情可以详细的预测出起因、心理变化、过程、结果。一个爻也具备财官父兄子全面性。六个爻写出来后,根据一个爻几秒钟断可断成、败、吉、凶。日建是关键,结构是根本,方法清晰,简单明了。
“辟谬系列”认为:
人有思想,思想指导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可能有什么样的行为。六爻就是通过人的思想及其相应的行为来反映主观心态和客观事态的一种机制,是与所求之事有关的各种心态及其相应的行为进行较量,导致了事态的走势。
通过卦爻本身的含义、之间作用关系、作用过程、作用结果,推演出事情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局,洞悉各种心性、态度、条件、状态、行为、方式、方法、性质、功能、关系、程度等细节(其中“消长法”最为简洁明快,乃六爻本身所固有,并非人为添加因素,可将卦爻所扫描的各种情形刻画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断出的内容、顺序和变化,吻合事实,高于反馈)。
通过完整、清晰的推演,求测人就可以从中知道想要的得到满足没有,得到就吉;得不到就凶。
每个卦都有自己的切入角度、反映方式。卦师不能自作主张、另选其它角度,以主观意愿为中心先去设定解卦思路;不能游离、曲解、甚至悖逆卦意任意捏造拼盘,抢卦的镜头自编自导、夺卦的话筒自说自话;不能反被门外汉的提问、要求牵着鼻子跑——要领会卦爻结构组合、排列用意,看看在该测项中卦要说什么、怎么说,然后无条件地绝对服从、紧扣卦的原意,用语言文字将之忠实地转述、还原成客观现实。
解卦的“解”首先是理解,理解卦爻结构组合、排列用意。“人卦合一”就是让思路跟着卦走,而不能让卦跟着思路走。
以卦爻结构组合、排列用意为体、以跟所测之事有联系的事、物为用,打破原来的取用神传统,于是,你的思维开始逐渐和六爻之魂重合……
断卦要以不变应万变——不变是指服从卦爻结构组合、排列用意这一原则不变;变是指断卦思路紧随卦爻结构组合、排列用意而变。如此才能实现“人卦合一”。
迥然不同

从研究态度方针来看,“无法六爻”宣传中大量出现“发明”、“创研”等字眼。
而“辟谬系列”认为:
六爻模拟客观现实,其预测模型已经架设,内在机制便随之确定下来——客观上,正道就只有一条!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只能作探索发现,而不是发明创造。学者们穷尽各种角度作出的种种解释,以及由此兵分多路形成的各门各派,初衷都是为了接近该正道。这种热闹纷呈的表象,很容易给人造成“条条大道通罗马”的错觉。

“无法六爻”认为:
无法易学思想技法上的改进和突破,是一种易学思想上的升华!之所以说他是一种易学思想,是因为它不仅可以运用到六爻上,而且可以运用到奇门、风水、武术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辟谬系列”认为:
尽管周易每门预测术的基础知识都一样,但都有着自己本身的框架模型,内里有着自己固有的、独立支撑的运算机制。
多数学者同时研究2—3门,还没来得及对某一门的内在机制进行深入的挖掘,便急于强行注射到其它体系中,导致排异反应。
一个理论,必须是经过众人长期大量的实践检验,正确了、完备了,才可以考虑是否旁通——若本身还在论证、完善之中,就急于推广、未免显得浮躁。

“无法六爻”课堂上,当讲到某个理论时,有时会出现临时找一事,当场摇一卦来验证这个理论的情形。有些学员甚至先是一脸的好奇、期待,接着边摇边报且笑嘻嘻地张望、搭讪。
“辟谬系列”认为:
一般来说,只有事情出现苗头时,人们才有所察觉,才产生了预测的念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动不占”。“动”即“苗头、心动、动机”。由于受到触动,一心关注进而产生了信息共振,所以不宜抱着“好奇、好玩、没事找事、试一试”“无所谓、随便、随意、游戏”“心不诚、不信任、考一考、试探、戏弄、挑恤”“心无定向、什么都想测、多多益善”等心态为之。动机不纯、杂念占据上风则卦意答非所问——并非卦存心跟你开玩笑,而是当时的情形和你的潜意识就是如此。“测此应彼”现象乃是主观关注与客观情形在起作用,尤其客观情形起着决定性作用。
所以,古人要求诚心求测,就是为了强调动机要纯。

“无法六爻”认为:
既然动为旺,化出的一个爻位它能泄掉这个动爻吗?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既然动,它就有这件事,它就存在一个旺相,化出的这个东西,如果说寅卯木化出申酉金,申酉金也没有力量回头克寅卯木,因为申酉金它是由寅卯木本卦发动而化出的一个变爻,反映的是本卦中的一个五行和六亲对应着你所求测的事情的一个信息的反映,它对你所求的事情是直接发生着作用,与动爻没有作用力。本卦中的一个五行和六亲,既然它发动了,它就处在一个旺相之中,化出的什么,都不会对这个动爻再减力。
(一夫疑惑:因动化回头生、克、合、冲而使动爻增、减力的例子比比皆是且显而易见。)
“辟谬系列”认为:
动变表示事情积极地发生、行动、行进、发展、变化、改变,变爻是本位动爻的衍生因素,动爻先于变爻,却几乎是同时伴随的关系,且要注意并非绝对的“动为始,变为终”——孰能坚持到最后,得看动变双方生克关系、生旺帝旺力量对比以及接下去的进行时对孰有利。
卦爻之间的生克是双向的,只不过相对而言,动爻生克变爻的力量比变爻回头生克动爻要弱而已。
合冲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合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冲有着强大的穿透力。动必有因,爻动而变,若非直接化回头合冲,便要看变爻与主卦之爻有无合冲的关系。若无,变爻才会直接作用于本位动爻。

“无法六爻”认为:
一物一太极,一太极里面就有阴阳,一个物质由阴阳而构成,没有阴阳就构不成一物一事了。
任何一个物质都包含了所有物质的性质,这就符合了古人所说的万物归阴阳,阴阳又生万物。所以在“无法六爻”预测当中,就产生了这么一个概念:任何一个卦宫都包含了其它卦宫的所有性质;任何一个六亲都包含了所有六亲的性质;任何一个六兽都代表了另外六兽的所有性质,理由是它们都出现过吉凶。
比如说:传统理论六亲中的“妻财”和“父母”是一个太极中的阴阳两面,财可克父,财旺父弱。而“无法六爻”认为:财旺则父也旺,这样才能阴阳平衡,比如说:在现实生活中,财旺的人名气也大,名气大了身价也随之提高,其它的六亲关系也如同此理。
(一夫疑惑:这样一来,六爻预测用一宫、一亲、一兽即可,又何必区分八宫、六亲、六兽呢?这样不是更没章法、更加茫然了吗?解说的余地不是更大、更多了吗?没有一个标准,我们如何学习、驾驭呢?)
“辟谬系列”认为:
规律之所以成其规律,是因为具有必然性、可复制性、可操作性,进而指导实践——绝不是“万一”的或然性,靠灵感来取舍。很多六爻著作中的取象方法绝大部分属于自以为是的任意发挥,并非卦爻所要表达的意思。其取象方式存在很大的或然性,因而事后自圆其说的余地显得海阔天空……
“象”即模拟,系辞曰:“易者,象也。”比类取象是易学最基本的原理,用现代语言表述,其实就是对应模拟,用卦爻中的符号来对应模拟现实中的因素,用卦爻符号在当前系统中(年月日时、卦宫、爻位)所处的状态和相互关系来对应解释该因素在现实中的状态和相互关系,对已知信息进行准确把握与分析,由已知推测未知。
《系辞》云:“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在还没有针对具体的测项之前,六爻模型中的每一个六亲都是类万物之象的,都是一对多的关系。在具体的测项中,由于这时的现实是客观具象的,六爻模拟这时的客观现实,事实便促使每一个六亲由发散转为聚焦,相应地都具有了硬性确定的象,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在具体分析时,为了解读每一个六亲的真实所指之象,最关键就是要以卦爻排列用意为中心,结合所测之事来提取信息,即以卦意为体,以测项为用,颠倒不得。鉴于事实上的“一对一”与解卦难度之间存在差距,我们在遇到对某一个六亲象义的解读难以取舍时,只能用“或”字来分开,而不能用“和”字来捆绑。
许多人不了解六爻的这种原理,只看到“一对多”的理想状况,没有意识到“一对一”的实际情况;只根据传说、想象和希望的标准来要求六爻,没有体谅六爻功能的局限性;只知按照主观意愿人为地任意捏造拼盘,没有尊重六爻的表达;只知一味地迎合市场“民意”的需要,没有加以正确的引导;只知随波逐流与同行攀比“神断”,没有勇气去捅破这层纸。
其实随便什么样的六亲理论都会有一定的准确率,当你主观上希望它正确的时候,接下去的研究只要有正中下怀的情况,在骨子里你便会认定它就是正确的。渐渐地,你的研究便会不知不觉转为一厢情愿地证明它是正确的,鬼使神差地钻进它的套子里,难以做到跳出来全面审视——这就是为什么“否定自我”这么难的原因!
否定自己,是走向成熟的必要条件,也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否定自己是深刻的思想活动,是出于对真理和对自我的认知,而不是妄自菲薄和自轻自贱。否定自己是思考的结果,而不是“触景生情”。只要你时时地反省和面对自己,你就会时时地否定自己。认识自己并不容易,否定自己同样困难,人最容易自以为是和固执已见。在真理面前,没有谁有资格自负。有句话说的好,我们最需要改变的可能就是我们最坚持的东西。
日地相对运动产生两个明显的阴阳盛衰周期:第一为岁周期,反映了地球公转引起的地面接受日光照射的强弱变化,在天象上表现为太阳在恒星背景中右行;第二为日周期,反映了地球自转引起的地面接受日光照射的强弱,在天象上表现为太阳日行二十八宿——而二十八宿用六神(又称六兽)表示,所以六神只能根据日而不能根据年、月、时来排。
六爻术原象包含:起卦四值、卦爻排列、六神。这三项内容都具有“不易”性。孰轻孰重不是任意指定,而是由天文背景决定的:起卦四值是日月运行对地的影响;卦爻排列是地上人事物对卦主的影响;六神是除日月地之外二十八宿对卦主的影响。而在天文历法中,二十八宿的作用只是作为参照物,用来度量日月的行程,是为计算日月相对于地而言其位移情况服务的。这就注定了六神于吉凶判断丝毫无用,在断卦中只能起增加感情色彩的作用,而不能宣宾夺主。

“无法六爻”认为:
以前用六爻测事,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准确率,原因何在?其中固然有理论方法的问题,但也有断卦前提——装卦的问题,如果卦都装不对的话,又何谈正确的断卦呢?流传几千年的装卦程序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震卦反装”的问题。何谓“震卦反装”?就是震卦的装卦顺序应由原来的子寅辰午申戌变为午申戌子寅辰。六十四卦中带震卦的就有十五个,也就是说几千年来竟有近四分之一的卦是装错的,卦都装错了,又焉能断对呢?
“辟谬系列”认为:
前些年,易界流行着一种“纳支新说”,曾经风靡一时,其大意是——
自从京房创造纳甲法以来,纳甲筮法就成了周易预测的大宗之法,并沿袭至今。无论是古代大贤,还是当今圣手,都在使用。然而,大家不知是否注意到这个问题:即“乾”与“震”的纳支是一样的!不知千百年来,是否有人怀疑过?我认为这可能是一个错误,不过这可能是别人传抄错误,因为谁也没有见过京房的手迹。而我认为正确的应该是这样:
震宫:震为雷(六冲)
▅▅ ▅▅ 辰土 世   
▅▅ ▅▅ 寅木     
▅▅▅▅▅ 子水     
▅▅ ▅▅ 戌土 应   
▅▅ ▅▅ 申金     
▅▅▅▅▅ 午火 
依据是:八卦中,阳卦为:乾、坎、艮、震,其纳支为阳,初爻纳支分别为子、寅、辰、?;阴卦为:巽、离、坤、兑,纳支为阴,初爻纳支分别为:丑、卯、未、巳,前四对地支中独缺“午”字,而此“午”正是震卦的起始纳支。
另外,按照太极图的方向,“坤”卦和“兑”卦的纳支也可能是错的,它们颠倒了,可能应该为:
坤宫:坤为地(六冲)
▅▅ ▅▅ 未土 世   
▅▅ ▅▅ 酉金     
▅▅ ▅▅ 亥水     
▅▅ ▅▅ 丑土 应   
▅▅ ▅▅ 卯木     
▅▅ ▅▅ 巳火  
兑宫:兑为泽(六冲)  
▅▅ ▅▅ 酉金 世   
▅▅▅▅▅ 亥水     
▅▅▅▅▅ 丑土     
▅▅ ▅▅ 卯木 应   
▅▅▅▅▅ 巳火     
▅▅▅▅▅ 未土 
如果这样,那么,按照太极图的方向,阳卦顺序为:乾、坎、艮、震,其纳支为阳,初爻纳支依次分别为子、寅、辰、午;阴卦顺序为:巽、离、坤、兑,纳支为阴,初爻纳支分别为:丑、卯、未、巳,分别为十二地支的前四阳支和前四阴支,这就符合排列规律,才顺理成章。
以上观点,希望大家热烈批判。
(也许根本就没有正确的,即纳甲的排列都是错的,京房为什么这样排?根据是什么?)
以上就是该“纳支新说”的大意。
那段时期,正值六爻界兵分多路,力图从各个渠道发掘、改善传统方法。看到该“纳支新说”,开始时张德也觉得很震撼,然后专门花时间深入其间,查找相关资料……终于在田合禄著《周易真原——中国最古老的天学科学体系》和卢央著《京氏易传解读》中找到了答案——
京房以天文历法为理论依据建构了涵括日月星辰、四象五行、天地阴阳、纳甲、纳支、建候、积算、气候分数在内的庞大有序的宇宙模式图,以其推天道讲人事,合天人于一体。
现今的六爻术是由火珠林发展而来的。火珠林是一种易卦占法,其特点是以钱代蓍,占法取京氏纳支法。京房纳支说遵循的原则是《说卦传》乾坤父母生六子法。卢央在《京氏易传解读》一书中认为,每一对夫妻阴阳卦六爻的排列是根据历法及生律纳入的。其实这种隔八生律法及音律应支法乃是源于日月地运动规律、是有天文背景的。京房纳甲说,其理论依据是月体纳甲图。而月体纳甲图亦源于日月地运动规律,同样有其天文背景。
详细答案尽在田合禄著《周易真原》和卢央著《京氏易传解读》中,此处不再赘述。
再者,六爻扫描、模拟客观现实,正因乾震二卦纳支相同,所以才有了“伏吟”,才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想动不能动、动如不动、犹豫不决、徘徊不前、原地踏步、原地打转、兜圈子、痛苦忧虑呻吟、欲言又止、结结巴巴、罗罗嗦嗦、婆婆妈妈”等现象。
“五岳归来不看山”。谈到“太极图的方向”,只要看过田合禄著《周易真原》中“原始实测太极图”一文,就会觉得提出“纳支新说”这位学者的认识还很肤浅。
各种凿空之论、谬悠之说可以息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