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

 昵称16436572 2016-11-15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 1799-1850),伟大的作家,雨果在他的墓前致悼词时说:“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

     一、生平
    1799年出生于法国古城图都尔。他的父亲当时是个军需官。父亲原是农民,靠自学成才,离开农村,做过公证人的见习生。到巴黎后,不断钻营,谎称于43岁当上了路易十六的枢密官书记。大革命期间如鱼得水,担任过各种职务,写过几本小册子。他仰慕虚荣于1802年在自己的姓氏上加上“德”字,以示贵族身份。50岁时与18岁的布商女儿结婚。妻子漂亮专横,酷爱神秘主义、磁性感应、和浪漫主义书籍。
    巴尔扎克的童年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他出生后不久,就被送到乡村一个警察家寄养,一直到四岁,然后进了一所寄宿学校。8-12岁,他在教会学校读书,过着及其严格的幽禁生活,母亲难得来看他,而他也极少回家。他对课程不感兴趣,而喜欢阅读科学和哲学著作,曾写出《论灵魂不朽》、《论人》等札记。15岁那年,父亲被任命为第一师的军需处长,全家来到巴黎,两年后,巴尔扎克进了法律系,作为实践,他在诉讼代理人的事务所当了一年半的见习生,又在公证人的事务所工作过,可他没心思去听法律系的课,却去听文学课和哲学课,老师都是进步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和生物学家,这段经历使他接受了唯物主义的观点,喜欢从哲学上去探讨问题。而在事务所,他也开阔了眼界,看到形形色色的家庭内幕和尔虞我诈的社会现象,为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
    1819年他向家庭宣布了自己要从事文学创作的决心,终于获得两年时间来证实自己有无这方面的才能。他母亲为了逼迫他放弃写作,在巴黎最穷的地方给他租了最破的住所。他住在一个阁楼里,清茶淡饭,埋头写作,或者跑图书馆看书找资料。他雄心勃勃,要成为文坛的“国王”。他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未结束,它需要新的人物,而他自己就要成为其中的一个。他先想写一部小说,又想写长诗,还想写悲剧、喜剧、喜歌剧,最后决定写一部五幕诗体悲剧《克伦威尔》,一年半以后,他这部诗剧没有获得家庭的通过,因为情节和诗句都很平庸。巴尔扎克并没泄气,他说:“这只证明写悲剧不是我的事”。但是,他需要钱维持生活,于是搁下小说创作,和一个年轻人合写“黑小说”,1822年两人用“罗纳爵士”的笔名出版了两部小说,后来又用笔名出版了另外六部作品。这几部小说情节离奇,但对农村和帝政时代的社会和人物有所描绘,对宗教也有所抨击。不过这些早年急就的作品,对他以后的创作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毫无顾忌的描写、缺乏逼真的形象、粗俗的伤感气息。
    由于这些小说都没有获得成功,不能改善他的经济状况,于是他想到做生意。凡是和巴尔扎克关联的东西,都会变得规模庞大。他出版古典作品,借钱出了一本普及本的《莫里哀全集》,接着又出了一本《拉封丹寓言诗集》,销路不好,亏损九千法朗,他不死心,为了挽救出版,他又借钱开办印刷厂,越陷越深,为了挽救印刷厂,他又铸造铅字,但不到两年就无法维持。这期间,母亲的朋友贝尔尼夫人给了他“母爱”,当时贝尔尼夫人已经45岁,有家庭,两人的爱情维持了10年。在他经商过程的最后,贝尔尼夫人借给他四万五千法郎,他母亲也借给他四万法郎,他做生意三年中欠下的债务,成了他今后的“西绪福斯岩石”,一生始终没有还清。
    然而,在“资产负债表”以外,他又获得了一笔无边的资产--现实生活、金钱的魔力和罪恶、幻灭的感觉。只有当他在现实中惨败之后,他的艺术才能才会非常成熟。
    从1819年到1829年,这是巴尔扎克在文学上进行摸索的阶段。试笔中的十部小说,三部是历史题材,七部是现实生活,都批判了封建主义,同情人民和革命,艺术手法上受浪漫主义影响。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比较倾向于资产阶级自由派,这一点在他的一生中始终起着作用。此外练笔也有收获。
    债多不愁,他偷偷租了一处房子,买了不少奢侈的小摆设,作为和贝尔尼夫人的幽会地点。然后,在另一处房子中,开始写作,他把一座拿破仑的小石膏像立在书房的壁炉上,在一张小纸片上写到:“他以宝剑没有完成的伟业,我将用笔来完成。”以他的天才,他的确可能成为另一个拿破仑,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画商,或者是商业上的投机大王,但命运的播弄,他在写作中转变方向,把写作作为使自己成名的真正的事业。他仔细研究资料两三个月,又去实地采访考察了两个月,终于在1829年出版了《舒昂党人》,以现实主义的细致笔触获得了成功。标志着他的创作的新开端。用真名发表,算作《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
    随后,巴尔扎克转向中短篇小说创作,为多种报刊杂志写了许多随笔、杂感,小说也以描写社会风俗为题材,仅在1830年就发表了12个中短篇。《家族复仇》、《苏镇舞会》、《长寿药水》等较出名。同年出版了《私人生活场景》一卷,收入6篇小说。1831-1832年,巴尔扎克又接连写了17个中短篇。《夏培上校》、《图尔的本堂神甫》等。1831年还发表了一部具有浓厚浪漫主义风格的长篇《驴皮记》,在发表这部小说时,他在自己的姓氏中加上了“德”的贵族称号。在这几年中,他平均每天发表16页的书,作品遍布几十种杂志,小小地成了名。
    在某个领域里的一位专家,当他冒险地进入另一个对他来讲并不相宜的范围时,他有可能是一个蠢货。为了虚荣,巴尔扎克进入社交界,可惜他奇丑,风度不雅,没有一个巴黎的贵族子弟能说他自己的衣服比巴尔扎克更贵重阔绰,可他穿着蓝色礼服镂花金扣子,却仍象个典型的农民。为了哗众取宠,他花700法朗买了一根镶着蓝宝石,像杠子一样粗的手杖,散布谣言,说他在手杖的柄头上镶了一幅贵妇的裸体小照,以致当他走进剧场时,所有的人都象被催眠了一样望着他的手杖。他的大言不惭、惊人饭量、梦想家气质、对女性的追逐,使他成为全巴黎的一个笑柄。
    而在实际生活中,他每天子夜醒来工作,穿上他白色的长袍,身边备好精选的白纸、羽毛笔、墨水,一旦开始写作,不犹豫也不中止,5-6个小时后,起来喝特别浓的苦咖啡(一生喝了5万杯,严重影响了健康),继续写作。8点仆人给他送来俭朴的早饭,然后一个热水澡。从9点开始,他要校稿,实际上是改动,非常认真、巨大的改动。午饭后,继续作备忘录、写一两篇小东西,写信等。5点接见一个朋友,或是独自冥想,晚8点上床睡觉。一天只睡4个小时,这就是他一口气工作若干星期或若干月的方式。
    1833年的最大收获是《欧也妮 葛朗台》的出版。
    1834年12月到1835年2月,他在《巴黎杂志》上发表了《高老头》,这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从1829到1835年左右,是巴尔扎克创作《人间喜剧》的第一阶段:从踏上正确的创作道路,到创作出思想上艺术上都臻于成熟的作品。有这样几个特点:
    A年富力强,创作力旺盛,“我生活在充满思想、观念、计划、工作、观点的气氛中,它们相互交叉、沸腾、在我头脑中闪闪发光,竟至于使我发狂。”在短短的六年中,他创作了40多篇作品,约占《人间喜剧》的半数,有不少杰作。
    B基本上从中短篇入手,摆脱早年滥写的习惯,写得紧凑,走向成功。
    C热衷于对哲理问题的探讨。表现了作者的唯物主义观点,他喜欢在小说中发表哲学见解,这是作为社会思想家的巴尔扎克的重要特点。
    D《人间喜剧》的酝酿。他一直关注探索怎样描写所生活的时代。继1830年出版了《私人生活场景》,1831年又出版了《哲理小说和故事集》,1832年出版了《巴黎生活场景》,1833年出版了《外省生活场景》,1834年出版了《风俗研究》,然后是《哲理研究》。他早就声明要出《政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场景”的名称并不是巴尔扎克的首创,但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分门别类去描写现实,却是巴尔扎克的独创。经过连续几年的结集出版,他自然想到要把自己的作品组成一个庞大的有机的整体。据他妹妹说,他是在1833年写作《乡村医生》时第一次有了这个想法,要把他笔下的人物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巴尔扎克因为有了这个想法而满面光彩,他说:“向我致敬吧,因为我正轻而易举地成为一个天才”。发明了“人物再现法”,在《高老头》中做了尝试。总之,这是《人间喜剧》的萌芽阶段。
     巴尔扎克虽然接二连三地发表作品,收入不少,但他并未还清债务,因为他过着相当奢侈的生活,时常请客吃饭,购买艺术品。他还有不少爱情事件,许多女性写信给他,有三个私生子。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写信给他的俄罗斯的30岁的韩斯卡男爵夫人。为了追随有钱的夫人,他倾囊而出。不久又想办报纸挽救困境,再次失败,不断受到法警的纠缠,不得不经常东躲西藏。但在负债14万之巨时,他还是偷偷布置了一个豪华的密室,与新情人一位伯爵夫人约会。夫人女扮男装,二人进行了一次轰动的意大利之游,三个月后回到巴黎,住处已经被查封,只好住到伯爵夫人家中写作。不幸又被法院的执达吏发觉,多亏伯爵夫人为他偿还了部分债务。

1837年,他在巴黎郊外买下了一块地,改建了一座房子,命名为“雅尔第”,但是正像过去的所有事情一样,小房子变成了地产投资,变成了豪宅,再一次陷入窘境,他投入了十万法朗,常常为债务人所追逐。1838年他曾到科西嘉和撒丁岛,看看有没有可能开发废弃的银矿,想发一笔财还债。结果当然是空手而归。最后,他想通过上演戏剧来摆脱困境,因为当时写戏剧的收入远远大于写小说的收入。1839年他写了《夫妇学堂》未获成功,又写了《伏脱冷》,因为演员的扮相模仿国王路易-菲利浦,第二天就遭禁演。后来又写了两部剧,但均不成功。他再度转向办杂志《巴黎评论》,三个月就告失败。“落了空”的想法控制住他,正当走投无路时,1841年他接到韩斯卡夫人的信,韩斯卡男爵死了。巴尔扎克又看到了希望。
      在这一团乱麻的生活中间,他仍在辛勤写作,为了挣钱。
      1837年发表中篇《老姑娘》,1839年《古物陈列室》。
      1837-1838《赛查 皮罗托盛衰记》。1838年《纽沁根银行》。《公务员》。
      1840年中篇《比哀兰特》。1841年《于絮尔 弥罗埃》。
      1841-1842《搅水女人》。1841《一件无头公案》。《乡村本堂神甫》。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作品是《幻灭》,1837-1843年。
       从1836年左右到《幻灭》的完成,巴尔扎克写了约30部作品,这个阶段是《人间喜剧》的构想基本确立的时期。
      1842年,他打算出全集赚钱,与出版商签订了合同,于是为《人间喜剧》写出《前言》,既阐述了他的文学主张,也是对他创作的一个总结。他提出小说家的任务是要描写被历史家所忘记的风俗史,象一个书记一样,提出“恶行和德行的清单”,收集“情欲的主要事实”,选择“社会的主要事件”,刻画性格,塑造典型。
A对社会生活描写得更广泛、深入。
B哲理性作品和长篇议论大为减少。更注重情节的安排和形象的塑造。
C大量运用人物再现手法,把自己的小说互相联结起来。
      由于长年累月过度工作,他的身体非常疲劳虚弱,他过于肥胖,心脏有病,他喝了“成吨计算的咖啡”,如今咖啡已经起不了刺激作用。他需要休息,而每次休息都不够。从1843年起,他的病状已经明显化,可是为了还债,他身体稍好一点便又奋笔疾书。“只来得及满足催逼最紧的人,眼看每天要工作18个小时”。就在这种情况下,他的收获依然可观。
      1846-1847年,他发表了《贝姨》和《邦斯舅舅》、《烟花女荣辱记》。
      早在1847年,他已经感到身心交瘁,但他还有一件心事未曾了结,那就是要同相识于1832年的俄国的韩斯卡夫人结婚。他在巴黎乱花钱,买了许多不值钱的古董,布置住处。一度想成为收藏家。1850年,他赶到乌克兰,不料犯了支气管炎,视力混浊、心脏肥大,不得不延迟了一个时期,于 3月14日 举行婚礼。 5月,夫妇返回法国,一路上,巴尔扎克又犯了病。回到巴黎,他的腿出现肿胀,病情迅速恶化,7月又得了腹膜炎,8月,腿上的伤口转成坏疽,于 8月18日 晚上 11时去世。
      1850年8月22日 ,他的遗体在倾盆大雨中送往拉齐士墓地, 小说中的拉斯蒂涅就是在这向巴黎挑战的。送葬的人有雨果、大仲马和圣伯夫。
       罗丹为之雕塑,不是十分写实,轮廓模糊,线条粗犷,目光锐利,非常传神。

      二、深层心理积淀
      1、对金钱的既爱又恨。因为他自己深有体验。幼年时母亲的格言:财产就是一切。青年时苦行僧式的生活,“你的注定要享有伟人荣誉的哥哥,饮食起居也正像个伟人,那就是说,他快要饿死了。”为解经济上的燃眉之急他试过种种办法,反倒债台高筑,一生为之所累。他的一生渴望金钱、荣誉和地位,那种如饥似渴的程度,不是常人可以相比的,因而,也极少有人像他那样对金钱的魔力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和体验。这成了作家特有的心理积淀,制约着他的创作活动。《人间喜剧》注定成为金钱史诗。
      2、对贵夫人的追逐。贵夫人是地位的符号,爱幕虚荣的作 家有贵 夫人情结。可惜他相貌丑陋:“他那鬃鬣似的头发上厚厚的油泥,朽缺的牙齿,说话一快就唾星四射,与他那总不刮的脸和总系不牢的鞋带,也都让人感到恶心。”--不受青睐。在他成年尤其是成名后,他开始疯狂地追逐贵夫人,虽然很少成功。一方面是为了情欲的满足,一方面是为了借助贵夫人还清债务。事实上,他死后正是 夫人为他还了债的。早年他在给妹妹的信中也曾说:“留神物色一下,是否能给我找到一个有财产的孀妇。并且替我吹嘘一番--一个超群的青年, 22岁,仪表不错,一双精神充沛的眼睛,充满了炽热的光辉。”--在小说中,他大量描写野心家征服贵夫人,把她们当做驿马,这是作家的一种心理补偿。

      三、思想
      世界观充满矛盾:身为中小资产阶级作家,但又有浓厚的贵族意识和封建道德观念,并力图挤进贵族的行列。这种世界观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是时代的反映。他接受过各种社会思潮,曾是启蒙思想的信徒,又倾慕拿破仑的业绩;接受过空想社会主义,也接受过封建的教义;基本上是个唯物主义者,但没能完全摈弃神秘主义。
      他声称“宗教和君主政体”是他创作的两大主题,事实上他对于宗教并不虔诚,但因代表道德良心,所以以此为标榜。政治上,他是保皇党,他头脑中延续的是18世纪的启蒙主义思想而不是19世纪的共和思想。希望开明贵族当政,始终处于摇摆不定中。他看不起劳动人民,不关注下层人民的命运,而非常关注上流社会金钱交易下的各种博杀。但从创作上来看,尽管同情贵族,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还是使他写出了贵族的不断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
思想独到之处:
1、人的异化。在他的小时世界里,真正的“英雄”是把灵魂交给了金钱的人,被金钱煽起的情欲是小说的真正主人公。他的小说为人们揭示的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被物化的历史悲剧。
2、对“恶”的崇拜与恐惧。在他的小说中,社会是个人私欲的竞技场,人类的恶欲展现出巨大的驱动力。丹纳说:“在自然主义者巴尔扎克眼里,情欲和利己主义是世界的动力。”私欲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他认为人性趋恶,他肯定恶,那只是因为恶是被社会发展认可了的一种客观的、现实的和无法抗拒的存在,在情感的深处他则鄙视和痛恨这种存在,又无可奈何地承认它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之认同。

      四、艺术特色--物本主义
      1、巴尔扎克的审美心理机制:
      在先天的生理和心理气质上,他倾向于关注事物的外部形态。他对事物的外部形态有“巨大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他是个“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建立起一个他自己创造并在其中安置众多人物的世界”的人。“他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活跃而敏捷的的记忆,把无数的事实和细节凝结在他的脑子里”,“他的记忆力并不是单一型的,而是多种形式的--对地方、姓名、名词、事物以及相貌的记忆力,他不但能记住他要记住的一切,而且一度在他眼前出现过的现实中的事物,它当时处于怎样的情境,带上怎样的明暗和色彩,都能历历在目。”--这种天赋的心理品质在后天因素的催化下,不断得到强化。
      作家成年后深受实证哲学、动物学、解剖学等自然科学的影响,甚至还受神秘主义骨相学的影响,这使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感知方式带上了“瞳孔向外”的特征。喜欢分类,喜欢辨别差异。
      热衷于宣扬精确、全面、细致、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观点。他的审美心理机制是外向的,真实细致地描绘社会结构形态,广泛地展示生活的风俗史,是他潜在的心理欲求,他的小说就是这种心理欲求的客观化,明显具有外倾特征。
      2、重视环境:
      物质性与有序性。他把人和动物比较,说“动物是这样一种元素,它的外形,或者说得更恰当些,它的形式的种种差异,取决于它必须在那里长大的环境,动物的类别就是这些差异的结果。”在他看来,社会和自然相似,决定人的精神世界差异的是环境,而这环境是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双重结构。其中,物质的因素又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他的小说中的环境不仅具有明显的物态性,而且,还具有物理因素作用下的井然有序性。所以,巴尔扎克是以真实地再现社会外部形态的广阔性与丰富性见长的现实主义作家。理性色彩。
      3、人物:湮没在物质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汪洋大海中。
      基本上是环境决定主体性格。主人公与环境发生摩擦,被环境所战胜,为环境所重塑,他们与环境的搏斗过程,实际上成了向环境学习的过程。造成人物性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变换,如拉斯蒂涅。这是物欲横流、人被物化的现实世界的艺术写照。
      4、细节:物本意识指导下的精确性与细致性。
      繁琐、冗长,精确、细致。有历史学、经济学、统计学、考古学等多方面价值。

     五、《人间喜剧》( The Human Comedy
       1、结构:
       二十年心血之作。1845年列出的《人间喜剧总目》有137部小说的名字,实际完成的是91部。
       名字模仿但丁的《神曲》(神的喜剧)。
       用两种办法把作品连成一个整体,一是分类整理:将作品分成三大类:风俗研究(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乡村生活场景。);哲学研究;分析研究。二是人物再现法,即同一个人物出现在几部作品中,每一部作品只反映这人物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许多有关作品联系起来才完成这个人物性格的发展,构成完整的形象。总共写了2400多个人物,其中大约有400多个人物是一再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出现了20-30次。
      2、价值:
      1816-1848年法国社会的编年史式的历史画卷。19世纪上半期法国的“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其中,价值最高的是“风俗研究”。
      3、内容:
    《人间喜剧》中包含着一部封建贵族的末没落衰亡史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两个阶级冲突的“时代色彩”反映在全部作品中,而且对资产阶级进攻和贵族阶级衰亡的描绘是《人间喜剧》的“中心画面”。
      对黄金的批判。对贵族的同情--“无尽挽歌”。对劳动人民的“人道主义”。
      社会内容的三个方面、三大主题:
      A写贵族的衰亡史。《苏城舞会》、《古物陈列室》、《高老头》、《弃妇》、《幻灭》、《农民》。
      B写资产阶级的发家史。《高利贷者》、《欧也妮 葛朗台》、《纽沁根银行》、《赛查 皮罗多盛衰记》、《幻灭》等。
      C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酷的金钱关系。《高老头》、《欧也妮 葛朗台》、《夏培上校》、《幻灭》。金钱对人灵魂的腐蚀,摸到了当时法国社会、或者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脉博。巴尔扎克说,贵族青年在当时只有两条出路,尽快资产阶级化,或是同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女儿结婚。
      (D对理想社会的探索。《乡村医生》、《图尔的本堂神甫》等。)
      4、现实主义特征:
      A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社会研究和历史哲学的高度。从经济角度去反映社会变革和阶级关系。
      B运用典型化原则,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出“情欲论”,认为人的性格中总有一种最突出的情欲,如贪欲、色欲或爱、野心。如高老头--父爱,拉斯蒂涅--野心。铺陈的环境描写,精细的细节描写。如写葛朗太的吝啬,请表哥“去后院打只乌鸦,就有肉了”。
      C小说结构讲究,各有特色。

      六、作品介绍:
      1、《高老头》( Le Pere Goriot )
     《人间喜剧》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最突出地反映了人间喜剧的主题和特色。艺术完美,是三天三夜一气呵成的流畅之作。结构很独到,主要由三个人的故事构成,拉斯蒂涅、高老头、鲍赛昂夫人。采用类似短篇加短篇的结构写成,六章各有侧重点,以拉斯蒂涅贯穿。而高老头和鲍赛昂夫人并未全写,只截取了其人生的片断。侧重拉斯蒂涅将变未变的人生阶段。
      拉斯蒂涅:代表法国贵族子弟中迅速资产阶级化的、以跟上时代潮流的典型。他实现了成功的转型,核心是“变”。变得合情合理,变中揉入了各种复杂的因素。由于时代大环境变了,拉本人的具体境遇变了,社会因素在他心中投下了深刻影响,他的成功是因为他变质了,并非仰仗昔日的贵族作风,而是完全遵循与过去的贵族封建道德相反的原则获得了成功。其形象中包含了这个时代给贵族子弟的强烈影响,“人间喜剧”第一个主题在他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其成功在于他完全接受了资产阶级那一套,表现了封建贵族不可避免的衰落和灭亡。
      伏脱冷:复杂的形象,通过他把资产阶级的各种丑行揭露出来。他目光冷酷,思想穿透力极强,对巴黎上流社会的丑恶了如指掌,对社会本质的认识入木三分,借伏口尽情嘲讽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金钱至上的本质,并预示了资产阶级的下场,骂得既狠且准。可是,尽管思想犀利,却不是正面人物。“鬼上当”,他的出发点是他认识到社会本质后,狠狠伸出利爪出击,瞅准了别人的弱点出击,他的性格中带有残忍、恶毒。一方面是现实社会的敌人,但从深层来说,他的本质是个极端利己主义者,恪守资产阶级那一套,他对社会的仇恨是因为社会财产分配不公,他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他的强有力的性格具有魅力,--欧洲文学的一个传统是强盗文学,最早的是北欧海盗劫富济贫,后来的强盗良莠不齐,总的说来,出现了不少歌颂强盗的故事,象基督山伯爵,集强盗与贵族为是身。巴尔扎克秉承了这个传统,认为强盗敏捷、坚强、仗义、守信,他多少有些欣赏伏脱冷的性格和强悍的力度。
      高老头:巴尔扎克一再渲染其父爱,“我要写出一种爱,那是一种伟大的父亲的爱”。而这种父爱是畸形的,不是一种健康的情感,直接恶果是两个女儿在精神上有残疾。他的死前独白深刻揭开了金钱统治下的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

      2、《欧也妮·葛朗台》(Eugenie Grandet)
      法国内陆的索漠城里,有一位受人敬重又令人害怕的首 富葛朗台 先生。城里人都说他那破旧的古宅里有一个堆满金币的私库,他成了控制索漠城政治经济的“黄金大王”。
      1789年大革命前,葛朗台只是一个富裕的箍桶匠。但他能写会算,狡诈贪婪,依靠侵占大革命的胜利果实和投机掠夺而发迹致富。大革命开始,他只用2000法郎就买到了区里最好的葡萄园、修道院与一片土地,又利用担任行政委员和区长职务之便为自己修路、卖酒获利。1806年他又连获岳母、外公和妻子的外公的三笔遗产。到王政复辟时期,他放高利贷,囤积居奇,做黄金证券买卖,如猛虎巨蟒吞进大堆金银。到1827年,他巧取豪夺地积累的钱财已达1700万法郎。贪婪吝啬的葛朗台,在家里更是个专横刻薄的暴君。家中的食物与烧柴全由佃户供应,每天早晨,他掌管钥匙分配一天最低定量的食品,晚间全家只点一支蜡烛,衣服全由妻子和女儿亲手缝制:总之一切都得听他的指挥。由于他的极度吝啬和贪婪专横,给亲人带来了一连串的悲剧命运。
      1819年,欧也妮22岁生日的这天晚上,公证人克罗旭和银行家台·格拉桑前来送礼祝贺,梦想猎取欧也妮的百万陪嫁。突然,从巴黎闯来了葛朗台的侄儿查理,带来了她父亲破产自杀前给葛朗台的遗书:委托兄长监护查理,出资送查理出国经商。葛朗台一夜苦思,第二天委托自付旅费的格拉桑去巴黎处理兄弟的善后事务。他既没花一个子儿,又博得“有情义的哥哥”的美名。他让查理在放弃遗产继承权的证书上签字,廉价收买了他的黄金首饰,就打发查理去印度冒险。
      葛朗台万没想到单纯善良的女儿爱上了查理。她将历年积蓄的六千法郎送给了查理,查理也回赠给她一只镶金的梳妆盒,两人海誓山盟私定终身。 1820年元旦,当葛朗台习惯性地查问女儿的金币时,才明白真相。他气急败坏地将欧也妮锁进房里,每天只供给冷水和面包。 葛朗台 太太经此惊吓,一病不起。后来公证人克罗旭警告葛朗台,如果太太死了,他的家产将要和女儿共享。葛朗台这才如雷轰顶,焦虑不安,这才花钱给 夫人治病,并给女儿自由。晚上,葛朗台来到太太的房里,看见母女俩正在玩赏查理赠给的梳妆盒。他向猛虎似地扑去,把梳妆盒抢到手里,掏出刀子就撬盒上的金板条。欧也妮也抓起刀子,以自杀相抗,葛朗台 太太又被吓晕过去,葛朗台见势不妙,只好归还梳妆盒,同妻女讲和妥协。
      1822年10月,葛朗台太太终于可怜又懦弱地死去了。公证人克罗旭对欧也妮说她父亲不愿把家产分开,希望她把她那份遗产交给父亲管理。不懂世事的欧也妮毫不犹豫地签了字,葛朗台对女儿表示了无限的感激。1827年,82岁的葛朗台患了疯瘫病,这才让女儿参与田产管理。临死前,他要欧也妮“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死后他给欧也妮留下了1700万法郎遗产。
      30岁的欧也妮唯一的盼望是查理的爱情。可查理在印度靠心狠手毒发了大财,在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中,早把欧也妮的痴情弃之脑后。
      1827年,查理带着300万法郎回国,又和贵族小姐结婚,只是冷漠地给欧也妮汇去了附加利息的八千法郎。欧也妮的恋情遭到毁灭性打击后,除了归还梳妆盒外,还替查理还了他父亲欠的120万法郎的债务。她马上决定嫁给特·蓬风,做一对名义夫妻。蓬风获得了丰厚的陪嫁,也感到了满足。33岁时,欧也妮又成了最富有的寡妇,依旧过着平淡的生活。她为小城虔诚地办了不少公益事业,她“挟着一连串的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