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窑的春风”香港嘉德2016年秋「抟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

 龍泉緣 2016-11-15


高古陶瓷,经过近三四年市场的不断推广,今天已经可以看到,热潮带动的火苗。越来越多的藏家,爱好者介入“老窑”的收藏,市价价格也逐级增高。十万,几十万,几百万,乃至更贵的高古瓷出现,大家都可以平静的接受,完全没有了,以前看到一件老窑器几十万成交,都带来市场的瞩目。

香港嘉德,近年来也一直关注市场的脉动,一直把古代陶瓷作为他们工作的重点。几场培育之后,今天这个“「抟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的专场,靓丽的呈现我们眼前。别致的拍品,得体的估价,精心的挑选,都成为了这个专场的最好背书!

一切的一切,都会在,最后拍卖落槌的刹那呈现出来。

市场不会辜负用心人! 


—— 阎 焰            


人们总是对拍卖世界充满好奇,这里神秘、刺激,充满创意和利益,更是有着令人惊羡的美丽。

香港嘉德此次2016年11月26日~29日即将开始的「抟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专场,共甄选了71 件套具有代表性的古代陶瓷,拍品传承有序,且品相极佳,大多为上世纪九十年代入藏,其中亦不乏同一藏家旧藏。

此次专场将分为四个专题展开:低温彩釉和三彩小品、晋唐青白瓷、瓷枕、茶碗等。

总体来讲,在嘉德本次拍卖当中,我们既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古人对于彩色的渴望,又可以体味出古人对于美的高度认知,以及古代工匠们超凡的想象力与非凡的创造力。

就此,我们也根据此次专场的预展信息进行了一个梳理,望与朋友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珍贵的千年灵物!


唐(618-907)  
绿釉净瓶 (估价:80,000-100,000港币)
足径4.2 厘米 高14.8 厘米
净瓶实际为「军持」的一种,本为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后来被佛教徒赋予宗教涵义,用于贮水,以备云游四方时饮用、净手或饭后漱口。造型上大致上可分为双口和单口两类,质地可见陶瓷、金属等。

拍品为双口净瓶,秀气周正。管状细长颈,直唇口,口沿下方近一寸出轮状沿。颈肩交际处凸饰弦纹一道,其下阴刻弦纹两道,平直工细。肩部一侧出上翘的盘口流。长圆腹,圆润规整,向下渐收出高圈足,足沿起台外撇。胎质白中见粉,罩浆水样化妆土,施低温绿釉至下腹部,釉面光亮,满布密集细碎的开片。足底可见平行的螺旋纹,乃轮制法成器。

整器绿釉清新悦目,瓶形娇巧俊秀,小器大样,别具一格。

唐(618-907)
巩县窑绿釉绞胎镶嵌如意形「杜家花枕」(估价20,000-50,000港币)
长24 厘米 宽16 厘米 高11 厘米
来源: 金玉圭璋——香港私人珍藏

参阅 :《 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页199,图215,上海博物馆藏唐代黄釉绞胎陶枕
             《梦之缘起——清雅集古珍藏古代瓷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年,页70 至77,图14 至16
瓷枕如意云头形,造型周正圆润,枕面前低后高,中间微凹,背部中央靠上有通气孔。通体满施绿釉,底部可见小支钉痕。釉层见细密开片,釉面柔和光亮。米白色细陶胎,粉质感。此枕的装饰风格独具,采用绞胎、镶嵌、刻划的工艺,繁复异常,费时费工,且成品率低。

枕面的主题纹饰以绞胎贴片方式完成,中间一朵五瓣团花,下方左右两侧各一朵蘑菇状花纹,上方左右两侧各一圆形。空隙处密布三角形、拱形、圆圈等各式几何图形排列组合而成的图案,都是通过戳印、填嵌异色化妆土的工艺实现的。枕墙一周密布的放射性小太阳花,亦如此。底部满饰短促的篦划纹,不同方向,相交相背,中间刻划「杜家花枕」。

这类瓷枕在当时还有个专门的名字「花枕」,如本品及上海博物馆藏品底刻「杜家花枕」( 参见《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页199,图215)。也由此可知,虽然制作难度极高,仍有多家作坊在竞争生产,釉色有黄、绿两种。此类花枕的年代以前定为唐代,理由大致为枕面的绞胎图案和唐代巩县窑绞胎枕十分接近。但是随着更多数据及实物的出现,也有认为是此类枕的年代上限应为晚唐,下限可延至北宋早期,巅峰时期为五代,或为一说。

绞胎制器难度大,存世少,如此件又结合镶嵌工艺,更是稀罕。胎釉上乘,品相完整,艺术效果奇特,具视觉冲击感,虽为唐宋制器,但装饰效果颇具现代感,表现力丰富至极,代表着唐宋人审美的极高标准。

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
三彩剔刻花花蝶纹长方枕 (估价:10,000-20,000港币)
长43.3 厘米 宽18 厘米 高10.7 厘米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 年,页 218,图 196,故宫博物院藏宋代三彩长方枕
拍品造型、装饰风格与故宫藏品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页218,图196),略呈扇形,四角及棱去锐化,过渡圆滑,适用。背面中央靠上有一通气孔。整器以刻划花装饰,枕面边缘刻划花叶纹,中央复线开框以突出主题纹饰,内左右分饰两组开光折枝花蝶纹,空白处剔刻卷叶纹。枕墙刻划卷叶纹及弦纹。整器绿彩为基调,施半截釉,辅以黄、白二彩,配色清新明快,素净沉稳,具有宋代三彩典型特征。整器通施化妆土,唯底部边缘一周涩胎,是为垫烧。胎色浅褐见粉,细陶质。为河南地区窑口制品,或为当阳峪窑。

从现存实物资料看,宋金时期三彩枕大多以绿色为基调,辅以黄、白、褐等色,几乎不见蓝色,配色柔和淡雅,内敛而不平庸。


唐(618-907)
黄绿彩模印树形把杯 (估价:60,000-100,000港币)
口径6.9 厘米 底径3.9 厘米 高6.2 厘米
来源:1990 年代购于香港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晋唐瓷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 年,页 196,图181,故宫藏唐代黄绿釉凸花笸箩式碗

拍品整体模制而成树根状,别具匠心。口微敞,出尖状小流,另见一处凸起的聚釉,色深肥厚。器身一侧有执柄,底平。杯内施绿彩,外壁施黄褐彩,有凸起的小圆点表现树皮肌理。釉光细润柔和,釉色鲜艳明快。

这件器物与唐三彩同属低温彩釉,区别是仅施黄绿二色。形制小巧,十分惹喜。造型、施釉皆精彩,相得益彰,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唐代陶瓷小品。

南朝(420-589)
青釉六系盘口壶 (估价:150,000-250,000港币)
口径12.5 厘米 底径15.5 厘米 高33 厘米
来源:1990 年代购于香港

参阅:《 中国陶瓷全集?4?三国两晋南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页 182,图187,江西省博物馆藏南朝青瓷盘口壶
浅盘口,长束颈,丰肩,器腹上半部外鼓圆润,向下渐收出平底。盘口下设两个倒置的半圆形小系,肩部共塑六个桥形系,此造型乃东晋以来所流行,具时代风貌,两侧各塑一对竖系,前后各塑一个横系。肩部阴刻弦纹两道,一道穿系而过,一道位于系下方。施青釉,色黄绿,器身转折积釉处及垂釉色浓,釉面满开冰裂碎片,釉面光泽感实足。器内施釉至颈肩交接处,内膛轮制痕迹明显。涩底,胎色灰。

整器造型周正,比例匀称,显得稳重而秀逸,是为南朝青瓷中的标准器,历史、学术价值极高。综合其各方面特征,当为南北朝时期江西地区洪州窑系制品。

五代(917-960)
青釉「千秋万」铭执壶 (估价:200,000-300,000港币)
口径4.5 厘米 足径7.6 厘米 高21.6 厘米
来源:1990 年代入藏

参阅 :《 中国陶瓷全集?6?唐五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页 148,图 147,江苏省博物馆藏五代青瓷团花执壶;页 152,图 153,首都博物馆藏五代越窑刻划宴乐人物执壶
执壶球状腹,束颈,颈肩交接处凸起弦纹两道,精工细作。肩左右两侧分别出细长流和双带式高曲柄,流口略低于壶口,执柄至高点稍高于壶口,整体谐称合宜。底承浅圈足,足壁稍内敛,足底涩胎,见垫烧所留粘砂,足心微鼓。上配宝塔式盖,盖顶置宝珠钮,为器身平添挺秀之姿。器身满釉,内里施釉至颈肩接连处。釉面匀薄,釉质乳浊,呈半木光,温润沉静,局部细碎开片。足底、内膛、盖里现青灰色细胎,轮制旋纹清晰规整。此壶装饰技法较为特殊,风格别具。肩部釉上白彩楷书「千秋万」四字,立体感强。流的根部一周釉下白彩绘联珠卷叶纹。值得的一提的是,简化的“万”字由来已久,汉印中就出现过。

整器胎轻釉润,成型周正,器风清新绰约,很见匠心。

唐(618-907)
巩县窑白釉盖罐 (估价:280,000-350,000港币)
口径12.4 厘米 底径14.7 厘米 高32.7 厘米
来源:1990 年代购于香港

参阅:《 世界陶瓷全集?11?隋唐》,日本小学馆,1976 年,页35,图21,唐代白磁壶
拍品造型浑圆饱满,端庄丰盈,虽无华丽色彩及丰富纹饰,盛唐气度自来。原盖一并保存,极为不易,堪为珍品。

此式罐的造型为唐代经典样式,唇口外撇,短束颈,丰肩,鼓腹,向下渐敛出平底。上置原装盖,宽平沿,盖面隆起近倒三角状,盖顶置宝珠钮。器里满釉,外壁一直施釉至底边沿,截釉的切面平齐规整,显控釉能力之精湛,从切面可见薄釉及釉下的白色化妆土。釉层显现细碎开片,釉面见刷丝痕及垂釉。釉光半木光,色泽乳白,柔和沉稳,宝光内敛。器底平坦涩胎,垫烧糊底痕迹不明显,为匣钵正烧而成。胎色米白,紧密结实。

巩县窑创烧于隋代,白瓷始烧于初唐,盛唐鼎盛,开元时期一度为宫廷烧造贡瓷。本件拍品,无论质量、气质,必为巩县窑鼎盛时期的作品。

唐(618-907)
白釉净瓶 (估价:500,000-800,000港币)
高22 厘米
来源: 日本私人珍藏,大约1995 年入藏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晋唐瓷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页 169,图 156,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白釉净瓶
净瓶实际为「军持」的一种,本为印度民族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具,后来被佛教徒赋予宗教涵义,用于贮水,以备云游四方时饮用、净手或饭后漱口。造型上大致上可分为双口和单口两类,质地可见陶瓷、金属等。

拍品为双口净瓶,优雅毓秀。管状细长颈,盅口,颈中上部出塔式沿。肩部一侧出上翘的弯流,流口亦为盅形。长圆腹,圆润规整,向下渐收出高圈足,足沿起台外撇。白色粉质陶胎,器身施釉至胫部。釉面薄而匀净,釉光滋润,釉色白中略闪米黄。此器底部可见牛津热释光检测取样点,检测编号为C207g25(Oxford Authentication, Thermoluminescence Analysis Report no.C207g25is consistent with the dating of this lot)。


北宋(960-1127)
磁州窑黑地划花牡丹纹瓶 (估价:400,000-600,000港币)
口径6.5 厘米 底径17 厘米 高23.5 厘米
参阅 :《 世界美术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1977 年,页 240,图 233,11 世纪末至 12 世纪前半叶磁州窑白釉黑花牡丹纹瓶;页 278,图 288,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 11 至12 世纪磁州窑白釉黑花牡丹纹瓶
拍品造型端庄秀美,俗称吐露瓶、嘟噜瓶,也见有考古报告称为「矮梅」、「半截梅瓶」,为宋金时期北方瓷窑流行。圆唇外翻,小口,短束颈,圆肩,腹圆,腹壁较直,稍内收,隐圈足。细米黄陶胎,施釉不及底。颈部素白无纹,其下黑地划花装饰纹样。肩、胫部分别装饰覆仰莲瓣纹,上下呼应。腹部装饰四朵缠枝牡丹为主题纹饰,花叶舒卷,花朵婀娜,笔意潇洒,一气呵。此种纹饰组合方式为磁州窑经典造型,于白釉黑彩剔刻花器中常见。纹饰空白处皆划出篦纹。

整器的装饰效果较常见的磁州窑白地黑剔花略显不同,但工艺流程大致相同。先于素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其上又施铁颜料,然后在铁颜料上浅浅地划出纹样线条,划过的地方便露出下层的白色化妆土,从而形成白色双勾纹饰轮廓线、黑色图案的艺术效果,最后罩一层透明釉入窑烧成。

此瓶形制典雅,气质内敛。纹饰繁而不乱,黑白对比醒目,具强烈的装饰意味。釉面滋润,半木光。唇口白釉处有细开片。底部可见两处直径4 毫米的检测取样孔。

元(1271-1368)
磁州窑白地黑彩人物纹长方壶 (估价:80,000-100,000港币)
口径6.5 厘米 长19.5 厘米 宽8.8 厘米 高29.3 厘米

参阅 :《 中国陶瓷全集·10·元(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页142,图 142,首都博物馆藏元磁州窑白地黑花龙纹扁壶
早在宋金时期,磁州窑系就以白地黑花瓷著称,在蒙元时期的北中国,白地黑花已是最风行的装饰手法。磁州窑系的基本窑厂在北方,故造型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也大,不少器形的设计是为着携行的方便,拍品即为一例。但在现存的磁州窑器物中,拍品式样者并不多见,其胎釉特征、装饰风格等皆符合磁州窑金元时期特征,与同时期磁州窑「张家造」白地黑花枕相类。

壶身近长方体,唇口外撇,短直颈,斜下出肩,肩颈间贴塑双泥条式系耳。器身白地黑花,壶身正反两面复线开框,内绘山水人物纹,简笔点缀云气、山石、草木等。侧面双线开框绘折枝牡丹。肩部绘菱形锦地纹。米黄色细陶胎,涩底,边缘见粘砂、流釉,中间斜戳「古相张家造」阳文楷书竖印记。印款长方形边框,上覆荷叶,下承荷花。传世和出土的磁州窑瓷枕中戳印张家作坊标识的不少,其中「古相张家造」比较罕见。

工匠先于素坯上施化妆土,其上黑彩描绘纹样,再罩透明釉高温烧成。黑彩黑中泛褐,釉闪黄。绘画笔意洒脱不拘,流畅奔放,极富生活气息。


金(1115-1234)至元(1271-1368)
磁州窑白地黑彩人物纹「古相张家造」长方枕 (估价:40,000-80,000港币)
长41 厘米 宽18 厘米 高14 厘米
来源: 金玉圭璋——香港私人珍藏

参阅:《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页 170,图 154,故宫藏宋代磁州窑「张家造」白地黑花枕;
页179,图162,故宫藏宋代磁州窑「古相张家造」白地黑花枕
拍品造型纹饰等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十分相近(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页179,图162),为同类磁州窑瓷枕中精品。枕呈长方体,枕面出沿,四角倭角状。器身施釉,釉下施白色化妆土,平底涩胎,中间位置斜向戳印「古相张家造」长方形竖款。后壁中央靠上置通气孔。枕面及四壁在釉上以黑彩描绘图案,枕面中央为开光庭院人物纹,画面中可见两组人物,其间点缀亭台、湖石、屏风、竹、云气等,开光外绘四组石榴纹。四周围以复线框,内填短斜线纹。四壁亦开光装饰花纹,正壁为竹叶纹,背面为折枝牡丹,两侧为单朵牡。绘画笔触细,黑彩亮泽,与白釉底色形成鲜明对比,艺术效果强烈。此枕纹饰复杂多样,但布局合理,疏密有致。

目前所见的磁州窑瓷枕中戳印张家作坊标识的不少,其中「古相张家造」比较罕见。上世纪50 年代对磁州窑进行调查时,在东艾口村发现了专门烧瓷枕的作坊,带有「张家造」款识枕的产地由此而找到了归属。同时在冶子村还发现了带「张家造」戳记的枕片。


北宋(960-1127)
白釉珍珠地刻划花缠枝牡丹纹枕 (估价:20,000-50,000港币)
长22 厘米 宽17 厘米 高9.5 厘米
来源: 金玉圭璋——香港私人珍藏

瓷枕六瓣花式造型,不多见。枕面随形开光,内刻划装饰五朵缠枝牡丹花纹,花瓣处戳印圆点加以强调,其余间隙戳印珍珠锦地纹,边缘一周戳印放射性的小太阳花纹。之后以较深的褐色化妆土将戳印、刻划的纹饰填平,罩釉烧成。枕墙正面中央刻划双如意纹,内划篦纹,其余空白处整齐戳印小太阳花纹,与682 号拍卖品所装饰的小花一脉相承,可左证年代及窑口地区。平底涩胎,米黄色半陶胎,较疏松,入手稍轻。釉层布满细碎开片,釉面具光泽。后背中央上部有小通气孔。为北宋时期河南地区所产。


金(1115-1234)
白釉刻划花吴牛喘月纹腰圆枕 (估价:10,000-20,000港币)
长24 厘米 宽16 厘米 高9.5 厘米
来源: 金玉圭璋——香港私人珍藏

参阅 :《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页 207,图 187,故宫博物院藏宋代珍珠地开光诗句枕
瓷枕腰圆形,枕面随形开光,内装饰吴牛喘月图案,边缘辅以回字纹。工匠先于素胎上罩白色化妆土,然后刻划纹饰。为突出枕面的主题纹饰,在刻划出的纹饰上敷一层红褐色的化妆土,最后罩透明釉烧成,形成白地红褐彩的装饰效果。枕墙浅划卷草纹一周。

涩底,见流釉、糊底现象。枕墙两侧对称位置各有一处粘砂痕迹。胎色米黄,釉光柔和,釉层满布开片。后背中央偏上有一较大的圆通气孔。此枕胎釉、工艺、风格等与710 号拍卖品十分接,或为同窑制品。

此图案惯称为「犀牛望月」,后经专家考证,或当为「吴牛喘月」。语出《世说新语·言语》:「(满)奋曰:『臣犹吴牛,见月则喘。』」刘孝标注:「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土多暑,而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此种纹饰也见于金代定窑白瓷、耀州青瓷、铜镜等,是为当时流行纹样。


金(1115-1234)
白釉珍珠地刻划花「福德」花卉纹方枕 (估价:20,000-50,000港币)
长22 厘米 宽13 厘米 高12.5 厘米

参阅:《 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1977 年,页232,图93,大英博物馆藏「家国永安」熙宁四年枕
该枕为河南鲁山段店窑产品。整体呈梯形,除底外满施化妆土及釉,底部涩胎,胎色浅红褐,细陶胎,抚之滑腻。枕面珍珠地(或称鱼子地)刻划「福德」二字,疏朗大方,装饰感强。枕墙减地剔花装饰折枝菊花、折枝牡丹各两组。后壁中央偏上开一圆形通气孔。

拍品式样与著名的大英博物馆「家国永安」枕风格同属,都是以字为主题装饰,辅以珍珠锦地和枕墙的剔刻花纹,「家国永安」枕有明确纪年款,即「熙宁四年(1071)」,为此类枕的断代提供了有力证据。可知此类枕多为北宋时期产品,不晚于金。


金(1115-1234)
白釉珍珠地刻划花「齐寿」花卉纹方枕 (估价:20,000-50,000港币)
长22 厘米 宽13.5 厘米 高11.7 厘米

参阅:《 中国陶瓷全集7?宋(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年,页232,图 224,首都博物馆藏宋代磁州窑珍珠地刻划枕与712 号
拍品同源,亦为鲁山段店窑产品。整体呈梯形,除底外满施化妆土及釉,底部涩胎,胎色浅红褐,细陶胎,抚之滑腻。枕面珍珠地(或称鱼子地)刻划「齐寿」二字,寓意吉祥,布局疏密得当,装饰感强。枕墙减地剔花装饰折枝菊花、折枝牡丹各两组,刻划纹饰较深,露出浅褐色胎骨,形成双勾白描的艺术效果,极富装饰韵味。后壁中央偏上开一圆形通气孔。

以文字装饰瓷枕,大致可分两类:一种为重装饰的,如拍品式样的珍珠地系列的文字枕,枕面以单字、双字或四字为主题纹饰,文字内容可见「忍」、「大吉」、「福德」、「齐寿」、「家国永安」等;另一种则重文字内容,比如白地黑彩、白地刻划花的,枕面的装饰内容或为警句,或为诗词歌赋等。


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
白釉剔刻花诗文如意形枕 (估价:20,000-50,000港币)
长26.4 厘米 宽24.7 厘米 高12.6 厘米
瓷枕豆形,枕面呈如意形板沿状,前低后高,周围高中间凹,曲度自然适用。枕面刻划如意形开光,中央方框内刻划诗文装饰,「急急光阴似水流,随时过得便须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极富生活气息。周围辅以浅剔花装饰的卷叶纹,剔掉的部分露出胎色,形成褐地白花的艺术效果,对比醒目。

胎色黄褐,可见微小的黑色颗粒,坚实缜密,入手较重。器身施釉至距底1 厘米处,釉下施米白色浆水样化妆土,枕墙正面及器身上半部可见二次施化妆土痕迹。上罩透明釉,积釉处闪黄。涩底,较为干净,底略出台,以截釉。枕面左右两边边缘各有一处刮釉支烧痕迹,这显然是由于装烧工艺留下的痕迹,此种工艺在山西介休窑瓷枕中较常见。前壁右下角置一小通气孔。

所饰诗文出自北宋徐守信《绝句》:「汲汲光阴似水流,随时得过便须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个别字词稍有出入,如「汲汲」写成「急急」,「得过」写成「过得」,前者或为异体字,后者或为笔误。


北宋(960-1127)至金(1115-1234)
耀州窑青釉模印博古花卉纹碗 (估价:180,000-250,000港币)
口径20.8 厘米 足径5.6 厘米 高8 厘米
碗敞口,薄唇,口沿微外折,斜弧壁,底出浅圈足,足壁窄,足心鼓突,足径适中。内壁口沿下方近一寸处浅刻弦纹,其内模印博古花卉纹,纹饰清晰,画风大方谐称,疏密得当。外壁口沿下方一厘米处刻弦纹一周,其下以针状工具满划出细线纹,由碗底向上呈放射状,似菊瓣。

此碗裹足满施青釉,垫足装烧,足底刮釉,足际见支烧时留下的粘砂。胎色青灰,烧结程度高,坚实致密。整器施釉均匀,内壁口沿近一寸光素处,可见釉下化妆土流淌痕迹,有的延伸至外口沿。釉色青绿,内里较外壁稍深。内壁釉面现半木光,外壁滋润光亮。胫部、足心黄褐色斑块,是为胎中含铁,在煤窑自然氧化气氛下烧成所致,釉薄处而显露。

南宋(1127-1279)
龙泉窑青釉莲瓣碗盘一组两件 (估价:180,000-300,000港币)
碗:口径15.5 厘米 足径3.8 厘米 高6.4 厘米
盘:口径16 厘米 足径5.8 厘米 高4.5 厘米

参阅:《 文艺绍兴——南宋艺术与文化?器物卷》,台北故宫,2010 年,页94,图Ⅱ-10,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宋龙泉窑青瓷莲瓣碗
拍品为龙泉青釉碗、盘一组两件。成型周正,不输明清制器。碗敞口,深弧腹,里心鸡心状内凹,小圈足瘦高,足心微鼓。内壁光素,外壁装饰莲瓣纹,细长相接,花瓣轮廓线浅淡,中脊挺拔。内外施青釉,厚润沉静,口沿和莲瓣中脊等凸出部位略透白色,似出筋。盘敞口,浅腹,外壁装饰细长莲瓣纹。内外施青釉,厚润有光泽。

二者皆为裹足满釉、足底刮釉、垫足装烧而成,圈足修磨规整,足底露灰白胎,烧结程度高,足际见窑红。
点击标题阅读相关文章

阎焰:我看拍卖——纽约苏富比(2016春拍老窑)

阎焰:我看拍卖——“东京中央”(2016春拍老窑)

阎焰:我看拍卖——纽约佳士得(2016春拍老窑)

阎焰:“我看拍卖”—— 香港佳士得春拍·古今专场(2016年4月)

阎焰:我看拍卖——香港邦瀚斯“思源堂藏玉”(2016年4月)

阎焰:我看拍卖——纽约佳士得“东西轩藏玉”



征文与投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