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德香港2018春季拍卖会搏泥幻化—中国古代陶瓷

 你我入画 2018-03-28

预展时间:2018年3月31日-4月2日

预展地点:香港JW万豪酒店3楼、港岛香格里拉大酒店5 楼宴会厅及泰山厅

拍卖时间:2018年04月02日 至3日

拍卖地点:香港JW万豪酒店3楼A厅

Lot 0101 金(1115-1234) 钧窑天蓝釉小鬲式炉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高5.3cm

拍品说明:拍品式样为宋金时期钧窑三足炉经典造型,体型小,以纯净的釉色取胜,入元后体量逐渐增大,胎体渐厚。本品高度刚逾5公分,较常见者更为纤巧,幷不多见,盈手持握,十分惹喜。由于是焚香器具,器内多不施满釉。本品除足尖露胎,内外满釉,釉面匀净,釉光滋润,是一件难得的钧窑小品。参阅:《钧窑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故宫出版社,2013年,页90、91,图28


Lot 0102 南宋/元(1127-1368) 龙泉窑青釉花形小杯

估价:35,000-50,000 HKD

尺寸:直径9cm

拍品说明:

小杯整体塑作十八瓣花状,线条曲美婉转,玲珑讨喜。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均可见同类藏品。敞口,深腹,圈足,足心微突。内外施青釉,均匀莹润,布满长短开片纹,纹饰凸起处釉薄而形成白筋。裹足满釉,足底刮釉,胎色灰白,胎体致密。参阅:1、Pierson,Stac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Celadon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97年,页54,编号A2042、《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页160,图145


Lot 0103 隋/唐(581-907) 白釉双龙柄瓶

估价:60,000-80,000 HKD

尺寸:高54cm

拍品说明:双龙瓶为唐代所流行,是为经典器。器型演变自南北朝时期的单柄鶏首壶、隋代的双龙柄双联瓶,又结合西域的胡瓶,东西交融,风格独具。从目前资料看,双龙瓶主要出现在高宗及武则天时期,且多见于洛阳、西安两京地区。品种有白釉、青釉、三彩、黄釉等。尺寸不一,大致可分三型:逾五十公分大者,三四十公分中型,不足三十公分小者。拍品体型硕大,气势非凡。盘口圆唇,细长颈,中间突起两道弦纹,长圆腹,上阔下收,平底内凹,底缘微侈。口、肩处连以捏塑的双龙形长柄,龙首低垂,深咬瓶口。长耳、卷鬃,龙身曲躬,背脊塑三圆珠,线条张弛灵动,为庄重典雅的器身增加动感与俏丽。双龙瓶多见素身器,带有模印贴塑花纹者较为少见,品级更高。本器肩部对称贴塑两组卷叶纹,十分精致。器身施透明釉至下腹部,积釉处闪青,有流釉现象,釉面满布细小开片。下腹、器底露白胎,胎土选炼精细。整器典雅大方,刚健挺拔中见秀美,浑厚沉稳中显灵动,尽显大唐之风韵气度,又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影响,成为艺术杰作。参阅:1、《世界陶瓷全集·11·隋唐》,日本小学馆,1976年,页131,图113,根津美术馆2、《故宫陶瓷馆·上编》,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页122,图68

来源:1990年代购于香港


Lot 0104 隋/唐(581-907) 酱褐釉双龙柄瓶

估价:60,000-80,000 HKD

尺寸:高37cm

拍品说明:拍品属双龙柄瓶中体量中型者,盘口圆唇,细颈,丰肩,长圆腹上阔下收,平底微凹,底缘微侈。口、肩连以捏塑的双龙形长柄,线条张弛灵动。龙首低垂,深咬瓶口,下颚较长,低垂至颈部,长耳后扬,头顶双圆饼状螺旋卷鬃,背脊塑三颗圆珠,外壁施半截酱色釉,釉面均匀,局部效果仿若窑变、油滴,酱褐色中闪红、闪金,奇特美观。传世双龙柄瓶中,三彩、白釉常见,酱褐色者罕见。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购于2000年以前


Lot 0105 五代/北宋(907-1127) 白釉花口盏托

估价:60,000-80,000 HKD

尺寸:直径17.2cm

拍品说明:盏托作浅盘式,口沿出六瓣花口,边沿起一周小立边儿,是为细工。花口造型乃采用手工压棱法而成,是五代至北宋早期工艺特征,即趁胎体未干时用条状工具在口沿处压出六道短直棱。盘心内凹,外围凸起两圈同心圆的弦纹,内圈为托口,落盏所用,外圈装饰,简洁明快,具现代感。底承圈足,足壁外倾。通施白釉,釉光清亮,釉质莹润。足内、足底涩胎,胎体细白,胎质细腻,具粉质感。此类造型的盏托,五代耀州窑亦可见(参见《铜川文物精粹》,页38、39,图41、42),是为时代所流行,但拍品更为精致规矩,彰显着精湛的工艺。参阅:《铜川文物精粹》,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页38、39,图41、42

来源:1990年代购于香港


Lot 0106 北宋/金(960-1234) 定窑白釉筋纹花口碗

估价:5,000-8,000 HKD

尺寸:直径10.7cm

拍品说明:小碗六瓣花口,薄而外撇,底承浅窄圈足。满施白釉,覆烧而成,口沿包镶金属扣。釉面光润,釉面可见垂釉所形成的「泪痕」现象。内外光素无装饰纹样,唯外壁口沿下刻划弦纹一道、内壁等距离细出筋线六道。此碗虽不见模印、刻划花工艺,综观胎釉、工艺等特征,乃北宋后期至金代定窑成熟期制品。


Lot 0107 北宋/金(960-1234) 黑釉白口碗

估价:30,000-50,000 HKD

尺寸:直径10.7cm

拍品说明:尺寸小巧,盈手可握。口沿一周白釉,器身黒釉,饼状足,涩胎,足心浅挖。此类器在宋金时期的北方地区比较盛行,它打破了单一釉色,用两种对比鲜明的釉色来做装饰,或黒釉白口,或白釉黑口,别具一格。目前发现烧造此类器物的窑口有:登封、禹县、临城、定窑、磁州窑、介休等。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上)》,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页222,图200


Lot 0108 北宋/金(960-1234) 白釉刻划莲瓣纹洗

估价:250,000-300,000 HKD

尺寸:直径19.3cm

拍品说明:广口外撇,深腹,胫部向下斜削,并出细棱状的大圈足,足内平坦开阔。这种底足处理手法于北宋至金代的定窑器中常见,乃时代特征。外壁刻划三层仰莲瓣,具浮雕效果,第二、三层莲瓣中脊稍出筋。北宋初期经常在器表装饰半浮雕的多层莲瓣纹,直到金代晚期仍可见,但仅是快刀刻划的莲瓣纹轮廓,莲瓣中脊也逐渐简率。此类深腹碗或称洗,尺寸较大,一般不利于采用模制成型,所见均为刻花装饰。此器芒口,系覆烧而成。参阅:《定州花瓷——院藏定窑系白瓷特展》,台北故宫博物院,2015年,页136、137,图Ⅱ-85、86


Lot 0109 元(1279-1368) 磁州窑白地黑彩盖盒 (一组两件)

估价:5,000-8,000 HKD

尺寸:直径12cm

拍品说明:两只盖盒形制相近,子母口相合,直壁,圈足。素胎上均施白色化妆土,一只采用白地黑彩划花工艺装饰诗文,笔意洒脱随性;另一只采用白地黑花工艺装饰鱼藻纹,一尾鲤鱼游弋于莲池间,古朴写实。二者皆为金元时期磁州窑经典纹饰,装饰意味强。


Lot 0110 元(1279-1368) 吉州窑白釉铺首瓶 (一对)

估价:50,000-80,000 HKD

尺寸:高13cm

拍品说明:此对尊式瓶尺寸颇小,秀气可爱,为元代吉州窑制品,传世者多素身无纹,贴塑铺首衔环者少见。平口折沿,长颈,溜肩,垂鼓腹,高圈足外撇,足心微凸。肩部对称塑铺首衔环耳,兽面形象自然质朴,稚拙可爱。里外满釉,釉面满开冰裂碎纹,釉色白中闪黄。足际一周无釉,乃施满釉后刮削而成,露土黄色胎体。吉州窑装饰手法丰富独特,素以各式窑变斑纹、木叶纹、剪纸贴花的黑褐釉瓷器称道,如本品单色白釉实为少见,成对传世,品相良好,更为难得。参阅:《中国陶瓷全集·元(上)》,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页165,图177


Lot 0111 元(1279-1368) 磁州窑白地褐彩花卉诗文小口瓶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高24cm

拍品说明:此瓶竹节式小直口,口沿内倾,长圆鼓腹,隐圈足。素胎上挂白色化妆土,其上赭褐彩绘画纹样。入元后,磁州窑的白地黑彩装饰常变为白地赭褐彩,这必然是产量大增的结果。器身两组四瓣海棠形开光,内分别绘菊花、牡丹,开光间竖写诗文:“长江风送客,孤管为流人”。涩底,有白色化妆土和釉水流淌痕迹。另可见两处墨书字迹,具体内容不可辨。整器造型周正,自然质朴,时代风格鲜明。


Lot 0112 元(1279-1368) 磁州窑白地褐彩菊花纹玉壶春瓶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高31.5cm

拍品说明:玉壶春瓶修长秀逸,唇口外撇,细长颈,上阔下收,溜肩,颈肩相接处凸起一道窄折沿,长圆腹下垂,底承圈足,乃典型金元时期玉壶春瓶造型。素胎上挂白色化妆土,腹部赭褐彩装饰折枝菊花纹,最后罩透明釉烧成,釉色闪青黄。整器制作规矩,品相完整。关于玉壶春瓶的用途,学界素有花器、酒器两种说法。其中以玉壶春瓶作为酒器的例子在辽金壁画中可以找到力证。


Lot 0113 唐(618-907) 三彩骆驼

估价:40,000-60,000 HKD

尺寸:高39cm

拍品说明:骆驼、胡人等西域题材是唐三彩偏爱的创作主题。拍品以写实手法塑造骆驼立像,四肢站立于长方形座板上,昂首嘶鸣。背部双峰傲挺,有毛毯披身,并驼有背囊。头顶、双峰、颈部内侧、大腿根部等处为米白色,余部主色调为黄色。毛毯以绿色调为主,间杂黄褐色。釉层流动自然,色彩变幻,呈现出唐三彩特有的色调风格。本品品相完整,釉色丰富,塑造写实,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来源:香港清洪先生旧藏,购于1980年代备注:附牛津热释光检测证书,编号C112c23,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


Lot 0114 唐(618-907) 三彩双龙柄瓶

估价:200,000-300,000 HKD

尺寸:高34cm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 日本佐野美术馆旧藏

拍品说明:双龙柄瓶系从隋代的鶏首壶、龙柄双联瓶演化而来,又结合了胡瓶的艺术元素,兼容幷蓄,发展成目前所见的成熟造型。在唐前期屡见不鲜,白釉、青釉、黄釉等皆有,而论装饰的丰富华美,三彩首屈一指。双龙瓶尺寸不一,大致可分三型:逾五十公分大者,三、四十公分中型,不足三十公分小者。拍品尺寸属中型器,体量合宜。壶盘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下腹部斜收出平底,底缘外侈。口肩连以捏塑的双龙形长柄,龙首低垂,探进口内,张嘴衔瓶口。龙身曲躬,背脊塑三圆珠,长耳、卷鬃,线条张弛灵动,为庄重典雅的器身增加动感与俏丽。器身半施釉,二次入窑烧造时,黄、绿、白三色熔融开化,基本流淌至腹部中线以上,对釉彩的可控度高,釉彩垂淌不一,当为三彩最盛期作品。下腹、器底露白胎,胎土选炼精细,色白质坚。整器典雅大方,刚健挺拔中见秀美,浑厚沉稳中显灵动,三彩又赋予本器斑驳陆离、华贵大气的装饰效果,尽显盛唐之风韵气度,又兼收并蓄外来文化影响,为大唐艺术杰作。配日本木盒。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1·隋唐》,日本小学馆,1976年,页51,图34


Lot 0115 唐(618-907) 邢窑白釉「盈」字款注壶

估价:300,000-400,000 HKD

尺寸:高17cm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购于1980年代

拍品说明:壶为敞口,圆唇,高束颈,溜肩。长鼓腹,向下渐收出圆饼状实足,足墙外侧斜削一圈。肩部一侧出短直流,一侧出双圆泥条带状柄。上置伞形盖,出沿,圆钮,子口,与壶身相配合宜,特征统一,当时应为配套使用,保存完整,十分难得。通体施白釉,釉色微泛青,尤其盖钮下方积釉处犹显青绿,釉中气泡丰富。釉面细润,光泽感强。足底涩胎,胎白泛灰,质地细密坚硬,近足心处阴刻「盈」字款。整器制作较一般邢窑更为精细,气质端庄大方,为唐代邢窑代表作品。有研究表明,「盈」字款瓷器是邢窑专为唐大盈库特别烧制的贡品。唐大盈库见于文献记载,称「百宝大盈库」,简称「大盈库」,属皇帝直接支取的「私库」,库中之物的取用,取决于皇帝本人的旨意,而且多以宦官主领其事,库中之物的出处,一是赏赐,二是用于紧急国情下的支出,所以大盈库又被称为「中藏」、「内藏」、「禁藏」、「内库」、「中库」等。参阅:1、《中国陶瓷全集·5·隋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页155,图162,扬州博物馆2、《千年邢窑》,文物出版社,2011年,页69


Lot 0116 北宋(960-1127) 定窑白釉葫芦形执壶

估价:750,000-850,000 HKD

尺寸:高21.5cm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购于1980年代备注:附中科研发热释光检测证书,编号8799CB48,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

拍品说明:葫芦形执壶是北宋早、中期十分流行的一种样式,定窑、耀州窑、景德镇青白瓷等皆可见,同时期的辽瓷中亦有,乃时代风貌。按装饰风格大致分三类:一、素身或仅饰弦纹;二、刻划多层莲瓣纹,具浅浮雕效果;三、通景刻划缠枝花卉等。拍品器身呈上下两节葫芦状,矮直口,平凹底,涩胎。器身一侧出带棱的管状弯流,另一侧置带状柄。弦纹饰肩,光素简约。施釉近底,截釉齐整,显控釉工艺精湛。整器制作精细,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协调。足底有三角形热释光检测取样点,测定编号为中科研发8799CB48,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参阅:1、《中国陶瓷全集·9·辽西夏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页108,图68,辽宁省博物馆2、《定瓷艺术》,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页91,图124,台北故宫博物院;页93,图125,大英博物馆;页94,图126,法国巴黎国立亚洲美术馆


Lot 0117 北宋(960-1127) 耀州窑青釉刻花碗

估价:20,000-30,000 HKD

尺寸:直径12cm

拍品说明:在耀州窑青瓷的装饰工艺中,刻划花最为生动,它于北宋中期发展成熟。口沿外翻,深腹,斜壁,圈足。外壁刻划缠枝牡丹,刀工明快,线条活泼,特别是斜铲的刀痕使单一釉色发生深浅变化,纹饰阴阳反侧,生动立体。内壁等距离出六条筋纹,内底有凹圈。足底涩胎,足内薄擦釉。釉色青绿,具玻璃质感,灰胎,质坚细。综上特征,本品为耀州窑北宋晚期制品。参阅:1、《宋代耀州窑址》,文物出版社,1998年,图版一八:62、《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一)》,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76,图50


Lot 0118 北宋/金(960-1234) 耀州窑青釉刻划牡丹纹碗

估价:220,000-250,000 HKD

尺寸:直径20.6cm

来源:日本东京田川画廊旧藏

拍品说明:此碗大口径,制作周正。碗内口沿下方近一寸光素,其下刻划单枝的折枝牡丹花卉,刀锋犀利,铲剔自如。花朵丰满富贵,枝叶舒卷婀娜。花叶、花瓣脉络等细节以篦状工具划出,使纹饰更加具象生动。施釉烧成后,纹饰愈加清晰,层次分明,浓淡相间。整器形制规矩,刻工精湛。布局有致,繁而不乱。裹足满釉,釉色青绿泛黄。故宫博物院有相同藏品。参阅:《故宫藏传世瓷器真赝对比·历代古窑址标本图录》,紫禁城出版社,1998年,页220,图95


Lot 0119 北宋(960-1127) 青白釉托杯 (一套)

估价:5,000-10,000 HKD

尺寸:高5.5cm

拍品说明:小杯十分惹喜,形制与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者相同。胎薄细作,几近脱胎,晶莹剔透,玉质感强,乃北宋时期景德镇青白釉高级饮具。内外施青白釉,清澈莹亮,釉面开片。近杯心及胫部积釉,泛湖水绿色,沁人心脾。外口沿凸饰带状弦纹一周,其余光素洁净,体现着宋人崇尚简约雅致的生活态度。极浅圈足,足心浅挖,见垫烧痕。下配卷沿盘式托,浅弧腹,高圈足,相配合宜。整套托杯小巧别致,温润秀丽,气韵不凡。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页196,图178


Lot 0120 宋(960-1279) 青白釉台盏 (一套)

估价:15,000-30,000 HKD

尺寸:高12cm

拍品说明:拍品为青白釉盏、盏托一套两件。宋代青白釉盏大多与同质茶托配套使用,乃一时风尚。盏薄口外撇,圈足涩胎,轻微糊底。下承高托台,托盘盘沿宽且下倾,腹壁内折。中央起高台,台面一周起线为托圈,盏足恰卧其中。底承高而宽的喇叭状圈足,足内涩胎,中央有一大气孔。整套台盏造型规整,秀美挺拔。成套传世,品相良好,不易。


Lot 0121 北宋(960-1127) 青白釉盘口瓜棱梅瓶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高24cm

拍品说明:梅瓶盘口,束颈,下端凸起一圈,肩、腹相接处起弦纹一周。橄榄形瓶身,饱满沉稳,等距离浅琢六道棱线,是为瓜棱。底承隐圈足,足内平底、斜壁,做法已十分成熟。外壁施釉至胫,截釉线整齐。釉质薄透,色灰黄,釉面满布细碎开片。釉光内敛,现半木光。盘口式梅瓶五代已有,北宋各期都存在。考古发掘的此式器物主要为河南地区窑场的深色釉粗瓷,以及江西景德镇地区的青白瓷。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1977年,页171,图164,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博物馆


Lot 0122 北宋(960-1127) 青白釉瓜棱执壶

估价:50,000-80,000 HKD

尺寸:高25cm

拍品说明:瓜棱壶在宋瓷中颇为流行,造型仿自金银器。拍品式样者,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均可见。大体可分为卧足、圈足两大类。尺寸大者25公分左右,小者15公分左右。喇叭状口,细长颈,上阔下收,阴刻弦纹装饰。长圆腹,呈八瓣瓜棱式。肩部一侧出细长流,顶端略低于口沿;一侧出带状柄,上收于口沿下方,顶端置小系钮。流与柄的下部均细刻划三角形树叶纹。壶体内外施青白釉,色泽白中泛青,柔和淡雅,釉面光润。外底内凹,涩胎,可见四处支烧痕。整器周正、端庄,胎薄体轻,釉色莹润,加之富有变化的瓜棱形器身、曲流、曲柄,更显轻盈、婀娜,体现着北宋时期青白瓷制作的高度技艺和宋人超凡审美。此壶配有同时期的浅盘形盖,盖顶塑花瓣形钮,盖缘置横管状系钮。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1977年,页35,图27


Lot 0123 宋(960-1279) 青白釉花形盖盒

估价:5,000-8,000 HKD

尺寸:直径7cm

拍品说明:盖盒整体六瓣花朵状,子母口相合。釉色微闪青,莹亮无比。胎质洁白细腻,结体致密。盒底竖印“□家盒子记”。整器光素无纹,简约洗练的花式造型与淡雅釉色相得益彰,更显温润秀逸。带铭记的盒子在宋代景德镇青白釉产品中比较常见,是不同的作坊在各自产品上所作的标记,以起到广告宣传作用,一般以阳文形式印在盒子外底,而且“盒”均写作“合”。目前已发现的有“段、许、蔡、吴、汪、蓝、朱、徐、程、张、余、陈、潘”等13家。


Lot 0124 宋(960-1279) 青白釉印花花形盖盒

估价:5,000-8,000 HKD

尺寸:直径9.5cm

拍品说明:盖盒整体作八瓣花形,子母口,平底。盖面模印折枝牡丹花叶纹,细腻清晰,布局美观。盒内塑三个小碟式的子盒,呈品字形排列,其间以莲枝相连通。按此形制,此器当为盛放胭脂、香粉之用。外底涩胎,胎质细洁,见轻微糊底现象,为垫烧所留。器内外施青白釉,釉薄处透白,积釉处闪青绿,清澈莹润,光亮如水。


Lot 0125 宋(960-1279) 青白釉八方小执壶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高7.3cm

拍品说明:小壶盖、身皆作八方状,上下呼应。折肩,一侧出细流,一侧出扁曲柄。外壁满釉,色青白,积釉处显湖水绿。平底涩胎,见轻微糊底。整器线条利落,气质简约,配以淡雅无华的釉色,更显玲珑剔透。


Lot 0126 宋(960-1279) 青白釉印花小执壶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高8cm

拍品说明:小壶直口,溜肩,腹壁弧直,隐圈足。肩部左右对称立如意形横系,前后置细弯流和扁带柄。壶身模印莲瓣纹及缠枝花卉纹,空隙处满印珍珠地。纹饰清晰流畅,饱满灵动。连笠帽状盖,盖面印朵花纹,边置管状系钮。外壁施青白釉,釉光透亮,莹润光洁,积釉处泛湖水绿色,沁人心脾。底部无釉,胎白质坚,边缘见三块黄褐色垫烧痕。整器胎釉具佳,形美工精,品相完整,可谓同类器中精品。参阅:《中国陶瓷全集·8·宋(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页169,图134


Lot 0127 北宋(960-1127) 黑釉剔刻牡丹纹小口瓶

估价:550,000-650,000 HKD

尺寸:高20.5cm

拍品说明:拍品造型端庄秀美,俗称吐露瓶、嘟噜瓶,也见有考古报告称为「矮梅瓶」、「半截梅瓶」等,为宋金时期北方窑口所流行。梯形小环口,短直颈,圆肩,腹壁较直,下部稍内收,隐圈足。肩、胫部分别装饰莲瓣纹,上下呼应。腹部饰缠枝牡丹,花开上下,共四两朵,舒展开阔。纹饰空白处皆划篦纹,繁而不乱。整器黑白对比醒目,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工匠先于素胎上施白色化妆土,其上再罩黑色化妆土,然后在黑色层上小心翼翼地划出纹样,划过的地方便露出下层的白色化妆土,从而形成白色轮廓线、黑色图案的艺术效果,最后施透明釉。要剔除黑色面层而不损白色底层显然难度极高,可见陶工精湛技艺。此类器物传世者常见白地黒釉剔花、白地黑彩画花者,留白面积大,剔工少。本品则不同,通体剔花,工艺繁复,传世稀少,又器身较完整,更为难得。


Lot 0128 北宋(960-1127) 磁州窑绿釉黑彩牡丹纹瓶

估价:1,000,000-1,200,000 HKD

尺寸:高25.5cm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购于1980年代

拍品说明:拍品式样为北宋时期磁州窑经典器之一,装饰风格还可见白地黑花、单色白釉、绿釉等,尺寸小者不足20公分,大者有逾35公分者,尤其白地黑彩剔花、绿地黑彩剔花者尤为名贵,为海内外公私收藏机构的重要藏品。撇口下卷,长颈,腹部上鼓下敛,喇叭状圈足。器底涩胎,隐约可见墨书痕迹,内容难辨。外壁施绿釉,其上黑彩绘折枝牡丹花两组,纹饰轮廓、局部细节以篦划、刻划工艺展现,如花朵轮廓、花瓣和叶子的脉络等。纹样落落大方,舒展开阔。釉面布满细碎开片,局部泛蛤蜊光。参阅:1、《东洋陶磁大观·8·法国吉美博物馆》,日本讲谈社,1975年,图182、《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1977年,页129,图122,大阪市立东 洋陶瓷美术馆;页242,图2373、《根津美术馆藏品选·工艺编》,日本根津美术馆,2001年,页,页59,图564、《故宫博物院藏古陶瓷资料选萃》卷一,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页84,图58


Lot 0129 金(1115-1234) 钧窑天蓝釉碗

估价:30,000-50,000 HKD

尺寸:直径21.5cm

来源:加拿大梁诚先生(1864-1917)旧藏,家族留传至今

拍品说明:此碗体量大,阔口稍敛,深弧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圈足涩胎,足心挂釉。此类钧窑大碗,口径18公分左右者常见,逾20公分者较少,又成型周正,较为不易。


Lot 0130 金(1115-1234) 钧窑天蓝釉浅盘

估价:80,000-100,000 HKD

尺寸:直径17cm

来源:美国私人收藏

拍品说明:盘浅式,口内敛,矮圈足。内外满施天蓝色釉,釉面均匀,釉光润泽。口沿釉薄,隐隐映出胎体而显褐色。足底涩胎,正烧而成。此盘形制简约,器身周正,搭配以纯净的釉色,更显美观。参阅:《钧窑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故宫出版社,2013年,页60-63,图16、17


Lot 0131 北宋/金(960-1234) 钧窑蓝釉渣斗

估价:450,000-500,000 HKD

尺寸:高13.5cm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购于1980年代备注:附中科研发热释光检测证书,编号7667CB16,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

拍品说明:渣斗体量不大,制作规整。广口,束颈,扁鼓腹,圈足。颈部稍长,比例略高于腹部。通体施蓝釉,蓝中微闪紫红,颈部可见一处长条状红斑,十分鲜丽。口沿、圈足釉薄处显黄褐色。釉面有冰裂状开片纹。足底有三角形热释光检测取样点,测定编号为中科研发7667CB16,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


Lot 0132 五代/北宋(907-1127) 白釉刻划花卷叶莲瓣纹执壶

估价:1,000,000-1,200,000 HKD

尺寸:高18.6cm

来源:1980年5月购于日本,附票据

拍品说明:此类执壶式样乃五代至北宋早期所流行,耀州窑、越窑、定窑等均可见,亦有辽瓷产品,皆可证此壶年份佳、品级高。直口稍外倾,细颈,丰肩,球状腹,底承外撇状圈足。肩部一侧出细弯流,一侧置带状曲柄连接颈部。腹壁剔刻双层仰莲瓣纹,莲瓣疏朗宽阔,蓬勃饱满,中脊出细棱,具浮雕效果,时代风格显见。五代至北宋早期经常出现多层莲瓣的浅浮雕式装饰,之后逐渐减少。肩部以针状尖利的工具刻羽毛状卷草纹,纹饰独特。相似纹样者见于几例同时期的其他器物:一件私人藏北方窑白釉执壶(参见《壶中日月》,页156-159,图48),一件美国克利弗兰博物馆藏北方窑盘口瓶(参见《世界陶瓷全集·12·宋》,页113,图110),二者的肩部纹饰均为此类卷草纹样。线条细腻,设计精妙,工艺超群,可比越窑线刻花精品。外壁通施白釉,上延伸至口内,下近足底。整器立坯后,挂浆水样白色化妆土,均匀细润。后罩透明釉,莹澈清透,细润具光泽,积釉处微闪黄。釉面满布细碎开片纹,分外美观。底足涩胎,胎色灰白,坚硬致密。纵观此器特征,乃五代至北宋初期北方所产,工艺兼容并蓄,稀有程度可见一斑,端庄大方,时代风格彰显。参阅:1、《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1977年,页113,图110;页161,图129;页162,图1332、《壶中日月——上海世华艺术馆暨百壶珍藏特展集》,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页156-159,图48;页176、177,图56


Lot 0133 五代(907-960) 越窑青釉玉璧底碗

估价:15,000-30,000 HKD

尺寸:直径17.4cm

来源:1990年代购于香港

拍品说明:玉璧底碗始见于唐,五代流行,时南北方瓷窑普遍烧制,越窑、邢窑、定窑、耀州窑等都有实物或标本传世。本品造型周正,制作十分规范。圆唇敞口,斜直壁,内弧腹,窄玉璧式底。内外满釉,施釉均匀,釉色天青略泛灰,现半木光。足底刮釉,并有多个泥条垫烧痕。


Lot 0134 五代/北宋(907-1127) 越窑青釉刻莲瓣纹罐

估价:120,000-150,000 HKD

尺寸:高7.5cm

来源:1990年代购于香港

拍品说明:器形规整,罐体钵式,敛口,球腹圆润饱满,底出外撇状圈足,足底见泥条支烧痕。外壁通体刻花装饰四层莲瓣纹,最下层莲瓣间以八道筋纹相隔,花瓣脉络丝丝毕现。莲瓣自胫部向口沿处包裹而上,层迭掩映,以器形和纹饰寓意一朵含苞待放的莲花,栩栩如生,匠心独运。以莲瓣入瓷器装饰,自南朝随着佛教的影响而传播开来,五代至北宋初期流行。整器胎薄质坚,周正之极,采用支烧满釉工艺成器,且内膛亦施釉,不多见。胎釉紧密结合,釉面光滑匀净,釉光滋润,玻璃质感、透明度强,釉面见开片。器风优美秀致,轻巧宜人,是同时期越窑的一件高档产品。配日本旧木盒。参阅:1、《中国陶瓷全集·宋(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页76,图32,浙江省博物馆2、《青色流年》,文物出版社,2017年,页248,苏州博物馆


Lot 0135 五代/北宋(907-1127) 越窑青釉刻花盘口注壶

估价:380,000-420,000 HKD

尺寸:高34cm

来源:台湾私人收藏,购于1990年代

拍品说明:拍品式样新颖,气质独特,盘口,边沿起立边儿,沿面内倾,细长颈,颈部中间偏上凸起一棱,状如竹节,竹节下方置横系,有穿孔。丰肩,一侧出细长流,无柄。长圆腹,上阔下敛,底出外撇圈足。足内涩胎,可见多个泥条支烧点。通体刻划花装饰,以针状利器细刻纹样,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S型双交枝牡丹,口沿、颈部、弯流等辅以漩涡状卷草纹,为越窑经典装饰纹样,还见于执壶等(参见《中国美术全集》,页148,图147),线条纤细流畅,工艺精湛。此式盘口长颈注壶在越窑产品中比较少见,辽瓷中可见(参见《中国陶瓷全集·9·辽西夏金》,页62,图15),尤其盘口、长颈、竹节等因素在同时期的北方器物中比较流行,定窑、辽瓷皆可见(参见《世界陶瓷全集·12·宋》,页9,图1;页161,图130),此物极有可能为吴越国专门制作的贡辽物品。整器挺拔俊秀,制作精美,是为南北方艺术兼容并蓄的代表,也体现着当时吴越国与辽互为往来的交流状况。参阅:1、《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1977年,页9,图1,美国纳尔逊博物馆;页161,图130,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2、《中国陶瓷全集·9·辽西夏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页62,图15,辽宁省博物馆3、《中国美术全集·6·唐五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页148,图147,江苏省镇江博物馆


Lot 0136 晋(265-420) 青釉铺首四系小罐

估价:5,000-6,000 HKD

尺寸:高10cm

来源:1990年代购于香港

拍品说明:典型西晋青瓷,但如此小巧尺寸者并不多见。直口,丰肩,圆鼓腹,平凹底。肩部等距离塑四横系、四铺首,并阴刻数道弦纹,其间印花装饰小菊花纹及网格纹,乃西晋时期所流行装饰风格。外壁施青釉至胫,釉色青灰。内膛、器底涩胎,色灰,底部边缘见支烧点。


Lot 0137 晋(265-420) 越窑青釉瑞兽形插器

估价:50,000-80,000 HKD

尺寸:宽13.6cm

来源:日本私人收藏

拍品说明:拍品合模而成,整体塑成一只瑞兽,形似狮子。圆身短腿,昂首挺胸,匍匐贴尾,张口睁目,憨态可掬。毛发线刻表现,腿腹间施划抽象的祥云纹,又似羽翼,体现其瑞兽特质。背部出筒状口,可能供插烛等用。1993至1994年,南京市南郊六朝砖室墓M2出土一件此类器,「背负筒形插孔,出土时孔中尚存半截白蜡,现氧化为黑褐色」<注释>,此为烛台一说的证据之一。整体施青釉,釉质莹润透亮,见细碎开片。注释: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南京江宁上湖孙吴、西晋墓》,《文物》杂志2007年第1期,页41

Lot 0138 晋(265-420) 青釉兽面双系盘口壶

估价:35,000-50,000 HKD

尺寸:高22.5cm

来源:1990年代购于日本

拍品说明:拍品形制与故宫博物院藏品几近相同,乃西晋青瓷标准器,器风古拙自然,具有很高的历史及学术价值。西晋对江南的统治只有短短的36年,但是瓷业发展十分迅速,以越窑为例,在上虞一地就发现西晋的瓷窑遗址120余座,比三国时期猛增三倍。盘口,短颈,丰肩,敛腹,平底。外口两道凹弦纹,肩上模印网格纹一周,上下各戳印有小菊花纹一周,各条纹饰带间以阴刻弦纹相隔。三国两晋时期,瓷器上装饰网纹较多,系继承陶器装饰之故,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网纹就十分流行。肩部正背面对称堆贴衔环兽面一对。肩部左右两侧各立一系,系面上亦模印几何纹饰。施釉至下腹,控釉技术高,釉色明净。旧配日本松木盒,并有墨书签条,内容为「重要美术品」、「古越磁兽镮双耳壶」,可知早年为日本私人收藏。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晋唐瓷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页14,图11



Lot 0139 唐(618-907) 越窑青釉花口盘

估价:180,000-220,000 HKD

尺寸:直径17.5cm

来源:1980年代购于香港

拍品说明:拍品造型周正,五曲花口,每曲中间内凹成双瓣。外壁可见五道短直压痕,与口沿凹缺相对应。尖唇,敞口,斜弧壁。内底平,外底平凹,边缘可见多个泥条垫烧痕。内外满施青釉,釉面均匀,微泛青黄,釉光极好,滋润细腻。整器素面无纹,以玲珑巧制的造型和静谧优雅的釉色取胜。


Lot 0140 北宋(960-1127) 越窑青釉刻花花形台盏 (一套)

估价:150,000-180,000 HKD

尺寸:直径8cm;直径13cm

来源:1980年代购于香港

拍品说明:拍品为越窑青瓷台盏一套,保存完整不易。小盏六瓣花口,小折沿,喇叭状圈足,外壁压六道凹棱,周身素面。盏托折沿高台式,托盘亦作六瓣花口,折沿阴刻卷草纹。中央起台,外壁刻双层覆莲瓣纹,台面阴刻四瓣朵花纹。下承花瓣式圈足,外撇,足墙镂空装饰,足底中央有圆孔,周围可见六处泥点垫烧痕。二者皆施青绿色釉,釉面匀净滋润,造型清新典雅,代表着北宋时期越窑瓷器的风格气韵。参阅:《中国陶瓷全集·宋(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页88,图47,上虞市文管所;页89,图48,龙泉市博物馆


Lot 0141 金/元(1115-1368) 黑釉剔花牡丹纹罐

估价:800,000-1,000,000 HKD

尺寸:高28.5cm

来源:香港私人收藏,购于1980年代

拍品说明:形制周正,气韵沉稳挺拔。外壁采用双层化妆土的剔花手法装饰缠枝牡丹、卷叶纹,这正是磁州窑难度最大的工艺之一。工匠先于器身坯体上挂一层白色化妆土,待干后再罩一层黑褐色化妆土;然后在表层色深的化妆土上刻划纹饰轮廓及细节,并剔除掉纹饰间隙的深色化妆土,从而露出底层的白土;刻花完成后,施透明釉入窑烧造。成品的黒釉剔花纹饰流利洒脱,黑白对比分明,彰显质感和装饰意味。唯有技艺精湛的工匠才能做到万无一失,剔掉表层黑土而不损其下白土。经转流传数百年,除釉面的轻微使用痕迹外,品相完整,釉光滋润,可称珍品。此类器可见一定传世,但形制比例、纹样等各异。与拍品各方面最为相近者可参见佳士得香港2015年12月2日售出者,编号2836。参阅:Kochukyo,Soji(Song Ceramics),东京,1998年,图版编号27


Lot 0142 金/元(1115-1368) 钧窑天蓝釉鬲式炉

估价:50,000-80,000 HKD

尺寸:高7.5cm

著录:《紫艳凝青——琳标堂藏古代钧瓷》,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8年,页151,图94 

来源:香港琳标堂展览:紫艳凝青——琳标堂藏古代钧瓷,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8年5月7日-11月30日,编号94

拍品说明:鬲炉平口内倾,折沿下卷,直颈,垂鼓腹,炉底平,承三外撇小足。外壁满施天蓝色釉,内里未施满釉,三足及外底涩胎。口沿等釉薄处隐现胎骨而泛褐色,釉层气泡密集,釉色纯净,釉光润泽。


Lot 0143 北宋/金(960-1234) 钧窑天蓝釉碗

估价:350,000-400,000 HKD

尺寸:直径22cm

拍品说明:碗体大,阔口内敛,深弧腹,窄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圈足涩胎,足心挂釉。此类钧窑大碗,口径20公分以内者常见,而此碗达22公分,又制作规整,釉色匀净,釉质细腻,品相完整,是同时期钧窑佳品。参阅:1、《中国陶瓷全集·7·宋(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页184,图1862、《钧窑雅集——故宫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钧窑瓷器荟萃》,故宫出版社,2013年,页40、41,图8


Lot 0144 唐(618-907) 鲁山窑花釉双系注壶

估价:150,000-180,000 HKD

尺寸:高21cm

著录:《紫艳凝青——琳标堂藏古代钧瓷》,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8年,页128、129,图80

来源:香港琳标堂展览:紫艳凝青——琳标堂藏古代钧瓷,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2008年5月7日-11月30日,编号80

拍品说明:河南鲁山窑创烧花釉器,始于中唐时期,其利用釉中含铁量的不同烧制出不同色调,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黑或褐色上带白、月白等浅色斑装饰;另一类以黑、月白或铜蓝色釉为底釉,衬以天蓝色不规则的釉斑。器型以壶、罐居多,还有腰鼓、盘、碗等。注壶梯形盘口,不同于常见的圆唇撇口,少见。束颈,椭圆形腹,饼状实足。肩部一侧斜出短直流,另一侧出曲柄,前后两面置双系。底釉褐色,其上有大块的蓝斑,自然流淌,产生了类似窑变的艺术魅力,装饰效果强。参阅:《故宫陶瓷馆·上编》,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页133,图版75


Lot 0145 北宋/金(960-1234) 白釉黑彩蜻蜓三联水丞

估价:150,000-180,000 HKD

尺寸:高5.5cm

拍品说明:备注:附中科研发热释光检测证书,编号3411SM24,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拍品形制新颖,三联式,水丞作撇口小杯状,后面两个球状体,可能用于储水,顶部偏下有小气孔。器物上方贴塑蜻蜓一只,活泼生动。立坯后,施浆水样白色化妆土不到底,黑彩点画蜻蜓眼睛及花叶纹,最后罩透明釉烧成。白地点黑褐色彩的装饰器物北方地区常见,以磁州窑类型器为主,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皆有。


Lot 0146 宋(960-1279) 青白釉刻花水波游鱼纹葵口碗

估价:180,000-200,000 HKD

尺寸:直径19cm

拍品说明:胎薄体轻,尖唇敞口,作六瓣葵花状,腹壁呈45度斜出,形如斗笠,底承圈足。外壁光素,内壁刻花装饰水波游鱼纹,双鱼以外的地子用篦状工具满划水波纹,繁而不乱,装饰艺匠强。此碗满釉垫饼正烧,足心留有糊底。釉色白中闪青,润洁具光泽。整器轻盈秀丽,迎光可透,不输明清最上乘的暗刻薄胎瓷,精作程度可见一斑。


Lot 0147 金(1115-1234) 黑釉梅瓶

估价:180,000-250,000 HKD

尺寸:高20cm

拍品说明:梅瓶体量不大,较常见者小,不多见,更为秀气。折沿式小口,但又不同于之后的梯形口。短凹颈,肩部显平耸。长腹,上鼓下敛,胫部内曲后转成微微外撇的隐圈足。整器裹足满施黑釉,足底刮釉,修足规整,足心满釉。高古瓷品鉴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器物施釉的比例体现着等级的高低。釉面均匀,釉光厚润具光泽,黑釉发色纯正,十分不易得,备显精神。梅瓶形正釉佳,气韵不俗,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金代陶瓷制品。


Lot 0148 北宋(960-1127) 定窑酱釉葵口碗

估价:80,000-100,000 HKD

尺寸:直径22cm

来源:台湾私人收藏,购于1990年代

拍品说明:定窑除烧造白釉外,也兼烧少量黑釉、酱釉(紫金釉)及绿釉,还有个别描绘金彩的作品。这些罕见的品种在古籍中被成为「黑定」、「紫定」、「绿定」、「金花定器」等,皆为定窑名品,十分罕见难得。拍品正所谓「紫定」者,六瓣葵花口,内外满施酱色釉,釉色泛红,釉光滋润具光泽。圈足涩胎,胎质洁白坚致,修坯规矩,足心挂釉。参阅:《茶韵茗事—故宫茶话》,台北故宫博物院,2012年,页40,图7,河南博物院


Lot 0149 金/元(1115-1368) 黑釉褐彩花卉纹玉壶春瓶

估价:30,000-50,000 HKD

尺寸:高29.4cm

来源:台湾私人收藏,1990年代购于日本

拍品说明:这种在黑釉上绘酱褐色花纹的技法俗称「铁锈花」,因其花纹颜色似铁锈色而得名,属结晶釉的一种。铁锈花装饰技法流行于宋元时期北方地区的黑釉瓷器上,图案多为不规则的斑点、条纹,或简化的花草纹饰,用笔洒脱不拘泥。此玉壶春瓶秀气窈窕,撇口,细长颈,溜肩,垂鼓腹,宽浅圈足。器身内外施黑釉,釉色乌黑如漆,釉面具光泽,细润有厚度。腹部酱褐色彩装饰两组折枝花叶纹,黑褐二色对比鲜明,黑釉釉面乌亮,褐彩乌光,风格独具。涩底,胎质偏黄,具砂质感。


Lot 0150 南宋(1127-1279) 建窑酱釉碗

估价:180,000-200,000 HKD

尺寸:直径18cm

拍品说明:拍品口径大,唇口外翻,稍束口,浅弧腹,与常见的建窑盏、碗不同,又尺寸较大,颇为少见。内外施酱褐色釉,颜色泛柿红色。外壁流釉现象明显,胫部现垂珠。此类釉色在日本被称作「灰背天目」,在建窑产品中少见,风格有别于兔毫、油滴。宋人通称其为紫泥、紫瓯、紫盏等,时名气不小,今人却少有论及。建窑酱釉与黑釉的差别在于烧成温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当温度达到约1270度时,釉色呈现黑金,上升至约1295度时,釉色转为酱色。由于酱褐色釉的形成为先黑后红,故而更为难得,且酱色仅止表层,里层仍为黑釉,偶尔在细部有红中带黑的情形。参阅:Rose Kerr,Song Dynasty Ceramics,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2004年,页116,图118


Lot 0151 元/明(1279-1368) 龙泉窑青釉刻划花玉壶春瓶

估价:200,000-250,000 HKD

尺寸:高33.2cm

拍品说明:唇口外翻,细颈。鼓腹下垂,腹部比例较常见者更显丰腴、饱满。底承宽浅圈足,足壁稍内敛。器壁刻划花装饰,肩、腹部为缠枝花卉纹,胫部一周仰莲瓣纹,莲瓣宽厚,内饰火珠(或为杂宝)。裹足满施青釉至底,足底刮釉,现火石红。釉面厚润,满布开片,形成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釉面酥光,沉静素雅。整器造型符合元明过渡期玉壶春瓶特征,端庄挺拔,气韵沉稳,风格独具。


Lot 0152 元(1279-1368)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盘

估价:20,000-50,000 HKD

尺寸:直径16cm

拍品说明:与153号拍卖品同属龙泉窑经典器。敞口,浅腹,阔底,圈足。内壁光素,外壁以出筋方式装饰莲瓣纹,细长相接,花瓣轮廓线浅淡,中脊挺拔。裹足满施青釉,足底刮釉。釉质厚润沉静,莲瓣中脊处釉薄透白,似出筋。圈足修磨规整,足底露灰白胎,烧结程度高,足际见窑红。


Lot 0153 元(1279-1368) 龙泉窑青釉莲瓣纹碗

估价:20,000-50,000 HKD

尺寸:直径15.5cm

拍品说明:拍品式样的莲瓣碗为龙泉窑典型器之一,流行时间长,广泛见于海内外各地,各大博物馆也见有收藏。碗敞口,深弧腹,窄底,圈足。内壁光素,外壁装饰莲瓣纹,细长相接,花瓣轮廓线浅淡,中脊挺拔。内外施青釉,厚润沉静,口沿和莲瓣中脊等釉薄部位略透白色,似出筋。足底刮釉,修足规整。足底露灰白胎,烧结程度高,足际见窑红。参阅:1、Pierson,Stac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Celadon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97年,页43,编号262、《中国陶瓷全集·8·宋》下,上海美术出版社,1999年,页149、150,图111、112


Lot 0154 元末明初 龙泉窑青釉刻山水纹菱口碗

估价:150,000-200,000 HKD

尺寸:直径21cm

来源:2008年2月购自日本东京Shogado,附票据日本根津青山家族旧藏与156号拍卖品源自同一藏家,乃根津家早年释出。

拍品说明:碗作菱花口,深弧腹,圈足。足底玉璧式,有一圈较宽的垫烧痕,中间圆形内凹有釉,足端刮釉处理。外壁刻划通景山水纹,颇为少见,运刀流畅,山峦起伏,逶迤浩荡。内壁口沿刻划卷草纹,内底菱形开光内模印格子纹,边线内曲,应为绣球纹或古钱纹的四方连续纹样。同类器可见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藏品,尺寸、外壁山水纹饰皆相近,传世很少。另见有台北故宫两件口径逾30厘米大者,外壁刻划折枝花、缠枝花。明代龙泉青釉盘多见菱口造型,碗类则少。本品又装饰比较独特的山水纹,风格独具,品相完整,来源有绪,十分难得。旧配日本木盒。参阅:1、Pierson,Stacey,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Celadon Wares in the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伦敦大学亚非学院,1997年,页45,编号2742、《碧绿—明代龙泉窑青瓷》,台北故宫博物院,2011年,页70-73,图28、29


Lot 0155 元末明初 龙泉窑青釉刻印花折沿盘

估价:50,000-80,000 HKD

尺寸:直径36.6cm

来源:2008年1月购自日本东京MOKKEI,附票据日本根津青山家族旧藏

拍品说明:大盘折沿,浅弧腹,宽平底,浅圈足。足内有较宽的环状垫烧痕,足底刮釉处理。外壁光素,仅见弦纹两圈。内壁刻划缠枝花卉,刀工熟练流畅。内底圆形开光,中央模印折枝牡丹花一朵,清晰可辨,立体感强,围以双线圆圈及菱形花边。旧配日本木盒,盖内墨书「青山庄根津家」。此件拍品与154号拍卖品源自同一藏家,皆为根津家早年释出。


Lot 0156 金(1115-1234) 白釉模印填彩鹿纹枕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宽23cm

拍品说明:瓷枕长方体,枕面中间内凹,两端高,符合人体自然舒适度。全器除涩底外皆施白釉,底露灰白色胎。枕墙以模印工艺两两对称装饰牡丹花纹、狮虎类的兽面纹。枕面装饰极具特色,先以戳印、刻划等工艺装饰主题双鹿纹,辅以卷草、云气纹等,后在纹饰处填入深色的化妆土,最后上釉完成。综合以上特征,此枕为典型河北井陉窑产品,属定窑类型。


Lot 0157 金(1115-1234) 白釉剔花填彩鹿纹枕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宽43cm

拍品说明:瓷枕作长方八棱状,枕面出檐,前低后高,利于枕卧。枕面装饰纹样分三部分:中间如意形开光内剔刻鹿纹、荷花纹;左右两侧搭配卷叶纹分开两侧。纹饰剔掉的白色化妆土部分,复填以黑色化妆土,平整合宜,最后施透明釉烧成。枕底涩胎,见化妆土及釉流散痕迹。前枕墙右侧置一通气孔。拍品式样者,还见装饰婴戏、诗文、花卉、瑞兽等,为金代山西地区所产。据最新考古资料,当为晋南河津窑产品。参阅:《中国陶瓷全集·9·辽西夏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页195,图180


Lot 0158 金/元(1115-1368) 白釉黑彩长方枕 (一组三件)

估价:10,000-20,000 HKD

尺寸:宽44cm

拍品说明:拍品为金元时期磁州窑瓷枕一组三件,皆为长方体,全部采用白地黑花装饰。「滏源王家造」者,枕面如意形开光内绘人物故事图,四角绘缠枝花,花朵纹样比较独特,其中两朵似牵牛花。枕墙正面和背面绘制传统的单枝折枝牡丹花叶,左右两面各绘一朵荷花。枕墙背面一侧墨书「滏源王家造」竖款。滏源,即滏源里,元朝设置的行政区划单位,在今邯郸彭城镇,处滏阳河源头。带有「滏源王家造」铭款的瓷枕,是元代磁州窑一处中心窑场——彭城窑的产品,传世完整者极为珍贵,可见几例海内外博物馆藏品:邯郸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美国西雅图艺术馆、美国夏威夷火奴鲁鲁艺术馆等。「张家造」虎纹枕,枕面中间开光,内绘猛虎一只,卧于山石间。虎身斑纹以条纹、圆点表现,两边辅以缠枝花纹。枕墙绘折枝竹叶纹、牡丹朵纹。笔意潇洒流畅,如行云流水,似水墨写意。黑白分明,对比强烈。涩底,中间戳印「张家造」阴文竖款。「张家造」山水人物图枕,三者中尺寸最大,此枕难得之处在于,除了枕面,前后枕墙亦描绘山水人物纹。人物故事图的瓷枕在磁州窑生产过很多,主要集中在元代。由于故事的题材较为丰富,又篇幅限制,只能描绘某一特定画面,所以较难释读。


Lot 0159 宋(960-1279) 青白釉刻划折枝牡丹纹花口碗

估价:8,000-10,000 HKD

尺寸:直径20cm

拍品说明:拍品式样者,见于故宫博物院收藏,为宋代景德镇青白釉经典碗型。此碗深六瓣葵花口式,外壁光素,碗内通壁与底刻划一折枝牡丹,花叶脉络等细节以篦状工具细划出。画面中,单朵大花绽放枝头,凌跨近半个碗里,枝叶分展左右。此种装饰效果与定窑刻划单枝花卉的器物异曲同工,即图案不分碗心、碗壁,通景装饰,潇洒自然,整体感强,时代风格使然。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页205,图187;页219,图201


Lot 0160 宋(960-1279) 青白釉刻划折枝牡丹纹花口浅碗

估价:8,000-10,000 HKD

尺寸:直径19.5cm

拍品说明:此碗与159号拍卖品同款,但腹浅,比深腹者少见。六瓣葵花口外敞,尖唇,浅圈足,足壁内倾。外壁光素,碗内通壁与底刻划花装饰一折枝牡丹,花叶脉络等细节以篦状工具细划出。画面中,单朵大花绽放枝头,凌跨近半个碗里,枝叶分展左右,潇洒自然,整体感强。


Lot 0161 宋(960-1279) 青白釉刻划花婴戏纹碗

估价:6,000-10,000 HKD

尺寸:直径20.5cm

拍品说明:拍品式样见于一例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乃宋代景德镇青白釉佳作,形制规范,工艺精湛。外壁光素,内壁口沿下方近一寸光素,其下刻划婴孩攀花纹,清晰流畅。内外施青白釉,淡雅清新,洁净透明,尤其器里釉光如水,见冰裂纹。圈足浅挖,足内涩胎,见黄褐色垫烧痕。胎薄体轻,迎光可透,尤其碗壁旋削极薄。如此薄削、尖脆之物,保存至今仍能完整如初且釉光上佳,极为不易。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商务印书馆(香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页197,图179;页200,图182


Lot 0162 宋(960-1279) 青白釉刻划花婴戏纹浅碗

估价:6,000-10,000 HKD

尺寸:直径20.5cm

拍品说明:碗浅式,比深腹者传世少见。外壁光素,内壁口沿下方近一寸光素,其下刻划双婴戏花纹,清晰流畅,一气呵成。胎体轻薄,迎光可透。釉质洁净,白中泛青。圈足浅挖,素底,胎细质坚,见黄褐色正烧痕。参阅:《世界陶瓷全集·12·宋》,日本小学馆,1977年,页170,图162、163


Lot 0163 元(1279-1368) 黒釉剔刻花牡丹纹梅瓶

估价:80,000-100,000 HKD

尺寸:高35.8cm

来源:香港清洪先生旧藏,购于1980年代备注:附香港城市大学专业顾问有限公司热释光检测证书,编号CC2622,测试结果与本品标示年代相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