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针刀治疗颈源性三叉神经痛

 xiaoma5441 2016-11-15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分支,反复发作短暂性剧烈、阵发性的疼痛,痛如刀割、针刺、火烧。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常可累及头、鼻、牙龈、口唇,影响病人工作、进食、休息,为久治不愈的一种常见顽固性疾病。大多数为单侧,少数病人可双侧性发作。



1、局部解剖:


1.眼神经 支配额顶部,上脸和鼻背的皮肤,眼球、泪腺、结合膜以及部分鼻腔黏膜。

2.上颌神经 属感觉神经,布于颅中窝的硬脑膜、上颌牙齿和齿龈、蝶窦、上颌窦和鼻黏膜以及口裂和眼裂之间的皮肤。

3.下颌神经 是三支中最粗大的分支,属混合性神经,分前后两干。前干支配咀嚼肌、鼓颊张肌和腭性张肌;后干粗大,属感觉性,布于下颌牙及齿龈、舌前2/3及口腔底黏膜、耳颞区及口裂以下的皮肤。还分布于颅底及颅顶的脑膜。三叉神经痛即指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

2、病因病理:


    有关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理论很多,如病灶学说、缺血学说、遗传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病毒感染学说、机械压迫学说等,归根结底,由于椎体错位压迫三叉神经引起缺血缺氧而致疼痛是其主要原因。

    椎动脉最大的分支,直接供应三叉神经脊束核,颈椎错位后,刺激压迫颈后交感神经,引起动脉痉挛,管腔狭窄,血流量减少造成三叉神经脊髓囊及核的供血不足,或椎动脉因椎体移位、骨刺,发生扭曲或受压,使血流量减少,均可导致三叉神经痛。

    由于损伤性颈椎疾病发生解剖位置的微细改变,即单(多)个椎体移位,引起局部急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或慢性组织变性,增生与粘连等组织形态学变化,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神经通过吻合支参与了三叉神经痛发病。




3、临床特点:


    骤然发作,无任何先兆,多为一侧。发作时,疼痛剧烈如刀割、电击一样 ,持续数秒至 1- 2分钟,常伴有面肌抽搐、流泪、流涎、面潮红、结膜充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间歇期愈来愈短,发作愈加频繁,经过一次强烈的疼痛刺激,使病人精神异常紧张,终生难忘,造成极大的痛苦。

5、诊断:


    面部突然发作呈闪电或短暂的阵发性烧灼刀割样剧痛,可发于三叉神经任何一支分布区域。发作常无先兆,常因洗脸、刷牙、吃饭等触发,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则无症状。

    可根据以下几点进行诊断:

1.呈发作性剧痛,持续时间短,一般数秒至2~3分钟。

2.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不超过三叉神经的分布范围。

3.颜面部有扳机点。

4.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反应。

5.脊柱三指触诊法:在环枕间隙、枕腱弓中点下缘枕筋膜及椎枕肌附丽点,颈1横突后结节、颈2棘突侧方后关节囊附近,颏孔及颌下部可有压痛,结节等阳性改变。

6.X线片:环枕间隙狭窄或张口位片环枢间隙左右不等。

6、治疗:


1.按比例先配制安痛宁四联针。

2.选用无菌扁圆刃水针刀。

3.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

4.按水针刀微创三针法的“十六字要领”规程,选取微创三针点:

A针在脑病诊疗区枕腱弓中点下缘;

B针颈1横突后结节;

C针在面部三叉神经三个出口处,根据疼痛放射部位不同,可灵活选取半月孔、眶上孔、眶下孔或颏孔。



7、具体操作:


    令患者俯卧位,皮肤常规消毒后:

    A针:于颞骨乳突向内下各1.5cm,纵行进水针刀,逐层切开逐层分离,刀下无阻力感,边进针边回抽,达颈1横突纵横分离3~6刀,旋转注射2~3ml安痛宁松解液,出水针刀,创可贴贴敷。

    B针:在枕腱弓中点纵行进针,由浅入深逐层切开分离枕筋膜结节3~6刀,旋转注药2~3ml,出水针刀,创可贴贴敷。

    C针:根据疼痛部位不同,选取三叉神经分支不同的出口处,用细型樱枪水针刀进入孔内,旋转分离3刀,注射安痛宁松解液0.8~1ml,出水针刀,贴创可贴。每周2次,3~5次为1个疗程。

8、注意事项:


1.术前局部药物导入30分钟。

2.术后局部外照射30分钟,使局部药物及药磁线能更好的吸收。

3.注意忌辛辣,戒躁怒,节房事,适当增加体力活动,锻炼身体,控制进食油腻食物及刺激性食物。

4.注意控制烟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