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能统一吗?

 武谈 2021-01-21
编者:中国武术要“世界化”,所以就得“标准化”,因为这个因果逻辑,这些年来武术标准化的问题,成了中国武术界上上下下都会面临的问题,而中国太极拳的“标准化”乃至“世界化”,自然更是首当其冲。浙江临海的王荣泽、朱寅迪二位先生的这篇文章,就同此问题有些关系,其想法与做法,或对关心此问题的诸君,会有参考和启发。
王荣泽
 
太极拳能统一吗?这里的太极拳指的是哪些内容呢?配合性的太极推手肯定是无法统一的,故不在此问中。太极散手也肯定无法统一,故也不在此问中。剩下的就是太极拳套路了。如此,“太极拳能统一吗?”之问,可归结为两个之问,一是太极拳套路的形式能统一吗?二是太极拳套路的练法能统一吗?
 
一、太极拳套路的形式能统一吗?
目前的太极拳套路越编越多,多到学练者无所适从的地步,“太极拳能统一吗?”之问的产生就是一个很自然的事情了。如果能统一,学练者就不会陷入“雾里看花,越看越花”的纠结和烦恼之中。“太极拳能统一吗?”此问早已有些年头了。有人问我,太极拳套路这么多,我应该学练哪一种呀。我的建议是:国标陈式、吴式、杨式,武式和孙式二取一。这样,不管天下有多少种太极拳套路,此四式基本上可以涵盖了。
传统套路无统一的规范统一的标准,可以说千人千样千个标准,且各立山头,自封正宗。由于无统一的标准,师傅在教学的时候没有压力,因为他就是标准,是好是坏他说了算。学生演练的时候也没有压力,不管是自觉的还是不知不觉的练变了样也没关系,待学生熬成先生的时候,他变了样的套路就是标准就是正宗了。我曾练了二十多年的传统吴式,对此深有感触。国标陈、杨、武、吴、孙、四十二式的出现,是对这种无序现象的“拨乱反正”。现在的国标不可能请武禹襄、杨澄甫、吴鉴泉等先哲来给我辈创编,只能由他们的继承者来创编,国标是传统精华的浓缩,国标的权威性传统性不容置疑。很多运动员演练国标,其劲力的表现不及练传统套路的老者,这不是套路的问题,是练习方法和练习时间长短的问题。比如,运动员演练国标速度很快,老者演练传统套路速度很慢。杨澄甫先师说越慢越好,老者都这样在做,运动员就没有这样子去做。
目前的国标编排得不算最好,里面有许多问题,这很正常,因为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国标的出现,是对套路一定程度的统一。国标陈式基本可以代表可以统一“快慢相间,柔运劲、刚落点”之类,国标杨、吴、武、孙基本可以代表可以统一匀缓连绵之类。民间可以五花八门,以期创新活力永在,国家体育总局要倡导国标,改正完美国标,以期一定程度的统一。运动员严格按国标训练和比赛,老百姓根据身体条件可对国标打折扣,可“偷工减料”。以后如果有特点鲜明,与现在的国标非常不同,且练习者众多的套路出现,则可吸收为新的国标。
目前的国标教学录像片制作问题不少。有个约定俗成的规定:教学录像与教科书有出入,以教科书为准;教科书中的图像与说明有出入,以说明为准。遗憾的是这个约定俗成只是停留在纸面上,说说而已。目前市面上找不到一盘与教科书说明相吻合,与这个约定俗成相吻合的教学录像片。作为教学录像的拍摄者,教科书中有明显动作错误,你可以改动,至于这个动作“不够美”,你是无权改动的。“不够美”仅是你个人的审美。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样,如果都按自己的审美来拍摄,还要教科书干什么,还要标准干什么。有国家层面的权威的教科书尚且如此无序,更何况传统套路呢。国标迫切需要完善和严格,人们寄希望于国家体育总局。
创编四十二式,有想统一套路的意思,但是,它有硬伤。四十二式只能将各家拳式都弄一点来,不能弄多,因为运动员必须在5—6分钟内完成比赛,弄多了完成不了任务。每家弄一点,又互相穿插混在一起,演练起来实在是难尽其兴。这是它的硬伤。每一家太极拳有代表性的动作至少二十式左右,一百几十式左右才可能将诸家综合起来。国家可以创编一个套路,集诸家精华,每家二十式左右,一家一家的连起来,不要互相穿插混编。这样演练的时候就很容易表现出各家的风格韵味,如果你不喜欢或不适合某一家,可以整节跳过去不练,很方便。这个套路用于比赛可能不大合适,因为用时太长。用于练习是非常好的。有了这个套路,大家就不会再遭遇雾里看花越看越花,无所适从的尴尬。
 
二、太极拳套路的练法能统一吗?
套路的练法是在理论指导下进行,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练法。太极拳经典拳论言简意赅,常是点到为止不展开,这给后人以无限的想象和延拓。不一样的想象就会有不一样的延拓。对太极拳经典理论的解读不同,练法就会不同。比如对“着”的不同理解。王宗岳太极拳论:“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对这句话中的“着”字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解读,因而也就存在两种不同的练习方法。一种认为,着就是具有攻防意义的招式,所以在练习套路的时候,要把每式的攻防意思表示出来。另种认为,着就是套路,不具攻防意思,练习时只是假借而已。杨式太极拳名家李雅轩:“万不可专于一手一势之作用,否则必挂一漏万。盖大道一以贯之,得其一而万事毕。若想一着一势之用,虽千着万着总有穷尽,故智者不取也”。比如对呼吸的不同理解。对呼吸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套路练习的时候,动作配合呼吸,另是呼吸自然。王宗岳太极拳论,武禹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诀,十三势行功心解,打手歌等古典论著里均无有呼吸方面的只字记载,没有指示。吴式吴鉴泉:“凡人喝茶用饭之际,从不注意到呼吸,亦未闻有人因喝茶用饭而坏者,苟喝茶用饭时,亦要研究何时为呼?何时为吸?如何如何用气?如是而不坏者几希,此为最简而明之解释”。孙式孙存周:“不要管呼吸,注意力在呼吸上,其式必空”。又如对运气的不同理解。对运气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用意念指挥气息循经或循动作运行,另是不运气不管气,在气则滞,形正则气顺。太极拳所指的气内容很丰富,诸如信心、信念、气势、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元气、精气等等。在太极拳练习的时候,元气、精气等生理方面的气不受指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管,也无须管,形正气就顺,十分简单和高级,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不要人为去干扰它。要管得是信心、信念、气势、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等行为上的气。在王宗岳太极拳论中,通篇只一个气字,即“气沉丹田”。而所谓的气沉丹田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腹式呼吸,简单省事得很。“最早”的理论和“最新”的理论不同,“最早”的理论不会再变了,且更加接近原来的太极拳。“最新”的理论一直在变,和原来的太极拳渐行渐远。
理解不同练法不同,不胜枚举,孰是孰非?试问,谁有能力有资格裁定正误、是非?!没有人。这就意味着太极拳套路的练法至少目前无法统一。
太极拳能统一吗?套路的练习方法很难统一。套路的形式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简约、统一,做法是:完善国标陈、杨、吴、武、孙式;创编一百几十式的集陈、杨、吴、武、孙之精华的套路。

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侪辈共担此责,诚邀您加入“武谈”,从今天开始,让改变成为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