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2岁的李安,正进行一场风险极大的赌博,赌注是他半辈子的声誉

 yazhongwang 2016-11-16



“书米”们好,本周起,书单将会开设一个新专栏——壹周观影


在这个专栏里,书单君将邀请我的朋友,前不久和大家介绍过的“乌鸦”为大家推荐影视作品,透过电影看这个荒诞的世界。


这一期,乌鸦为大家品评的,是李安导演最近正在热映的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这一次,如果李安成功了,将名垂影史。如果他失败了,也将影史留名。
 
今天一大早,乌鸦和小伙伴就直奔影院,观看了李安导演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我们看的是3D/2K/60帧的版本,这已经是在广州能看到的最佳版本了。



开场不到十分钟,我就明白了这部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争议的原因。
 
众所周知,李安导演的这部新片,是影史上第一次使用3D/4K/120帧的技术。而这项技术,正是这部电影遭受大量负面评价的主要原因。
 

我要用最简单的方式介绍一下这项技术:3D就不用解释了。4k代表的是影像的清晰度,平时我们观看的一般电影的清晰度是2k,所以《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清晰度是普通电影的好几倍。


最关键的是,什么是120帧?首先,乌鸦抽出普通电影中的一帧高速运动画面给大家看一看:



这是在《谍影重重3》中抽出的一帧画面

马特达蒙和他的摩托车已经周围的景物都是模糊的


普通的电影,在一秒钟里,连续播放24帧画面,由于我们视网膜上“视觉暂留”原理,在人的眼中就成为了连贯的画面。但是,也会产生模糊和拖影的效果。




但是,当每秒连续播放超过60帧画面时,就会产生如下图所示的视觉现象:


当每秒播放60帧画面时,我们的眼睛看到是几乎没有模糊和拖影的影像。它更接近我们真实生活中的视觉感受。
 
而当每秒的放映帧数超过120帧时,就产生了不同于我们正常视觉的“超真实”影像。而这正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让很多人无法适应的最主要原因。

2012年,技术狂人[彼得·杰克逊]在魔幻电影《霍比特人》中,将帧速提高到每秒48帧,就招致了很多影评人的批评。

而这一次,文艺老年李安居然把帧速提升到了史无前例的120帧,其结果可想而知。


电影自1927年以来,基本都采用每秒24帧的拍摄和放映速度。这也是人类“视觉暂留现象”所能接受的较低帧速。几十年来,尽管时不时也有一些作品打破这一标准,但主流电影均采用这一默认的格式。
 
在漫长的电影历史中,沉淀出了约定俗成的“电影美学”。而现代电影的表演、化妆、服装、道具、摄影、打光的方式,都是围绕着每秒24帧的格式发展出来的。
 
就算是普通观众,都已经习惯了这样一套“电影美学”。现在,激进的李安要将这一切打破重组。你说,能一下子被我们接受吗?


坦率的说,在电影开场的半小时里,我也感觉很不适应。影像包含的信息量过大,细节过多,画面太像真实生活…总之,很难进入到故事中去。
 
正如,我前文中所说,帧速的提高意味着各种电影元素都将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例如,表演方式就要发生很大的变化。在120帧的摄像机面前,演员脸上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被精确捕捉并放大,有时候,会让人看到不自然的“表演痕迹”。
 
在《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作为好莱坞的“老油条”的范·迪塞尔的表演就有“用力过猛”的嫌疑,他招牌式的微笑就显得做作和不真实。


相反,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乔·阿尔文饰演的比利·林恩,以及因《暮光之城》而走红的克里斯汀·斯图尔特,他们在片中的表演却显得真切平实,让人感动。

[乔·阿尔文]饰演的[比利·林恩]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饰演[比利·林恩]的姐姐


这些问题,让“老江湖”的李安也不得不从头学起。他说:我拍过12部电影,应该算是颇有经验的导演,但这部片让我深感谦卑。
 
这些剧烈的变化,使得《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给人一种截然不同的观影体验,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是在看高清电视,或者玩一款VR游戏。


2004年11月25日是个感恩节,美国作家本·方登在看电视转播的达拉斯牛仔队迎战芝加哥小熊队的橄榄球比赛。中场休息时,碧昂斯所在的“真命天女”组合,和一群美国士兵上台表演。
 
方登看到了他“见过的最疯狂的东西”:一群士兵站在飘满国旗的场地里,空中升起绚烂的烟火,流行歌曲、软色情舞蹈和阅兵表演一起构成了美国式的爱国主义氛围,充满超现实的荒诞感。不久后,他创作了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
 
这就是《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故事起源。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原著小说《漫长的中场休息》


这不是一部战争电影,也不仅是一部反战电影。它更像是一出荒诞的闹剧,关于战争,关于爱国主义,关于这个过度娱乐化的时代。
 
比利·林恩,是个德州的混小子,因为毁坏他人财物,被迫参军。他来到了伊拉克,成为了B班的一名普通士兵。
 
在一次惨烈战斗中,他奋不顾身的营救班长的事迹恰好被一台摄像机拍到。这段3分43秒的视频,一夜间,让他和他所在的B班成为了全美国的英雄。


他们被邀请回国参加各种宣扬爱国主义的活动,每个人都说着“感谢你们”,记者、好莱坞导演蜂拥而至。
 
他们甚至还被邀请参加橄榄球比赛的中场秀,和娱乐明星们一起出场,绚丽的烟花在耳边炸响,伴舞身上的亮片在身畔旋转,战争仿佛无比遥远。
 
但有那么一刹那,比利觉得还是打仗好,总比被人当舞台布景挪来挪去爽多了。老天作证,打仗确实烂透了,可他实在看不出这种无聊的和平生活又有什么好。


年轻演员乔·阿尔文出色的演绎了年仅19岁的比利·林恩。有网友如此写道:他湿漉漉的蓝眼睛和红唇、婴儿肥的脸,还有天真的笑容。不断在提醒我,他还不到二十岁,正在男孩和男人之间摇摆、犹豫、艰难蜕变着。


李安依旧保持了他细腻捕捉人物内心动态的能力,他在精确的刻画士兵们“创伤后反应激障碍”的同时,着力表现了林恩的困惑与不安。
 
那是一个19岁男孩难以理解的事情:每个人都在赞扬他们,歌颂他们,崇拜他们,同时也在消费他们,利用他们。自己和战友的生命,为何会变成一场爱国主义的狂欢,变成了娱乐时代的消费品?



在电影开场半小时之后,渐渐适应了过度真实的影像之后,我才真正进入到故事中去。
 
我必须说,或许它不是最好的李安电影,但绝不平庸。特别是结尾的处理,非常非常的李安:这一天,林恩说了一大堆违心的话,爱上了一个美妙的啦啦队姑娘,打了一场架,走了一场莫名其妙秀,虚幻的一天终于结束了。林恩走向活动主办方准备的豪车,恍惚之间,他似乎看见豪车变成了军车,死去的战友在车上冲他招手,回来吧,这里才是你该去的地方。
 
这一刻,我发现前排的小姑娘嘤嘤的哭了起来…


据说,有人曾经问过李安导演,为啥要使用这么超前的技术,为啥要这么激进?62岁的李安说:我一想到自己都成老爷爷了,Fuck it…
 
类似的话,冯小刚导演也说过:我不认为我还会拍很多电影,以前觉得又可以多拍一个电影了,现在觉得又会少拍一个电影了。
 
或许,正因为这样,62岁的李安,58岁的冯小刚,在无需再世人证明自己能力的时候,变得更激进,更自我,更勇敢。


事实上,在今后的几年里,李安为自己准备了一场更盛大的赌局:《马尼拉之战》。
 
他将用3D/4K/120帧的格式,再现拳王阿里和乔·弗雷泽的那场“世纪之战”。这部电影的预算远远超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并且是极难拍摄的拳击题材,再加上120帧的超真实拍摄技术…


90年代的李安


当《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纽约电影节首映后,本片的风评不佳,烂番茄网上的新鲜度只有44%,此时此刻在IMDB上的得分也只有6.5分…但你能说李安输了吗?其实,老爷爷的探险才刚刚开始呢…
 
没人能预测这场由李安掀起的技术革命能否成功,但没人能否认,这个62岁老人的勇气,以及他对电影深深的眷恋。
 
李安说:电影告诉我,它要变了。祝李安导演好运,祝他在探险的旅程中一路顺风。


本篇内容由“乌鸦电影”提供

如果你觉得乌鸦的品味还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